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27章 最初的高中生活

回到家,姥姥问我:“旭旭,学校好么?”

“好,我很喜欢。但我知道在重点高中上学,课程会很难,我会克服困难的。”我的回答中规中矩,或许不像一个高中生的口吻。

但这个回答,确实是从我心里发出的。从小养成的学习和修炼的习惯,让我不断地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获知不属于我这个年龄孩子的知识和理论。

我不知道即将来临的海城高中上课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憧憬,也有些畏难。

姥姥看出我的忐忑,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孩子啊,你努力加勤奋就能补拙,把落下的课程和知识赶上。姥姥相信你!再一个就是要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效率’你明白么?”

姥姥所说的“效率”概念,当时我确实是不大理解,在姥姥解释后和讲解了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与妈妈说的大同小异,让我知道该如何去上课和学习了。

那天晚上,我又把各科所有第一课的内容看了,记下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就是带着疑问和弄清不明白的地方去上课的。

然而,第一次上课是这样的:

铃声刚好响起,一个高大瘦削的秃顶中年男人夹着一本笔记本走进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中年男人环视一圈,很满意这种安静的状态。他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写下“郑庆”两个字,字迹龙飞凤舞,刚劲有力。

“我姓郑,单字一个庆,你们的数学老师。”郑老师的声音清晰低沉,“同学们,你们现在上高中了,意味着高中三年的学习你们不能有一刻放松!尤其数学,内容多,课程深,需要你们能拿下来,高考时才有把握取得好成绩。道理我不多说,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好自为之。”

郑老师说到做到,第一次数学课就搞得硝烟滚滚,直接摸底考试,出的全是竞赛题,难度自然不消说。

大家都在心里哀嚎,我也不例外。昨天刚报到,还没熟悉新环境,初中数学或许远比海城同学掌握得少,骤然考试,能考好才怪!做题的时候我颤颤巍巍地,那份紧张很多题让我摸不到解题头绪,感觉那个紧张,压力山大。

通过郑老师的洗礼,全班都能感受到那种一刻不停的紧迫感,刚开学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

高一学生入学要适应新环境,熟悉新的课任老师的授课方式,头绪特多……

摸底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了,好残酷!

我的成绩尽管没有名落孙山,却属于排在后面的学生,明白自己的实际水平很低,与同班同学差距大,不敢想与1、2班的同学比是何差距;同样的,开始上课后听老师的讲课也挺吃力,教学强度挺大啊,老师讲课快,解释得简练,妥妥的干货!

我都顾不上叹息,或是感叹大城市的教学水平与小地方的那种巨大的差异!每个老师、每门课程呈现给我的绝对是耳目一新,又感到高不可攀,我以前所受的正规教育太少的弱点暴露无余。

不过我有思想准备,并不气馁,也不绝望,虽不是知耻而后勇,也做到了壮士断腕,开学后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补课上,一刻也不得闲。然后是自己苦读、精读,把欠缺的课程补上,把课堂所学的内容一一了解、掌握,基础些的背得滚瓜烂熟。当然,掌握的程度不止是在“记住”上,如何用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借助同类的书籍,多学那些定理、公式运用的例子,以博克难,全面掌握各科知识。

唉,所有的生活内容只是课程学习,没有我胡思乱想的余地。

那段时间,我早上五点起床,先修炼再晨读,吃过饭跑步上学,七点之前到校,立刻投入到早自习中,一直上课到下午四点。下课后一般体育锻炼两个小时,然后回家吃饭,边吃晚餐边听新闻联播;吃完饭就回到自己房间,展开书本用功,如饥似渴地攻读;晚读要到11点,常在12点才睡。

姥姥、姥爷看到我自觉而且不懈地努力,看在眼里,满意在心头,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我和妹妹在海城的情况,可是好生地表扬了我,让妈妈和爸爸放心我们兄妹在海城的生活和学习。

经过这样坚持不懈的泣血苦读,我终于让学习成绩提高上来了,也能听出老师授课的精妙,听到有意思处或是豁然明白了一个难点,在课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会心一笑。这样的学习过程,老师都注意到,自然让他/她们满意,减少对我的担心。

