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萨索故事(0) -- 橡树村

共:💬343 🌺20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沾了非洲的光。

            埃及被以色列搞坏了,南非现在就是非洲的“带头大哥”。

            咱们还是早点和他们搞好关系,搞不好过几年人家就要入常了。

            • 家园 南非现在安理会的位置是中国争取的

              所以南非最近特别听中国的话,好几个关键决议都跟着中国走。

              南非一个国家占了整个非洲大陆的25%的GDP,我在的豪登省(黑人语言,金子的意思)就占了整个大陆GDP的8%。这个省的人均GDP不输于中等发达国家。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1)

      萨索在早期经历的这些技术困难,直接导致了其政治上的麻烦。

      萨索的预算是两千万英镑,但是很快就超支了。到1956年,萨索已经花费了四千万镑,超过修正后的预算一倍。虽然已经生产出了产品,但是一个基本上不能正常运行的厂子,时不时地停车,偶尔还有事故,商业化前景渺茫。当时南非政府支持萨索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在战争时期,原油供应缺乏的时候,萨索可以提供燃料。而萨索完全不可靠的生产,显然是任何时候都指望不上的。

      那个时候,要让萨索生存,就只能继续投钱。

      还好,萨索本身有很多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总算还能多少赚一点钱。怎么?煤液化还能生成别的东西吗?那当然了。我们后面会谈到。

      1958年,萨索的花费达到了4800万镑,引起了反对党的强烈抨击。没想到的是,萨索这一年竟然没有经历大的生产问题,还实现了盈利50万镑。虽然这仅仅是投入的百分之一,但终究是个好兆头。到了1960年,萨索年盈利将近70万镑。

      这个时候Kellogg反应器的运行总算稳定了,但是生产能力远远小于设计能力。尽管如此,依靠其他化学品,1960年代萨索还算是能够赚钱的。1970年,利润率曾经达到了10.5%。有趣的是,这个种族隔离政府支持的企业,实现盈利的手段之一,竟然是减少白人雇工,增加黑人的工人比例。

      虽然账面上盈利,但是南非政府给预的燃油补贴,仍然多于盈利。就是说虽然账面上赚钱了,但是实际上,还是亏的。不过怎么也比账面上赔钱要好,至少反对党的反对声音小了很多。

      无论如何,1970年代中期的萨索,已经是一个技术上终于可靠,在政府补贴情况下经济上好像可以自给的企业了。所以,在七十年代出了这么多的事情的情况下,扩建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了。

      1974年12月5日,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南非政府与萨索联合宣布将建设萨索二厂,规模比一厂大十倍,预计花费10亿兰特,由政府和萨索共同出资。

      1975年5月31日,南非独立日,萨索宣布了新厂的位置。新厂位于约翰内斯堡东面120公里,中心是个叫做Secunda的镇子。南非约翰内斯堡东面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每层条件非常好,是和大型机械化开发,南非的大型煤矿和火力发电站基本上都集中在那里。萨索一共取得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地下的开采权。当然了,好煤都去发电了,给萨索的煤的品质,稍微差了点。化工么,本来也不需要这么好的煤。

      点看全图

      萨索两个厂址的地点。老厂在Sasolburg,新厂在Secunda。

      这个企业,建成的话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可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总包工程公司选用的是美国的Fluor。

      【原创】萨索故事(22)

      关键词(Tags): #萨索#Secund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先花后看

      出门一星期刚回家,只好先花后看了。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0)

      注意到没有?这个体系内不能有液体。有了液体,催化剂颗粒就会聚到一起,然后就会在不应该沉下来的时候沉下来,这样流化状态就被破坏了,反应就没办法继续进行。所以,就要保证只有气体产物。因此这个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340摄氏度的温度,加上已经较低的阿尔法值,就可以保证产物全是气体了。

      得到的产物,在分离了催化剂之后,还回夹带一些很小的催化剂。再经过分离除掉这些小颗粒,再冷却就得到了气体烃和油。气体烃还是需要分离出有用的低碳烃,特别是乙烯丙烯,然后剩下的甲烷什么的经过重整,变回合成气参加反应。得到的油也是石脑油,经过精炼,就可以出厂了。大的工艺和固定床的工艺是相似的,当然具体有很多不同。

      听起来复杂吧?操作起来更麻烦。萨索就遇到了很多的麻烦。

      都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反应器材料问题。海外加工的反应器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这可能是那个时代全世界反应器建造的通病。1950年代初期,战争刚刚结束,损失了大量的优秀技工,材料也短缺,加工能力明显受限制。而且战后重建的要求,使得制造业也应付不过来,这就导致了质量下降。

      然后呢,就是这个流化。想象一下,上百吨催化剂,都是几十个上百个微米的大小,以每秒5米的线速度在反应器里面上冲下撞,那是多么的壮观!会多么的吵人。循环流化床运行的时候噪音真得非常大,震耳欲聋的,很远都能听到。而且,这个三十米高的庞然大物,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它在摇晃!实际上这个摇晃的问题非常严重,让你觉得这个庞然大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下来,所以反应器需要非常牢固的固定才行。

      接着呢,还是流化的问题。流化不是这么好控制的,气体速度低,催化剂飞不起来,速度太高,催化剂夹带走的太多。气体速度还涉及到反应的进行程度,接触时间越短,反应的程度就越低。如何平衡更方面因素,得到稳定操作,可是需要很久的经验的,特别是那个没有计算机进行辅助的年代。

      再有,还是流化的问题。催化剂本身可不是钢铁,这么快的速度下互相碰撞,特别是和反应器碰撞,催化剂的粉碎就非常严重。其实就是钢铁,再这么样的恶劣条件下,也坚持不了多久。催化剂的颗粒太小了,就很难从气体里面分离出来,被气体带出反应器的就会增多,催化剂的损失就很厉害。同时气体里面的固体含量高了,就会给下游工段带来很多麻烦。

      还有呢,还是流化的问题。上百吨催化剂高速冲撞,对于反应器本身也是个考验。那些弯管、接头、阀门,磨损都非常严重,寿命都不长。前面不是说了材料不合格么?这里的问题倒不是质量问题,而是选用的材料根本就应付不了。这样就需要经常的检修。这些接头什么的,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漏气。你想想,我们反应器里面都是什么东西。一氧化碳:易燃易爆还有毒;氢气:易燃易爆;烃:易燃易爆;甚至细细的金属催化剂,有机会基础到氧,也同样易燃易爆。本来体系的温度就高,泄漏之后,不用想,立刻着火。

      于是,在萨索的早期,救火就成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萨索的员工大都住的离厂区不远,厂子一出事情,就会给员工打电话。其实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打电话。循环流化床着火时候发出的声音,几里地之外都能听到,很多员工是一听声音不对就直奔现场的,接电话的只能是家属。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当萨索员工的家属是多么的提心吊胆。这么危险的工作环境,伤亡也在所难免。家属要胆战心惊的等待家里人一个保平安的电话,但是往往处理要持续几个小时,家里面就没有任何消息。实际上有好几次大火都没有扑灭,好几个反应器都损失掉了。

      所以呢,虽然这个工艺在1955年宣布试车成功,得到的第一批汽油也被灌入了萨索的总经理的车里,但是,真正把握操作,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这些经验,是用很多人的生命换取的。

      不过,这些问题,到了七十年代,基本上算是解决了。

      【原创】萨索故事(21)

      关键词(Tags): #萨索#循环流化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