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衡阳和方先觉,有些话不吐不快 -- 忘情
1946年5月19日二战四平(林彪撤退)
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围(郑位三戴季英李先念包括王树声王震撤退)
1946年10月一战涟水(陈毅)
1946年12月二战涟水(陈毅,撤退)
1946年12月初,盐城保卫战(粟裕撤退)
1946年12月中旬,宿迁战役(粟裕胜利)
从时间上看,保卫根据地,保卫地盘和东北扩大地盘是中央指示的1946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已经吃到嘴里的肉,谁都不会轻易吐出来的。和国民党是针锋相对的。没有中央指示谁要是提议撤退,后退的运动战那就是右倾,对敌斗争不坚决。
等到中央明白这样打不过国民党,有了四平做例子才开始撤退的。盐城撤退之后才明白,根据地丢了不可怕,地方部队一样可以坚持,比如华野九纵一开始不是山东的八路军改变,是新四军的饶子健他们,后来丢了涟水之后,华野北上,把饶子健他们这些原来当地的地头蛇留在当地打游击。
可以把皖南事变和中原突围联系起来,非常相似都是几乎全军覆灭。这些事情都充分显示了中央的思想变化,和一个伟大领导的因时因地因是不断的成长过程。但是任何成长都要付出代价,皖南事变和中原突围都是成长的代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就是领导和部下之间的信任关系和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了。
任何中央领导都是多疑的。西路军,皖南事变,中原突围中的领导,显然无法取得中央领导的信任,做事情的风格也和中央领导的想法不同。不管中央领导如何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都不能改变命运。这种情况下,信任前线领导显然是最优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你表面是在黑改开,实则是在控诉文革 5 树仁 字1812 2024-06-09 10:56:47
🙂戚大帅的忠王不忠,经得起史料鞭打,脉络和演变逻辑清晰。 13 ccceee 字466 2024-06-07 21:20:47
🙂这段是有问题的。湘军的围城策在太平军来看, 1 夜如何其 字226 2024-06-09 14:09:01
🙂中原突围的主因还是和中央的指导思想有关
🙂不信任感是双向的 13 北纬42度 字426 2024-06-07 19:28:25
🙂最后一句双石专门批判过 10 不远攸高 字157 2024-06-08 20:28:46
🙂这个说法部分情节有违历史事实。 6 夜如何其 字484 2024-06-08 16:31:44
🙂王胡子也没剩多少人了 12 网海 字865 2024-06-08 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