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西欧情色大片《戏梦巴黎》(2003) -- 翼德

共:💬11 🌺28新 💬5 待认可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我的标题总结 - 情色大片

毕竟是大片,电影情节走向是清楚明白的。个人性格也很清晰。你我所疑惑的地方是导演究竟着重点落脚在哪里,是性爱还是革命。

贝导就是这样。所有电影里面毫无顾忌地反映性爱场面,我个人意见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

点看全图

电影中的性爱场面无非表现双方的真情。我认为通过面部特写就足够了。像梁家辉在《情人》(1992)中呼哧呼哧的劳动场面,除去情色电影的商业意义,没有其他作用。观众们都以为是真的,当年还未成人的女主演出面坚决否认。

点看全图

德国有个著名演员克劳斯金斯基,就是大美女娜塔莎金斯基的老爹,在回忆录里说他的电影中的性爱场面都是真的,搞得与他合作过的大导演都驳斥他是疯子。其实真假的话,只有当事人知道,而且必然是商业秘密。

点看全图

贝导有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他因此片在意大利被剥夺公民权5年,电影拷贝被最高法院判决全部销毁。其中的性爱场面是真枪实弹的。女演员麦理雅施耐德当年20岁,未被告知男演员是真做,当然在镜头中表现完全真实。不过她在事后产生巨大心理创伤。3年后才心态平复重新回到演员职业,也自此成为一个女权辩护者。伊娃在参与拍摄《戏梦巴黎》前,就被父母和经理人以麦理雅的经历警告。

回到《戏梦巴黎》的主题,贝导究竟想表达什么观念。我觉得他安排的泰欧与麦修在浴缸中讨论的镜头很重要,表达他对导演和电影的基本观念,也是我在”我为什么看电影“中表达的,观众如我是窥伺狂Voyeur,喜欢看别人生活的全部景象。导演制作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戏梦巴黎》的镜头完美诠释他的主旨。这是本片的通用主题。本片所特别要表现的主题是平行存在的性爱和政治表达。贝导是左派所以站在反战者和自由表达一方。泰欧和伊莎贝拉姐弟在性爱观念上是自由无拘束的。这与政治表达的自由是同一逻辑。麦修对于他们姐弟性关系的观念和对于他们姐弟勇于表达政治观念是同样的反对,最后终于分手。

点看全图

还有一部法国名片《最后一班地铁》(1980)你听说过吧。德帕约迪和德纳芙主演。我跟朋友讲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以总结为,在反抗德国鬼子侵略的同时,法国人还在偷情😄,即爱与政治是同步进行的。

点看全图

我对LQBT并无反感,对西西河有些同学蔑视LQBT倒是很反感。LQBT是人类自由的一个表达出口。在英国的撒切尔时代,与煤矿工人并肩游行的人们中间,LQBT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2014年的电影《Pride骄傲》表现了这个场面。从历史上看,对性自由与政治自由的压制,从来都是同一个统治阶层。所以贝导电影中的所欲表达的,我可以理解,顶多说贝导用力过猛。欲速则不达,洋鬼子不懂的😄。

至于挑选演员,我同意你的意见。不是人人都适合裸身的。所以一般文明观念反对公开裸身。只有你的真爱才能接受你的裸身,管她肥腻还是排骨😄。画家也好,雕塑师也好,他们作品中的裸体女性还是看着符合黄金比例的多数,当然他们的模特也都是顺眼的。《偷香》里面瑞秋脱光就不好看,拍摄的角度更不对,让我看了心中大伤悲。当然你还是中国人审美观。伊娃的体型标致得很,但我恐怕英国男人还以她为不够曲线玲珑呢😄。

@多余6688

通宝推:普鲁托,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嗯,可以这么说,自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从中国四十年观众所见的不自由来说,这部电影太自由了😄

    不过,要再往前十年,中国人又会对法国学生们的“小打小闹”嗤之以鼻,以至于电影里他们是如此的崇拜毛主席。我没看错的话,伊娃曾把一炷香插在毛主席的像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