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三十) -- 王外马甲

共:💬374 🌺1200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读后感一篇】说几句敌后抗日根据地

常看见这样的争论:国民党的支持者狂挺正面战场,狂贬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的支持者则针锋相对。结果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不过我曾经看见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说抗战初期国民党其实也有很多部队由于各种原因留在敌后,不过随着抗战的长期化,敌后的国民党部队是越打越少,而敌后的共产党部队是越打越多,于是乎后来国民党干脆也很少提自己当初在敌后的部队了。好象《毛选》中也这么评价过敌后的国民党部队:“大约一半被敌人消灭了,一半投降当了伪军。”(不是原话,只是大概意思。)为抗战而死,别管打的怎么样(那是能力问题,有时候也有运气因素),算是为国尽忠;当了伪军的那部分原国民党部队,怎么个算法?曲线救国?

马甲的《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中深刻地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的状况:42、43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最后坚持住了,过后还得到了大发展,而国民党的部队则纷纷投降,说句“国难显忠臣”,不过分吧?

咱YY一下历史,假如小日本不经打,42、43年前就完了,估计国民党后来一定会把他们在敌后的部队大大夸耀一通,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也一定会被国民党充分肯定;那么假如小日本45年还没完蛋呢?(比如说希特勒这小子领导德国“英勇”奋战,在欧洲战场在拖上几年,让苏军没心思考虑日本关东军;美国的原子弹计划遇到点难题,完出来几年。)恐怕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会越搞越大,军队越打越多。印象中王震的359旅就是45年开往南方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结果45年国际形势大变(苏联出兵没和中共通气,美国人更没义务告诉原子弹的秘密了,人家杜鲁门总统当副总统的时候都不知道原子弹的事情的),害得王震的359旅又往回走,经过后来的中原突围,又回北方了,其中359旅的第二梯队干脆在出发半路上就被中央的一纸电令转道东北去了。要是苏联事先跟中共通了气,最起码359旅能少跑不少冤枉路。

顺便再说一下边乔参谋的那句“现在开辟根据地就象鸡拉屎一样,东一摊西一摊,中看不中用……”。我的看法是边参谋有点眼光太高了。

以前书本上讲,敌后的空隙很多,没什么直观认识。一次我查看江苏地图,发现泰州离南京很近呀,联想到抗战时期陈毅与国民党驻守泰州的二李(李明扬、李长江)部队打交道的故事,不仅感慨已经占领从上海到南京一线的日军连泰州都没去占领,可见敌后的空隙大到什么程度。放着这么大的空隙而没有什么想法的人,估计脑子一定有问题,共产党考虑到了,国民党其实也考虑到了(有些敌后战场的国民党部队甚至就是本地原来的驻军),在抗战初期,很多敌后战场的国民党部队比共产党部队要多很多。于是乎敌后的情况可以说“相当”复杂:日、伪、国民党、共产党再加上什么地方势力、土匪武装等等各占一方,那时共产党的势力还强大到见谁灭谁的地步,工作得一步一步做,初期的时候开辟根据地东一摊西一摊恐怕就很正常了,就好象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上网、打手机很方便就贬低以前通讯相对落后的时代。我看有的资料甚至这么说过敌后的一支国民党部队:有时候上午遇到一支日军就与之干了一仗,下午又碰到八路(正赶上大气候是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双方都有火)就再打一次,可见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到了什么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两面政权”、“两面纳税”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说解放后大大有名的大寨的领头人陈永贵就干过这事。“文革”期间有反对陈永贵的人说陈永贵是汉奸如何如何,甚至“文革”后还这么说,其实有关部门很早就给人家陈永贵下过结论(要知道那时候的政治气候还是比较左的):陈永贵抗战时期是“两面政权”性质,大功算不上,小功还是有的。不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没法理解“两面政权”、“两面纳税”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