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众关于级别讨论的几个认识误区 -- 神仙驴

共:💬40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

      无论是文职将军还是高校级别,甚至是国企级别待遇问题是我国千年来官本位的体现,现在一些国企里边依然用处长、正处、付处的叫着。彻底解决非一日之功。

      高校校长之间的调动甚至中组部官员要到场宣布,国企重组中组部官员要到场,这种情况看如不让按照级别去排很难呀。

      再说高校领导,从教育厅厅长到高校校长,从高校校长到副省长都有这种所谓“平级”调动。

      • 家园 主要是要定工资、待遇

        如果都是私家的,那这些个岗位的待遇等由董事会等定了就行了。既然是国有的,岗位及个人级别由上级编制组织部门定下来并执行,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国企里还沿用处长等的叫法,那还是把国企看作是行政管理部门而非企业了。

        副部级官员的任免权在中央。所以有副部级待遇的高校校长的任免,由中组部官员到场宣布,是体现中央权威的方式之一。最后一句话里,教育厅厅长到厅级的高校校长,才可大致称作是平级调动,到副部级的高校党委书记,那是升级了。

    • 家园 级别高到可参照将军 却又不是将军

      花了将军的价钱养了一个不是将军的主

      (要是主要都是国防科技战线的科学家 特殊人才也还算可以接受 可惜 还往往是一些演职人员)

      依我看 这好像更恶劣点

      • 家园 职、衔、级是有区别的,不同系统也是有区别的

        但可以有一个模糊标准用来参照。同属部队,将官、文职以及后勤人员各自可有不同的级别,相互之间不宜直接比较,但可以参照。

        决不是花将军钱养的不是将军的主,因为本来就不是按照将军培养花的钱。如果用行政级别,可能听起来就顺得多,其实又能有什么变化,他们与将官本来就不同嘛。

        给个链接

        链接

        本文转载自2007年第2期《军事史林》,本文作者为著名军职研究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刘岩将军。

        公元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在中国电视屏幕和报刊照片中,出现了解放军的一种新的肩章符号。这就是军队中一些科技界和文艺界的知名专家、艺术家,在原来的文章干部肩章外段加缀上了一枚将官那样的松枝叶;同时他们原来的军帽帽饰带也有银灰色变成金黄色。人们看后觉得新鲜,不就有人便赋予佩戴这种肩章的军人一种称呼,叫做:“文职将军”,并在互联网上列出大批“文职将军”的姓名和部职别。解放军的将军中是否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没见有人做过澄清。

        过了两年,2003年的进球,在中国的电视银幕上和其他媒体中又传来一个特大喜讯,我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中校上天了!有人问:苏联1963年升空的第一位女宇航员瓦连京娜·弗拉季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成为苏联的第一位女将军,杨利伟将来也会成为中国的“航天将军”吗?也未见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

        现在笔者谈谈对这两种“将军”的看法。关于解放军中有没有“文职将军”,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对将来会不会出现“航天将军”的回答却是肯定的。那么,根据是什么呢?

        事情得从与军衔制有关的军队建设的某些制度谈起。

        “文职将军”的说法欠妥但事出有因

        军衔制是世界性的一项军事制度,实行这项制度的军人,在服役期限、年龄结构等方面较一般人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稳定和保留技术、业务骨干,解放军在19955年和1988年两次实行军衔制度两次实行军衔制度时,都将一部分人员列入不授予军衔的行列,这些不授衔的部队成员,前一次叫做“职员”,后一次成为“文职干部”。对这部分人员的使用和管理,有一套专门的制度和办法,这里首先对此作一简洁。

