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果没有156项工程,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有可能比真实历史更快。 -- 乾道学派

共:💬263 🌺620 🌵24 新:
主题内有 1 候选回复 花/囧确定,群落成员优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56项目并不是全部,此外还有上万其他项目

156项目并没有那么大,还没有苏联援助印度的多。印度都能吃得下没道理中国吃不下。

156个项目之外,“一五”期间施工的工程还包括限额以上921个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上万个。这些项目中,重工业也占了较大比重。如黑色金属工业312个、电力工业599个、煤炭工业600个、石油工业22个、金属加工工业1922个、化学工业637个、建筑材料工业832个、造纸工业253个、纺织工业613个。所以156项目在其中占比并不高(实际施工的只有150项)。

占比高的实际上是外汇,接近90%,因为156个项目很多是从国外(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引进的。

但这个外汇花的是值得的:

通过“156项”工程的建设,中国从苏联和东欧转移了机械、仪表、机床、汽车、拖拉机、坦克、轴承、发动机、整流器、无线电零件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加工技术。相较于过去,中国的基础工业产品如原煤、原油、发电量、钢铁等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中国已能制造一些新的工业产品,如载重汽车、货轮、新型机床、成套水力发电设备等。此外,中国还建立了诸如飞机、汽车、冶金设备、机床等新工业部门。

截至1959年,中国从苏联和东欧各国所引进的资料约达4000项,涵盖机床、机械、冶金、汽车等领域,其中苏联所提供的资料和设计图纸仅1953年这一年就达23吨,1954年为55吨。

通过“156项工程”建设,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大规模地转移到中国,中国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升。据国家经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评估,中国彼时的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上世纪40年代的世界水平,而煤炭和石油工业更是达到了50年代的世界水平。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全面的大规模的技术转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技术转移史上也是有特点的和不常见的,为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改革开放性前中国工业化的技术基础。

最后,156项目对中国工业结构布局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为改变我国建国初期工业布局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在充分考虑资源分布和国防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把“156项工程”主要安排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改变了旧中国70%左右的工业企业集中在沿海、少量内地工业企业只集中在大城市的畸形状况。

第一,156项工程重构了新中国工业化区域,使得原先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得以优化。在“156项工程”的150个施工项目中,内地项目数量是沿海项目的3倍多,为118项,而沿海仅为21项。具体来看,106个民用项目中,东北、中部和西部等内地项目合计高达100项,44个国防项目仅四川和陕西就占了将近一半,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国防项目占比将近80%。1957年,中国先后建成东北、华北、山西、湖北、郑洛、陕西、甘肃、川南八大工业区。随着城市工业投资重心和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逐步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中国逐渐形成了沿哈大线的重工业城市发展中轴线、华北和西北工业城市集聚区以及西南工业城市集聚区。随着“156项工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不仅原有工业城市规模得以扩大,而且在原先发展严重滞后的京广线以西地区,也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工业区和工业镇。这些新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区和新兴工业镇的建成和发展,使得中国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得到调整,工业区域分布趋向平衡。

第二,156项工程建设带动了新中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工业基地。建国之初,中国建制市为134个,其中仅上海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拥有重工业,其余城市的产业以商业和饮食等服务业为主,工业则很少。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后,新中国建制市迅速增加。1952年全国设市城市增加至160个,到1957年全国建制市已达176个,1961年增跃至208个。与此同时,中国还出现了一批核心工业城市和重要的配套工业城市。如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吉林、沈阳、鞍山、包头、兰州、白银、西安、咸阳、武汉、太原、石家庄、北京、郑州、洛阳、湘潭、株洲、抚顺、阜新、南昌、重庆、成都24个城市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此外,随着“156项工程”的建设,各种工业城市群体在中国大地上成批出现。如太原、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成为综合性工业城市;大同、阜新、本溪则成为煤炭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武汉成为钢铁工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洛阳、武汉、株洲、西安、兰州、成都等成为机械工业城市;抚顺、吉林、哈尔滨、株洲、个旧、白银等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城市;兰州、抚顺等成为石油化工城市;吉林、太原、兰州等成为化工工业城市;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等成为新兴纺织工业城市;石家庄成为医药工业城市;佳木斯成为造纸工业城市;伊春成为森林工业城市。此外,在“156项工程”及限额以上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城市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其直接结果就是“一五”期间城镇化进入第一个高潮,城镇化率上升了2.93%,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一个时期。

通宝推: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