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600812华北制药的分析 -- 八重引力

共:💬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对600812华北制药的分析

    嘿嘿,今年本人就做了一只股票,600812华北制药,迄今为止收益还不错,可是随着印花税的大斧砍下,这两天也是跌的稀里哗啦的,这股票一跌,自己的小心肝就有点不稳,赶快再研究下它的基本面情况,可是居然是越研究就信心越强,此贴首发东方财富网 股吧中,可是发现那里的同仁虽说都是持有该票,却不提出任何问题和质疑,本身自己也不是搞财务方面的,个人觉得自己的分析似乎就是漏洞百出,万一是我自己算错了呢?那岂不是害人害己,好在想起河里大牛众多,厚颜在这里发布下,希望大家多多斧正,谢谢!

    今年2月2日我在河里发的关于华北制药的帖,还有人记得吗?

    【原创】一个小道消息,关注股市的看看,仅供参考 http://www.cchere.com/thread/971104

    由于昨日不是在河里首发,所以资料方面引用了不少网络资料没有换成链接形式,不过通篇除了资料,大多数分析还是本人自己完成的,违反西西河的规定还望手下留情。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 家园 基本面分析一,主要产品价格2007走势 1

      股票大幅下跌,发现不少股友都人心惶惶,正好自己也一直持有该股,为了坚定自己的持股信心,特对其基本面做了番分析,现将分析结果公开如下:

      我们不谈其基本面上那几个著名的买点:

      1.合资即将实施,大约在6月份。2.搬迁就会开始,时间不会太遥远了。

      这两个是实打实的买点,还有

      3.传闻集团公司有集团上市的可能,

      这点我认为姑且暂只把它当做一个可能性来看待吧。

      上面这些确实是都有其吸引人的概念,可是都是未来进行时,也许确实是大利好,但是我们现在不管它,就请大家好好看看华北制药其主要产品2007年的价格走势,应该就能让大家对于其公司最起码今年内的业绩趋势有一个了解! 

      个人分析结果,仅供参考,真实度未知!

      大家先来看看它2006年年报数据:

      【2006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 |

      |       |(万元) |(万元) | (%) |收入比例(%) |

      ├────────────┼─────┼─────┼───┼──────┤

      |医药化工(行业) | 359812.0| 71311.0| 19.82| 100.00|

      ├────────────┼─────┼─────┼───┼──────┤

      |青霉素类(产品) | 74157.0| 14059.0| 18.96| 20.61|

      |半合青产品(产品) | 67641.0| 11073.0| 16.37| 18.80|

      |头孢类产品(产品) | 62521.0| 8717.0| 13.94| 17.38|

      |维生素类(产品) | 71274.0| 11784.0| 16.53| 19.81|

      维生素c 大幅上涨

      -2月维C出口增长 比去年同期增加7.76%

      2007-5-21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近日对外发布了我国维生素C 1~2月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维生素C出口量为12349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76%;出口额为4198万美元,同比增长8.11%;出口平均单价是3.4美元/公斤,同比增长0.29%。

      按贸易方式分类,一般贸易出口的维生素C占73.7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占19.38%,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的占0.05%,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出口的占6.86%。

      主要出口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和荷兰,增减幅度分别为1.38%、-13.83%、79.02%、19.11%、57.76%。出口所占比重为63.51%。

      (医药经济报 2007-5-16)

      维生素大涨价 相关医药类股牛气冲天

      2007-4-2

      近期,市场上维生素B5和维生素C涨价,相关股票表现强劲。生产维生素B5的鑫富药业(002019)股价从年初的不到8元上涨到34元以上,生产维生素C的华北制药(600812)、ST源药(600656)及销售维生素C的东北制药也是涨幅较大。此两类产品涨价出现了一定的共性,那就是产品需求短期内并没有爆发性增长,但行业竞争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品价格迅速回升

      维生素产业由于技术相对成熟,进入壁垒较低,竞争十分激烈,2004年后维生素系列产品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尤其是部分企业发酵法生产工艺成熟后,不断以降价策略蚕食合成法工艺生产企业的市场。直至2006年中期,产业洗牌基本完成,价格开始反弹。以维生素B5为例,产品价格从2003年的7.6美元/kg下降至2005年的5.5美元/kg;到2006年四季度开始明显拉升,2007年1月涨至近9美元/kg。

      维生素C也出现了类似现象。维生素C目前基本在4.2美元/kg左右,较之2006年中的3美元/公斤已经上涨了近3成,但供货仍然比较紧张。维生素C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因产量过大而造成的价格走低已到了企业不能承受的程度,国内很多企业开始不同程度的限产减产,这种减产行为终于引起了市场感应,价格开始自然上涨。

      比低谷期价格翻倍 维生素C暴涨迷雾重重

      2007-5-28

      在国内药品制剂价格受到政策多重挤压的同时,原料药价格却以突围姿态一路高歌。进入5月以来,均属中国大宗原料药产品的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C(VC)价格走势颇为类似,都比低谷期价格上翻了一倍以上。

      去年底以来,国内原料药行业纷纷复苏,以青霉素类产品和维生素类产品的价格暴涨最为引人注目。但与青霉素工业盐相比,VC价格暴涨背后的脉络却并不清晰。

      VC价格涨幅有点离谱

      作为几十年的老产品,VC价格自进入5月以来的涨幅有点离谱。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山东淄博华龙制药有限公司营销部人士处了解到,现时国内VC出口报价已高达9美元/公斤,内销价格也已达60元/公斤(原粉价格)之上,并且,“我们现在已经不对国内报价了,全供国外”。