        军队的文职人员制度,是谁着军衔制的建立而伴生出世的。恩格斯对欧洲早期炮兵使用文职人员的情况曾做过描述,他说:“虽然火炮属于国家,但操纵火炮的人却不是兵士,他们组成了一种行业,炮兵不算是兵种,而算是一种手艺。炮兵军官没有军阶,与其说把他们贵如有军官特权的贵族,不如把他们归入像裁缝和木匠一类的手艺人。”世界上较发达国家的军队,一般都较重视使用文职人员。他们认为,在军事科学技术迅速发达和指挥、管理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文职人员可以提高现代化行政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能力;有助于减少现役军人定额,节省军费开支;有利于保留较为稳定的业务骨干。现在,外军文职人员的使用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高级机关、科研单位、军事院校和后勤保障部门。根据世界惯例,解放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酝酿实行军衔期间,也不例外地确定要实行文职人员制度。1980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军队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改成文职人员、雇用人员,不穿军服。军事院校的好多教员,也可以用文职人员,不一定用军人。教数理化的为什么一定要用军人呢?该当教授就当教授、该当讲师就当讲师。医院也可以实行医务人员的制度,定技术职称,搞那么多行政职务干什么?这些问题都要制度化。”根据邓小平“不穿军服”的讲话,中央军委确定,解放军实施文职干部制度后,改为文治的干部一律脱去了军装。对此,很多人想不通。1988年6月13日,总政治部在《关于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的宣传提纲》中说,“有的同志要求给文职干部发军服,认为文职干部不穿统一的服装,是‘军不军,民不民’军委决定对文职干部不发服装,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既然文职干部有别于现役军官,也就没有必要再配发统一的军服了;同时,作为文职干部主体的专业技术干部和行政事务、生活保障干部,专业门类很多,工作性质各异,要设计配发标志文职干部的统一服装,很难满足不同干部的统一要求。外军的文职人员都是不着统一服装的。为此,军委决定给文职干部发放服装费,由文职干部本人选购合适的服装。”

        (一)对文职干部着不着军服的争论。

        “文职将军”的说法,是从服饰问题引起的,因此它是十几年前关于文职干部服装问题争论和决策的延续。现在,让我们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看看那个时候关于如何对待文职干部服饰问题的历史情况吧。

        1988年夏天,文职干部从改文职的命令颁发之日起,一律脱掉他们心爱的军服,改穿便衣,一时间军队内部对文职干部着装问题的议论,成为热门话题。当事人尽管在组织上都能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决定,但不少人思想上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

        1989年10月30日,笔者在解放军报的内部刊物上发表“我军军服制度应进一步规范化”的文章,其中提出文职干部应统一着装的建议。该文的观点被主管文职干部的业务部门的同志认可,对以后文职干部改着军服的决策,起到了一点影响作用。文章对我军文职干部着军服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通俗的阐述,对历届我军文职干部为什么要穿军服有所帮助,故原文转述。

        “文职干部统一着装与否,各有利弊,世界各国做法也不尽一致。去年我军部分军官改为文职干部以来,对文职干部不着统一服装,各方面反映很大。文职干部名义上还是军人但是着装去五花八门。相反,不是军人的(如人武部干部、军训大学生)却穿统一军服。这在军队内部管理和外界交往中造成了很多不便。”在一些重大军事行动中,一些随部队行动的文职干部(如医务人员、新闻记者),“穿的军不军、民不民,难以识别,造成很多误会。从目前我军各方面的情况看,文职干部统一着装显然利大于弊。从经济角度看,统一着装有利于生活管理;从思想角度看,统一着装可以减少军内着军服与着便服人员之间的某些心理隔阂;从履行职责角度看,统一着装便于去前沿、下部队的活动,也有助于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责任感。”

        过去有种说法,各国军队的文职人员都是自由着装。这个信息提供的不完全符合实际。据我了解,苏联军队中的文职人员(他们成为职工),不但统一着装,而且其中一部分人员还是着制式军装,与现役军人所不同的一点,致使某些人员需要付费。如《和平时期苏军被装物资供给条例》第23条规定,“在海军编内辅助船队、海测船、海测勤务的延沿岸灯塔工作的职工,按规定的攻击标准付费领取军服。”又如该条例第24条规定,“参照苏军定期服役军人供给标准,向在苏联极北地区和边远地区以及相当于极北地区的苏联国防部所属机关和部队的编内职工价拨军服。”价拨或免费发给军用被装的还有,国防建筑工程部队的工人,苏军驻地收发、警卫和在编消防队的职工(后者免费)等。除了着军服的职工以外,其余职工则发给“工作服”。南斯拉夫人民军中的文职人员(称民勤人员),也发统一的“工作服”。在我国,国民党时期军队中的“军用文官”也实行统一的着装制度。如1936年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1938年颁布的《空军服装条例》,都规定了文职人员统一的衣服、鞋、帽样式、颜色和质地。同时还规定,文职人员要佩戴标志本人等级身份的“胸章”,从事特种业务的文职人员还要佩戴专业符号领章。这些情况,都可供研究我军文职干部着装问题使借鉴。