尤其我字写得好,古文也不错,班主任老师对我特有好感,常常给我开个小灶,帮助我在语文上的迅速提高。

郝老师对我大加鼓励,有时也在课堂上叫我站起回答问题。能有这样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也很重视,问题回答得不错,就是说话的口音很土、很难听,让同学们发笑。

有同学问:“塞外的口音是这样的么?”他们觉得不是。当然他们是对的,我的口音浙西赣东的味很重,这时说的普通话是这两年努力改变的,离标准可是很远。在海城的几年,我都努力改善我的说话声音,尽量减少地方口音,学着说普通话,或是染上些沪地口音,和同学说话声趋同。

随着我在学习和听课上的自如,发现各科课任老师上课很有特色,像数学老师,讲课时运用公式很灵活,总能用直接、简洁的步骤取得结果。一开始我难跟得上郑老师的思路,可是一两个月后我就适应了,特别喜欢他的课,在数学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肆意遨游。我的数学功底和解题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一个多学期后成为班中数学成绩好的那个群体一员。

物理这玩意的繁杂程度不逊于数学,从万有引力到原子运动,从空间转动到瞬变态,从电磁辐射到电磁波,挺庞杂的。物理题的特点是思路主宰一切,辅以必要的计算。所以只依靠纯粹的数学计算能力,不理解物理学的诸多原理去套公式,在物理学上难有所作为。

物理课的老师,对班里的所有同学负责,因为有些女同学掌握物理定理和公式有些难,他就每次一步一步地推,一个步骤都不落下,力争让班里的同学都能弄明白。我就需要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我这个欠缺很多的学生较容易地跟上教学进度,却焕发不出我在这个学科上的灵性,成绩没有数学那般突出。

我特别重视化学。我知道学医得化学成绩好,而且高一年级开始学有机化学,与生物学同步学,让我怀有极大的兴趣攻坚这两门课程。

我以前在中学上化学课少,远少于海城的中学生,所以很多化学知识是自学的,或者说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学的,学了很多,但不系统,也没做过那么多的实验。而我到了高中,一下就被化学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很欣赏我能自学化学,也在化学学科上帮我梳理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体系和相互间的联系,特别给我安排了一些初中的化学实验,补齐以往所落掉的训练,因此在不太长的时间就跟上了重点中学的化学课。从这点我很感激他,也常跟他一起参加化学实验,给他当实验员。

高一,学习有机化学时,主要是记住知识点和计算,即在学习中对那些简单的有机物比如烷、烯、烃,记住它们的分子式,在标况(STP)下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然后就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比如取代、加成、氧化(燃烧),后期还学到水解、酯化反应等等,要记住这些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例如是否需要加热、催化等)。计算,则主要是有机化合的产物和配平问题。老师上课会教不同的配平方法,具体用那种配平方法则要看你的领悟,善解题目须通过多多做题,才能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所喜欢的生物课,高一上学期学的是《分子与细胞》,显然是生物学的基础。我怀着探求的心情走进细胞,了解组成细胞的因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明了细胞的生命历程。

在跟着课程掌握细胞知识的同时,我还预习了高一下学期的《遗传与进化》的知识。探明遗传因子的发现,搞清楚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求索基因的本源,掌握基因的表达,惊讶于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还好奇于基因工程,进而新鲜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为什么啰嗦如此多自己学习的情景,是因为我对那些课程实在喜爱。

在学海中周游,领略科学的无限风光,是我离开深山后的又一次奋勇砥进,充实着我,改变着我,打开了我的眼界。所以,当跟上了高一授课进度,我又关注其它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关心艺术、音乐和历史、时事,继续充实和改变自己,不让自己在班里同学哪怕是一个科目上的话题里继续显得无知,或是贫乏。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学习心态或是学习动机是否正确,但那时凭着这股狭隘的内心要求,确实让我奋发图强……

通宝推:林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