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投票很多人似乎都觉得国内经济不行,到底为啥不行呢? -- 胡一刀

共:💬2487 🌺14538 🌵63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249 / 0

    好上加好
    7/0
    稳中向好
    84/0
    不死不活
    64/0
    越来越差
    62/0
    自己晕菜了
    3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走邪路,不走老路。 -- 有补充

不走邪路其实是说改旗易帜的“改开”路线不能继续走,要走杠红旗的改开路线。不走老路,是没法走回去了,一个目前经济基础不支持,二则生产力水平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模式,再走之前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我指外在模式,不是内核。

@葡萄 河友多次提到庞大税基无法收到税,一般认为是房地产税,我个人认为是农业税,超码包括农业税。

我个人认为,以住宅为目标的房地产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实施的,因为住房是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基本的生活资料,收房地产税是实质性的人头税。而鼓吹中的收(以住宅为目标的)房地产税可以抑制房价、抑制租金、抑制炒房、抑制囤房理论上就无法实现,不但无法实现,反而反向推高。这个我以前有说过,不展开。什么情况下以住房为目标的房地产税会征收?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改名改旗了。另一个则是公有住房占了绝大多数,比如70%。

农业,“改开”从根本实质性破坏了农村农业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农业补贴原意惠农,事实上加深了农村农业的私有属性,确权则又进一步加强私有属性。以上三条同时也加重了农业税征收成本和难度。而我们从各方面的反馈,包括政经的三农调查,包括民间反馈,我国的三农,单位资源产出率远远低于应有状态。那么,搞好三农,从财政投入转变成财政收入,是很美妙的事情。

但是要改变农村的现状,即改变农村目前的生产关系,利益盘根错节缠夹不清,涉及人员极广超8亿,着实要地动山摇。

温铁军提的资本化方案极有影响力,呼声极大。但温提出资本化方案后,马上就由一个被广泛认为较正面形象的三农专家,变成被大量口诛笔伐的温老贼。为什么?

民营企业号称5678,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这个民营企业不知包括合资外资否,按黄奇帆的说法:黄奇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五个问题(2023年10月12日,第三届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论坛。很有意思,我原标题搜索,百度,6个页面,没有这个文章。)

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到位、发展最快的几个地方,在80年代、90年代非公经济迅速崛起,新世纪初到了70%左右、68%,70%、73%、74%,为什么这十几年涨不动了呢?是国进民退了还是怎么了?都不是,是天花板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20%左右的国有经济是固化的,美国如此,德国如此,法国如此,新加坡如此,所有国家都如此。

大体上一个政府如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30%,花完以后产生的GDP就会有20%左右,所以美国的GDP中也有20%左右是国有的,不是企业创造的,是政府运行的行为创造的,欧洲也如此,所有国家都如此。对整个国家来说,非公经济比重到了60%,政府行为的国有经济比重和国有企业运行形成的经济比重各占20%左右,是一个常态化的合理体系。

在我们的100里边有20是政府的量,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包括地方国企,保持20%左右可能是必要的,是必须的。因为中国总而言之“两个坚持”,国有经济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坚定不移地推动两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是我们的宪法精神和基本路线决定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当非公经济达到了GDP的60%的时候,大家不要以为还可以像 20%、30%、40%时候的那种感觉,不断地把这个比例往上涨,涨到了60%还应该到70%、还应该到80%,否则就是国进民退了,否则就是民营经济不够重视了,没有这回事。

也就是说,黄奇帆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有企业GDP占比不高于美国。那么,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中国应该红旗落地共产党员上灯柱,现实并没有发生。为什么?正是因为农村集体所有制这个根本属性没变。温铁军的农村农业资本化,则是实质性改变这个根本属性,(配合城市化)。于是温专家就变成了温老贼,(城市化则修正为城镇化)。

那么中国三农的出路其实就只有重新公有化集约经营这条路可选了。但现状如上所说,一动就地动山摇。我认为近十来二十年不会大动,也许会少量小心低调作试点。

要重新公有制集约经营三农,不是回到文革前可以解决,而是要进行新的土地革命。之前有土地革命,是多数人对小数据的革命,是对反动派的镇压和专政,重新公有化制约化三农,是多数人的自我革命,农民当中务农非务农人员同时自我革命,农村生产关系的自我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的自我革命。要成功的进行这个新土地革命,很难。我认为有一个必要前提:原农村户口脱离农业体系并能得到相对足够的社会保障的人口,占比超过目前农村户籍人口的绝大多数,比如70?60?80%?(包括近几成建制名义上农转非的人口,无视那些农民改居民的把戏吧),亦即假如现在还是8亿,则是要解决6亿左右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

故而我认为十来二十年内农村不会大动,还得一边创造条件,一边耐心等候。而一旦重新搞公有,还得需要二三十年慢慢搞。

通宝推:一腔诗意喂了狗,北庄,潜望镜,桥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说温铁军温铁军就来了 -- 补充帖

刚看到的。“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温铁军:回农村不是只能种地,乡村振兴激活大量新业态

有意思的是观察者网要闻栏,还把这个文章另截了6篇出来霸屏。

不评论,感兴趣的河友自己看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