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39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英国,剧本1 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2

实在是没法回帖了,补充发在这里,大家请帮忙继续纠错

伦夏:国内多译作威廉-郎香(William Longchamp)。他是英格兰金雀花王朝“权臣年代”的著名大权臣。

郎香家本来是一个来自法国郎香村的诺曼下级贵族,后迁来英国,威廉的爹休-郎香(Hugh de Longchamp) 做到英王亨利二世的近侍,休很会捞钱搞关系,职业生涯颇成功。同时他安排家人跟其他贵族联姻,从中获利丰厚,最后在威尔士地区攒下来自己的庄园。威廉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进宫廷做近侍,投到了此时尚是太子的理查一世麾下,做了理查的东宫学士,负责给他写信。他文笔很好,办事也很得力,受到理查赏识,当理查登位阿基坦公爵的时候,任命他当了阿基坦公国的公相。他在阿基坦公国主政时期暴露出来了和他爹一样,而且青出于蓝的贪婪个性,在做了成绩出来的同时捞了不少钱。郎香的作风很像蔡京,他本事是有的,但就是“使京能正心术,虽古之贤相弗加”,他的心思大多都放在逢迎上意和中饱私囊上。而他的上司是一个武力值一百,但政治值为零的大军阀式的君主,把为人主君等同于黑老大治帮会,对政事是一不想管二不会管,而如果不得不管的话,就搞黑道大哥式的治理,然后结果往往是还不如不管。郎香清楚主君的作风和他对钱财的渴望,于是他主政时就一心一意为主君敛财,并借机致富。郎香的政策为狮心王带来大量财富,让理查非常欣赏和信任,于是1189年理查一世登基后,郎香也因此飞黄腾达。理查一世提拔他当了埃利的主教。然后郎香出了 3000英镑重金,买下来英格兰宰执(Chancellor of England)的尊位。他到任后为了捞回成本,立即宣布文件费涨价,正准备进一步大捞特捞的时候,1190年,狮心王准备帅十字军参与第三次东征,于是要在英格兰国内组织一个看守政府,狮心王和无地王时代英格兰的著名大权臣们,例如杰弗里-菲茨、威廉-马歇尔都是借助加入这个看守政府上位的。而已经是大权臣的郎香更进一步,当上了英格兰的大断事官(Chief Justiciar,这个职务在当时除了司法事务,也要负责行政事务,不是单纯的司法职位,其实这个职位才是真正的英格兰王国的内阁首辅,所以不能翻译为大司法官)。不过狮心王同时安排了达勒姆主教普伊赛特做了平级的大断事官,以左右二相主国,然后他就率军队出发了。郎香对于有人分其事权的安排非常不满,梦想更进一步一手遮天,因此狮心王一走,两人权争不断。郎香通过教廷拿到了特使身份,随后以特使权力排斥普伊赛特,闹到最后他甚至动用武力逮捕了普伊赛特,强迫他放弃个人领地与其他利益来换取自由。狮心王收到消息后下令朗香恢复普伊赛特的职位。但朗香却向周围人诡称获得国王的密报,拒绝执行王命。狮心王知道后大为恼怒,但是他很依赖郎香为他敛财筹措军费,而且郎香毕竟顶了个教廷使节名头,所以狮心王暂时背书了郎香的行为。见阴谋得逞的郎香更无顾忌,而英格兰国内见狮心王对郎香没有处罚,亦更加畏惧,郎香遂成了蔡京、魏忠贤式的一手遮天的大权臣。