      这一价格之高不能不让人诧异,与去年低谷时期的3.2美元/公斤相比,价格已涨了190%。而今年4月份时,其价格也仅为4.5美元/公斤。 “9美元的价格仅是报价,实际成交价可能比这还高,而且现在都没有货。”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告诉记者。根据健康网的监测,国内VC生产“四大家族”的石药集团维生药业、华药集团维尔康药业、东北制药总厂、江山制药的VC产品目前都纷纷出现有价无货的现象。

      在这其中,石药维生一个月之前的报价为8.0美元/公斤,现在没货也不报价;华药维尔康早在一个月之前就不报价了;江山制药则一直无货;东北制药总厂可供应少量货,报价在8美元/公斤;就连四大家族之外的淄博华龙报价也达到8.5美元/公斤。而且,上述厂家的订单都已排到7月份。在这一轮维生素产品价格行情中,出现暴涨的并不止VC产品,包括VB2、VB5、VB12,均出现价格大幅增长,有价无货现象,但与VC不同,这些都属于小类品种。相反,在大类品种中,VA、VE目前价格虽有小幅增长,但涨幅并不大,情况正常。

      是需求增长还是联手抬价?

      如果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暴涨与下游制剂环节需求量增大,原材料成本上升,受环保压力停产减产有关,那么,VC价格暴涨的理由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需求的增长是一方面的原因。”巴艳凤认为,“从2006年第四季度到2007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量来分析,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量都在增长,直接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除此之外,还有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综合影响。

      然而,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需求虽出现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算很大,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出口数量基本上在200吨左右。目前,世界VC的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四大家族”的产能已逾10万吨,占据国内98%的市场,出口占总产量的87%,在国际市场上亦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而世界VC总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需求增长的幅度每年不会超过5%,”兴业证券研究员王晞对记者说,“光是需求增长不太可能涨得这么厉害,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四大厂家限产。”

      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由于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VC价格滑落谷底,“四大家族”形成了联手停产的共识,分别停产30天至40天。与此同时,国际巨头巴斯夫、帝斯曼公司也分别关闭了一些产能。如今看来,长达一年时间的限产动作已开始显现效果。

      在联手限产的基础上,在此之前,市场上也流传着关于“四大家族”在今年二三月份间有联手抬高VC价格的行为。但对于限产和联手提价的行为,记者分别致电四大生产企业人士,均被告知无可奉告。而在这一阵营之外的淄博华龙人士则说:“我们的报价就跟着四大厂走,价格控制权在他们手里。”巴艳凤则认为不太像联手抬价行为,因为在此之前四大厂家之间的报价并不一致,4月份的报价差距甚至大至1美元/公斤。而对于如此高的价格能保持到何时,王晞则持保守态度,“太高了,不可能维持多久,别的厂肯定会接着复产,到时价格就会下来了。”

      有意思的是,淄博华龙正属于复产阵营之一,去年年初由于VC价格低迷,其一度转产其他衍生类产品,如今,“复产产能有1.5万吨”,该企业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

      (第一财经日报 2007-5-25)

      维生素B12 上涨

      由于不是健康网会员无法查知其具体涨幅与价格,抱歉!

      中国健康网>> 医药原料>> 首页 维生素B12价格上涨其因. 据健康网了解,近期维生素B12系列原料药价格持续攀升,自进入07年以来价格就有所上涨,到3月份就已经价格趋势就已经非常明显,氰钴胺的离岸价格在***美元/kg. 热点信息. 青霉素G钠注射粉针价格略有上调, 05-23. 维生素B12价格上涨 ...

      www.healthoo.com/B3/ - 46k - 类似网页

      青霉素工业盐 大幅上涨

      2007年一季度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增长迅速

      文章来源:西药部发布

      2007-5-22

      2007年一季度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总量为3969吨,同比2006年一季度3225吨增长744吨,增长率23.07%。一季度平均出口价格13.41美元/公斤,同比去年一季度高出3.93美元/公斤,增长了41.46%;环比去年4季度高出1.4美元/公斤,增长11.66%。

      西药部联系人:荣嫡

      内外部因素拉动一季度产销两旺

        进入2007年仅仅3个多月,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在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持续推动下,价格一路盘升,一季度末至4月初的国内报价已突破100元/十亿,出口报价已突破11.5美元/十亿,部分企业报价还要高出10%。

        如果考虑到出口退税率减少4%和人民币升值超过6%的变化因素,11.5美元/十亿的出口价格已经恢复到第六次价格大战前10.5美元/十亿左右的价格水平;2007年一季度末的价格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了82%以上,相比于2007年初上涨了33%以上,而且有价无市的态势有增无减。

      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整理

        究其原因,一方面,青霉素工业盐下游产品6-APA、7-ADCA、GCLE、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中间体与原料药的继续迅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青霉素工业盐产量与需求的激增;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能源制约的加剧,越是大规模的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越需要付出更大的社会监管成本,尤其是近几年新建的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需要付出的环保支持成本更加高昂,使部分生产企业的设备难以保证满负荷正常运行,才造成青霉素工业盐临时性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

        正是因为这一增一缺的市场供求关系,使得青霉素工业盐在2007年终于实现了竞争年轮的回归,市场价格与产销凸显两旺;下游原料6-APA、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7-ADCA、头孢氨苄、头孢拉定价格也纷纷上扬15%~30%以上,货源在整个一季度都供不应求。

