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官员筛选,五姓七望和家族传承 -- 夜如何其

共:💬11 🌺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官员筛选,五姓七望和家族传承

世家传承宋代以前,在古代中国就基本断绝。

北宋时间太短,新兴世家未来及积累成型。其后所谓的世家,按唐代之前的标准,都是寒门。

古代的官员(文官)筛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两汉的察举制。

运行四百年后,弊端大于好处,甚至是造成“汉以强亡”的原因之一。

魏晋阶段,吸收教训,改革筛选机制,“九品中正制”。

中央和地方大族合作,增加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显现,再次改革筛选机制,“科举制”。

一直延续至今。

科举制不是没有弊端,但是通过改革科举考试,筛选基础越来越大,一直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中国的统一高考制度,堪称公平到极点的制度。

所以无数人,甚至它的管理人员,都想破坏它。

尽管千疮百孔,依然是公平无出其右的可执行的制度。

当然有更公平的制度,但是没有长期稳定的可执行性,属于幻想。

察举制到科举制变迁的一段,就是以“五姓七望”著名的“世家时代”。

准确的说,世家是从东汉起来的。

光武帝统一全国太快,威望太高,就没有进行政治清洗。

但是东汉的世家也就是四家人而已。

南阳樊氏,真定郭氏,南阳阴氏, 扶风马氏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望就是望族的意思,郡望就是当地老大。

其中老王家最多,原因是献貂蝉的王允,安排了许多老王。

东晋南渡,原先有东汉东吴延续的土著顾陆朱张,但属于二等世家。

过江龙有:

琅邪王氏,陳郡謝氏,陈郡袁氏(袁绍是汝南袁氏),蘭陵蕭氏

这八家后来全降级了。

除了琅琊王家的一支派后来北逃太原,成为北魏的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困难时受过佛门的帮助。反正老王家出人才,三教都学的好。

北魏这时候还有三家: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

最后一家出来的最晚叫陇西李氏。是西凉王室。

唐代李家皇帝自称陇西李氏,但后来从世家的态度来看,绝对是假冒的。

五姓又出来两家,叫赵郡李氏。他们和陇西李氏五百年前是一家。陇西后来压过赵郡长支,成为李姓正宗。

北齐北周对峙时期,博望崔氏崛起,两头下注,成为最后一家。唐太宗极其厌恶,专门吩咐给他家降二等。

这导致本来私货就多的官修《氏族志》,失去了权威性。

这时候就是五姓七望了。

然后朝廷集火打击。

更有代表性的七姓(七望)十家出来了,禁止他们之间通婚。

这十家祖宗又细分成四十四家。

这个惩罚成了官方认证的上等人家。

然而皇权打击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则天大帝上台了,拉拢他们,给老李家反着来。

算是给他们续了口气,坚持到唐末彻底玩完。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唐代尽管世家繁华,那只是巨大的惯性所导致的了,牛李之争就已经反映出世家衰落了。

具体地说,唐代用两个办法挖了世家的根基。

第一是科举制。

第二是搞废了世家的经济基础,越来愈穷。以至于后来世家女只能靠名声下嫁了,接近于卖女儿。

从世家的迁变,看现代社会。

从顶端阶层来看,要维持世代不衰落,至少有三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第一是多生娃。一是增加选材分母,二是招女婿,三是最后选择,家族联姻,任务还是负责生娃。

如果又没本事,又不肯结婚生育,惹是生非,真的就是家族的祸害。

你结婚了,找了个祸害,下嫁下娶,那就是阶层内部的笑话。

第二是财富。财富可能不用太多,够用就可以了,太多也没意义。

第三是权力,不能离开权力。

当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多变的。

但是传承,就是这么回事儿而已。

普通人你还是继续卷吧。

要么你长得俊点,要么真有本事,要么运气好。

从底层角度看,社会是固化的,死水一潭。

从高层角度来看,暗流涌动,变化太快了。

两个物种,悲喜感受完全不同,根本就无法共情。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孟词宗,审度,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