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的chatGPT的使用体验 -- Swell

共:💬285 🌺1767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明的爸爸是大明

我对”生成式“的粗浅理解:

金庸打算写一本叫《天龙八部》的小说,然后在novelGPT上输入”写一部名字叫《天龙八部》的小说“,然后一部《天龙八部》就诞生了。

这个比喻实际上是来源于公司内的一个玩笑:10几年前公司写过一个代码生成系统,当时某大佬开玩笑说最好只要把软件名称输入进去就把整个软件生成了。

玩笑归玩笑,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仅凭一个书名很难生成一本和自己想象中差不多的小说,所以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

第一步输入:书名叫《天龙八部》

第二步输入:男主叫段誉,虚竹,乔峰

第三步输入:段誉是大理国王子

.....

这样一步一步下来,得到理想中的小说。

这里用小说来说明,还有一个用意:小说是虚构的,chatGPT的输出也是虚构的,也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AI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小说想表达什么。当然有些人认为算法中的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已经属于意识,然而也有可能是反过来:”智能/意识“的标准又一次提高了,就像”计算“现在已经不被认为是”智能“的一部分。维特根斯坦晚年就认为,哲学不过是”语言游戏“,chatGPT等大模型的出现可能印证了他的这种说法。

举个简单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例子:

输入:小明的爸爸是大明。

输出:小明的妈妈是大红,大红的丈夫是大明。

这里”大红“,”妈妈“,”丈夫“都可以看成是”生成“出来的,而且逻辑上也是完美的。但是,”大红“这个人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实际上对AI来说”大红“替换成任意人名逻辑上都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明确输入这个信息而是靠系统生成的话,就成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前不久美国有个律师打官司,chatGPT一下给出6个案例,然而拿给法官一看,6个案例包括引用都是虚构的。这也说明chatGPT真的不是”搜索“而是”生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