走上人生巅峰的郎香迅速膨胀,他为人专横跋扈,生活奢侈,喜欢卖弄权威与财富。出行时单单随从就有1500名,而且还随队带着各色动物,结果引来贵族们争相模仿。下榻修道院时,随从们一夜的花费就可达到普通老百姓几年的收入。尽管郎香的财富很多是他在阿基坦时期捞的,但是中世纪的英国长期是一个非常落后穷困的国家,郎香在一个穷国里搞这么大排场,这与其令人尊敬的主教身份格格不入。而且郎香有几个严重的问题,让他在英格兰从上到下都不受欢迎。首先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身为英国的宰相,他不会说英语,或者说的磕磕巴巴。郎香本来是一个诺曼诸侯,出仕做官是在法国的阿基坦,母语是法语,到了英国之后他也没认真学英语,导致他英语讲的极差,后来他化妆跑路的时候,就曾经因为英语说不好,差点没能逃出去。然后就是他凭借大断事官的权力买官卖官敛财。虽说中世纪英国买官卖官是国家常态,但郎香出售官职非常任意,还找了不少法国来的诺曼贵族当买家。这就引起了本地人对他的仇恨。第三就是郎香利用教廷特使的身份打击教会圈里的异己。他本来就因为出行招摇,被英格兰人普遍认为作风不好,不像个修道人,是“假主教”。他的政治对手普伊赛特也不是没有同志,所以他一手遮天后,致力于打击普伊赛特的势力,捏造罪名逮捕其他主教。1191年他安排人去抓约克大主教杰弗里,结果事机不密,走漏风声。杰弗里知道后,跑到了圣马丁修道院(The Priory of St. Mary the Virgin and St. Martin of the Newark)求避难被接纳。圣马丁修道院在英格兰,是跟巴黎圣母院一样的“至圣避难所”,犯人一旦跑到这里避难被接纳的话,官差不折腾个昏天黑地,是连门也进不去的,更别提捕人了。结果郎香竟然强逼着官差破门而入,把人拷走了,这就犯了众怒。在王弟约翰撑腰下,一群贵族开始准备收拾郎香。郎香招摇过市的事情传到狮心王耳中后,理查一世就决定换下郎香,于是狮心王提拔了鲁昂大主教沃尔特和他的手下,组成辅政班子监督朗香。并勒令没有沃尔特点头,朗香什么都做不了。不过沃尔特为人温和谦逊,不愿与人交恶,所以容忍郎香。但是沃尔特的上位大大鼓励了反对郎香的集团,这次郎香公开打破规矩抓人,这帮人就觉得时机到了,立即组织批斗郎香。1191年,考文垂主教休-诺南开了个公审大会,传郎香到庭。郎香不来,于是大会宣布他有罪,将其破门出教,一批响应大会的贵族组织了一批人马挥刀上洛,要“锄奸”。郎香想找兵抵抗,但是在约翰的影响力下,无人响应,于是他束手就擒,被宣布犯了专横罪,革职抄家。郎香趁着还没人来进一步发难,找人安排跑路,成功逃去法国。随后他希望继续给狮心王当官儿,狮心王念旧,于是安排他继续在英格兰的大陆领地里做了专门负责对法交涉的外交官。1197年,这位英格兰的小蔡京病逝。就像蔡京虽然是大奸巨恶,但依然位列是“苏黄米蔡”的大书法家一样。郎香也是当时英格兰重要的法学家,他的著作《判法实例》(Practica legum et decretorum)收录了大量的金雀花王朝领地内的民法和教会法的判例和使用指南,出版后被英法两国法庭引为重要参考书,一直使用到中世纪晚期,现在也是英法法学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

菲尔塔:这个菲尔塔就是沃尔特的意思,他可能指两个人。第一个是金雀花王朝“权臣年代”中最成功的大权臣休伯特·沃尔特(Hubert Walter)。他是金雀花王朝的三朝元老,也是金雀花王朝诸多宰执之中最有能力的。简单理解的话可以看作是金雀花王朝的张居正。在狮心王和无地王时期,他是能影响决定王位归属的大权臣。十字军战争时期他其实是英格兰实际的掌权者。第二个人是指沃尔特-德-孔唐斯(Walter de Coutances)。他也是金雀花王朝“权臣年代”时期一位很成功的大权臣。

