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37.随便聊:关于某某教育 (幼儿园零碎) -- 非

共:💬24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37.随便聊:关于某某教育 (幼儿园零碎)

    (要有思想准备,这篇会比较闷哦。。。)

    请勿转载。

    曾经有段时间,听说国内蒙式教育很火。也连续有国内的朋友兴致勃勃跟提到了蒙氏教育,(当然,重点更多在于收费多贵。。。)。不可否认蒙特梭利女士在捕捉孩子敏感期,教具设计等等方面的贡献。但是,我也很明确的告诉我的朋友,说,我个人不喜欢蒙式教育。

    (当然,我不喜欢是我的事,你可以选择喜欢的。

    统而言之,在国外,我不喜欢它的原因,是由于它与其它教育理论比较起来,类似于东方的“重学”,尤其是中国式教育,这是我所熟悉的。因此,即便它有巧思,一些方法我也认同,可因为这种类似,我不喜欢它。虽然蒙式本身因为外界的误会而坚称它不是-- not a system for training children in academic studies。但怎么看它都有点象,而这些方法其实多少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里能找到异曲同工的地方。(在此对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赞一个)。

    在国内,我不喜欢它的原因是,已经变种的它既没有坚持“独立和自由”,又远没有得到真正中国式教育的精华,而是过分注重形式和教具,再借用些新颖名词,挂着舶来品的光环,实际上,它们正在违背蒙式本身强调的it is not a label to be put on educational materials,--很遗憾,大部分恰恰都是把它作为了教育标签。(这个结论由我所参观的国内所谓中高档的数家幼儿园,我所讲座的某个幼儿教师团体,以及我所接触的某个国内幼儿教育专家,我所认识的某些孩子们在就读贵价蒙式教育幼儿园的家长们得出。)

    在我眼里看来,中国的蒙式教育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它最初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理念上和东方“重学”的传统实质上有不谋而合之处,容易被接受,只不过,中国在“重学”这一点上有过之而不及,所以当蒙式教育的“自由”出现时,契合了某种社会需要。

    作为教育机构,很多人办学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在办学过程中抗不过中国的现实压力。别的幼儿园学前班都已经会几百个字了,会做初级算术了,那些打着蒙式招牌的幼儿园,又岂能落后于人?(这一点,不能怪蒙式,社会环境如此。)另外,从根本上来讲就有问题。这个根本是对老师的选择。国内幼师培养和选材更注重的是会不会跳舞会不会唱歌,而对于这个老师本身有多少生活阅历,是否真正了解和学习过儿童成长儿童心理,是否持续关注国内外常规与非常规教育理论,却不是很在意。

    作为家长个人,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你几乎必然会有好的期望,但孩子成长所受的影响,绝不是家长一方面的,更何况大多数做家长的,自己或许都还没搞清楚蒙式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觉得---嗯,看起来挺好,听起来不错,然而,实践呢???Btw,我看过一些国内翻译版本的蒙式教育书,我仍然建议有可能的,自己去看些英文原版的,或者英文专业网站的,这样可以看到不经修饰的实际内容。不能忽视孩子的学前教育,那正是大脑飞速发展的时候,很多basic的东西一旦形成对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众多的教育心理学家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离不开真正能够坚持这个理念的教育者。没有好的教育者,什么理念都是空的。

    另外,蒙式也好,还是Piaget也好,Vygotsky也好,Erikson也好,Bronfenbrenner 也好,Bandura也好,Steiner也好,Reggio Emilia也好,等等等等,事实上,西方学前教育领域的(以上专家的理论有些都是从学前一直延伸到成年的)结构基础,是建立在一些经典理论上再不断延伸发展的,蒙式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我们称Piaget,Vygotsky,Bronfenbrenner 等的是theory,而将华德福Steiner,蒙式Montessori,Reggio Emilia等称为approach。所以我觉得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方法,都最好不要孤立来看,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历史的。

    最好的教育方法,我觉得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在几千年前就说的很清楚了:“因材施教!!”这句话我试着按我的理解把它翻译成英文就是,if they don't learn the way you teach, teach them the way they learn.

    点看全图

    相关链接:

    36.那些调皮的孩子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因材施教!!”是一种境界,对施教者本身要求很高

      花之!

