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也说“一个山东人发牢骚,突然感觉有点道理” -- 亡命之徒

共:💬586 🌺5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觉河里没有北京土著来说明情况啊

      我不是北京人,所以只能说说我听来的。

      若干年前,我手下有一个中专生,家里是北京农村的。她的业务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并不比大学生差。我问她,北京的大学这么容易考,为啥不读高中考大学啊?

      她说,她考高中时,老师安排的。老师看她是北京农村户口,不是城市户口,就让她考了中专。因为她们学校有分流指标,初中考高中的淘汰率非常高,不是想上就上的。她说,北京的高考升学率高,是因为在中考就淘汰了一大批。尤其是农村户口的,如果学习不是顶尖的,学校就倾向于让他们报中专。因为若是高考没考上,这些人就真的要回家种田了,不如读个中专,弄个户口和工作。

      北京的高考分数虽然低,但是上了大学,整体上并不比其他省份高分进来的人差。

      • 家园 只有北京初中考高中淘汰率非常高吗?

        河里30-45岁的应该都经历过两次预考的吧(上海北京的不清楚)?

        没听说过预考吗?

        就是在中考高考之前先来一次考试,out掉一批,后期被out掉的少些,前期被out的一般要占30%-50%,通过这个考试的才能参加中考高考,就这样这些有资格参加升学考试的录取率也只有可怜的10%左右,你觉得这个淘汰率是高还是低呢?

        还有,当年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比重点高中还要高,所以读中专的一批人其实考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的原因下面河友也说到,进了中专是可以转户口,吃定量的。

      • 家园 其他省市农村初中升高中的比例更低

        我想光明举的例子可能比较久远了,因为那时候中专对农村学生还非常有吸引力.我也举我的亲身经历作个比较.

        我在八十年代末参加浙江温州地区的统一中考.我们乡中学大概120人参加考试,无人考上温州中学,一人考上中专,五人(包括考上中专的这位,因为他后来放弃中专)考上县高中,六人左右考上我们所在的区高中,另有若干可以去上职业高中.不考虑职业高中的话,升学率10%,而我们乡中学在我们县算中等偏上.

        没人考上温州中学的原因是,温州中学当时总共招十个班级,其中九个只在市区招,一个班在温州下辖的九个县市区招生45名,平均每县市区招五人.如果按温州市区分数线招生的话,我们有三人可以去温州中学.

        而县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大概在30%,区高中的升学率大概在5%.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远低于我们县高中的高考升学率,但是高于我们区中学的高考升学率.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没人考技校.对不起,农村户口考生没资格考技校.

      • 家园 问题在于, 假如把其他省份的次高分放进清华北大

        同样"整体上并不比其他省份高分进来的人差。"

        • 家园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这样的经验

          小学里排名靠前的,初中就默默无闻了;初中成绩好的,高中很多跑到后面去了;高考状元,大学里成了仲永;大学勉强毕业的,事业上却高居人上。高考本来就只起一个分流的作用,一个分数岂能代表一切?外省次高分者,又怎么就一定比首都次高分甚至高分差?须知,这些外省次高分者也有很多是因为爱玩努力提高素质而影响了考试成绩。

      • 家园 难道那时候北京城里初中升高中淘汰率很低?

        ...果然教育资源分布非常不公平...

        我考高中那年,那都是1998年了,我记得根据招生计划初中毕业生能进普通高中的也就20%多点,实际操作大概是也就40%上下.

        我们班六十多个人,上高中的大概是二十八九个,属于相当不少了,到底我们是全市几十个初中里可以排第七第八强校的第二强班...

        济南也不算小城市了,下面淘汰率会更高.

        • 家园 兄弟,一代和一代没法比.

          就我经历的教育方面的变革就有两件:

          1)小学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届六年制,我下面的那届5年小学毕业后进初中预备班.因为婴儿潮已经造成上海的小学人满为患,迫于压力增加班级,同时提前分流到初中,利用中学的资源分担压力.

          2)高考前夕,北京的胡鞍钢等人推出了教育产业化改革,某些重点院校和专业在京沪从公费一举改为自费.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咬咬牙进了公费院校.我们那届往后,自费在全国推行.

          以我的同龄人来说,当时在上海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是5-10%,因为小学升初中那次就已经淘汰了90%,只有进重点中学才能一只脚跨入大学的门槛.昨晚回了光明一贴,其中有一些数字.

          换个角度,我们现在的讨论都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如果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个人情感都可以忽略,这是一个就业和分配的问题.河里的鼎革和千里烟波都是这方便的大拿,有空读些她们的贴子也许有帮助.

      • 家园 有时间本人这个娶了北京土著的山东人说两句
      • 家园 你说的是20年前的老皇历了。都改掉好多年了。
      • 家园 现在情况变化了

        中考,其实是9年义务教育结束以后,对学生们未来方向的第一次分流。一般是一部分上高中(包括重高和普通高中),剩下的去职业高中。这两类人都可以参加高考,职业高中竞争力明显低一些,去向是职业高等技术学校,高中的去考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分一二三本,相当于以前的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大专,职业技术类是三、四本。

        中考在我所在的城市里,分流的结果是一半对一半。北京不知是多少。

        高考录取率是考取人数和所有报考人数之比。

        考取人数又和分到该地区的所有录取人数计划有关,本地高教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对本地区学生资源分配倾斜,使得这两个地区学生被录取的难度降低了。竞争不难么激烈之后,也使得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看前两年的北京高考状元采访,无论文理,思维表达与见识,都比其他地区状元高出一筹。

      • 家园 跟年代,学校都有关系

        一般重点初中分流的比较少,大多数人还是去上高中的。

        还有1个就是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期,许多人就是能上高中,也有主动愿意去上职高,中专之类的,主要是好找工作,而且许多这种学校出来的在当时待遇还不错,比如旅游,厨子这些。我记得我们中考的时侯有几个人就去学了这些,并不是考不上高中,我们还是市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就更多了。

        那会儿考大学还不像现在这么好考,如果你考不上,高中三年的时间金钱就白费了,所以许多人如果觉得自己上不了好的重点高中,考大学可能没戏,就会去上职高,中专,早点学门手艺出来赚钱。

        • 家园 考中专的户口也还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职中、技校非城镇户口的还不收

        • 家园 特别是邮电,电力中专.我曾经犹豫过

          要不要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母亲一直在埋怨干军工的父亲收入低,而她又病退了...

          背地里我找班主任偷改了志愿.

      • 家园 别的省中考和高考也是要淘汰人的

        而且比例还大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