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谈一谈对汉代反秦思潮根源的理解 -- 机会主义者

共:💬14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惜了!!我最近也比较忙,只能长话短说了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这一段诠释了汉初为什么沿袭了故秦的一套。刘邦不学无术,认为自己也得到水德的祥瑞,述不知五德更替并不允许平行或并列,如果要把汉当作正统,那么必然要把秦视为非正统了,否则纠缠在一起就打架了,而且说服力也不够诶。

你说变更正朔德麻烦在于如何一一体现到朝章礼仪中去,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此,何况汉家礼仪相对古礼已经被大大简化了,一帮拿着刀剑到处乱砍的老粗都能学会,估计心智正常的都不会有什么困难的。换换服饰就更容易了,刘邦时期即使有困难,经过吕后八年到孝文帝时期,十年的财政收入也不是个小数字了。真正麻烦的是历法的替换,所谓“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历法一改,牵扯到的相关节气、四时、祭祀、等标志性时点都要跟着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闹着玩的,而史官记载重大事件的依据也要跟着变,想想计算某些历史事件的确切日期,由于一再的改元,算起来多麻烦。再想想以前一个夏令时,要全国跟着一起变,单位学校一切作息时间都要跟着变,那是多浩大的工程,这还只是拨快拨慢一个小时而已,如果说本来三个月后才是新年,忽然有消息说改了改了,下个月就过年了嘿,那原先的计划都搞乱了,社会经不起大的折腾,礼仪制度什么的还只是折腾上层建筑,历法的改变却是让全社会跟着一起折腾,哪个影响更大?

张苍也不是不通历法,事实上秦汉时期五行学说非常盛行,基本上有学问的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但也由于这套学说太玄妙,导致许多人基于各自的目的去认知和诠释它,张苍一方面基于面子不希望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这方面的争执引起全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损耗。(可能是)

我说贾谊可能是文帝留给景帝所用确是猜测,但我分析文帝的为人和性格,颇有隐忍不发的感觉,很多事情他心里未必不清楚,但他却不去做,盖因时机不成熟,所以他虽然不听晁错之言,却依然把他选为刘启的老师。包括他相中周亚夫为定社稷之臣,临终反复交代刘启,都说明文帝有一套独特的选人用人哲学,所以贾谊的那套学说虽然文帝不用,但不代表文帝不认可,也不代表景帝不能用,所以我觉得文帝将贾谊选为梁王傅,是一个很强烈的暗示,根据贾谊的治安策所言,梁国是一旦山东诸侯有变,朝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所以一定要选择至亲之人担任梁王。而后来的事实说明贾谊的远见是完全正确的。文帝让贾谊辅佐梁王,也有让他将相关的思想灌输给梁王的意思,要不是贾谊英年早逝,他在景帝乃至武帝时代,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比较而言,晁错的那一套学说就显得空泛而缺乏实践可行性,那套募民戍边的想法虽然很有新意,但把抵御匈奴骑兵的希望寄托在边民的身上,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当时连正规军都无法解决的匈奴内侵,一帮未教之民凭什么抵挡匈奴的铁蹄?这种做法说穿了就是让边民代替内地人民送死,冀望匈奴在掳掠一番满足欲望后不再继续挺进内陆,晁错自己都承认,“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遇上生死问题,就算禄利再厚,又有哪个正常人愿意冒险?最后还不是强迫无钱无势者屯边,从文帝到景帝乃至武帝初年,匈奴犯边几乎次次得手,募民守边不过是书生意气的幻想罢了。当然,李广这样的良将确实让匈奴不敢托大,但当时偌大的边境又有几个李广?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至于晁错削弱诸侯国的那套做法,更是粗暴而又卤莽,从后继来看晁错对他的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没有丝毫的准备,提出的解决方案更是把包括景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得罪了。书生误国,晁错也算典型了。口号谁都会喊,但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晁错还是当个传道的先生为好。而贾谊的治安策真是字字珠玑啊!!!要感谢班固一字不落的录入汉书之中,但班固的那个评论就不敢恭维了,事实上汉书的评论部分除直接抄自史记的,大多相当没水准,或者说有迂腐味,而且常常和前面所列举的史料脱节,所以我一向要根据上下文的立意,在确定是否要认同班固的评论部分,而关于贾谊的评论,就是我不能接受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