    • 家园 太好了。学习中

      现在我们家这位不知道什么方法可以让她学

    • 家园 对因材施教的一些想法

      因材施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天才在不同的方面罢了[当然,有些人可能在不同方面都有天才,那是真的天才]。因材施教应该是引导受教育者展现其天才的一面,实施教育,使之为社会所用。问题是,因材施教也必须有一个机

      制或是环境能让每个人的天才被人发现,这个机制应该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教育的目的我以为不是“塑造”人,而是挖掘人的潜能。当然,在现在这种是世风下,这种理想很难,好象也不切实际。

      个人想法,敬请拍砖。

    • 家园 【文摘】非mm这篇一定要明花,不能暗杠

      已经变种的它既没有坚持“独立和自由”,又远没有得到真正中国式教育的精华,而是过分注重形式和教具,再借用些新颖名词,挂着舶来品的光环,实际上,它们正在违背蒙式本身强调的it is not a label to be put on educational materials

    • 家园 可以预见的是

      非老师将来的宝宝肯定会受到很好的教育。

      • 家园 建议大家提前预定娃娃亲

        呵呵,这正好属于非mm所说的父母不自然的期待一种……

    • 家园 还是需要说具体点先普及一些常识才能理解

      楼主的分析比较专业化,虽然也听说过蒙式的大概意思,但也理解多数是把它当个marketing tool,总之为人父母,如果有个方法又能让孩子不受罪而且能博学多才,当然是很有吸引力了,这大约是蒙式能够流行的主因。

      河里多数人都是在国内受过教育的,当年的万恶升级考试我想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经历,可偏偏许多国内先富起来的人都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却以学历教育背景做为自己终身之憾,因而不择手段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一切拔苗的行为。 当然东方人总的来说在教育子女上投入比较多,再加上peer pressure,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左邻右舍,同事朋友,包括那些在美国一两代的所以华裔,仍然会出现周末陪孩子到处赶场各种课外教育的情景出现。

      个人以为,古话“三岁看到老”里面蕴含着深刻的玄机,儿童这个年龄是学算术,还是学字母,还是学与人交流,对以后的一生个性发展有很大关系。 现代人都开始了解到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之说。那么天生性格是怎么来的,固然与天生有关,但后天也有影响,而后天的影响可能主要是在三岁左右成型,尤其可能的是情商。因为智商与后天获得的知识多寡有关,而情商却说不出是怎样形成的。 把这个时间浪费在多学几个字母,多学几个算术题,然后向别人夸耀,这样的父母可能是把孩子给耽误了而不自知。

      • 家园 这个要说起来话就长了

        虽然也听说过蒙式的大概意思,但也理解多数是把它当个marketing tool,总之为人父母,如果有个方法又能让孩子不受罪而且能博学多才,当然是很有吸引力了,这大约是蒙式能够流行的主因。

        在国内,蒙式流行的原因是因为国内与国外的信息互换还是不多,实际上它只是国外比较知名的几种学前教育方法体系之一,远远谈不上有多么普及。蒙特索利本身是意大利人。而意大利事实上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学前教育方法,一个是以蒙特索利名字命名的蒙式教育,一个是以地名命名的Reggio Emilia。这两者,我喜欢后者。

        蒙式教育是比较早介绍到国内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时国内对国外的学前教育情况了解的并不多,但因为中国的发展,眼界逐渐开阔,开始对不同教育方法有需求,经济条件好转,等等,蒙式进入的时机是很好的。带来了新鲜的方法,于是受到欢迎。但是,真正实施蒙式教育的,我想寥寥无几。一种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是否大量运用了它的教具。那只是辅助手段。我无从考证是何人最早把蒙式教育带进国内,但就我的信息掌握,很多从事学前教育方向的翻译的,不是专业人士。

