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不同人眼中的卫青 -- flyingcatgm

共:💬35 🌺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同人眼中的卫青

    唐人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中有“屈雄志于戚竖,竞尺土之莫及”的句子,这里的“戚竖”即蔑指卫青、霍去病,而李广“屈雄志”。

    李白的“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文豪苏东坡,以一篇《卫青奴才》的小文,将文学家的想象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到了裤裆里。其文如下:

       “汉武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黯,为可佳尔。若青奴尔,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淮南王刘安的造反计划中,第一步就是要置卫青于死地。史书称刘安计划“一日发兵,即刺大将军卫青。”可见他们极为忌惮卫青。后来的汉成帝初年,丞相司直何武上书中曾经提到“卫青在位,淮南寝谋。”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我在网上查出处,别人说:出自宋史,人民文学那一版,岳武穆那一章,很好找,但是在网上的宋史 岳飞传中没有这句话)

    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唐朝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哦,这个出处无考,本人持怀疑态度)

    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宋黄震《黄氏日抄》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

    ——宋何是非《霍去病论》

    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宋苏洵衡论【御将】(比他儿子出息!)

    卫青功业甚盛,然本传惟叙其阀阅爵赏,而不及其将才,盖有所不足也。及观伍被对淮南王之言。乃知青有名将之风。人所不可及者。淮南王传中云:“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于是淮南王谋遣人入事丞相、大将军,事发,即刺杀大将军。而说丞相弘下之。如发蒙耳。大将军尚为淮南所忌如此,惟丞相不用刺可以知二公矣。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明.黄淳耀

    (李)惟清曰:“此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

    • 家园 卫青的确是一个人才

      卫青的确是一个人才,但说实话,很多东西都是逼出来的

    • 家园 论李广是莫以成败,论卫青辄是以出身。

      得无偏乎?李广,世家子也,终不遇,死于刀笔吏之手,故时人怜之。迁怒于青,盖青出于奴竖,为人所轻;亡于巫蛊之乱,时人不惧也。

    • 家园 卫、霍均为奇才,奇怪的是自古裙带庸才多,偏偏汉武出奇才
    • 家园 黄淳耀 的说法其实很有意思,可算是 诤友 吧
    • 家园 李白那句诗,恐怕不是真贬低卫青

      查了下李白的原诗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天为国家孕英才,

      森森矛戟拥灵台。

      浩荡深谋喷江海,

      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

      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

      白起真成一竖子。

      从诗的上下文理解,李白的原意应该是故意把两位名将说的很不堪,以此来反衬哥舒大夫的“英才”。因此这只是李白惯用的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段而已。李白嘴上一向跑火车,高兴起来管乐诸葛统统往身上装,替别人吹牛夸张到这种程度只能算小菜呢。

    • 家园 卫青应该是个素质比较全面的人

      在武帝手下能够善终的人,少啊,不容易

      不过他建立的功业也是时机造成的,和汉武帝给与的机会有关。

      这种时机和机会,都是李广不具备的,所以其实没有必要将他们拿来对比的。

      • 家园 卫青确实是一个帅才

        在军事才能上,李广跟他应该在一个水平,两人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大,而且高点低点也根本不重要,对付匈奴应该都够了。不过其它方面卫青可能就好多了,武帝是想用外戚的势力来制衡士族,所以应该不是卫青有意为难李广,甚至武帝也可能不是冲着李广个人去的,只是李家作为士族方面的代表身不由已而已,就算李家能嫁个妃子进宫,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卫霍李都不是士族出身,虽然说英雄不问出身,但他们的低出身应该给了他们李家三代都得不到的机会。至于卫霍跟李家的恩怨可以说是必然的,双方都是身不由已吧,而始作俑者是武帝。如果是武帝刻意打压的话,那肯定吃肉的多是卫霍,啃骨头顶责任的多是李广,诸多的失期,败北后面也许有其它的隐情,李广最后不愿对刀笔吏的心情更多的可能不是高傲,而是辛酸及绝望吧。当然他本人的运气可能也不太好,但这样事情一再发生在李家三代身上,也难怪别人会觉得他们家冤。

        至于李广的治军等等,实在没必要苛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这方面卫霍也不是完美的。不知道蒙古人的纪律怎么样,好像也是人人自便,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的战斗力。感觉李广的做法就是用正宗的游牧民族的战斗方式击败游牧民族,而且比对方还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匈奴方面对他的评价很高,当然你可以说这种方法用来防守可以,进攻不行,但凡事都有个过程,你怎么知道在这上面李广就会领悟得比卫霍慢呢,毕竟他从来就没有过卫霍的那种机会,而人员物资的保障上更是不如卫霍。

        历史往往比较复杂,后世的评价不一定符合当时的情况,胡说两句,大家没必要为此伤了和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