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些感慨 -- 唐家山

共:💬480 🌺2960 🌵5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实际上80年代差距最大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而且这种差距是让人绝望的差距。

计算机是个系统,光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就是个死疙瘩,没有任何作用。最早畅销的计算机是IBM 360,而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不同价格的IBM 360系列机上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兼容的。而后来Intel的成功也仰赖于Wintel联盟。

而80年代我们的软件产业基本是0。中国早期软件最重要的产品(之一)--WPS--出现的时候都是90年左右了。而由于盗版泛滥,中国软件产业长期发展不起来(雷军被求伯君招到金山就是因为他破解的WPS最好),尤其是民用软件,直到21世纪网游出现才使中国出现了能赚大钱的民用软件,然而不得不说这块的发展到现在也是畸形的。(工业用软件要好一些,比如很长时间内华为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商,原因是他卖的交换机软件license巨贵。现在BAT在数据库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反观美国,软件业发达到70年代都出现软件危机了。

还是简单列举一下吧:

高级计算机语言:

Fortran:1954年,第一个高级计算机语言,甚至比操作系统的出现还早。

Cobol:1960年,第一个面向商用的计算机语言。虽然现在Cobol程序员很少了,但现存的Cobol代码据说还有2200亿行左右。

Algol系列:1960,算法语言,影响到了后来几乎所有主流高级计算机语言,如C/C++,Pascal,Java等等。

Simula-67: 1967第一代面向对象语言。后来的Smalltalk,LOGO,Objective-C,C++,Java等等都是面向对象语言,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方法也成为现在的主流方法。

LISP: 1960,第一个函数式编程语言。

APL:1957,最独特的编程语言,独特到连键盘都要特殊的。计算功能强大,而且代码超短,被称为“只写语言”。(网上有一行代码实现“生命游戏”的例子)。

ADA:1970s,强调安全的编程语言,广泛用于美国军方,第一次引入类属编程(也叫泛型编程)。

VHDL:1982,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用。

其他的重要语言比如Python,Ruby等因为出现时间较晚就不列举了,如HTML/XML之类的描述性语言也不说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有些语言已经是美国之外创立的。国内值得一提的据我所知只有软件所的XYZ语言(系列化语言族),是基于时序逻辑的,理论上有独创性,但影响力很小。

操作系统就不列举了,只提一下Linux,最晚的主流操作系统,开发于1991年。中国在这方面也几乎一直是0。就连银河上跑的也是Unix变种。后来中软的COSIX,现在的统信UOS,麒麟等操作系统也是基于Unix/Linux/FreeBSD开发的。

基础行业软件如CAD等,就像上面说的,比民用好,至少形成了一个产业,但和国外比起来差距依然很大。比如国产CAD大部分都是基于Open Design Alliance提供的组件开发的(CAXA可能除外)。

======================================

所以,往回看到80年代:

1. 发展光刻机大概率是没戏的。现在国外的光刻机也是基于日本和德国发达的光学工业基础,而中国光学到现在也还是不行的。80年代国内曾经有过仿制单反相机的小高潮,然而在21实际初已经基本死绝了。海鸥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凤凰曾经靠低端镜头加工有过一段好日子,现在也遇到了困难。

2. 生产和Intel比肩的顶级CPU也是大概率没戏的。没有想Microsoft这样的软件巨头配合,任何芯片都不可能打败Intel在PC的霸主地位。当初龙芯选择MIPS指令集也是担心芯片出来后没有配套软件支持。当时本人觉得这个决定过于保守了,后来果然出现了版权纠纷,再后来龙芯就采用了自己的指令集。这个保守决策也侧面说明了中国软件业的落后,因为指令集不兼容是有解决方案的,比如Apple电脑曾经换过好几次:从6502到68000,再到Power,再到x86,再到最近的Arm,每次切换都保持了大部分软件的兼容性,以及提供工具链使软件可以编译到最新系统。而在中国做这个事情可能很难,即使是在龙芯开始研发的21世纪初。

3. 但一些低端CPU还是有点机会的,典型的例子是6502系列。6502CPU是最经典CPU之一(可能要去掉之一),它是根据摩托罗拉6800开发出来的,性能更高,然而却降低了工艺要求,价格也更便宜。最早的PC-Apple I-实际上是根据6502开发套件做出来的,后来一直用到Apple III。更重要的是,6502是开放的,所以有很多厂家都生产兼容芯片。比如任天堂FC红白机用的是理光生产的,FC兼容机则大部分用台湾生产的UA6502。国内也有很多款产品基于6502,比如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后,国内出现一批学习机,实际上就是Apple II的兼容机(甚至有兼容FC的),可以用Apple II的大部分软件,而且价格只相当于1/10,是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企业字处理工作的。后来的裕兴还推出了裕兴WPS,一直坚持到21实际初,多媒体电脑普及后才彻底停产。但6502又被用在了文曲星上,QVBasic出现后引起一阵在文曲星上编程的热潮,甚至出现了文曲星独占游戏。(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国内禁售游戏机的规定:不仅断送了一个行业,更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才)。

所以以现在的眼光看,如果说80年代中国在CPU上有什么机会的话,6502可能是除了嵌入式芯片外唯一的选择:开放的版权,超长的生命周期,较低的工艺水平要求,都是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另一款类似的芯片是摩托罗拉68000,但这个很可能存在版权问题就不提了)

6502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那个时候就设计了单独的指令总线,而且有几十种寻址方式(x86只有10几种,而且直到Pentium也就是586才开始的加入单独的指令总线)。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研究。而且还在生产。

一小时讲完45年前的爆款CPU-MOS 6502的逆向工程

4. 除了CPU,更可能的领域其实是DRAM和南北桥。80年代出于平衡日本的需要,美国正在寻求扶植日本DRAM的竞争对手,台湾和韩国都加入了进去,后来韩国靠政府扶植通过几次反周期造作取得霸主地位。其实中国大陆也是有机会的,相比CPU,DRAM的生产要求低得多,摩尔定律也没有那么显著,而且后来的京东方和长江存储也说明大陆有这个能力做。另外一个PC上的南北桥实际上也类似,台湾也曾经在这块占据统治地位,直到21世纪,尤其是多核CPU出现后,CPU和南北桥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很多功能直接集成进CPU内部后,台湾的优势地位才消失。

5. 嵌入式系统不太懂也不说了。

=================================================

以上说的是讲经济效益的民用领域。至于军用和其他专用领域,对成本不敏感,也不用太考虑兼容性,这个是可以按“两弹一星”去搞的,而且我怀疑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体系,因为很多民品是不满足军用标准的。但具体情况不了解就不说了。

通宝推:天白,道可道,zwx650,唐家山,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