        学前教育的发展,理论基础的形成是在西方,虽然中国第一个公立幼稚园也在一百年前于武昌建立,但是,要考虑到把幼稚园带进中国的这些元老们都有自己选择国外理论家的倾向,这种倾向就形成了初建时候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公理”,“宗旨”。就是长时期内被规定了的。就比如,我们父母那代规定了是学俄语,受的是正统教育,而我们这代可能因为世界变化,学英语,学法语,接受多文化影响。但那之后的一百来年发展到现在,国内的学前教育体系依然没有完全与国外的信息达成一致,甚至比较闭塞,(当然,这个也不仅仅限于学前教育,有很多领域内都有这类问题),同时,在学前教育领域,我所看到的,专家类的,可能因为语言问题以及实际经历,极少有真正在国外系统学习过,并具备国外幼儿园实际工作经验的,(那些打着访问学者牌子的,不要信,呵呵)。一般老师类的,又多数是中专大专出来的,少数是中学毕业去到类似新加坡的地方留学,很年轻,中文素养较低,(当然,也有些不错的。我只是说说普遍现象)。还有一些非专业的海归,或者有条件在国外生活过,了解过国外孩子教育过程的,自己有孩子因此决心为自己的孩子回国自办幼儿园的,比如北京的XXX的,她们很努力,有见识,形式活泼,英语程度好,具备直接接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的能力,但因为缺乏可以真正实践的老师们,到最后扩大化,也逐渐走向商业化,赢利为主。还有一种,比较让人啼笑皆非的,这个我不得不点名了,东方爱婴,可能好些人听说过它,我记得有次在新浪链接里看到记者对东方爱婴的创办人贾军的采访,贾军所说的学前教育方面的话题,有些常识性的错误,不知道是不是记者的笔误,(但也不应该误成那样)。之后曾被迫看了很多关于它的资料,而且,据说创办的起因是她到国外三个月的时间里看到了国外的教育云云,(有点诧异,三个月时间能深入了解多少?),采访中她所提到的国外的学前教育,和她后来在国内所采取的家庭亲子计划一类的大部分内容,实际在国外,是很多社区常见的活动,也是很多国家帮助家庭孩子,family support的那些部门所常见的。所以,我觉得贾军最大的成功并不是她的那些让家长购买的内容,(说实话,那些稀松平常),而是,她是第一个把这些社区服务内容介绍到国内来,更名为她的个人创造,并且收费。当然,后来她也出钱赞助一些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究竟怎么个研究法,我就不得而知了。

        在国外,蒙式教育最早是在意大利,然后发展成加盟店,老师选择它training的course,就可以得到蒙式证书。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蒙式证书,在国外,至少在英联邦国家,并不能作为合法教师资格认证的。(顺便说一句,我是英联邦承认的注册教师。官方网上能查到我的registered number.。)蒙式教育更倾向于保持孩子的独立的,完整的学习时间,简单例子,在国外的蒙式幼儿园,若小孩子在玩一个拼图,group时间到了,他可以选择完成了拼图再去参加集体活动。自己独自玩的时间很多。老师在大部分时间里充当的是种提供者的角色。对大一点孩子的读写能力也相对注重-----这也是被很多教育家异议的一点,因为,这已经属于academic的范畴,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这里需要介绍的一点是,国外的普遍理论是不应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过度academic方面的开发。而相比很多其它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蒙式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和国内相比,国外的学前教育更注重have fun, learning must be fun。所以,蒙式教育在国外,见仁见智,但绝对谈不上是主流。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如你所说,对于他们的情商,健商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会独立性,自助,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分享,理解别人的需求等等可能影响一生的基础重要,还是强调会多写几个字,数多几个数重要?我想,关键也在于,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多高的期望??有的时候,在家长,也是很难的选择吧?涉及到面子问题,攀比,也涉及到现实的升学考虑,也涉及到要把自己曾经失去的在子女们身上补回来---但不考虑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其实,教育,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真不好意思,杂七杂八就写了这么多,有感而发,但好像有点跑题了。打住,打住,呵呵,就懒得删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因材施教,,

      非常赞同。另外,多一些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式,教他们如何钓鱼而不是喂他们吃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都很重要。

      希望非老师继续写,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呀

      • 家园 多谢鼓励。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写到,怎样的孩子作者觉得好,他的定义是:热情真诚,有创意,能够理解别人的需求。

        虽然每个人都对好孩子的定义不同,不过,我对这个作者的定义,还是颇有几分戚戚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

        • 家园 然!

          培养孩子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其实有时候在细微间,比如让孩子自己捡东西,自己去找吃的就能起一定的效果。

    • 家园 严重同意。

      小帅哥的想法和很多人不同,但是没得到合适他的教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