第一个沃尔特,也就是休伯特-沃尔特在1160生于英国萨福克郡的贵族人家,家里是当地的领主,成年后到宫廷谋职,由于他舅舅格兰维尔(Ranulf de Glanvill)是亨利二世的大断事官。朝中有人的他升迁迅速,很快做到英格兰王国的户部主簿(Exchequer),专司管账。随后在舅舅的安排下获得亨利二世赏识,做过很多职务,锻炼了政治才干和手腕。然后他在当鲁昂主教期间被理查一世认识,很得理查一世的欣赏。理查一世继位后不久帮他当上了索尔兹伯里主教。理查一世参加十字军运动期间他作为随军成员出征,后作为理查一世的使臣和萨拉丁进行停战谈判,表现优秀,因而更被理查一世倚重。随后他作为十字军的一员进入了圣地参拜,获得朝圣者的资格,镀金成功的他随后被理查一世任命为撤军的总指挥。这时因王弟约翰勾结法王腓力二世在背后搞事情,而狮心王东赴圣地期间,一路走来一路抢,惹怒了自己回国之路上几乎所有的诸侯,所以他为了迅速稳定局势,决定自己化妆潜行走陆路回国,让沃尔特指挥军队徐徐返程,打算凭借沃尔特的教士身份迫使沿路诸侯不拦击他。但理查一世化妆水平实在不过关。有钱佬装穷,失败被拆穿,落到神罗皇帝手中。这时候沃尔特的部队刚抵达西西里。他听说国王被抓,赶紧组织人员接手,然后他匆匆赶去神罗帝国谈判狮心王的赎身事宜;正在叫天不应的理查突见忠臣来援救,非常感激沃尔特的忠义,于是在1193年让他带着求援信回到英国,在信中理查让他老娘,英格兰太后埃莉诺重用沃尔特,让他当了国王赎回事宜的专项总管。所以沃尔特甫一回国,就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随后又当上了大断事官,负责筹集理查的赎身钱。沃尔特上任后大力增加税收,拼命刮地皮,最终为理查一世筹了34000银马克的赎身钱,这是一笔相当于当时英格兰十年国入的巨资。在这样的搜刮下,英格兰官过如剃,民变丛生。

1196年,一个叫菲茨-奥博斯特(William Fitz Osbert)的前官员不忿于重税,公开演讲谴责搜括政策,结果他的演讲一呼百应,迅速聚集起5万余名造反者,造反人员打算在伦敦吃大户,造成极为严重的恐慌。沃尔特立即组织镇压,雇刺客趁其不备将其刺杀。随后招来武装部队进驻城市,才勉强将其压制下去。为了应对民变,沃尔特推了两项改革,第一个是以1194及1198年的王室巡回法庭的政令和1195年的《治安法官条令》为代表的组织化改革,第二个是1197年个税和1198年进行重订犁头税(Carucage可以理解为英国的土地税)为代表的税务改革。沃尔特特别擅长以通过增加代表权和选举权来分化对手,进而推行改革的方案,他可以算是英格兰通过以操纵名义上的代表权来分化瓦解对手的策略的祖师爷。在第一项改革中,他首创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绅士”(justice of peace,JP)制度。沃尔特要求各地负责管理的郡长(sheriff),必须招收至少4人负责具体司法工作。这些新上来的司法人员,统称之为太平绅士:太平绅士可以作为兼职法官,组织不具备陪审团条件的初级法院,他们拥有独立审判轻微刑事和家庭法方面的简单案件的权力。在这种法庭上如果被告认罪即宣判,否则上报上级法庭重新审理。这种法庭程序简易,结案迅速。而且做这种太平绅士的,大多是骑士阶层或者平民阶层(第一批太平绅士中几乎都是骑士出身,而且仅有4%是国家指定的,96%都是地方上推选出来的)太平绅士制度是现在英国地方治安法官的前身,它是英国覆盖范围最广泛的司法机构,至今英国仍有近95%的刑事案件是要先由治安法官审理而后定的。这套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以骑士阶层为代表的英国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有了一套相关的参与国政的机制。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国下层人士可以通过以当太平绅士起家,混出资历后,进而升格进中央,参与国政之中。可以说这是英格兰特色的科举制度。

由于太平绅士是一种司法官员,往往在必要时要对犯罪者施行缉捕,为了保证司法的威慑力,武力值太差的人是干不来这个位子的,所以能干上这个的,必然是地方上的豪强和能者,后世很多英国的名将和大员,不是太平绅士出身,就是至少都干过一段时间的太平绅士。这些地方豪强出身的司法官员凭借参与司法事务,熟悉了日常政务,对依法行政的精神有认同感,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文武能耐,还把自己的家兵和扈从合法化了。这为后世英格兰实行军国主义,锻炼尚武精神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由于太平绅士要由各郡长负责招募,使得英国司法力量得以下乡,结合封建主的控制能力,英格兰实现了对地方上的有效掌握。加上英国农民的顺服传统,从此在英格兰任何农民起义都不可能成功。英国国家司法的组织化初步完成。加上沃尔特开始使用新的皇家法官制度,规定任职的皇家法官不能是本地人,必须是国家派来的外地人。在避免了关说的同时,让英格兰的司法制度也开始走向专业化。

