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淮阴候的救赎---评韩信的心路历程 -- 机会主义者

共:💬197 🌺2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六---离间(1.说降)

韩信被刘邦所乘,大军悉数被夺,不得已只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要知道赵地经过秦末以来数次战斗的蹂躏,兵蔽民疲日久,多次搜刮之后剩余之人的素质如何应该可以想象得到,要韩信率领这样一支“不教之民”去应对齐地的虎狼之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刘邦的这种做法是对韩信及北方的汉军不负责任的表现,韩信对刘邦的做法应该也颇有意见,这就为他人的离间创造了可乘之机。好在刘邦离去之际,将灌婴的骑兵交给了韩信,由韩信统一调度和指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信的燃眉之急,但齐军有二十万之众,又距地利之势,齐地在项羽的屠杀中尚且未能屈服,韩信有限的兵力就更难有所作为了。韩信对这次的任务也有所顾虑,在进军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和安排。史书中记载“信引兵东,未渡平原”,而此时郦食其已经说降齐国,具体是在何时并无明确记载,但联系前后史实,刘邦夺军在汉三年六月,而韩信和龙且的潍水之战是在汉四年的十一月,当中有将近半年的时间,由于韩信攻齐是以偷袭的方式,齐国在猝不及防的情形下迅速崩溃,而龙且此时奉命救齐,这个时间当在汉四年十月至十一月之间,而韩信至少有五个月的时间对他临时征发拼凑出的杂牌军作一番调教和训练,使之能适应实战的需要。这一步对于韩信的胜利有非常重要之必要,在后续中会进一步阐述。

韩信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军事部署的同时,刘邦也在策划复仇。在得到韩信的大军后,刘邦有了底气,大军在小修武整装待命,欲与项羽复战。此时项羽已经攻克了成皋,打算一鼓作气西进,打击刘邦的后方,汉军在巩严防死守,阻挠楚军的前进方向,而在成皋被打散的汉军慢慢聚集到刘邦的周围。形势较几个月前发生了骤变,项羽占据了地利之变,汉军只能退到巩、洛的第二道防线,荥阳成皋一带的攻防易手对汉军的士气影响很大,局势对汉军不利。此时彭越恰到好处的救了汉军一把,他在梁地配合汉军发动攻势,攻击楚之东阿,杀楚将薛公,骚扰楚军的后方,让项羽始终无法全力西进,彭越在楚汉战争中有力的支援了汉军的正面战场,一方面频频给予汉军给养,另一方面有力的拖住了楚军的后腿,将项羽牢牢的钉在荥阳一带,迫使其在前线和后方疲于奔命,慢慢消耗和瓦解了楚军的战斗力,从这一点来看,彭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彭越的攻击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而汉营中郎中郑忠为刘邦谋划,劝其高垒深堑对项羽采取防御态势,派部将绕道进入楚境,和彭越协同作战骚扰项羽的后方,迫使项羽无法兼顾,籍此从中渔利。刘邦听从了郑忠的提议,派卢绾、刘贾率步兵两万,骑兵数百进入楚境,配合彭越烧毁了项羽在后方的粮仓,并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直接威胁彭城的安全。后方的不稳定是项羽最大的痛脚,为了彻底消灭彭越这个威胁,项羽决定亲自率大军回楚地和彭越决战,留下海春候曹咎镇守成皋,并叮嘱他千万不要跟刘邦正面交战,而只要稳固防守,待项羽破敌回归就算完成任务了。为什么项羽不准曹咎迎战呢?估计项羽清楚曹咎的能力有限,不是刘邦的对手,所以有上述安排。虽然曹咎能力有限,项羽还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他,恐怕有难言之隐。窃以为其间有三种可能:一、项羽的目光短浅,不知成皋乃天下转输之场所,将其轻易的交予庸人把守。这种可能性我认为是比较小的,项羽在军事上还是相当有造诣的,成皋的重要性连郦食其一介书生都能看得出来,项羽作为军事家没理由不清楚其间的厉害关系。二、楚营人才匮乏让项羽不得已从庸人中选拔出曹咎担当这个重任。三、曹咎跟项羽的家族有一定的关系,较他人更易为项羽所信任。综合项羽的个性和为人,我觉得二、三选项综合起来应该是曹咎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项羽虽然不看好曹咎,但希望他能听从自己的安排,按计划守好成皋,待楚军安定后方,再回头与汉军决战,届时项羽再无后顾之忧,且得地利之便,进攻防守绝对游刃有余,那时胜利的天平将向项羽一方倾斜了。在这个微妙的时刻,郦食其再次以一张利口将局势拉回到平衡的状态。

