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 熊腰
在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有几个大手笔改变了中国历史。我们从林彪刘伯承在这几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军事水平的高下。
一是“四渡赤水”。红军自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掌军权之后,一改迟缓僵硬的笨拙作风,兵势灵动,矫夭若龙。四渡赤水,一举跳出蒋军的围追阻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后来自诩为“生平得意之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高级将领也很少有人能领会毛的意图。林彪就不理解,提出部队不应该“走弓背”,建议让彭德怀代替毛泽东指挥红军。而刘伯承在毛泽东决定三(凭记忆,希望数字没错)渡赤水之前,就有此预见,事先派人查看前次渡河所搭浮桥是否还在;若在,就保护维修起来,以备再用。果然还在。果然又用上了。
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火引向蒋管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是明显的,以致毛都有此举失败的准备。但无疑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富有胆略的高明决策。刘伯承在实施跃进前连战皆捷,手下诸将都想继续在原地打下去,当时情形也确属可打。但刘伯承断然决定立即行动,实施战略跃进。果断行动的背后,是刘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得高度认同。
三是战锦州。那是东北决战的关键一步。毛泽东关门打狗,胆识惊人。一举奠定了东北战场大胜的局面。范汉杰被俘后说,战锦之决策“非雄才大略者不能为”。而林彪在这事上再三犹豫,软顶硬抗,不肯行动。毛泽东再三催逼,林到最后才下定决心。以致多年以后毛还提到“战锦方为大问题”。犹豫不决的背后,是林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的不认同。
四是淮海大战。在粟裕提出“小淮海”的作战计划后,毛泽东及时把它提升为“大淮海”,最终实现了把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理想局面。而在此前数月,在一次闲谈中,当陈毅等人还在想着要去办学校时,刘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可以想这些事,几个月后就不行了。提出到时候“挟其额,截其尾,断其腰”的战略预见。其构思包括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已是“大淮海”的规模。陈毅等人当时对刘在这样一次闲谈中,轻描淡写地就勾划出数月后的庞大的战争设想,都很吃惊。而事实证明了刘伯承的惊人预见。
从这几件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刘伯承在战略和战术两方面都与毛泽东的思想相通,而为林彪等人所不及。尤其在战略上,即使当刘只是主持一个方面军时,也能具有出色的全局战略头脑,更为诸人所不及。刘有句名言:紧紧的抓住局部对全局进行思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光武帝在开军事会议时,总是让马援后说,因为马的思想往往和他相合。刘伯承也是马援那样的名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林彪办的最臭的事情 1 藿香 字92 2003-08-31 18:16:57
林彪对锦州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2 电子赵括 字967 2003-08-30 13:36:16
😄时间上的细节有时很重要。 西河伯 字104 2003-08-31 07:15:20
林刘皆为名帅,后人慎言。 1 群众演员 字484 2003-08-30 06:47:58
支持支持李梅,这几个比喻太牛了,呵呵 guotao 字0 2003-08-31 08:59:31
😄国焘兄,你跑哪里来支持我来了? 支持李梅 字56 2003-08-31 09:01:37
你讲的那一篇大概是“毛为什么重林轻刘”吧。该贴广为流传 1 熊腰 字317 2003-08-30 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