然后沃尔特开始推税务改革,由于狮心王的赎身钱已经把英格兰刮了一遍,而他又是军阀脾气,被人敲了竹杠就要找场子,所以一回国就准备进攻法国。这就让本已对钱永无餍足的他更无节制。找钱的担子就落在了为他擦屁股的沃尔特身上。沃尔特先是提出收取个税,对个人财产一次可征收最多25%的税。结果甫一颁布就推不下去,于是沃尔特转而在犁头税上想办法。沃尔特手法巧妙,他对于犁头税采取新的但更重的方法,对每块耕地征收5先令的税收。但是同意征税评估时,数额不再是领主一人说了算,而是由包括纳税人在内的小群体来讨论衡量。这样就分化了纳税人,减少了征收阻力。他的税务改革开头还不错,所以理查一世见他能弄钱,就在率军去大陆打仗时,委托沃尔特当了英格兰王国的实质统治者。但犁头税改革之后因为议会反对狮心王和法国进行战争,最后半途而废。这导致在法国的理查一世一度陷入缺兵缺钱的窘境。见税改推得也不行,沃尔特转变思路,一方面继续加大收税力度,另一方面就利用自己的权势推第三个,也就是成4里说的“财政合理化和征税公正化”的财政制度改革。1194年,沃尔特颁行《艾尔条例》(Articles of Eyre),在英格兰首次设立了上计掾(escheator),专司审计财务。在这部条例里,沃尔特确立财务活动和司法活动分离,从此英格兰的一般司法官员不再兼任财务事务,而都交给专业的上计掾来负责审计。没有上计掾背书的财务支出都是无效白条。然后沃尔特把各地的大法官办公室拨给上计掾。同时规定所有财务文件,包括利权和罚款都必须有收据,且需抄写副本保留在法官办公室供上计掾审计和存档保管。财务审计制度就这样在英格兰建立起来。