刘邦在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心理防线发生了动摇,产生了放弃荥阳成皋一带,撤回到巩、洛据守的念头,史载“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刘邦几次在成皋陷于窘境,对该地已经产生了惧怕和厌倦的情绪,郦食其替刘邦打气,分析了成皋对楚汉双方的重要性,力劝刘邦率军收复成皋,并主动提出愿意去说降齐国,“使为汉而称东籓”。刘邦虽然已经安排韩信攻齐,但韩信的长期屯兵不进让刘邦不得不做两手准备,郦食其的主动请缨自然被刘邦所欢迎,于是他奉明诏,替汉王作说客出使齐国。

郦食其、陆贾、硃建三人作为同一类型被史迁编在一起共同立传,作为楚汉之际辩士之典型而流诸后世。但三个人在行事风格上还是有所差异的。郦生狂放不羁,自号“高阳酒徒”,虽“好读书”,但不屑为儒生,好为长短说,是张仪、苏秦一类的人物;陆贾似不喜功名,为人低调,一生从容暇豫,微赴事机,大概是得力于道家知足不辱之教,然则为刘邦作《新语》,历书秦亡之得失,将刘邦从秦末的“唯刑主义”法家极端思想的泥淖中引导致德刑并举的正道上来,开两汉儒道并行互用之学风,在这一点上陆贾作为一个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实在功不可没;硃建史书中对其评价为“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有骨气而又知恩图报,是一个融合儒、法、墨诸家思想于一身的人物。暴秦压制下的诸子百家在楚汉相交之际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以一种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全新面貌在诸侯之间游说。郦食其此人虽将自己与儒家割裂,但骨子里还是继承了儒家特别是孔孟的一套理论学说,虽然好为口舌之辩,但言辞间往往以古推今,以大义微言打动听者之心,而不屑于诡辩之论。这一点从他为刘邦献言分封六国之后,及他说服齐王田广的一番言论,可以大致窥探他内心的真实理念,而刘邦往往斥责他为“腐儒”,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郦生的真实背景。可以说辩才是术,儒家思想是道,术是为道所服务的。郦食其的辩才太过于出色,却往往让别人包括史迁忘却他的真正身份还是一个儒者。辨明他的身份,这一点相当重要,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他在变乱中必死的下场,这个梢后再叙。且说郦生一番言辞果真说服了齐王田广,罢却了历下之守兵,并将郦生引为上座日日纵酒,郦食其既然自称酒徒,此招也算投其所好,于是他留了下来,而齐国的防御也就此松懈了下来。

郦食其的成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刘邦也只是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想法促成此事的。因为之前郦食其成功的案例还是在刘邦入秦之前说下陈留,而后虽然常常作为税客来往于诸侯之间,但功绩不明,唯一提到的一次说降魏王豹还是以失败告终的。有鉴于此,刘邦对郦食其能否成功并没有信心,所以郦生的成功让各方一时之间都乱了方寸,韩信驻军在平原,闻说郦生已经说降齐王,而汉王也没有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正在踌躇之际,蒯通的献策让他走上人生的顶峰,也为其最终的命运打下最关键的一根契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