        (二)文职干部统一配发制式服装。1992年3月3日,经中央军委决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出关于“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的同志。这一决定的出台,为文职干部穿不穿军服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三总部的同志对配发文职干部制式服装,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服装品种。夏常服、夏作训服、短袖制式衬衣、长袖制式衬衣、冬常服、冬帽、冬作训服、大衣、军官腰带、解放鞋、皮鞋、领带(卡)、肩章、军种符号、领花、大帽徽、小帽徽。男干部配大檐帽,女干部配裙子、无檐帽、中帽徽。夏、冬服装分别于本年5月和10月配发。

        2、服装样式。肩章为改进型85式肩章,缀定军种符号。领花由麦穗、齿轮和红五角星等图案组成。男帽徽式样同现行大帽徽,直径为42毫米。女无檐帽,在原78式无檐帽基础上佳军种帽墙丝带。其他文别装式样军与现行被装式样相同。

        3、配发范围。文职干部专业技术三级、副军职以上发奖关服装(其中大檐帽配银灰色饰带):专业技术四级至十一级、正局级至副科级,发校官服装;其他文职干部发尉官服装。在以上第三项“配发范围”的规定中,对专业技术三级和副军职以上的文职干部,即规定 “发将官服装”,但又规定大檐帽的帽饰带安校尉官的(银灰色)发放。当时对这样处理出于什么考虑,掌管该项工作的职能部门为曾作出过说明,遗留下一个悬案。

        (三)、在建章和冒失上标志“高级”专家。2001年2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解决部分高级专家有关待遇的通知》说,为了观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充分强调我军专业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军事和科学技术事业,确定提高部分高级专家的有关待遇。提高待遇的内容共三项,一是给在军队工作的两院院士发放院士津贴,每人每月2000元;二是改变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的服装标志;三是给专业技术三级以上干部配备工作车辆。

        高级文职干部提高待遇的三个方面,在社会上反响最大的是服装标志的改变。

        改变服装标志的部位有两处,一是将大檐帽帽饰带有银灰色改为金黄色;二是在文职干部建帐外端,加缀将官那样的松枝叶。新的标志从2001年3月1日起统一佩戴。改革后的佩是一亮相,就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但是,佩戴这种装饰的人员是不是“文职将军”,在军内外也引起不同的认识。关于“文职将军”的说法,笔者的看法是“说法欠妥,但事出有因”,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文职”和“将军”不属于一种编制范畴。文职是“文官”,但将军是“武将”,他们是军队编制系统中职责不同的两种人员。既然是文职干部,就不能与“将军”大街;若是将军,就不属于“文职”范畴,而这只能居其一,不能相互混淆。我国词典对“将军”的定义是:“将级军官”,“泛指高级将领”。我军文职干部之所以不授军衔,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带兵打仗。常识告诉人们,古今中外不带兵打仗的人,是不能以“将军”相称的。因此,把文智宇将军两个慈祥搭配,是一种逻辑上的错误。

        其次,这次服饰改革只是标志的变化。在服饰标志上所谓“提高待遇”,仅仅表现在荣誉上,就是将三级以上文职干部的“高级”内涵体现在标识上,使之明朗化,并没有变更他们原来的本质地位和待遇。技术三级和副军职以上的文职干部,原来发放的就是玉将军的待遇标准相同。比如服装,原来发放的就是与校尉官服装不同的“将军服”(大檐帽除外),只是因为两种服装的差异不易被识别(夏常服和冬装只是面料的含毛量不等),而未被人们发现。至于他们的工资和其他的个人生活方面的物质待遇,服饰标志改革以前和改革以后完全一样。因此,不能因为他们的服饰标志的变化,就改变了原来的职责性质,成为“将军”。

        第三,关于“事出有因”。文职将军称呼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他们的待遇标准与将军的标准相同。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工资标准》、《生活待遇》等方面规定的制度,文职干部的待遇与军官的待遇执行的是同一标准,二者之间的对等关系有明文规定。技术三级以上的文职干部与军官在工资和其他物质待遇的对等关系是:

        1、“专业技术等级”与军官职务等级的队等待遇:

        技术等级 对应军官工资 对应军官其他待遇

        三级 副大军区职 副军职

        二级 正大军区职 正军职

        一级 军委委员职 正军职

        2、“文职级别”与军官军衔工资的队等待遇:

        文职级别 对应军衔工资标准

        二级 少将工资

        一级 中将工资

        特级 上将工资

        有人在互联网上撰文称,某某歌唱家、画家是文职“中将”。这又是一种误会。笔者判断,撰文者之所以称他们为“中将”,大概是从他们的“文职级别”与中将的军衔工资标准相一致而得出这一结论的。这种推断的方法是不够严谨和严肃的。

