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今天BBC说,印度的饥民超过非洲饥民的总数 -- 晨枫

共:💬308 🌺3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印象深刻的是要饿死的小孩居然可以住院

      打吊针什么的, 最后还是饿死。这个, 我脑袋转不过弯来。

      是不是因为是女孩?印度人还是挺狠的.另外,我觉得印度人这不吃那不吃可能也有关。印度野生动物蛮多。由于宗教原因没什么人打猎。

    • 家园 中国也还有吧。少一些罢了.

      前一阵那个凉山童工案。 据说被拐童工的妈听说童工几天能吃一顿白米饭一阵惊喜。

      • 家园 贫穷的中国人还很多,但快饿死的基本上没有了

        昨天的新闻里,总理去甘肃地震灾区视察,在农民家里吃午饭,是清水煮洋芋,蘸辣椒,就咸菜,外链出处,那些农民,穷得家徒四壁的,但并非饿得瘦骨嶙峋。

        看bbc新出的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好片推荐)第一集里提到了贵州的威宁草海和中坝,差不多是贵州最穷、也是中国最穷的地方(2007年人均GDP贵州是倒数第一),那里的小孩子们都面色红润,活蹦乱跳的。

        土共在消除绝对贫困,消除饿死人现象上的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 家园 有饮食习惯在里面

          我一个同学是甘肃天水人,他说他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才吃过白米饭呢。之前在家还是吃面和土豆。

          • 家园 关键是,您老贵庚?

            也不清楚你同学啥时候上的大学。

            只是记得要混到印度那样号召人民吃老鼠的地步,在中国,印象中这应该是60年代的事情去了(那时候倒没人号召吃老鼠,不过饿到吃观音土,吃老鼠还算开荤了)。

            • 家园 不敢称老

              我是97级的本科。我那个同学是80年出生的,据他自己说,现在他们那里很多家平时还是主食烙饼,副食是炒洋芋(马铃薯,土豆)丝,用浆水菜做个酸汤;天水农村过年杀猪,内脏和一少部分猪肉过年时候吃,剩下的炒熟,熬成哨子(就是又油又咸的猪肉丁),放在一个大瓮里面,由于上面有厚厚一层油隔绝空气,可以保证一年之内不会坏。吃面条的时候,就舀出一些做浇头。他们那里不吃白米干饭,大约是缺水,白米出产少,所以多数是吃粥(本来天水附近是产大米的,但是后来由于渭河污染,就不能种了)。

              而这个同学自己是7岁时候第一次吃过肉包子,用他的话说,当时真是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美味。他和他哥过生日的时候,就是一个煮鸡蛋,两个人分着吃。当然,现在情况好得多了,因为天水出苹果。用他的话说:“一斤苹果卖3块5,现在是米面油啥都有”。

              其实,国内很多地方的生活90年代还是很艰苦的,之前我也想象不到。我硕士时宿舍有两个同学一个是山东茨平人,另外一个是河南偃师人,都是和我同一年上的本科。有一天晚上卧谈,山东的同学说他初中住校,每周末回家一次,家里给蒸一袋子馒头带回学校,这就是下一周的口粮,菜是从家里带的一大瓶子咸菜,学校食堂里面卖玉米粥。我当时就表示不信,因为我认为90年代初期不会有那么困难。这时候另外一个同学说确实如此,他上初中时候也是这样,只是上了高中之后,才不吃咸菜的。

              确实,我的家乡在东北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城市,自从80年代中期之后,主副食就都很丰富,就是我上初中时的饮食和现在差不多,而且从农村来的同学也没听说有如此艰苦的。也许,真的是和当地的情况有关吧。

              • 家园 你研究生同学说的基本属实

                我老婆家山东莒南的,一样的情况,甚至更夸张,因为当地主食煎饼,而煎饼又可以存放很久,于是大部分同学考虑到还有车费的问题都是几个月不回家,回家一次就带几十百把斤煎饼过来,然后还有一两瓶咸菜棒,然后煎饼搁床头,每天就是煎饼卷咸菜棒,一直吃上好几个月,煎饼放得越久就越硬,最后基本上干得硬度跟铁皮差不多,吃煎饼的学生,两个嘴角经常会被硬煎饼割得血淋淋得,这说的还是白面的煎饼,往下还有玉米、小米面的煎饼,很多人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吃最差的地瓜干煎饼,那硬度就更夸张了。