      涨价不宜来去匆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幅上升。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

        在原材料成本抬高的同时,国内即将颁布施行的《制药工业排污标准》对青霉素原料生产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因素。原有企业两年过渡期和新建企业必须即时达标的规定,使原料药企业很难实现满负荷开车,而新企业进入门槛的提高也将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新产能产量的增加。

        原料涨价、环保监管引起青霉素市场平均生产成本进一步升高,不断增加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因环保压力难以满负荷生产的供需矛盾,助推着青霉素原料市场进一步走强。青霉素工业盐市场价格达到100元/十亿以后,加上环保控制成本将增长5%~10%,在理论上分析,110元/十亿已经是一个历史阶段性的摸顶高位。

        如果是因为供需暂时缺口而影响市场价格过度增长,那势必会刺激国内已经停限产、转产的一些老青霉素生产企业增加产量或重新进入,像四川制药、江西东风、唐山冀东等厂家都随时有可能复产。同时,也会有新建产能被吸引启动,今年3月,联邦制药发布消息称,其计划在内蒙古巴彦卓尔建设年产1万吨青霉素工业盐、5000吨6-APA新生产基地便是例证。

        因此,看待青霉素工业盐的持续涨价,也需要像看待低价恶性竞争一样理性,不宜过度过快涨价,否则就像潮水一样来去匆匆,价格回落速度也会加快,市场价格的剧烈上下波动对青霉素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当然,由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竞争作用的刺激,青霉素工业盐在今年上半年持续涨价的态势可能难以停止,只要有需求存在,价格再被拉高20%~30%以上都是顺理成章的。

        阶段稳定局面正在孕育

        短期内难以弥补的供需缺口,使青霉素工业盐的紧张行情和价格上扬可能会延续到5月中旬的原料药全国会后,届时,市场需求暂时进入相对淡季期,环保压力对厂家的制约将逐步缓解,因此,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将有所增加,装置可基本达到满负荷。

        观察青霉素工业盐全年的发展态势,总体上还是较为乐观的。重新恢复活力的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客观环境已具备两大阶段稳定性因素:

        一是国外青霉素工业盐大部分已经停产,需求较大的帝斯曼、印度市场、墨西哥市场因为环保与成本压力,已较难再启动生产应对技术相当成熟、具备规模低成本优势的中国青霉素原料竞争。

        二是国内青霉素原料生产集中度日益提高,已经完全掌握了市场变化的主动权;原料药市场控制产销经济规模、提高合理赢利空间,特别是符合国家环保节能产业政策要求成为制药企业稳步发展的共识策略所带来的主动效应,可能会远远大于满负荷生产、支付较大环保成本、销售价格低迷滞销的被动状态。

        趋势预期

        从原料药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分析,青霉素工业盐在其他生产企业逐步复产的作用下,市场价格在80~100元/十亿上下波动较为理性和良性。这是因为对于国内年产能2000吨以下的中小规模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在发酵提炼技术水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以现行能源、环保条件生产青霉素工业盐的盈利成本现大约在80元/十亿上下,青霉素工业盐从2006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市场价格在75~80元/十亿维持了近半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现象。

        另外,按约80元/十亿的销售价格、印度动力成本比国内高出30%来倒退,印度产品可比销售成本约在60元/十亿(与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相当),可以有效吸引住印度市场的采购力,价格过高则会影响进口的积极性。若考虑当前基础原料市场价格和环保运行成本分别较4年前升高约10%,加上20%多市场的新价格高限约在100元/十亿左右。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 家园 基本面分析一,主要产品价格2007走势 2

        青霉素价格继续飙涨 华星制药等企业闻风复产

        --------------------------------------------------------------------------------

        http://cna.chemnet.com 2007-04-27 07:49:04 第一财经日报

          “跟着感觉走。”河南华星制药厂供销处处长李良才在论及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时候,喜欢重复这句话。

          而现在,他的感觉越来越好了。今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由低谷时的6美元/BOU(十亿单位)飙升至11美元/BOU,而这样的上升趋势目前仍未停止,就在上周,更出现新一波“暴涨”行情,再从11美元/BOU涨至16美元/BOU。

          作为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厂家,华星制药得益匪浅,李良才当然充满乐观情绪。

          来自健康网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青霉素工业盐国内实际成交价格在15~16美元/BOU,虽然成交量不是很大,但也是一个过渡期。而出口价格变化不是很明显,2月份大单的价格依然在9美元/BOU,偶尔几笔能达到13美元/BOU。

          “从目前状况来看,(国内价格)势必会带动未来几个月出口价格上涨。”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市场普遍认为,引发这轮暴涨行情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因为环保压力下部分处于二、三阵营的厂家停产,第一阵营的企业也有限产减产动作,造成货紧价扬。同时,反过来也使得价格掌控更趋集中于华星、华药、哈药等少数大企业手中。不过,李良才否认有可能存在几大厂家联手继续推高价格的可能,“这是市场行为,大家各干各的。”他对记者说。

        开始限价,问题是能限制住吗?

