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灿若星河的志愿军英雄谱中,这几个群体最为光芒四射 -- 忘情
作者:忘情
为期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有祖国人民作后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浴血奋战,将战线从清川江畔向南推回了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在自其建国以来首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30余万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超过6100个。当年,志愿军总部对于立功标准和批准权限均有严格规定。其中,个人和集体特等功必须由志愿军评功委员会批准,因此含金量最高。据统计,志愿军只有217名干部战士先后荣立特等功,16个单位荣立集体特等功。在灿若星河的志愿军英雄谱中,他们无疑是最为闪耀的英雄之星。
鉴于更重视集体荣誉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16个荣立集体特等功的志愿军单位,看看他们都曾创造了多少之“最”?
1
知名度最高
说起志愿军英雄群体,知名度最高的非“奇袭白虎团”的“化袭班”莫属。
所谓“白虎团”,是国人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其真实番号是韩军首都师团第1联队。这是韩军建军时首批组建的4个联队之一,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1953年7月13日晚,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特务连侦察1班,连同从全师挑选出来的2名军事素质好、有战斗经验的朝鲜族战士,共计13人,在代理侦察排长杨育才的率领下,化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韩军首都师团搜索队,沿直木洞沟直插二青洞,奇袭敌第1联队联队部。
一路上,这个侦察班克服诸多困难,巧妙获取韩军当晚口令,坚决以战斗手段强行通过被敌机甲联队援兵占据的交通要道。在发现敌第1联队和机甲联队指挥机关汇聚一处,兵力较此前估计的多出1倍以上的情况下,化袭班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改变战前计划,兵分4路分别扑向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之敌。
经过14分钟战斗,13位勇士一举打掉了韩军2个联队的指挥机关,共计毙敌54人,俘虏16人,其中包括从草丛中和床底下搜出的韩军第1联队人事科科长、副官、炮兵副大队长等8名军官,缴获枪支76支(挺)、电台2部、总机2部、发电机2部、报话机、电话机117部、吉普车27辆、卡车11辆、火箭炮1门,以及2个大仓库。悬挂在敌第1联队作战室墙上那面写有“优胜”字样的虎头旗,也被勇士们扯下来当收缴战利品的包袱皮用。如今,这面虎头旗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珍品。
战后,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特务连侦察1班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特等功。1957年,文艺工作者根据他们事迹改编的京剧《奇袭白虎团》面世,并在6、70年代风靡全国。至今一些上了些年岁的人民群众,仍能哼唱几段。这个志愿军英雄群体的知名度足见一斑。
2
影响最深远
论知名度,“化袭班”数第一。但若论影响力最大,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却是当之无愧是翘楚。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第二次战役进行到最紧要关头。这个连先敌几分钟,抢占了与三所里、龙源里呈鼎足之势的松骨峰。
此时,美2师大部队正准备通过松骨峰下的公路向南逃窜,但领头的汽车、坦克却被3连派出的战斗组打瘫在公路上,堵塞了道路。急于逃命的美2师在炮火掩护下,向松骨峰发起了集团冲锋。前三轮攻势均被挫败后,美2师用凝固汽油弹先将松骨峰炸成了一片火海。趁着幸存的志愿军指战员忙着扑灭棉衣上燃起的火苗之时,美军终于冲上了3连2排4班的阵地,但却发现志愿军战士接二连三地端着刺刀从火中冲杀出来,以大无畏的气概将失魂落魄的美军打下山头。
