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箭鱼行动(6):喝水兼预告片 -- 万里风中虎

共:💬46 🌺27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潮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迁

 “潮人”是潮州人或潮汕人的简称,包括所有说闽南次方言(即潮州话)的海内外2000多万潮人(即除了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外,还包括汕尾等地及港、澳、台和世界各地的潮人)的整个民系群体。这样一个特殊的民系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史学家考证,潮州地区古代居住着百越族的一个分支叫闽越人,其中那些沿江沿海住着的家族人,他们可说是当地的原住民,后来逐渐被汉化。此外,在凤凰山上则住着以狗为图腾崇拜的畲族人,他们是较早入潮定居山区的移民,后来也大部被汉化。

  潮州人的祖先,则是中原地区的汉人,很早以前为躲避战乱,先后一批批往南方迁移,其中一支主干移民辗转经过几个省份后,到达福建的莆田、漳州、泉州定居一段时间,最后转入潮州地区,所以民间有“潮州福建祖”的说法,又把潮州人叫“福老”人。现在翻开潮属各家族谱,先世由福建入潮的,比比皆是。例如潮安大姓林氏迁自泉州,秋溪陈氏迁自晋江,潮阳萧氏迁自龙溪,而由莆田入潮的姓氏,更为繁多,如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状元林大钦,潮州前七贤的卢侗、张夔、刘元等,其先世均来自莆田。这些中原汉人,主要来自河南一带。潮州大姓陈氏,皆标榜为“颖川旧家”,表明其族源来自河南颖川东汉太邱长陈实的后代。从隋唐开始,这些来自福建的移民“福老”人,越来越成为潮人群体的骨干成分。

  除了“福老”人外,中原汉人移民入潮的另一支主干是“河老”人,他们是不经由福建而直接从中原来的移民。其中最早的一批,是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入潮平乱后,留下来定居的两批将士。过去一些史料认为“河老”人是指河南人,饶宗颐教授经考证认为:“河老”并非“河南”老,而是“河东”老,河东是指黄河河套以东的山西省。这从陈氏父子与山西关系殊为密切,所带将士又多为山西人,而至今山西方言与闽南方言相通之处甚多,可以证明潮人祖先确有一部分来自山西一带。

  在潮汕地区,除了“福老”人、“河老”人这一主体民系之外,还应该介绍另一个民系:客家人。客家人也是古时因避战乱,从中原辗转南下的汉人。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在语言特征、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别于当地土著和其它汉人,自成一系,因此“客家人”一词逐渐成为固定的称谓。据专家考证,客家人大量进入粤东地区,当在宋代以后,比潮人迟了一大步,而且迁徙路线多由江西、福建西南部山区向闽粤山地散布,这时粤东地区的平川沃土以及水陆交通要道,已大多为“福老”人开辟,他们不得不进入穷山僻壤进行艰苦开发。数百年来,客家人在开发粤东地区的辛勤劳动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长期和潮人融洽相处,协作配合,共同谱写了粤东地区文明进步的历史篇章。至今粤东地区各县市,几乎都存在福、客杂处、相互通婚的现象,只有大埔是纯客县、澄海是纯福县,所谓“大埔无福、澄海无客”就是这个意思。

  晚唐以前,不论从全国还是从广东来看,潮州都属人口稀少的荒僻之地。在唐代,潮州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2人,在全省27个州中名列第23位。到了元代,每平方公里已有27人,在全省中跃居第三位。这是由于北宋以后,闽地入潮的移民日多,韩江三角洲的开发利用,生存环境日益改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贸活动、海上运输也日见活跃,潮州人的善贾也在此时显露头角。

  明朝建国之初,为巩固政权施行禁海政策,使潮州的发展受到影响,海上贸易、海上运输受到冲击,以至出现了武装走私、海寇骚扰等社会问题。清朝仍继续这一政策,直至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平定台湾之后,才放松和取消海禁,使潮州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人口也很快增长;为解决粮食问题,潮州商人在政府许可下,开始到泰国贩运稻米进口,其它商贸活动也随之开展,形成18世纪七、八十年代潮人向东南亚的第一次移民高潮。1861年汕头开埠,从1870年到1949年的80年间,共出现了三次向东南亚的移民浪潮,导致了海外潮人社会的形成,潮汕地区也成为侨眷集中的重点侨乡。这种向海外拓展移民的历史性行动,使潮州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受到巨大影响,也构成了我国华侨史上的重要篇章。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