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二章淮海战役愿景和计划的出现 -- 镐梓

共:💬49 🌺531新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第二章(4)粟裕提出淮海战役

为了开始参谋作业,粟裕就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对该地区很熟悉,曾在江苏、河南和山东指挥部队多年。他对敌人很熟悉,以前曾多次与位于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名党军队作战。鉴于靠近徐州的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他认为从北方直接进攻太难了。他更愿意先使用作战级别的机动来孤立徐州,然后再进攻。

在粟裕看来,这种作战机动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可能性是越过陇海铁路向西南移动,并与中野联手,在北以陇海铁路为界,西以平汉铁路为界的广阔平原上进行大规模作战。他认为,在这一地区击败国民党军队可能会导致从西面对徐州进行战略包围。第二种选择是华野单独进行一系列作战,以占领徐州东部和东南部的领土。这将为西移以切断徐蚌铁路并将徐州与东部隔离开来奠定基础。

在与他的手下研究了这两种选择之后,粟裕决定,向徐州以东的淮安和淮阴方向进攻是更好的选择。后勤方面的考虑和保持华野战斗力相对集中的愿望是决定性因素。向西南推进到河南中部,将使华野远离山东根据地,使部队难以获取粮食。而在苏北地区,情况就不同了。这个地区不仅靠近山东,而且是一个富饶的粮食产区,可以帮助军队提供粮食。向西南移动还有一个缺点,即华野会位于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和河南中部的平汉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将华野的兵力集中到徐州,而相反,国民党军队更容易集中对抗华野。

在济南的零星战斗仍在持续的9月24日零时,粟裕向中央军委和中共华东局、中原局发出电文,介绍了他对局势的看法以及未来可能的四种行动方案。国民党一直在组织一支部队从徐州周边地区向北移动,以解救他们在济南被包围的军队,但截至当天上午,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刚刚离开商丘,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尚未在徐州完成集结。粟裕认为,一旦徐州的国民党司令部得知济南的沦陷,它可能会停止其部队向北推进,并开始准备反击华野的向南推进。如果部队继续前进,他准备按照已经制定的孤立济南战场的计划阻止他们的行动。“但是,如果敌人停止向北移动,”粟裕告诉中央军委,“那么我们下一步行动的选择如下:(注:敬晨电)

(1) 为了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铁路,迫使敌人后撤以防守(至少加强)长江沿线和津浦铁路沿线地区,从而削弱它们的机动力量,使我们更容易开展对长江沿线的工作,并为今后渡过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也将使整个华野更容易在陇海铁路以南进行作战,使我们的通讯和运输更加便利,获得中国中东部现有的维持战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我建议我们尽快实施淮海战役。

这场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苏北兵团(必须增加一个纵队以加强它)将夺取淮安和淮阴,取胜后紧跟着收复宝应和高邮。同时,军队主力将设在宿迁和运河车站之间的大运河两侧,以消灭任何敌人的救援力量。如果敌人不从西面派出救援部队,或者救援部队受阻,那就会派救援部队经浦口和长江从扬州向北推进,那么大约在淮安、淮阴之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就进行第二阶段的战役。这将是利用三个纵队拿下海州和连云港。至此,淮海战役就结束了,全军将进入休整时期。

(2) 我们只进行海州作战。目标是占领该地区的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同时,主力部队将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以南以及峄县至枣庄铁路沿线地区,然后在准备战斗的姿态下休整。这个选择,就休息和重组而言(只有用来攻打济南的纵队需要一些休息和重组。截至9月23日傍晚,据报这6个纵队的伤亡人数仅略多于8000人。从昨晚到今天早上的伤亡人数不包括在内。这些损失并不大。)但是,这将增加将来进攻淮安和淮阴的难度,因为国民党可能会在华野进攻海州后增援那里的部队。

(3) 率领全军从济南向南推进,试图将国民党增援部队的一部分吸引到一场可以摧毁他们的战斗中。然而济南失守后,这些部队将格外警惕,并且可能会撤退,从而难以与他们交战。

(4) 整个华野将进入休整期。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但我们很容易错过一个进行作战的好机会。寒秋天气的到来,加上济南的失守,给敌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粟裕显然更喜欢第一种选择。对这一方案进行了最多的分析,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他建议“立即执行”的方案。他的推理在这一作战方针的目标与更广泛的战略目标之间建立了明确的联系。圆满完成淮海战役,有利于为战争调动更多资源。这将改善交通。这将为意义更大的进一步行动奠定基础,例如渡过长江,将战争带入国民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中心地带。几个月前,粟裕曾主动说服中央军委,认为派遣大批正规军南下渡过长江的时机还不对。现在他告诉他们,在淮海战役胜利之后,采取这种行动的时机已经近在咫尺了。

在粟裕看来,一个对敌人进行重大打击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想利用这个机会。他的观点,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孙子式的。他的推断认为,由于济南的损失和寒冷天气的到来将对国民党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因此尽快进攻将是有益的,这可能直接来自孙子在敌军精神减弱时进攻的主张。但与孙子的思想更深刻的相似之处是,粟裕只是希望利用他眼前的“势”。“兵势”是孙子的《孙子兵法》第五篇的标题,它被翻译为“能量”、“战略优势”或“战略军事力量”等术语。在那一篇中,孙子将势描述为像湍急的水流从河床上掀起石头的力量,像拉开的弩,像圆圆的岩石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下来。这些图像清楚地表达了一种情况下的势能感以及动量和力量的存在。孙子说,真正称职的指挥官向势寻求胜利,而不是要求他的士兵取得胜利。粟裕对淮海战役的倡导,正是那种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的观点。

从美国陆军的学说来看,粟裕的提议是试图尽可能避免美国陆军参谋长Eric K. Shinseki将军对FM 3-0的介绍所指出的作战势头的削弱,这是每次转换中的问题。套用Shinseki的话来说,粟裕希望通过快速推进来“掌握”从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的转换。粟裕希望保持济南战役成功所形成的物理和心理势头,并用它来利用现有机会,创造新的机会,这也符合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当时解放军的10项作战原则中有2项明确指出了保持短暂过渡和对敌人施加巨大压力的价值: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时间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注: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粟裕提出的淮海战役建议,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赞同。9月25日1200时,刘伯承、陈毅、李达给中央军委和粟裕发电报说,华野应利用济南的胜利,出兵执行粟裕提出的淮海战役:“粟裕九月二十四日0700时的电文已经收到。我们一致认为,攻占济南后,应利用胜利,进行淮海战役。他的第一个选择,即要求进攻淮安和淮阴以及任何救援部队的方案,是最好的。“

中央军委在9月25日1900时向粟裕;饶漱石,华东军区政委;许世友,华野山东军区司令;谭振林;王建安,山东军副司令员;以及刘伯承、陈毅和李达发出的一封信中批准了这场战役。信息开门见山, “我们认为开展淮海战役是绝对必要的,”中央军委还强调要迅速转换到新的战役。那些参加过攻打济南的部队,可以得到两周的短暂休息,但其余的军队要等到战役结束后才能休息和整编。10月10日是中国的国庆节,距离国庆节还有两周多的时间,这一天被定为战役开始日。“

通宝推:落木千山,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