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插队故事(一)出发 -- njyd
随着火车行进的咣当声,原来不认识的人逐渐熟悉起来。也随着内蒙的临近,一些人的外号也改成具有地方特色。比如说后来成了我的莫逆之交的一位同学因为剃着光头,在南京时外号叫坛子,随着咣当声不知不觉地变成喇嘛。记得不知哪个学校的过带了一条大狼狗,在车厢里窜来窜去,惊的一些胆小的女生叫声一片。
我们这批记得是一千挂零,送我们的是专车,没有个准点,经常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好象是三天后早晨天还没亮,火车在一个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停下来。通知说是临时停车,停到天亮后说是到了,大家下车。
到站叫海勃湾,是当时内蒙为数不多的“市”之一,八九十年代与附近的乌达市合并现在叫乌海市。地处内蒙西部黄河边,在包兰线与宁夏接壤的地方。南北是不知名的小沙漠,东部是光秃秃的千里山,过了山东南就是毛乌素沙漠,现在的地图上变成了沙地。西边紧靠黄河,过了黄河也是一片大沙漠,叫乌兰布和沙漠。可以说是个被沙漠包围的城市。
乌海市的主要产业是煤矿,从市北边往南直到宁夏的石嘴山市地下都是大煤田。转远的东北的内蒙东胜和东南的陕西神木也有大煤田,不知与乌海市间地下是否连在一起。除了煤矿外还有一个大兵工厂,据说是制造自动步枪。(后来我在海勃湾铁路上工作时还在车站上“偷”过运往工厂的三梭枪刺半成品,不过很快就被厂里来人收缴走了。)市北有个千里山钢厂,市南还有一个平顶山水泥厂,和拉僧庙碱厂,都是中等规模,不过在内蒙还是排得上号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小厂矿,据当地人介绍除了金子以外其他矿藏都有。
后来看了范长江的一篇文章,二几年时他对包头到石嘴山间沿途进行考查,走到海勃湾这个地方时住了一晚,当时只有两户人家。
不过我们刚到时不知道这些,只知道周围一片荒凉,草也见不到几株。当时车站只有两股道,就象内地最小的会让站(七0年左右开始扩建车站,我还有幸参加,现在是一等大站)。车也没停在站台上,下了火车还要走下高高的路堤。进城只见十字交叉的两条马路,路上一半复盖了流沙,路两边种了沙枣树,要用自来水浇灌才能成活。城里最高的建筑是两层的市委招待所,和百货商店。
在海勃湾住了两天,住在市一中的教室里,除了欢迎仪式外就是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注意事项,说了些什么也忘得一干二净。
抽空到街上转转,第一天那些饭馆简直进不去,一股扑鼻的羊羶味,第二天就什么也闻不到了。到商店买了把挺漂亮的刀子,这可是梦想多时的,以后才知道买的不是蒙刀是藏刀。
后来招工后在海勃湾呆了八年,(老子抗战八年)回宁后九0年又回去一趟,真是今非夕比,鸟枪换炮。
两天后坐上解放卡车,浩浩荡荡行进三百公里来到鄂托克旗,其中有两百人再往前到乌审旗去了。
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漠的中北部,一路行去除了很少见的树外怎么也找不见侦察员所说的高过肩的草,完全不象想象中的草原牧区,根本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说到毛乌素沙漠现在改称毛乌素沙地是有道理的,不象电视上的沙漠那样全是光秃秃的流沙(当地叫明沙),多数是长着稀疏的沙生植物的高高低低的半固定沙丘,部分植物长的多的沙丘远看就象江南的群山,只是没有树。明沙也有一些,不太多。明沙一般要高些,最高的有上百米。
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直到我们离开是只有一条马路,一二十分钟就能走到头。没有楼房,当时只有五千还是两千人口。照明靠柴油发电机,天黑时开始送电,夜深了就没电了。九0年再去时就变成了三纵四横的柏油马路,高压线也早就拉到了,还是那句话:今非夕比,鸟枪换炮。
当时在旗里干了些什么没印象了,按照分配我们到了公社。
我去的公社叫尔格图公社,也叫额尔和图公社,现在叫苏木(乡),蒙语音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在牧区呆了三年蒙语没学会几句。
牧区的公社面积大人口少,尔格图是个小公社,人口不到两千,相当于内地一个较小的大队,长宽有三四十公里,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县。因为人口少大队为最低经济单位,也就是大队结算。当时内地是小队结算。
在公社只记得两件事,一是自由组合分配大队,一个大队一个知青点,所以后来我们一提起来都说是我们大队怎么怎么,不象在内地插队的知青一说就是小队。二是会餐。
先从吃说起,会餐只记得脸盆装的大块煮羊肉,我用刚买不久的刀往里一插,起起来一大块--肥肉。想放回去又不敢,想起介绍过拿起来的食物就要吃下去,否则当地人会不高兴的。于是其他什么都没吃成,还差点吐出来。
到尔格图的都是一个学校的,有七十多人,在南京去内蒙的学校中排名第二,而且基本上都是同一组织(文革中的造反队)。我不在“党”,没几个人认识,因为在火车上与一位高中同学聊的比较投缘,于是选择了他所在的大队,刚好与喇嘛在一起。
从公社到大队是步行,二十公里沙路,大队派了一辆牛车来拉行李。牛车走的不快,消消停停走了大半天直接到了水利队。
当时是滕海清在内蒙主政,他提出个口号:牧区要大搞粮食自给,原来牧区的粮食都是国家供应的。于是各地响应号召各大队都建立专门的农业小队生产粮食,这个农业小队就叫水利队。
只记得到的那天下着濛濛细雨。
插队生活到这时就算正式开始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好象90年时还叫东胜市。 1 njyd 字152 2006-06-14 10:56:19
🙂东胜市是伊克昭盟政府所在地 riverside 字95 2006-06-15 18:37:45
🙂【文摘】《文革旧事:血腥的“内人党”大冤狱》 4 njyd 字6606 2006-06-12 03:55:07
🙂【原创】插队故事(二)到达
🙂“坛子”,我有个同学也因为光头得此外号。 酒杯里的忧郁 字86 2006-09-04 10:36:33
🙂花,前些日子订阅下来,未及看,现在慢慢看。 大眼 字349 2006-08-12 07:31:49
🙂我六八年去那儿就是这样。 2 njyd 字992 2006-09-05 02:20:08
🙂我以为这二十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有了较好的效果呢 大眼 字180 2006-09-05 0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