        青霉素工业盐第三次限价能否执行遭质疑

        2007-5-21

        虽然达成协议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如同前两次的限价一样,现实中限价能够保持多久,同样是个疑问。

        熟悉的青霉素工业盐限价协议又再度重现,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

        17日,从正在南京召开的第58届中国国际原料药会展(API)上传来消息,全国几大青霉素生产巨头又坐在了一起,商讨青霉素工业盐限价协议。

        “已经达成了限价不高于135~140元/BOU(十亿单位)的协议。”一位与会人士表示。

        这已是中国最大宗原料药青霉素工业盐历史上的第三次限价协议。

        2003年9月,华药、石药、哈药、鲁抗等四大生产厂家曾达成协议,敲定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不低于6美元/BOU。其时,青霉素工业盐国内价格已跌破60元/BOU。

        2005年9月,前述厂商再加上华星制药,五大厂家再次达成协议,约定出口价不低于6.3美元/BOU,内销价不低于57元/BOU。其时,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格在6.2美元/BOU左右。

        这两次限价协议是在青霉素工业盐价格骤跌不止情况下,协议不再降价。而此次却是在价格狂升不已的情况下,协议不再涨价。此时,青霉素工业盐自去年年中以来已是一路飙升至13~15美元/BOU,快接近历史最高点。

        “这个时候定价其实很重要,价格如果这样继续涨下去,印度可能就不买中国的青霉素工业盐了,改为自己生产,这对大家都不好。”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分析。

        印度是目前中国工业盐最大出口国,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接近70%。而在此之前,由于工业盐价格狂升,导致印度国内企业采购成本过高,已有印度国内企业开始恢复生产工业盐。

        与此同时,连升不止的价格行情也使得国内下游制剂厂家倍感压力,比如阿莫西林厂商。

        其二,追究这轮原料药价格行情强劲的缘由,是因为不断增加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因环保压力企业难以满负荷生产的供需矛盾,如果是因为供需暂时缺口而影响市场价格过度增长,则势必会刺激国内已经停限产、转产的一些老青霉素生产企业增加产量或重新进入,届时,价格亦将很快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这样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也是在此次API会议上,传来了四川制药已开始复产和江山东风制药正准备复产的消息。

        虽然达成协议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如同前两次的限价一样,现实中限价能够保持多久,同样是个疑问。“我们并没有参加这次限价,肯定限不住,对印度的出口也一样。”全国最大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厂华星制药副厂长章全义则对记者说,历史上第一次限价协议,正是因为华星的拒不执行而流产。

        亦有市场人士认为,80~100元/BOU为青霉素工业盐的合理价格水平。但从目前来看,有价无货的现象仍会持续。能否回落到正常水平,还要取决于未来的供求矛盾转变。

        (中国证券报 2007-5-18)

        半合成青霉素 2007价格走势查询不到

        但有利好消息,出口方面会有斩获,价格也会比无认证时上涨,但上涨程度不知

        华北制药华日公司半合成青霉素柔性化生产车间投产

        2007-1-8

        2006年12月31日,华北制药集团华日公司半合成青霉素柔性化生产车间正式投产了。

        新项目按照精品原则、通过国际高端认证原则、柔性化原则、运营成本最低原则、安全环保原则建造。项目厂房设施按ISPE(国际药物工程协会)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设备布局和洁净层流设计完全符合美国FDA和欧洲COS无菌认证要求。同时引进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工艺监督、控制和记录,有利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控制,避免人为干扰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与之配套的环保处理设施采用的“半合青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华日公司是普鲁卡因青霉素国际市场主要供应商,产品80%出口。新项目的建成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华药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有利于华药集团青霉素产业链的完善与整合。对增强“华北”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普药战略营销单元产品向半合成青霉素深加工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北制药华日公司无菌普鲁卡因青霉素通过欧洲COS认证

        2007-4-9

        2007年3月22日,华药华日公司收到了EDQM(欧盟药品质量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无菌药品GMP符合性证明(EU guidelines on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这标志着华北制药华日公司主导产品无菌普鲁卡因青霉素原料药产品符合了所有欧盟国家的GMP要求,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欧盟成员国的任何厂商直接使用,为华日公司继续贯彻面向国际高端市场策略,扩充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华日公司成为中国首家通过欧洲COS无菌认证的本土企业。

        COS认证是中国原料药合法地被欧盟的最终用户使用的最佳最简便的注册方式,也是欧盟保护本国企业,设置国际关贸壁垒的一种方式,通过难度较大。目前中国只有30余家企业的86个非无菌产品和中间体通过了COS认证,无菌产品只有“Antibi'ao公司”(中意合资)通过了认证。华日公司是欧洲EDQM给中国本土企业颁发的第一张欧盟无菌药品市场“入门证”,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欧盟制剂厂商分装生产。

        华日公司还是中国唯一一家接受美国FDA无菌品现场检查的企业。目前,华日公司产品已经在国际15个国家完成注册,其中,氯唑西林纳产品已经成功在日本人用药市场注册,成为首家中国无菌药品在日本人用药市场注册企业。2007年,华日将继续推进FDA无菌品认证工作,争取在国际高端认证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头孢类产品 无具体数据支持,估计全年持平或微跌

        头孢菌素在上下游市场的双重挤压下能否破冰

        2007-4-23

        大多7-ACA的生产商同时也在生产青霉素,在青霉素相对高利润的逼视下,头孢菌素市场未来将如何演变?

