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高温的印度 -- 亮子

共:💬173 🌺509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新加坡的制造业还是蛮强的 -- 有补充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新加坡生活过几年,对当时的制造业还有蛮深的印象。

首先当然是马六甲海峡的地利让新加坡成为区域内举足轻重的航运中心,特别是石油运输和贸易的中心。但新加坡并没有满足于收过路费,而是下大力气发展了石油化工行业,当时是和休斯顿和鹿特丹并列的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那些石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加坡西南的裕廊工业园。那里有大片填海造地的人工岛,从我所在的裕廊西地区向南看,可以看见大片的烟囱和炼油塔。风向不好的时候,裕廊西的空气里都是从南边传来的化工厂的味道。

新加坡当时还是重要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国,全球占比非常高。我有个小朋友就在那一行工作,收入不错,后来外派印尼期间娶了当地的华人小美女。

新加坡的石化企业产值超过GDP的三分之一,不过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政府公布经济数据时总喜欢说“我国非石油工业产值”,大概是喜欢藏富吧。

裕廊还有一片很大的厂房属于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刚开始看名字还以为是生产电子设备的。我太太找工作时去那里面试过,后来知道大概他们HR搞错了,请一个外籍人士去面试,因为之后了解到他们是生产武器的,比如新加坡武装力量的制式步枪是美国授权在那里生产的M16。

裕廊工业园最早的企业还有钢铁厂,我的一位房东就是钢厂的员工。那时候坐地铁从裕廊东出发北上,一路经过油池、马西岭、克兰芝、兀兰等地,地铁沿线都是大片的工厂。很多工人是从马来西亚招的,他们中很多人住在柔佛海峡马来西亚一侧,每天骑摩托车往返上下班,像蜂群一样呼啸而过。当时买房和租房时都要特别避开PIE泛岛高速公路,因为一早一晚公路上的摩托车大军实在是太吵了。

兀兰当时最大的企业是特许半导体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曾经是亚洲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负责人是李显龙的太太何晶。岛上还另有台资的半导体代工厂,效益很好,职工经常拿到24薪甚至更高。

坡岛南部还有新加坡工业园,主要是比较新型的电子类产品生产厂家。在加上北部义顺宏茂桥一带的工业园,集中了当时全球主要高科技公司的生产基地。比如IBM,HP,摩托罗拉,苹果,AST,Compaq,DEC,日资的东芝,松下,富士通,欧洲的西门子,飞利浦,施耐德等等。

我太太曾经在一家生产硬盘控制器的美资公司工作,平时有业务联系的包括Seagate,Maxtor,Western Digital等主要硬盘厂商的生产线。Seagate当时好像新加坡最大的外企之一,从马来西亚雇了好多操作女工,每天早上用大巴从边境口岸拉姐妹们上班。后来公司转移生产基地,新加坡工厂关闭,那些拉女工上班的大巴直接把她们拉到一个体育馆,然后当场宣布裁员。😨

新加坡对建设工业园蛮有心得,所以多年以前有实力和中国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也早已离开了新加坡,最新的情况没那么熟悉,但还是知道一些。

原来我们行业的很多企业搬到了其它亚洲国家,但新加坡的一些制造业支柱企业仍然健在。电子、精密仪器、半导体行业经过洗牌又有了新的发展,生物制药行业也起来了。

现在新加坡制造业产出还能占到GDP的20%以上。这个比例很高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为什么不可以,河兮兮,死扛着,qq97,广宽,北纬42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新加坡的战略纵深 -- 补充帖

简单说就是没纵深😂。

新加坡普遍兵役制,健康男性都要服兵役。三军上到F15下到常规潜艇俱全。我曾笑话熟悉的本地朋友:你们要这些有啥用,马来西亚过来一横推就完蛋了。

朋友都是退伍兵,逼急了就跟我说:你咋知道仗只能在新加坡打?

那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新加坡战略思想从来不是固守本土,一定要打到敌国去攻击对方的战略要点。

当然最后恐怕还是要争取外援,但至少有出境一战的准备,也是对周边一个警告:打我之前先想想本土是否能承担我们反击的后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