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吊睛白额兽死因的科学分析 (上) -- 萨苏

共:💬78 🌺6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吊睛白额兽死因的科学分析 (上)

吊睛白额兽,就是武松在景阳岗打死的那头老虎的名字。

看水浒武十回颇为过瘾,尤其是武松打虎更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不过对于武松打虎的描述,在下一直有些疑义。

《水浒》和评话中对于武松打虎的描述一直沿袭“三拳两脚”的说法,讲的是猛虎扑来,武松让开,连续两脚踢中猛虎躯体侧面,虎再扑,武松后退,虎恰好扑在武松面前,武松即将虎头按下,用拳猛打,直打得老虎口鼻七窍出血,结果了它的性命。

看来吊睛白额兽的死因主要是头部遭到武二爷的重拳痛殴,不过从科学的角度,这样致死老虎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对虎分布地域的分析,武松当时所打应该是华北虎,这是介乎于华南虎与东北虎之间的一个亚种,更多的接近华南虎,甚至有学术界认为除了体型较大,华北虎和华南虎并无本质区别。

评书艺人的口口相传塑造了“吊睛白额”的猛虎形象,其实,白额,正是华南虎独有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东北虎的重要之处,所以,这种形象塑造如果是基于对当时华北地区虎的观察,则从侧面证明了华北虎在形象上与华南虎更为接近。这种虎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以至秦岭北坡地区,历史记载中称为“草彪”,随着人类在华北平原的开拓而逐渐绝灭,史籍记载它最后的出现是康熙年间在汉中地区,但此后还有记载于北京郊区发现小于东北虎大于豹的猫科猛兽,应该是华北虎的孓遗或其变种。五十年代华北地区最后的虎踪消失,此时活动的是华北虎还是华南虎尚有争议,但此后再无发现,可以认为吊睛白额兽的后代已经绝灭了。

根据记载和它与东北虎,华南虎的亲缘关系,华北虎是一种有别于新疆虎,巴厘虎等小型虎类的大中型猛兽,而根据对东北虎和华南虎的研究,其头骨的坚固程度令人惊讶,以至于冲锋枪子弹也不能击穿!虎头部的结构又是一个极好的减震系统,否则就无法完成突然袭击大型有蹄类动物这样剧烈的动作。可以相信这一点上“吊睛白额兽”与其他虎类并无太大区别。

这样,武松按住虎头,用拳击猛虎头部致死,其可能性极低,所谓“铜头铁尾麻皮腰”,这个部位是虎最为不易损伤的部位。

早期评话流传期间,因为信息流通的限制,大概多数人对虎的认识还停留在口说耳传,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对这种描述异议不多,到了清朝晚期特别是民国期间,虎逐渐进入百姓的观赏范围,甚至民间有人养虎,见得多了不免对武松能够三拳两脚干掉这样一种凶猛的庞然大物产生怀疑,就象有人吹牛说他在家骑河马上学一样,没见过河马的对此可能会相信 – 河马不也是马么。真见过河马就会琢磨这兄弟每天鞍子笼头怎么个上法?!毕竟《水浒》不是《封神演义》,传奇也要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否则观众就不太容易买账了。

于是,评书艺人就有了对于三拳两脚的种种加工。我们可以看到扬州的评话艺人在武十回中,将三拳作了修改,说第一拳指的是多拳的组合,第二拳和第三拳是重合的,《武松演义》则描述老虎恰好扑入了武松面前的一潭黄泥,陷住爪子无法用力,武松正面三拳打掉猛虎的威风,然后抓住顶花皮,骑上虎背,痛打不下两三百拳,老虎终于毙命。

总之,都是尽量扩大这三拳的威力,以使故事情节能够符合逻辑。但是,这些加工还是将拳击虎头定为老虎的致命伤,也就是说,假如给老虎来个法医鉴定,基本我们应该看到如下的描述:颅骨骨折,开放性脑外伤,脑血肿,重度脑震荡,脑溢血。。。

其实,这都是人的毛病,老虎是非常不容易颅骨骨折的,脑震荡更和它无缘,吊睛白额兽又不是镇关西。评书艺术家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儿“以己度人”。

好,说了半天,那么我们自己来分析一下吊睛白额兽的死因吧。

首先的一条就是人是否具备徒手杀死吊睛白额兽的能力。

我说这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甚至,用打击头部致死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历史传说中描述比较真实的徒手打虎英雄一共四位,第四位的是武松,另外三位里面,有一位就是用击头的方式,这位就是五代有名的英雄,李存孝。

[待续]

关键词(Tags): #景阳岗(当生)#武松(当生)#吊睛白额兽(当生)#老虎(当生)#水浒(当生)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