        占据抗生素45%市场份额的头孢菌素,在步入21世纪的短短几年里,得到了诸多资本的普遍关注。迅速崛起的市场、快速扩大的产能,将该产品链在行业的影响力一再推升至“抗生素贵族”的宝座上来。

        也许正是应了中国的那句“枪打出头鸟”的古话,在行业整顿的战鼓声中,头孢菌素一度被认定为抗生素中“严打”的对象。因此,头孢菌素成为抗生素领域的重灾区且这一情势延续至今,与其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在青霉素系列这一老产品链市场连续火爆的映衬下,头孢菌素简直就成了“落难贵族”。时下对于这个“落难贵族”,关键的在于如何为2007年营造稳定的局面。

        在上下游挤压中渐渐萎靡

        在政策和行业无序竞争的双重影响下,头孢菌素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反商业贿赂的强力推进、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一轮又一轮大规模药品降价、药品招标模式的新变化等种种来自政策面的影响,使得2006年度的头孢菌素市场遭遇到巨大的改革力度和生存压力。

        行业的无序竞争更加惨烈。上游的7-ACA企业操纵了价格的“两降两升”:从2006年1月5日到11月8日青岛原料药会,将本来就处在多事之秋的头孢菌素产业推入了更加步履维艰的境地。7-ACA领域2006年频繁调整产生的连锁反应,成为行业市场人气大起大落的元凶,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甚或超过了抗生素降价令,这从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头孢菌素市场萎靡不振的表现可见一斑。

        处于行业的中游原料药企业,在2006年里显得是“没着没落”:受上游的7-ACA价格频繁变动和下游的制剂成本倒推和压力上传的影响下,夹在中间的原料药生产商左右为难。而下游的制剂厂家在7-ACA和相应原料药走至价格低位的时候,不顾产品的生命周期,争相降价,将众多的头孢菌素制剂价格一度降至历史最低点。恶性竞争使得众多头孢菌素制剂价格纷纷探底,致使原料药再次提价之时制剂厂家涨价困难,纷纷叫苦不迭。到了广东实行挂网采购的时候,价格竞争就发展到了“惨烈”的程度。

        步入消长型竞争模式时代

        在抗生素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市场增量又大幅度放缓的情势下,头孢菌素与其他种类抗生素之间、头孢菌素系列产品之间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如今已步入消长型竞争模式的时代。

        在消长型竞争阶段,一部分落后、过剩的生产力将被消灭和淘汰;当市场资源变得稀缺之时,生存意味着逼退对手,发展就意味着削弱对方。就拿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这两类抗生素来看,近几年来,相关政策和舆论环境对青霉素系列制剂产品和头孢菌素系列产品的作用是不同的,甚至在2005年和2006年里已经有不少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利润水平已经超出了头孢菌素;从平均意义上看,有许多头孢菌素产品也早已步入了微利时代。于是,此消彼长的规律贯穿在抗生素领域的竞争中,青霉素系列产品开始收复早些年被头孢菌素夺去的部分市场份额。

        同时,头孢菌素系列品种之间的竞争的也日益显现。现在,作为头孢菌素制剂品种中销量最大的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等兄弟品种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为这些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表现相近,可替代性强,这也是具体到某一品种的细分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头孢他啶凭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特效、可穿透血脑屏障、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等产品差异化表现,得到了医患双方的普遍认可。据了解,一些原料药生产商已经将头孢他啶原料的单价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的激烈,更多体现在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层面上。由于市场容量的相对稳定甚至是萎缩都意味着市场资源的紧缺,更多企业的涉足或产能的提高都意味着对有限市场份额的争夺,因此,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处于其中的相关企业还有相当一段苦日子要熬。

        稳定的前提之一是7-ACA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

        应当看到,像头孢曲松钠这样的大众化品种,对大多数的制剂厂家乃至原料药生产商而言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像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这类品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受到6-APA产品链影响的情势下,这些品种在2007年度里很难有上佳表现。但对于整体而言,要稳住头孢菌素市场大局,就必须保持7-ACA市场的稳定。

        在今年3月8日福州的7-ACA协调会上,与会的企业达成了一个初步的行业协议。协议更多地关注了整个产品链的健康发展,将今后行业努力的方向之一确定在了“稳定价格”上。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发现,协议发挥出了应有的影响力,如头孢曲松钠市场从年前的870元/公斤降为今天的810元/公斤的价位上后,以福抗为代表的头孢曲松粗品供应商依然坚持在680元/公斤这个点上,从而守住了7-ACA价格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随着青霉素系列产品一年多时间来的上佳表现,相较青霉素产业链,7-ACA产品即使依然维持在770元/公斤的价位上,其盈利水平仍相去甚远。而大多生产7-ACA的前期原料的发酵设备是可以用来生产青霉素的,现在的情况是大多7-ACA的生产商同时也在生产青霉素,因此,出于高利润下青霉素争夺7-ACA产能的考虑,有理由推测,2007年7-ACA的产能不会像2006年那样严重供大于求,这也就具备了价格相对稳定的一个坚定理由,从而对整个7-ACA产品链上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会大有裨益。

        机会仍在

        业内人士普遍将2006年定义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寒冬”,并将2007定位在行业发展的“冰封期”。不过,“冰封期”也并不全然意味着头孢菌素原料药将失去“人气”。

