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衡阳和方先觉,有些话不吐不快 -- 忘情

共:💬74 🌺916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原突围的主因还是和中央的指导思想有关 -- 有补充

1946年5月19日二战四平(林彪撤退)

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围(郑位三戴季英李先念包括王树声王震撤退)

1946年10月一战涟水(陈毅)

1946年12月二战涟水(陈毅,撤退)

1946年12月初,盐城保卫战(粟裕撤退)

1946年12月中旬,宿迁战役(粟裕胜利)

从时间上看,保卫根据地,保卫地盘和东北扩大地盘是中央指示的1946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已经吃到嘴里的肉,谁都不会轻易吐出来的。和国民党是针锋相对的。没有中央指示谁要是提议撤退,后退的运动战那就是右倾,对敌斗争不坚决。

等到中央明白这样打不过国民党,有了四平做例子才开始撤退的。盐城撤退之后才明白,根据地丢了不可怕,地方部队一样可以坚持,比如华野九纵一开始不是山东的八路军改变,是新四军的饶子健他们,后来丢了涟水之后,华野北上,把饶子健他们这些原来当地的地头蛇留在当地打游击。

可以把皖南事变和中原突围联系起来,非常相似都是几乎全军覆灭。这些事情都充分显示了中央的思想变化,和一个伟大领导的因时因地因是不断的成长过程。但是任何成长都要付出代价,皖南事变和中原突围都是成长的代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但是为啥牺牲的都是新四军和四方面军系统的? -- 补充帖

这就是领导和部下之间的信任关系和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了。

任何中央领导都是多疑的。西路军,皖南事变,中原突围中的领导,显然无法取得中央领导的信任,做事情的风格也和中央领导的想法不同。不管中央领导如何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都不能改变命运。这种情况下,信任前线领导显然是最优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