战至30日中午时分,松骨峰上的3连已伤亡过半,但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却丝毫不减。指战员们纷纷烧毁文件、笔记本、书信,不少人在弹药用尽后选择了与敌军同归于尽。战至黄昏,3连阵地上只剩下7名重伤员,但他们却依然让南逃和北援的美军仅相距不足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合,为争取战役全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事后打扫战场时,人们发现松骨峰上,3连指战员们的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位战士手中紧握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军士兵,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位战士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335团1营3连记集体特等功。随军采访的作家魏巍以3连事迹为主线,含泪写成的战地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刊载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感动了无数人。从此,“最爱可的人”这个名词不胫而走,成了志愿军乃至人民军队的代名词。这篇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至今谈来,仍让许多人热泪盈眶。
3
力量最悬殊
由西方率先发明,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峰造极的“人海战术”,如今却常被中外反动派强扣在人民军队身上,为自己可耻的失败作开脱。实际上,人民军队自建军时起,就一直在以少敌多,以弱敌强,是根本没有本钱使用“人海战术”的。恰恰是自我吹嘘“尊重生命”的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没少使用“人海战术”冲锋,每每陷志愿军防御部队于力量对比悬殊的境地。
1951年10月1日,美3师15团向威胁铁原、金化一线“联合国军”铁路运输的天德山阵地发起了猛攻。守卫在天德山上的,是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5连另2个排,总计248位志愿军指战员。他们在连长杨宝山、指导员阎成恩的指挥下,依托隐蔽部抗住美军狂轰滥炸,待美军步兵进抵阵地前沿时,才以战斗小组为单位,适时运动到各支撑点,以突然而又猛烈的近战火力,将蜂涌而来的美军打得人仰马翻。
从天色蒙蒙亮直打到太阳落山,5连勇士们以32人牺牲、50余人负伤的代价,连续击退美15团11轮进攻,毙伤约300余敌人。第2天一早,美军以更加猛烈的空地火力压制天德山,阵地表面被炸成浮土。美军还丧心病狂地大量使用毒气弹,却依旧没能撼动5连阵地。
10月3日,随着战场形势恶化,天德山阵地陷入东、南、西三面受敌的不利境地。从10月4日起,美骑1师骑8团加入对天德山的攻击。整整2个团的美军,以营为单位编组成6个攻击波,对5连阵地发起人海冲锋。连续打退美军9轮进攻后,5连阵地上只剩12位伤员。美军发起第10轮进攻时,连长杨宝山、8班副班长尚玉芝、战士张祚义相继与敌同归于尽。傍晚17时许,指导员阎成恩率7位伤员,用3根爆破筒炸翻80余美军,奇迹般地击退美军当天第11轮进攻。
10月5日晚,5连奉命撤下阵地时,仅有阎成恩等4位伤员得以幸存。该连在4天3夜的坚守中,面对2个团的敌人毫不畏惧,连续挫败美军几十次进攻,为粉碎美军“秋季攻势”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志愿军141师422团5连荣立集体特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 “天德山英雄连”荣誉称号。
4
交换比最高
据统计,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敌我伤亡交换比大体为1.41:1。到阵地战阶段,这个比例有所扩大。但就总体而言,敌我伤亡交换比在4:1以上的战例所占比例不算高。其中,志愿军连级部队最高曾打出50:1的超高交换比。创造这个记录的,是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3团3营8连。
在1951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铁原阻击战中,该连奉命防守高台山主峰255.1高地的前沿阵地。连长郭恩志强调每个人不仅要为自己挖猫耳洞,还要尽可能多修几个射击掩体。这些掩体不仅要位置隐蔽,射界开阔,而且要尽可能疏散挖掘,彼此之间由暗壕相联,便于战时在它们之间往来机动。
当美军骑兵第1师对8连阵地实施火力准备时,郭恩志让大家撤入猫耳洞防炮,阵地上只留1个观察员。待进攻之敌逼近阵地前沿时,8连量敌用兵,以迅猛突然的近战火力和不断转移的射击位置,既予敌以大量杀伤,又将自身伤亡降至最低限度。除了阵前短促反击,8连还派夜袭组不断扰敌,收集美军遗弃在各处的武器弹药继续坚持战斗。
当阵地失去坚守价值后,8连趁着夜色,从阵地西面一处断崖突围而出,返回了563团主阵地。此时,全连幸存指战员手中仅剩13 发子弹和 1 枚反坦克手雷。他们补充弹药后又主动重返一线阵地。据统计,该连在铁原一线苦战6昼夜,顶住了美军骑兵第1师2个营的疯狂进攻,最终仅付出了伤亡16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敌800余人的骄人战绩。
时值今日,这个志愿军特等功连的英雄事迹,仍然可以在平壤志愿军纪念馆里看到。
5
事迹最传奇
在志愿军16个特等功集体中,事迹最传奇的,恐非志愿军坦克第2师第4团2连2排所属的215号坦克乘员组莫属。该乘员组由车长杨阿如、炮长徐志强、装填手师凤山、驾驶员陈文奎、机电员许仁德组成。