        站在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看,在2007年尽管相关的政策将更加严厉,但给我们的感受还是相对稳定的,加之全民医保政策和第三终端的迅速崛起,对药的需求基数将近一步放大,从而对众多已经回归百姓价位的头孢菌素制剂品种的机会还是有的,大品种绝对用量仍会进一步增加,而像头孢他啶这样迅速成长的“领头羊”品种更将会有上佳的表现。其他一些小品种也会有出现“黑马”的机会,如头孢匹胺、头孢米诺这样的小品种,它们在2006年里就在行业发展的夹缝中呈现出了不俗的表现,在2007年里也将延续这样的发展势头。因此,只要企业及时抓住供需信息,携手保持上游7-ACA的稳定,2007年依然可有作为。

        (医药经济报 2007-4-19)

        再转一个博客中的分析供参考

        http://ssddmm1973.blog./47012859.html#comment

        你们可能打不开网址,转载博客原文(5.21日):

        我看了华药很多年,认为今年的行情,今年的业绩是历史最高的,而股价还是底部,尤其的这次走势很稳,我看它应该今年创历史新高,20元以上吧。业绩太好了,好的不可想象。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请相信我说的,我是行业内的,估计近期到12应该是没有问题,再以后得看天气,大气候好了,大家都好,大气候不对,各股的表现就看庄的意图。我是老股民,看股票就是这样,感觉华药好像要有大的动作了。仅作参考吧。

        相关的股票有东北制药,鲁抗医药,广济,鑫富,星湖,但是星湖今年的产品价格不是特别好。我还是喜欢大的企业,如东药,鲁抗,华药,这些能左右市场,呼风唤雨的大企业。大家看着,肯定都有好的表现,重要的技术指标大家自己看吧。我也不懂。哈哈。

        很多同志都说我没有具体数据,说:一VC,价格从23000一吨到了85000了,也就是3月份开始涨价的,二,阿莫西林,从200000元一吨到了480000一吨了。三,工业盐青霉素钾,从50一个十亿单位到了150一个十亿单位。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也许大家说了,你说的价高业绩就好吗,这是个因果关系,不是一定的这样就那样,业绩好不一定股价高,但是真正能够带给我们稳定收益的一定是要有业绩!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 家园 【原创】基本面分析2---对于5月22日公告的解读

          再看两条旧闻:

          1.2007-05-22 【类别】: 其它事项

          【简介】: 根据石家庄市供电局的工作安排,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倍达公司、华胜公司、先泰公司、奥奇德公司、华日公司等5家子公司于2007年5月21日至22日停电,进行相关线路切改工作,该5家子公司正常生产将因此受到影响。经初步统计,预计合计带来约2500万元的经济损失。

          2.记者:这2500万元是指利润还是收入?

            许建文:应该是指利润,如果是收入的话,可能还要比这个更高。

            记者:这块利润影响是否直接计入上市公司业绩?

            许建文:这块损失并不是直接计入上市公司业绩的,因为公司对5家公司的投资比例不一样,到时候是按比例计算的。当然,这次停产对上市公司业绩肯定有影响,但具体影响多大实在不好说。

            记者:公司在公告中也表示,下属子公司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请问公司主要采取何种措施?

            许建文:这些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一,公司和供电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涉,让他们能够给公司提供多一些所谓的“保底”的电,即让公司保存菌种的冰箱用电能够有所保障。另一方面,让供电局提前通知我们停电日期,以便让公司在停电当日保证原料已经清除出罐,避免变质浪费。除此之外,有的原料该进罐生产我们先不进罐,推迟进罐时间。

            记者:近期国内维生素、青霉素价格在恢复性上涨,这对华北制药今年整个收入是否会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许建文:这是明摆着的。现在就看时间,即上涨后的价格维持在这个高度会持续多久。

            记者:公司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但国家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城乡老百姓用药安全、价格合理,那么国家会不会由此调低基础药品价格从而影响公司盈利空间?

            许建文:我个人认为国家不会随便调低药品价格,而是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药价。从国家发改委前几次对药品价格所作的调整来看,青霉素的零售价格就上涨了,这样来看国家肯定会让企业有一个正常的盈利空间。据我所知,国家主要是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来调整药价,这实际上让企业的成本也同时降低,盈利空间自然不会被挤压。

          分析:

          据查询年报,华北制药控股的那五家公司控股比例分别为:

          倍达公司 70%、华胜公司 51%、先泰公司 100%、奥奇德公司 50%、华日公司 67.95%

          个人估计2500万毛利的产生主要是来源于生产半合抗和中间体的倍达,与生产抗生素原料和中间体的先泰,与生产抗生素原料和制剂的华日,无论如何取个中间值,这五家合并报表时折算进60%的比例是大概数字,可能会有些出入,但是不会太多。

          那么可以算出:2500/2=1250万 1250*0.6=750万元/天,假设这五家公司全季度的毛利均衡稳定的话,那可以算出光这五家公司折算进华药季报的毛利就有 750*90=67500万元/季。再减去这次损失的2500万=65000万元/季。

          天哪!数字怎么这么大,再次验查了一边,计算应该是正确的,可是一对照它2006年的年报,这样算起来一季度的毛利居然和去年一年也差不多了,何况这只是这五个控股的子公司,去年华药生产的利润大头等维生素类的厂家还不在此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华药控股子公司等等。再比对下去年年报显示全年的主营毛利为69773万元,呵呵,这五家公司合并报表的毛利一季度就能够约等于去年华北制药全年的毛利么?