                我roomate是河北唐山的,他们那儿上中学住校就是给学校食堂交多少斤麦子多少斤米,然后学校帮他们把这些粮食弄熟,他们每顿也是咸菜下白饭或是馒头吃,我roomate还很满足,因为他在家的前些年主食还是吃玉米糊糊呢,现在有馒头白饭吃,很满足了。

                前头这两个说的都是本科96级的,自己算算时间吧。我研究生宿舍的老大生得早些,76年生人,95级入学,安徽人,他清楚的记得他们家里第一次能吃饱饭(玉米糊糊)的年份是84年,他8岁的时候。

                我一直很困惑我那些农村同学,在青春发育期天天都只能吃咸菜下干粮,是怎么补充维持身体必要的维生素的,我现在也没想通。

                国内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生活差距过去是很大的,很多东西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就想象不到,我原先初次听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无法相信,因为在我的思想中,小时候身边过得最惨的一个同学就是喝不上牛奶而已,85、86年的事情吧,每次推车买奶的人过他家门前的时候,他妈都得把我那同学的耳朵捂上,怕他听见叫卖声,我妈把这事情当成特悲惨的事情跟我讲,骗了我不少眼泪。可后来当我把这个事情作为悲惨遭遇跟我所有同学讲的时候,遭到几乎所有人的一致鄙视,因为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上大学后第一次才喝上牛奶的;我老婆更夸张,在上大学之前她甚至一直以为可乐是热饮,因为那玩意儿是黑色的。

                当然,现在国内农村的生活好得多了,可是我们不能否定原先农村人受过的苦,愿那些日子永远不要再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 家园 差不多。

                  我四姐夫上学的时候吃的就是家里烙的煎饼,据我四姐说,煎饼长毛了,就用水洗干净,像晾衣服一样挂起来。我的家里还不错,吃穿不愁,小时候喜欢吃方便面,当时就华丰三鲜伊面一种,初中时才有了麻辣味的,能吃上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简直太幸福了!不过,老爷子对方便面深恶痛绝,我吃泡面像做贼似的,每次把包装袋扔得远远的,生怕挨骂。

                  • 家园 呵呵,说起三鲜伊面,原先那些山寨货才搞笑

                    80年代的时候,三鲜伊面风行齐鲁大地,小孩子们特别爱吃那个,于是各个县办、村办企业便跟风而上,大造山寨品牌,一时间,农村和城镇市场上“五鲜伊面”、“八鲜伊面”、、、大行其市,搞得正牌货完全湮没在山寨的海洋中,稍微闭塞点的老百姓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才是货真价实的,比如我老婆原先小时候一直就以为“八鲜伊面”是正宗的,“三鲜伊面”是冒牌货,哈哈

                • 家园 唐山现在应该是河北最好的地区了吧

                  十年前还那么穷吗,按说都是平原应该不至于啊。山东沂蒙山区倒是有可能

                  • 家园 可能靠海,盐碱很严重

                    这是听我同学说的,他告诉我,唐山大地震过后,下层的土全被翻到了上层来,从此以后地力下降很厉害,再加上盐碱,原先生活不那么容易的。不过他们村有编扫帚的传统手艺,所以改革后干脆就全村编扫帚大量批发海内海外,日子才好起来了。

                • 家园 看来我知道的还是不错的

                  回家一次就带几十百把斤煎饼过来,然后还有一两瓶咸菜棒,然后煎饼搁床头,每天就是煎饼卷咸菜棒,一直吃上好几个月,煎饼放得越久就越硬,最后基本上干得硬度跟铁皮差不多,吃煎饼的学生,两个嘴角经常会被硬煎饼割得血淋淋得

                  你说的只比我高一级,那可以看作是同时的事情。您说吃煎饼这个太夸张了,超出了我的想象,看来我那同学还算是生活不错的,山东好像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比如,我今年上半年去了一次河北吴桥,要在德州下火车在打车,德州给我感觉破破烂烂的。好像海滨以及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地区经济很好。

                  • 家园 德州算不错的了

                    不信你去鲁西南看看,聊城啊菏泽啊,只怕感觉更烂。

                    国家振兴,任重道远啊。

                    • 家园 德州也要看什么地方了

                      德州有一片区域是与河北接壤的,历史上有几个乡都算是吴桥的。那里因为受黄河改道影响,盐咸地较多,环境也恶劣的多。很多人都因此出去闯关东。

                    • 家园 发展不平衡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