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秦刚这事算是正式出锅了 -- 别看我矮

共:💬2457 🌺21955 🌵9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形式和内容之争

我们国家有一种传统价值观,就是做事要细致,甚至越细致越好。但还有另一种价值观,叫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里就会体现出,同样一件事,既可以被形容成“细致”,又可以被说成是“繁文缛节”。比如同样是围成一桌吃饭,主人主宾不动筷则你不动筷,这算是合理的礼仪,但一些其他的酒桌文化,放大了阶级和层级的差异,则更容易被称为是文化的糟粕。

而具体到上文提到的这件事,外交部之所以成为外交部,外交官之所以称为外交官,我们对他们业务能力上的期待,是合纵连横、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对他们的期待不是“伺候好领导”。同理,如果有人要上位,我们希望他们是在实际业务部门里的良好表现证明了自己,而不是因为把大领导伺候舒服了。

再往大里说,外交部的确需要又礼宾司,但是不是需要一个大到能出部长的礼宾司?是不是每次出访、每次接待,都要搞得更加豪华大气上档次?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明朝有一个部门叫司礼监,随便从百科里摘录一段,看看这种部门做大的影响是什么:

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 [1]。

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以及幼冲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代帝批红。这样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央决策,给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司法造成了恶劣的后果。虽然司礼监拥有如此大的权力,然而却不能像唐代后期宦官那样任意废立皇帝。明代的司礼监始终受制于皇权。

通宝推匿名: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