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8 🌺38278 🌵3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指正

谢谢河友的指正,我行文匆匆,把77、78给打字成了87、88,请见谅。

借着改错的机会,就再补写些。

我文中的“工农兵大学生”,是特指的,谈的是文革中经过推荐或者“文化考试”(分科,数理文史等)通过而入学的普通高校生。与泛指的“工农兵学员”(包括文革中各级单位自办的“七二一大学”,或者职工、成人、业余高校的学生)不是同一批人。

前者大约只有数十万,后者则无法计算,会很可能就上了千万级这个巨大的数量。因为那时,吹过一阵风,都向上海机床厂学习呢,大家都办起了各种各样的“七二一大学”。我自己还当过本厂的“大学”校长,兼专业课的老师呢!

文革中期,是毛主席提出了“复课”,也正是他老人家停办了“五七干校”,撤回了占据大中小学的“军宣队”和“工宣队”,基本上让所有的教工们都回到了自己的校园。

现在,好像大家只提77年才恢复了“高考”,那是因为它基本上取消了“经过推荐”的这个门票(但是在职的还是需要单位批准的,我就是这样才入学的)。其实从72年开始,已经就有了经过几个高校的筹备试点后,推广到全国的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在当时那些真正的讲台上的老师们要求下实现的,也是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的决定。而校园长大的我,亲历过这个历史。

因此,更确切的定义,如果把“工农兵大学生”和“工农兵学员”给区分出来,前者应该是“在普通高校经过完整的两年以上的正规学习”的群体。那些因为“停课闹革命”而影响了高校学业的则属于后者。职工高校、业余大学的学生则另外讨论。

实际上,文革后在评价学历和评定职称时,曾经是客观和充分地考虑了历史背景的。我自己也参加过此类工作,记得当时给“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是“等同”大专学历,还特标上是“普通大学”的大专。这样就可以与职工大学、业余大学和电视大学的那些不低于“全脱产学习两年”和“业余学习三年”的“大专生”们区别开来了。

对于这样的“普通大学”的大专学历的安排和使用,是应地应人而异的,有的当宝被重用,有的则当草被歧视,这里面的待遇和发展确实是两极分化的。

最后再逻嗦几句:

1. 工农兵大学生的出现,让许多真正当过“工农兵”的青少年进入了高校学习,他们的经历和表现,与中学毕业直接参加高考的是完全不同的群体,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2. “推荐”选拔和“考试”选拔,在当时是各有利弊的。而每个具体的个人和事件,都需要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3. 把当时的政治斗争与这件事情放在一起讨论,从目前已经公开了和被证实了的资讯看,实际上还是非常困难的。那些维基和百度上的东西并不足为信。至于另外为了搏眼球的“小道新闻”里的无稽之谈就更多了。

通宝推:达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