1953年7月7日晚,杨阿如率领包括自己的座驾215号T-34∕85在内的3辆坦克,为配合志愿军第23军67师第4次攻打石砚洞北山,趁着夜暗冒雨潜入前沿阵地,寻歼对我进攻部队威胁甚大的3辆美军M26“潘兴”式重型坦克。途中,215号坦克不幸陷於,无法自救。杨阿如车组遂将坦克伪装起来,等待时机拖救。
8日黄昏,正当杨阿如车组准备对陷於坦克实施拖救时,突然发现美军阵地上3辆M26“潘兴”式重型坦克的踪迹。虽说无论是坦克数量,还是坦克的火力防护力,215号坦克都处于绝对劣势,但该他们当机立断,迅速测距,先敌开火,连发10余炮将美军3辆重型坦克全部击毁,创造出一个奇迹。
不过,215号坦克由此暴露了自身方位。美军报复的炮火如雨点般砸下来。驾驶员陈文奎灵机一动,用逐渐减少发动机油门的办法,给敌人制造出志愿军坦克正在撤离的假像,成功地将美军炮火越引越远,保证了继续留在原地的215号坦克安全。杨阿如等5人在空间狭小的坦克内与自己的座驾生死与共,就在美军眼皮子底下渡过了难捱的2天2夜。
10日一早,坦克电台里传来上级通报:美军又向石砚洞北山增调了2辆重型坦克,步兵当晚将向石砚洞北山发起攻击。杨阿如车组闻讯,冒着生命危险在阵地附近寻找就便器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赶在战斗发起前将215号坦克开到了待机地域。
10日午夜,进攻战斗准时打响。杨阿如车组在短短11分钟时间里,不仅将那2辆增援的美军重型坦克打瘫,而且还摧毁了12个地堡、3个机枪巢,3门小炮。在215号坦克的强有力支援下,志愿军第23军67师最终控制了石砚洞北山。
1辆落单的坦克,竟然能在美军眼皮底下坚持这么长时间,不但人车两存,而且还能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取得对优势装备的碾压式胜利,着实称得上“传奇”二字。鉴于该坦克的突出表现,志愿军总部授予其“人民英雄坦克”称号,杨阿如车组荣立集体特等功。如今,这辆功勋卓著的坦克已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永久展品。
6
人数最单薄
杨阿如车组统共只有5个人,但志愿军16个特等功集体中,还有比该车组人数更单薄的,那就是志愿军第27军81师242团3营9连8班叶永安小组。
1950年11月27日,在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上,志愿军81师242团奉命加强给80师,共同向被合围在新兴里的美7师第31团级战斗群发起猛攻。12月1日,美31团级战斗群在外援无望,即将被歼的情况下,以10辆坦克为先导,在40余架战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242团将逃敌拦截于1221高地前。美军为逃命,集中坦克实施冲击,妄图杀出一条血路逃生。
敌我双方装备悬殊,其中尤以敌坦克对我威胁甚大。时任242团3营9连8班副班长的叶永安,率领本班战士阚立田、熊自远组成1个反坦克小组,带着手榴弹和1包5斤重的炸药包,跃出战壕向敌坦克接近。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在雪地上快速匍匐前进。在距敌首辆坦克 20米处,叶永安一跃而起,扑向敌人坦克前面一辆被打坏了的美军吉普车,迅速地浇上汽油点燃了它。熊熊大火挡住了坦克的去路,趁着敌坦克乘员组惊魂未定之际,叶永安用手榴弹将打头的美军坦克击毁。第2辆美军坦克乘员打开炮塔舱盖,准备探出身子更好地观察战场形势。眼疾手快的阚立田一个箭步跳上这辆坦克,赶在美军坦克乘员作出反应之前,从舱盖往坦克里扔了1枚手榴弹,当即将这辆坦克炸瘫。
此后,负责火力掩护的熊自远不幸负伤,叶永安和阚立田遂互相掩护,交替跃进。靠着手榴弹爆炸烟幕暂时迷茫了敌坦克对外观察视线,叶永安将那唯一的炸药包塞进了第3辆美军坦克的履带里,一举将其炸断。等到终于击退美军坦克集群冲击时,已有4辆美军坦克被叶永安小组先后炸毁。
由于战事紧张,部队当时并未来得及给叶永安小组评功。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政治部制订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并颁实施,对战功的评定标准和批准权限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只有志愿军总部评功委员会或其委托的机关,才有权批准个人及集体特等功。不过,由于战事频仍,志愿军的评功活动直到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后才得以大规模开展起来。
鉴于叶永安小组不仅在朝鲜战场首创用手榴弹击毁敌坦克的战例,而且为志愿军第27军成建制全歼美军1个团级战斗队作出了突出贡献,志愿军总部于1951年7月7日,为该小组记集体特等功。
功勋永存
以上英雄集体,无一不是集勇敢、忠诚与智慧于一身,个个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超的技战术水准。
实际上,这样的英雄集体,在志愿军中比比皆是。因为志愿军对荣誉标准和立功单位数量的严格限制,所以有数不清的英雄集体未能得到更高的荣誉。但他们的卓越功勋并不会因此而被泯灭,祖国会永远记得这些自己的优秀儿女,祖国人民会永远感谢那些舍生忘死的勇士们。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