          那么假设下,这个2500万元的数据估计华药是不敢作假的,好像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那会不会是华药的许建文不懂财务知识,虽然他说了这个是利润,收入还会更大,不过他那个位置应该最起码是粗通财务知识的,但是依据这个测算出来的数据实在是太惊人。

          考虑到许建文所说的:

          许建文:这主要有几方面因素。首先,因为涉及了5家企业,数量上较大,2500万元是5家公司累计的经济损失。

            其次,5家公司都是医药企业,医药企业和制剂企业不一样,不是停一下就没事的。医药企业属于连续性作业即原料连续生产类企业,是不能随便停止作业的。具体而言,这些企业都是由发药大罐给药进行生产,一方面,各个大罐之间生产周期不一样,停电的时候有的罐中还有原料,有的罐中可能已经给完,有原料的罐就要及时进行清理。另一方面,重新恢复生产的时候,各类原料的发酵时间都是以天数来计算的,而且各个大罐之间互不相同,即便来电也不能马上恢复生产。再者,恢复生产的时候,所有药罐又要重新消毒、重新放料。所以,虽然实际停电两天,但公司耽误生产的时间要更长一些,由此耽误的产量是个不小的数目。

            另外,最近青霉素价格正好上涨,产品也比较紧俏,现在这个时候停产造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记者:如果停电的时候原料没有及时从大罐中拿出来,是否会导致变质?

            许建文:是的。因为我们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发酵染菌,比如青霉素就是培养一种细菌,青霉菌。而一旦停电,温度条件就会发生变化,就容易染菌变质。这样的话,整个一罐原料就作废了,损失非常大。而且,现在的罐不像以前是十吨、二十吨的,现在都是上百吨的大罐,一旦变质,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医药生产企业一般不能随便停止作业。

          咬咬牙,再大致估算下,将这个2500万打个一折,就算它影响5天的生产吧,这个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折扣了,实际情况我估计决没有这么严重,67500/2.5=27000万元 -2500=24500万元/季。

          乖乖,这个数据也很可观吗!

          查询了这五家子公司去年全年贡献的利润:

          倍达公司 1704万、华胜公司 681万、先泰公司 445万、奥奇德公司 -177万、华日公司 204万

          五家合计去年全年贡献利润 2857万元,呵呵,这个差距太大了吧,按上面测算的话,假设是半年产品价格大涨的话,那就是24500+27000=51500万元,那即使剩下半年不赚一分钱这个利润也不得了了,得!再砍一刀吧,来个最悲观得预计,假设是影响了10天得生产吧,欧米托佛!罪过、罪过!!!那也有67500/5=13500-2500=11000万元。

          那全年假设就两个季度盈利,其他就算他们停产了,也有11000+13500=23500万元,这个也比去年高了有20700多万呢,平均到每股收益还能多个0.20元/股,再加上其他维生素涨价方面得影响和进了国家定点医药的影响,这个华药看来今年得业绩是会很可观得啦!

          现在唯一担心得就是这个数据会不会是华药方面拍脑袋想出来得?第二个这个许建文不会真的是把收入当成利润告诉大家吧?还有就是要烧香拜佛,向诸天神明祈祷,让维生素和青霉素涨的更高和更久点吧!!!

          乖乖,看来这个真不得了了,但愿我自己没有算错,^_^。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 家园 【原创】基本面分析3---从维C管窥华药2007年业绩

            昨日分析链接:

            http://guba2.eastmoney.com/600812,2042594,guba.html

            个人考虑了下,昨日的分析二还是太显粗糙,可能那个2500万元的数据本身可靠度就不是非常高,现在抽取其盈利能力较好的维尔康,再结合上半年的维C价格走势来预测下,由于看不到维尔康的具体报表,有些数字为个人臆断,如有错漏,请指出。

            说明:分析数据只分析了维生素C的产销及利润情况,维尔康本身还有其他产品,因无数据暂忽略不计。

            资料: 华北制药作为国内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商之一,公司下属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内四大维生素C生产商之一,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左右,而目前,世界VC的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四大家族”的产能已逾10万吨,占据国内98%的市场,出口占总产量的87%,在国际市场上亦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而世界VC总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

            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维尔康的维生素年产量大约为2万吨左右。

            假设单价全年平均为3.0美元 =23.4元/公斤

            2006年维尔康的净利润=1704万 2006年维生素C 销售收入=23.4X2000万=46800万元

            由于价格大幅提升,假设全年产量放量1.5倍 2007年产量=3000万kg

            再假设维生素C产量为Q1=600万kg Q2=800万kg Q3=1000万kg Q4=600万kg

            再根据维C的价格走势可大致推断 Q1均价约为3.3美元/kg Q2为6美元/kg,个人预计Q3将达到全年最高峰 平均8美元/kg Q4回落 为5美元/kg

            再通过其2.8美元/公斤的成本倒推出毛利率 Q1=18% Q2=114% Q3=185% Q4=76%

            Q1=600X2.8X18%X7.7=2325万 Q2=800X2.8X114%X7.6=19407万 Q3=1000X2.8X185%X7.5=38850万

            Q4=600X2.8X76%X7.5=9576万 此项估算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因为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则维尔康全年的利润收入大致可以估算出:合计全年毛利为 70160万元 预计比去年同期多出70160-(3.0-2.8)X2000万X7.8=67040万元

            结论:由我们的分析可大致推测出光维生素C上涨一项,如果平均单价能够维持在8美元/kg以上一个季度的话,此项贡献的利润就比去年同期多出38070万元,而据我个人预测的这种走势其盈利也比去年多了6亿多,如果能够在高位横盘两个季度的比去年就要多出了10亿元利润。

            经过自己的推算,现在我有点相信华药公布的停电两天损失2500万元的事情了,如果将其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B12的涨价因素考虑进去的话,看来今年它的业绩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现在基本面搞清楚了,技术面就不在话下了,越跌越买,这个庄家不做或者实力不够做不来,也会有其他庄家来拉抬的,只要它敢把价格往下打,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吃,最起码从现在维生素和青霉素的价格走势看,其Q2的业绩肯定会大幅增长,而Q3应该也不会太差的。

            ^_^^_^^_^!!!向诸天神明祈祷,让维生素和青霉素涨的更高和更久远点吧!!!

