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向河友们求助:什么是效率? -- 审度

共:💬168 🌺5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效率”就是“市场效率” -- 有补充

所以拿公有制和私有制,或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比“效率”的,都是不懂经济学。

就拿“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这句话来说,计划经济里”人“不是”资源“,但市场经济里是,但换了个词,叫”劳动力“,现在高级了,叫”人力资本“。

所以工业革命刚开始时童工盛行,因为机器普及后,只要会按按纽就可以工作了,这时候童工就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工资大概只有成人的一半,一般也不会反抗,当然反抗起来也更容易镇压。那时候甚至认为“一个标准的恶棍就是游手好闲的儿童”。

然而,18世纪以来的小大人们不同以往。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他们的价值可以用薪水来衡量了。凭借“敏捷的小手指”,他们操纵巨大且省力的自动机械,

挣到足以养活自己乃至帮衬家庭的收入。对此,英格兰的纺织厂主们非常欢迎。美国也一样。1790年,罗得岛上的美国纺纱厂里工作的第一批工人就是9个孩子,年龄在7岁到12岁之间。到了 1820年,这个厂55%的工人都是童工。

一个名叫威廉•赫顿的英格兰人回忆道,他7岁的时候就在德文特河边的一家磨坊里工作。由于个子太小,监工就做了一双很高的木底鞋,紧紧地绑在赫顿的腿上,让他好够着机器的操作台。有人甚至在听证会上作证,说他见过一个3岁的婴儿在劳作。据1851年的统计,5到14岁的童工占了当时英格兰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美国1900年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约有175万10岁到15岁的孩子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由于这一数字没有包括10岁以下的儿童,显然被低估了。即便如此,时隔十年,官方统计的数字还是上升到了199万。

可资定价的数字越来越详实:1850年的英国,一个纺织童工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至28小时之间,周薪每周1先令到9先令不等;1880年的美国,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孩子的经济贡献占全家劳动收入的38%~46%,而本地出生者的这一比例为28%~32%。有了这些数字,要给孩子定一个价,不困难。在一份杂志上,一个专栏作家就热情洋溢地估算了孩子的价值。他预测,假如当地有200个7至16岁的孩子,在没有工厂的情况下,他们除了花销,毫无贡献可言。现在他们被雇佣了,情形立刻不同一一他们为这个镇贡献了13500美元的生产价值!社会的制度与文化都在为“有价”的孩子唱赞歌。社会学家泽利泽就指出,在那时的报纸和儿童读物上,“一个标准的恶棍就是游手好闲的儿童。”事实上,19世纪的儿童福利组织主要关注的,也是那些无所事事四处游荡的孩子,而不是众多童工。针对19世纪末出现的反对雇佣童工的声音,一位作家愤愤不平地写道,如果一个体制阻止儿童干任何苦差事,而是鼓励他们去街上踢球,那么林肯就根本不会出现。

考虑到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孩子的价格中包含的现实价值远大于未来。17世纪的蒙田提到,他有两三个孩子夭折了,“在此,我没有过度的悲痛,也没有遗憾”。即使在18世纪的早期,也很少有人会为早夭的孩子花钱办丧事,或者出席葬礼。避免对没有未来的事物投入过多的期望,无疑是明智的——当时的人甚至用“它”这个词来指代自己的新生儿。唯一不同的可能是,计算的痕迹变得浓重了。就像一个刚失去孩子的父亲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必须交的税。”他大概懂得什么叫税率。

19世纪末,一对夫妇因两岁的孩子死于非命将一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按照每个月2美元的价格计算赔偿额。理由是他们的孩子已经能够到邻居家工作,比如照看更小的孩子。法官驳回了他们的诉求,并表示死去的孩子太小,根本没有任何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故而“被告无需为这个悲剧作出赔偿”。这个判决并不违背当时美国法律对孩子的标准定价。标准是这样的:从孩子死亡到他成年之前的时间段内,他所能提供的劳务损失,减去他在这段时间内维持生活的费用。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现实价值取决于对他的未来价值的估计。然而,婴儿和2岁以下的儿童通常被视为没有未来,也没有价值的。在一系列的儿童死亡判例中,一个纽约男孩获赔6美分,一个内布拉斯加州女孩获赔10美元,而密苏里州的一个男孩只获得1美分的赔偿。

未来的价值实在太低,连买卖儿童的黑市都不活跃。在1870年代,一个美国孩子的价格通常不到10美元,只有极缺人手的农场主才会买。有时候,他们的售价不到2美元,甚至低至25美分。

然而进入20世纪,局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社会政策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提升。这导致儿童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如此,可能活得更久的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计算的未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未来”,与其说是孩子的未来,不如说是成年人在孩子身上寄托的期许。有趣的是,随着计算观的深入人心,这种期许每时每刻都在被清楚地算计。泽利泽在《给无价的孩子定价》一书中就记录了这一有趣事实。比如她写道,1917年,报纸的广告上有写“花100美元买个婴儿比自己生一个更便宜更容易”。1930年代,孩子的黑市价格为1000美元;1940年代,黑市价约5000美元;1951年,这个价格飙升至10000美元。1975年,据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估计,全国每年大概有5000个儿童被出售,价格在2.5万美元左右。据此,孩子们在“正规市场”里的价格如何,不难估计。实际上,领养费、抚养费,还有保险额等等,都是可以拿来做参数的。

2014年美国农业部估算,美国家庭供一个孩子到读大学,所花成本约为24万美元。2013年,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家庭抚养一个孩子,成本高达276万人民币。有了成本核算,有了朝向未来的计算观念,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明码实价。可见,什么可以计算,什么不在计算之列,观念有决定性的意义。

.

当然偶尔有用“效率”指代”投入产出比“、”效益“等概念的,可以从上下文区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美国是唯一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 -- 补充帖

根据维基百科

《儿童权利公约》是首条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并涵盖所有人权范畴,保障儿童在公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的权利。这公约共有196个缔约国,得到绝大部分联合国成员国承认(或有条件承认),截止至2024年,当中只有美国没有加入。

另外,在国际劳工组织的8项核心公约中,美国也只批准了2项。

通宝推:真离,
家园 如果比较“投入产出比”,理想情况下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高 -- 补充帖

只比较物质的“投入产出比”的话,理想的计划经济利用率可以达到100%,但理想的市场经济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而这个通常不是1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