        “文职将军”改棉在一些人脑子里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使用了“加缀将官松枝叶”的赐予。“将官松枝叶”,既可以理解成像“‘将官’”肩章上那样的‘松枝叶’”;也可以理解成∶“只有‘将官’才能佩戴的‘松枝叶’”。若按第二种理解,结论当然就是“凡佩戴这种标志的军人都是将官”。本文之所以将“加缀将官那样的松枝叶”来表达,就是为了防止对“加缀将官松枝叶”说法产生歧义。

        以上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后五年来的事情,与其相关联的有关制度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面让我们把目光移前十几年,看看孕育“文职将军”的“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孕育“文职将军”的文职干部制度

        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开门见山地直接回答了“文职将军”的说法为什么欠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把“文职将军”之所以能够出现的“土壤”——文职干部制度的来龙去脉加以介绍,读者就会从中进一步理解即使是高级文职干部为什么也不能称“将军”的道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军在酝酿实行军衔制度的同时,就决定实行文职干部制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组织起草班子,着手草拟《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草案,写写停停,反复修改,直到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才审议通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的形式公布实施。1999年6月30日,中央军委对执行了十一年的《暂行条例》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军文职干部制度的法律规范。

        (一)实行文职干部制度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文职干部制度的宗旨,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保留专业技术骨干稳定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现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多寡和素质高低,是衡量部队现代化,正规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专业技术干部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技术性较强,工作岗位相对稳定,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来熟悉业务,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在这类岗位上工作的干部,应适应延长服役期限,提高服役年龄。如果这些高位上都配备军官的话,按军官的服役期限进行新陈代谢,势必加快周转速度,不利于业务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

        2、保持军官队伍的年轻化和降低军官与士兵的比例。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的,现代化战争要求军官队伍必须保持年轻化。实行文职干部制度,将从事专业技术、行政事务、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干部的服役年龄,同从事其他工作干部的服役年龄加以区别,不搞“一刀切”,有利于军官队伍的年轻化。同时也就降低了现役军官同现役士兵的比例,解决我军以往官兵比过高的弊端。

        3、按专业技术干部成长规律对其实是科学化管理。文职干部的主题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成长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宜按授衔军官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比如,专业技术人员都要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评聘国家规定设置的各专业技术系列中的专业技术职务,这些“资格”和“职务”相对应的个人登记,一般采用“技术级”。这些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管理方法不能与对军官的管理办法一样。

        (二)文职干部的编制范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第二章,“文职干部的编配范围”规定,文职干部在下列三个方面编制配备:(1)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2)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3)其他需要编制文职干部的职务。1988年中央军委在《编制文职干部的单位和植物的规定》,列出编制为文职干部的职务有数百种。

        (三)文职干部的来源及等级设置。《文职干部条例》规定,我军的文职干部来源于下列五个方面:(1)军队院校毕业学员;(2)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3)现役军官;(4)地方专业技术人员;(4)地方专业技术人员;(5)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和出国留学回国人员。《文职干部条例》规定,文职干部的等级设置两类三种,一类是与军官职务等级类同的等级,其中包括两种:专业技术等级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另一类是与军官军衔相对应的“文职干部级别”,简称“文职级别”。先按三种分述如下:

        1、专业技术等级。

        这种等级在尚未实行文职干部制度之前即以建立。1980年3月27日,总政治部发出挂努军队科学技术干部、专业文艺体育干部,评定专业职称、专业技术等级、文艺级、体育级的两

        个《通知》,部署了专业技术等级的评定工作。

        (1)专业技术等级摄制过程。开始称之为“科学技术干部”的等级设15个级别,其评定范围是:教授、技术员、主任医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主任技师,在一至七级范围内评定;高级工程师在一至九级范围内评定;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军医、副主任药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技师、高级馆员,在四至九级范围内评定;讲师、工程师、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技师、馆员,在六至十一级范围内评定;助教、助理工程师、研究实习员、军医、技师、药师、护师、助理馆员,在九至十四级范围内评定;技术员、医士、助产士、护士、技士、管理员,在十一至十五级内评定。

        文艺干部的文艺级设15个级别,其评定范围是:一级演员可评定为一至五级;二级演员可评定为四至八级;三级演员可评定为七至十三级;四级演员可评定为十二至十五级。体育干部的体育级设十一个级别,一至十一级比照文艺级的五至十五级待遇。