但是再审计财务,实现账簿一清,碰上理查这种花钱如流水的国王也徒呼奈何。特别是理查向英格兰一直不断的要兵要钱要粮。英格兰已经越来越无力继续支持理查。1198年底,沃尔特向理查报告老百姓已成穷鬼,没油水可榨了。理查非常不满,沃尔特失宠,遂辞职不干。但随后理查一世因为在英格兰弄不到军费,被迫到处找钱,最后在抢钱路上遭到抵抗,中箭身亡。他死后英格兰陷入继承权争议。理查的弟弟,无地王约翰想要夺位。这时候沃尔特虽然辞职,但仍然是坎特伯雷主教,是英格兰教会的总瓢把子,教士阶层的代表。约翰和沃尔特之间关系一直处的不好,昔日理查被捕的时候,约翰就想造反夺位。这就是成4必出的“狮心王被抓”事件。但是约翰劝人谋反的信被沃尔特的人截下,沃尔特遂召集大会,宣布这种叛乱行为要破门出教,约翰不服,两边的人马还干了一仗。但是理查回国后约翰觉得斗不过老哥,认怂和解。现在老哥驾崩了,约翰就觉得自己又行了,于是他获得了武将领袖,金雀花王朝著名大权臣威廉-马歇尔的支持,马歇尔亲自去游说沃尔特。讲的很直接,说要么沃尔特支持他一直倾向的亚瑟,然后演一出龙虎斗。要么沃尔特跟他一起去效忠约翰,演一出将相和。沃尔特遂违心同意,并为约翰跑腿说服不满的人。所以在新朝依然留用,被提拔为内阁首辅。但是约翰并不完全信任沃尔特,他同时又提拔了自己派系的杰弗里-菲茨来当大断事官以制衡沃尔特。但是沃尔特个性很好,有宰相雅量,而且英国国用当时是教俗分开的,他和菲茨正好各管一摊,合作很愉快。他和菲茨与马歇尔共同撑起了约翰王时代的英国政事。沃尔特接下来以首辅身份继续推进行政事务方面的改革,他在英国首创了集贤院职务,并以此完善了文书登记和管理制度。从此英国的政策文书做到了有据可查。然后沃尔特就从事了一些和教廷打交道的外交工作至终,1205年,沃尔特因病去世,死后葬于坎特伯雷大教堂,葬礼盛大,极尽荣华。沃尔特并不是一个清官,生前就有很多人指责他私德有亏。但基本都公认他是金雀花王朝最有能力的行政官员。他首创和参与创立的很多制度一直沿用下来,为后世英国专业文官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他也名列英国最伟大的首辅名单之中。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第二个沃尔特,即沃尔特-德-孔唐斯(Walter de Coutances)是金雀花王朝的一位老臣,他生年不详,出身于英国康沃尔郡的一个贵族人家。其兄罗杰从捕快的班头做起,一直做到康沃尔郡的司法参军(royal justice)。沃尔特从小勤奋好学,成绩很好,最后读硕有成(可能是巴黎大学)。然后凭借自己做题家的本事,加上兄长的推荐,成功入仕到英王亨利二世的宫廷里。1169年他晋牧得职,从鲁昂教区的王家牧师做起,一路高升。受到了“幼王”亨利的赏识,做了他的私人牧师。但是“幼王”亨利掀起大叛乱的时候,沃尔特反对叛乱,遂离职投奔亨利二世。他投奔的时机很好,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亨利二世最低谷的时期,所以对他的忠诚十分欣赏,遂委以重任,让他当了牛津教区的总执事,主掌很多外交上的事务。沃尔特往返英伦和大陆领地之间,参与了亨利二世时期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出力甚多,遂逐年得到提拔。在1179年被授予皇庄管家的职务,可以代天收两处王家修道院的税务。但亨利二世重视他,允许他可以挪用税款,其实等于把这两处田庄封给他了。这标志着他成为一位诸侯和王廷中的重臣。随后他继续作为外交官为亨利二世干了很多工作。1184年他被提拔为鲁昂的大主教。理查一世逼死老爹上位成功之后,多少感念自己是不孝忤逆。所以称王不久就举行了一场悔罪仪式,沃尔特是这场仪式的大司仪和主牧。并在之后的理查王登基戴冠仪式上也是司仪组成员。随后理查在准备去东征期间要布置留守政府班子,于是金雀花帝国的诸位大主教齐聚开会,两位沃尔特都参与进来,但是孔唐斯因为其外交专长,被任命为通政使,专司理查和留守政府之间的信息往来事宜。1189年底孔唐斯陪着理查一世东征,他作为理查的使节,在战后和坦克雷德谈判了西西里王国和英格兰十字军之间的和议。随后他本来准备继续和理查东征,但此时英格兰发生内讧,王弟约翰指使人冲了留守政府的首辅郎香。收到消息的理查就发了一封全权敕令,让孔唐斯回去平息混乱。孔唐斯回到英格兰后,凭借埃莉诺王太后的支持和理查的诏书,暂时控制住了留守政府的局面。他在约翰和郎香的斗争中选择了约翰一边,最后导致郎香倒台逃亡。因为留守政府总得要一个首辅,所以孔唐斯虽然没有获得正式任命,但依然是扛起来首辅职务办公。成为了英格兰的宰相,不过他在任上成绩不多。因为他当上首辅没多久,理查回家时被利奥波德抓住卖肉票了。于是他作为内阁首辅就得想办法凑钱赎人,但是他不擅长搞内政,也不太会刮地皮。他虽然试着弄钱,但是效果非常差。于是乎他把首辅职位让给了休伯特-沃尔特,自己则当了和神罗皇帝海茵里希六世谈判的代表。他在和海茵里希六世谈判时期最后当了人质。因为海茵里希六世虽然多次对赎金打折,但被理查搞得民穷财尽的金雀花王朝实在是凑不出足够的钱了。谈到最后还有一万银马克左右的差额,而海茵里希六世说什么也不退让。理查为了赶紧回国,就提出最后的钱得等回国再付,为了避免逃债嫌疑,他让孔唐斯留下当人质,于是海茵里希六世就把孔唐斯扣下当人质,但理查回家后发现没钱,就赖账了。于是海茵里希六世就拷掠孔唐斯要钱。孔唐斯粜尽家产,总算凑出钱来赎身,被理查坑苦的孔唐斯遂在脱身后不再参与政事,回到自己在诺曼底的领地里再攒家业。但他重头再来的路上依然受到很多干扰——理查为了报复仇人腓力二世,在诺曼底地区燃起战火,孔唐斯的地盘被他折腾的不轻。他一怒之下和理查翻脸,一状告到教廷处,最后在教廷调解下,理查交出诺曼底最重要的港口迪耶普的利权给孔唐斯做赔偿。通过对这座重要海港的控制,孔唐斯总算把损失的钱给挣了回来。1207年他去世时,其遗产十分丰厚。他的侄子们利用叔叔的遗产和恩萌谋职,后来都成为金雀花王朝的一方大员。延续了这个家族的繁荣。