            在这里要向大家强调的是,上面分析2和这里的分析3得出的利润都是营业利润,也就是俗称的毛利,绝对不就是大家一般所看到的季报和年报上的净利润,大家可千万不要把我们假设得出的这两个毛利数据直接代入净利润中来得到每股收益,这样的话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因为虽然毛利大增可是相关各项费用,各种成本,税费,折旧,人员工资等等也会上涨的,不过有这么大的毛利增长,净利润的增长那也是会非常惊人的啦!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 家园 还是要小心风险

              看了下,06年每股盈利4分钱,今年第一季度也是1分。如果后半年翻番,全年的每股利润不过7分。

              另外没有看到VC 2.8美元/公斤成本的出处。

              建议别追了,有利就抛,考虑割肉。现在挤的就是这种高市盈率的泡沫。

              • 家园 我对于维C的推演依据

                割肉倒是不考虑的,我从1月份就开始持有了,呵呵,这个想割肉估计是蛮困难的。

                维C2.8美元的成本确实是我的臆断,依据是去年全年维生素C售价大约为3.0美元/kg,而查年报其维生素的毛利还有16%左右,所以倒推出来的,可能是不太准确,不过估计相差不会太大,就算去年全年均价为3.2美元/kg,估计它的成本最多在3.0美元/kg上,推于整个推算结果影响不是太大。

                如果自己的推算没有错误的地方,那么关键问题就是1.维生素C和维B12的涨价在高位能够横盘多久?2.去年传闻是四大限产,但是他们自己一直没有承认联手做过,今年价格一路上涨,应该是不会再限了,估计限也限不住,但是放量时要是不能处于价格高位,或者价格急剧滑落的话,搞不好并不能增加那么多的效益。

                至于业绩,确实它一直是一个绩差股,就是去年的盈利也是通过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取得的,但是今年1.2季度的这种维C,维B12,青霉素工业盐,阿莫西林等价格上涨已是板上订钉的事了。

                就关算维C一项,假设最坏的可能,价格就在Q2上涨,产量也放大的不多,也能贡献1.9亿的毛利,再假设其他产品的上涨,最低调的估计也加上个2亿元的毛利如何(这个因为没有数据,蒙的),再假设其管理水平很差,增加的4亿元毛利只能转化为50%的新增净利,那也有2亿元,等于0.20元/股/Q,但是一般企业其经营成本,各项费用等等支出未必就是随着产销量的放大同比例大幅增长的,由于无法看到维尔康的具体报表,这个也是只能大致猜测。

                所以说我的观点,华药今年的业绩很有可能会有重大增长,当然具体幅度和持续时间不知,但是其Q2的业绩大增应该是没有疑问了,再次请大家批判。

                • 家园 很多时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成本上涨啊
                  • 家园 【原创】华药基本面分析4---维C的成本和产量研究

                    查询了一下,维生素C的生产今年成本上涨应该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工业粮食的价格走高幅度,也就是俗称的沉化粮,还有一个就是煤电价格的上涨,三是环保成本的上升,不过好在有三年过渡期,估计今年环保方面还不用大幅增支。上面三个方面都看不到具体的数据,无法量化分析,不过应该也不会同步上涨到一倍多吧。最后还要兼顾本币的升值因素。

                    再详细搜索了番,发现几个具体数据,经我国进出口部门统计,去年全年维生素C出口均价在3.30美元/kg,这样一来看来我把维C的成本估计的还是差不多的,减去16.5%的话,正好大约是2.80美元/kg左右。

                    还查到了去年全年我国出口维C量在7万吨左右,而华药维尔康全年产量是1.8万吨,比我预计的数字要少,而且去年底到今年年初的上涨确实是国内的维C四大厂限产的结果(只使用了60%左右的产能),所以就看今年的维生素C的产量四大之间是否还会不顾价格再次限产了,而淄博那家小厂复产的1.5万吨产量也会冲击价格,理性的思考下,四大应该不限产,因为9美元/kg的价格已经使全世界那些停产和转产的维C厂家有了充分的盈利空间,如果在高位横盘过久反而对四大不利,这段时间应该是放量生产了吧。争取在1,2个季度内再将维C价格打压到中低位可能更加符合这四家的长远利益。

                    最后一个数据,是从维C的价格走势报告上看来的,说到各家的订单已经排到7月份以后,甚至有的居然是有订单而无法交货,看来前面的判断基本正确,无论如何,Q2业绩大增应该是确实的了。

                    ps:大家多多批判哪,怎么只有慕飞兄一人质疑呢?(加花感谢)这个还望大家积极出手,把我拍的惨不忍睹才好,如果能够推翻我的分析那是最好了,我也好马放南山,回家数钱去也,暂时就不用为股市来伤神了,谢谢!

                    关键词(Tags): #600812#华北制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