        1988年10月日,总政、总后、经军委批准,在专业技术军官《薪金标准表》和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工资标准表》中,取消了专业技术第十五级和文艺级、体育级的种类,归并为现在执行着的“专业技术等级”的14个级别。

        。。。。。。

        • 家园 引用的文字里面,错别字太多了,都是拼音惹的祸

          应该是照着原稿抄录的,不会原文如此吧?哈哈

        • 家园 折腾吧 官僚机器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官僚机构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臃肿而效率低下 越来越像宋朝了

          然后 再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来回折腾

          我们这边乡镇有个俗话 管新提拔的副科级叫做 “少了个跑腿办事的 多了个吃饭签字的”

          当然 我们这边没那么高级 弄个副科很多人就要折腾一辈子了

          我不知道老百姓要是知道某些高人层层层 层层层的就能蹦到副处级 副厅级 某些演艺明星在演出收入之外还能再“享受xxx待遇”

          会编排出什么谚语来

          记得当年我们这边搞合乡并镇 大家都突击花钱 一合帐 只有一个乡因为书记乡长不合 谁都不敢动 留下了十几万块钱 于是一时传为笑谈

          最后 名义上的乡镇倒是少了不少 原来的人员一个没少 然后再按照原来的分片搞几个片长出来

          现在又搞什么大部制 不知道最后会咋样

          • 家园 是的,任重道远

            可见难度之大,只靠美好的设想还是远远不够的。q兄说的合乡并镇的问题,其实还不严重,更大的类似笑谈还多。

            不过这次大部制,我看倒是以提高效率为优先考量,人员裁减反是其次。至于最后到什么结果,只能说let's wait and see。

            • 家园 依我看恐怕是连提都不敢提了

              不过 人员不裁减 光是变变组织关系就能提高效率了 我看难

              我们这边 还有全国各地都搞了不少所谓的一站式 一网式的政务中心

              据说要把所有的审批项目都拿进来 让群众少跑路

              结果我们这个中心现在已经五年了 依我看 倒是让群众多跑路的能耐更大的多(原来是跑一个局办一样事情 现在往往要两头跑才能办一样)

              只能说 想法可能是好的(其实这一点也不一定能保证 我们这个中心就是“亮化市长”给搞起来的)

              但是执行起来就

    • 家园 理论上来讲 村长与国家主席就差五级
    • 家园 请教驴兄个问题

      省政协,人大等的常委一般来说是和副主席,副主任平级么?

    • 家园 请驴兄看一下济南市副市长张宗祥的简历!

      张宗祥,男,汉族,1955年1月生,山东章丘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工程师。

        1974.10—1976.10,章丘学大寨工作组副组长;1976.10—1984.02,章丘埠村公社曹范管区党总支委员、南曹范村党支部书记;1984.02—1985.09,章丘县南曹范乡党委书记;1985.09—1989.11,章丘县曹范乡政府乡长;1989.11—1992.10,章丘县曹范乡党委书记;1992.10—1992.11,章丘市曹范乡党委书记(副市(县)级);1992.11—1993.01,章丘市计划委员会党委副书记;1993.01—1995.01,章丘市政府副市长(其间:1993.12—1995.01,济南市下派办副主任、商河县委副书记);1995.01—1997.12,济阳县委副书记、县长;1997.12—1998.01,济阳县委书记、县长;1998.01—1998.05,济阳县委书记;1998.05—2002.01,济阳县委书记、党校校长;2001.01—2001.02,济南市政府党组成员;2001.02—2003.02,济南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2003.02至今,济南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期间2003.09—2004.01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第41期进修班学员,任党支部书记;2004.03—2006.01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2.09—2005.03在天津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第七、八届市委委员,省第七、八次党代会代表。

      PS:张宗祥的简历挺有意思,先拿了博士学位,后又念在职研究生,呵呵!

    • 家园 驴兄:请教一下!

      你这里说的:

      这里的副省级市,可以和法检两院、部分高校的例子一起看待。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副省级市的一般常委和副市长就不是正厅级的,而是副厅级的。好比济南市排名靠后的副市长。请驴兄赐教!

      • 家园 不是不是,我的原意是两者可以对照比较

        与法检两院、部分高校情况相同的是由省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的部分省会城市和其他重要城市的非副省级市,比如福州市、苏州市等等。副省级市的一般党委常委和副市长肯定是正厅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