罗宾汉:大名鼎鼎的罗宾汉(Robin Hood),他又被叫做汉丁顿伯爵(Earl of Huntingdon)。

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侠盗,可确认是民谣传奇中的虚构人物,所以生涯不可考证,相传活跃于1160-1247年间的英格兰。关于他的民谣和传说大概于12世纪中叶起开始流传。比较流行的传说有两个,一说在12-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狮心王理查一世被抓,留在国内的王弟约翰趁机篡权,拒绝赎回狮心王。与他狼狈为奸的诺丁汉郡长也趁机强占了忠于狮心王的汉丁顿伯爵家领地,更试图染指伯爵的心上人玛丽安。于是伯爵被迫躲进舍伍德森林,自号罗宾汉,领导一支农民起义军劫富济贫,最终成功赎回狮心王,粉碎约翰等人的阴谋。另一说大约1190年,汉丁顿伯爵随狮心王参加十字军东征。可当战争结束返回家乡时,发现自己的庄园和财产已被诺丁汉郡长夺走。此时英格兰正被趁机弄权的约翰王统治,他的横征暴敛让人民痛苦不堪。于是伯爵自称罗宾汉,聚集一帮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对抗暴政。“罗宾汉”这个词本是射箭比赛的术语,意思是连续两箭都射中靶心。汉丁顿伯爵箭法高超,所以自号罗宾汉。

罗宾汉的故事通常认为是很多人和事的糅合再加工。如果要找原型的话,至少有7个人。他的地盘舍伍德森林过去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如今仍然长有800岁的老橡树,昔日林木茂密,非常适合躲避和聚集。狮心王和无地王时期,因两王均不谙政事,不恤民力,喜用聚敛之臣,参与十字军事业又给英格兰财政加上了沉重负担。所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堪刻录,导致很多人在舍伍德森林啸聚。这些盗贼成分复杂,有的可以称为农民起义军,有的则只能呼之流氓无产者。由于盗贼丛生,地方治安非常糟糕,迫使约翰在13世纪初的某时宣布设立讨捕队,出钱重建了舍伍德森林附近的诺丁汉城堡作为讨捕队的关所。约翰重建城堡后,指定诺丁汉郡守菲利普·马克为讨捕大使,此人以手段残酷闻名。后来到1320年左右,又指定做过皇家猎场看护的亨利·德佛坎博任诺丁汉和约克的郡守,兼任讨捕大使。此人也是个残酷之辈,声名狼藉。此二人上任后指挥人马跟绿林们争地盘,干了不少架,这俩人基本上就是大反派诺丁汉郡长的原型。而罗宾汉就很大程度是这些绿林的故事。后来由于口口相传,官厅也将这个名词收录,专门用来称呼这种绿林犯人。日后英国的文学家又引用官厅记录和民间传奇,创作了大量罗宾汉的故事。罗宾汉遂成为英国文化的著名大IP而开始流传。

迪罗西:这是金雀花王朝时期的英国著名大臣彼得••••德罗切斯(Peter des Roches),这里的“迪罗西”是他名字的法语发音德候歇,因为他是个法国人。不过考虑他的地位,一般还是把他当做英国的宰相来看,所以他的名字用英语发音就是德罗切斯。他是金雀花王朝的“权臣年代”的一员。

生于法国的图赖讷,出自金雀花王朝的名门德罗切斯家族。德罗切斯家族是金雀花王朝的“谱代大名”。家祖纪尧姆(Guillaume des Roches)从亨利二世的近卫骑士做起,一直干到金雀花家族的内务总管(Seneschal of Anjou)。所以这家人是金雀花家族的铁杆,家中子弟在金雀花王朝中大量出仕。彼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彼得的早年生涯缺乏记载。他第一次出现在史书里是在阿基坦公国出仕,作为东宫侍从侍奉狮心王。狮心王是个政事上的小白,又因为热衷搞十字军运动,因此养成了个钱捞子个性,凡是跟钱有关系的人,就容易受他的信用。而德罗切斯负责经营他的产业有成,因此很受信重,升迁迅速。先任普瓦捷城的大执事和司库,1204年他到英格兰做官,第一个职务是林肯教区的教区司铎(Precentor),随后他逐年晋升,到了无地王约翰时期,他又获得约翰的青睐,当上了温彻斯特主教。他对于约翰很忠诚,无论是约翰跟教宗互怼时期,还是在第一次男爵战争期间都站在约翰一方。约翰为了表彰他的忠诚,慷慨赠予金钱,让他大发横财。1214年他又继任先代大权臣杰弗里-菲茨,当上了大断事官。但是他因为站在国王一边,所以很不受贵族们欢迎。由于约翰在政治斗争中败给贵族,连累了他也一起下台,职务被休伯特·休伯格(Hubert de Burgh)取代。不过约翰让他当了自己的儿子,下任英王亨利三世的太傅。所以1216年亨利三世即位后,作为东宫旧臣的他再次崛起。但是他还是被休伯格压着一头,因为休伯格是无地王时期的老臣,而且军政事务纯熟、人脉甚广。一直以来是王室军队的大将。还赢过海战胜利。所以各方资历都稳压管家出身的德罗切斯一头,于是他决定顺应国王旨意、加入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十字军东征去刷资历。由于这次东征兵不血刃十分顺利,因此德罗切斯没打仗也获得了朝圣者资格,这在教士序列里是一份殊荣,熬出资历的他在1231年回国后迅速得宠,被亨利三世破格提拔。迅速成为亨利三世朝的朋党首领。

亨利三世为人软弱无能,治理期间王权尽失,因此各种政治乱象迭出,各路贵族利用大宪章限制和王权的衰弱为自己牟利,推动了英格兰的朋党政治的发酵。由于亨利三世大量任用金雀花大陆领地,也就是法国出身的贵族出任首辅,外来贵族和本地贵族各立朋党,最后演出来一出牛李党争。如果休伯格是英格兰“牛党”,远征归来荣誉加身的德罗切斯就组织了英格兰的“李党”。德罗切斯崛起时,休伯格已经很不受贵族的欢迎。在王弟的组织下,一批贵族起了政变的心思,他们动用武力要求亨利三世炒掉休伯格,打算以此为借口借机瓦解王权。亨利三世和德罗切斯都没看出这是个坑。而德罗切斯更是为了想当权臣,就站在贵族一边,最后把休伯特搞下台+终身监禁。随后亨利三世任命德罗切斯上位。

德罗切斯搞权争有点本事,对政治实际上没啥眼光,他把政事看作是徇私舞弊的工具,于是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提拔自己的侄子彼得·德里沃(Peter des Rivaux)负责王室事务。这位新任的首辅一家只顾谋取私利,并没看出他们依赖的王权因为他们自己的私心受了多么大地损害,所以他的政策对政局毫无改善,甚至更糟。这更给了企图剥夺王权的贵族们做反的借口。1233年,前代大权臣威廉·马歇尔的次子理查德·马歇尔(Richard Marshal)以“清君侧”为借口,在威尔士及爱尔兰等地发动叛乱。威廉-马歇尔是金雀花王朝“权臣年代”里最成功的权臣之一,很有威望,所以他家竖起叛旗,即获得一批英格兰和威尔士贵族的支持。叛军和王军发生激战,但是理查德这次叛乱准备不周,钱粮匮乏,所以没打很久就陷入僵局,次年马歇尔在爱尔兰被忠于英王者谋杀。同年,在英格兰主教的斡旋下,亨利三世与叛军妥协,作为条件德罗切斯和侄子被解职,结束了所谓的马歇尔之乱(Marshal War)。1235年,德罗切斯离开英格兰,跑到教廷做了一年,第二年再次返回后宣布与一生的政敌休伯格和解,然后他做了一些地方官员,最后死于1238年。德罗切斯作为金雀花王朝的“权臣年代”中的一个例子,比起他的前辈们来说实在不算成功。不过他作为英国版“牛李党争”的初代党派魁首,在英国政治史上有一定地位。而且他在英国文艺上也有点名气,德罗切斯在约翰王杀死侄子亚瑟的过程中有出场,他曾经任亚瑟的侍从,因为很会玩魔术,所以很得幼小的亚瑟的欢喜,俩人交友甚笃。这个记载被后来的史学家记入英国历史中后,德罗切斯在英国文学里就成了党争首脑和戏子佞臣的脸谱性人物,从而被第三波选入剧本中出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