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实话实说】 对中国半导体业的粗浅想法 (一): 机遇 -- 小宋一刀

共:💬30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实话实说】 对中国半导体业的粗浅想法 (一): 机遇

    首先几点声明:

    1 小刀即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业人员.

    因为稍微了解一些情况, 想老老实实的把这几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

    肯定会有偏颇之处, 希望大家多加指点.

    2 小刀只是很狭隘的谈谈产业问题, 不想涉及敏感的政治军事方面.

    想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了今天”EETIMES”的头条:

    上海中芯收购到12寸晶圆生产线, 即将在北京四厂开工

    http://www.eetimes.com/semi/news/showArticle.jhtml;jsessionid=C2L0WT15YOKVAQSNDBGCKHQ?articleID=21400954

    第二则新闻是: 张忠谋二度西进

    http://www.enet.com.cn/enews/inforcenter/A20040522310786.html

    第三则是: 张汝京不满台当局打压

    http://it.sohu.com/2004/05/23/34/article220223488.shtml

    先来看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台积电要怎样西进北上呢?

    原来只是得到台湾政府的许可在大陆”从事0.25微米以上的半导体制造”的8寸生产线

    相比之下, 同样是台湾背景的中芯的0.18um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超过1年以上.

    而且0.13um的12寸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从台积尚未投产的0.25微米8寸线到中芯的0.13微米12寸线 这中间至少有3-5年的距离!

    做为老大的台积为什么会在大陆落后中芯这么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我们可以解读到什么样的信息?

    1 台湾政府对大陆半导体业和高科技业的封锁

    这种封锁早就有了. 网友可能记得大陆在90年代也有过一阵半导体热.

    因为种种原因, 只购买到很老旧的设备. 结果赔了钱, 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封锁?

    小刀在以前的文章中有提到: 台湾自80年后, 大力投入半导体业是很高瞻远瞩的一部棋

    短短二十年之间, 台湾不仅拥有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科技产业, 更重要的是台湾垄断了除CPU和MEMORY以外的半导体加工产业.

    经济上的利益不必说, 更有战略意义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台湾的国际影响.

    很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或者说有”投鼠忌器”的企图.

    可想而知, 这样重点的工业台湾当局如何肯让大陆插入?

    这就是为什么台湾可以大量的把高密度低技术的加工业移到大陆, 却对高科技业卡了又卡.

    好不容易给一个许可, 又有诸多附加条件而且只让比较过时的技术出口.

    为什么台积做不到的中芯确能做到?

    那我们来讲讲中芯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

    中芯的老大张汝京是台湾外省族的第二代, 他和老对头张忠谋的职业生涯很相似.

    他当年曾和台积的老大张忠谋同在德州仪器共事. 张忠谋回到台湾开始了台积.

    张汝京回到台湾后开办了世大半导体, 也搞得很好.

    世大后来被台积用高价买入合并, 这也罢了. 新的董事局竞然把张汝京, 这位世大的创办人, 一脚踢出.

    而且这一切都是在张汝京在外地时火速完成的.

    张汝京一气之下, 带了以前的手下几百人, 另外筹了一笔钱在上海投资了中芯.

    中芯在短短三年内技术和价格方面已经在开始赶上和超过台积和联电.

    这就是为什么台积和台湾政府对中芯处处阻击.

    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害怕!

    以前没有人可以挑战的地位现在不牢靠了!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 这是台湾在保卫自己国际地位的一场生死战!

    (喝喝 比讲鬼故事更葚人吧)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大陆当局不动声色的支持中芯.

    中芯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在上海, 北京, 天津都设立了生产线.

    张汝京够打拼自然是, 但如果没有大陆高层的点头, 恐怕不会这么神速吧?

    不说别的, 在北京那样缺水的地方办一个半导体生线, 需要多少水啊?

    没有政府的保证用水, 没有人会去冒这个险.

    可以说, 张汝京象伍子胥一般的出走台湾, 为中国大陆低糜的半导体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这个可以从台湾当局几乎是气极败坏的态度中可以看出.

    可以说因为台湾商界只看眼下利益和唯利是图的小格局, (说了不谈政治 忍不住提一句 很象民进党啊) 造就了中芯 ! 自毁了一道最坚固的科技防线.

    降低了台湾本来就危危可岌的国际地位!

    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事件, 在台湾高科技界还有多少个张汝京在等待?

    那大陆方面要思考的是: 我们怎样才可能吸引这些人过来?

    (又忍不住插一句: 我对眼下的热血沸腾的所谓打击台独企业不以为然.为时尚早啊)

    从开放以后, 有数不清的台湾公司在大陆投资办厂, 为什么中芯的意味这么重大?

    因为和其他公司不同处在于:

    中芯是毫无技术保留的在中国!

    它的总部在中国

    它的生产线在中国

    它的R&D在中国.

    一个成功的半导体线的产生, 可以带动整个工业界(所谓龙头企业).

    这里80年代的台湾已经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有了生产线, 就会带动许多周边产业.

    比如说晶片包装业, 测试业….

    再下来, 硬体设计业会被推动, 接着带动软体设计业.

    这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的半导体业经过多年沉浮, 现在才真正有了一次起飞的机遇. 要珍惜啊!

    可以想象, 如果大家努力, 和平的发展二十年, 大陆在高科技业超越台湾是很有希望的!

    讲了这么多形势一片大好的话之后, 要开始泼冷水了.

    第二篇 挑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记得十几年前SIN政府投资几十亿的CSM现今如何了?

      曾经输送过几十个工程师过去。

      另外,NHK最近的一部记录片看过没?《NHK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争》,写的就是经过20年人员流失,东芝再次去战胜挖墙角专业户三星。

      • 家园 这是一位朋友(phoenixa)在这部记录片后面跟的帖子

        看了这集,就想了解一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分享一下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sem...137.html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sem...136.html

        这是东芝最新的NAND产品,看来研究很有成效的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sem...117.html

        但是东芝半导体出现巨额亏损,还是说明战略不是很成功。

        估计产品的成本还需要降低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sem...118.html

        亚洲固态电路会议(IEEE 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A-SSCC)的筹备工作的报道,这篇让人感兴趣的是,台湾在这一会议上有30篇论文发表,印度越南等国都有论文发表,而大陆的论文却未见提及,这不仅让人感觉大陆在这方面技术的落后

    • 家园 小宋兄写得好,强烈期待下文。顺便请教两个问题:

      WAFER

      FAB

      FOUNDRY

      中文都怎么说,能否定义一下,谢过了先。

    • 家园 说说俺的小道消息

      今年年初兄弟盘算着回国,也到中芯去看了看,得了个Senior Process Engineer的职位。不过后来还是没去,关键是这公司内部歧视,有无绿卡决定收入的差别。其次,俺一向是做基础器件物理研究的,到了那儿虽说还是研发,可毕竟有点不一样。

      中芯确实不错,不过如果真想发起来,打垮台积,还得看它十二寸的表现。说实话,中芯八寸线的技术都是从台积搞来的(当然不怎么光明正大),所用设备、操作流水都按台积的来,线上管理人员都是从台积挖的(中芯的一哥们儿跟我说,“最多时每月有一百多从台积带枪投奔”),所以中芯八寸线的产率能很快上去。但搞十二寸就得完全自己来,这还是有难度的(当然有了八寸的经验肯定比华虹、宏力等强)。

      如果它能把十二寸这关过了,那下面就会顺畅得多,后面几条十二寸可以按部就班地来了。不过如果它真想搞得更好,还得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做到同工同酬。说实在的,它雇得那些有米国绿卡的、台湾的,虽说待遇高,但肯定不会长待,都是指着干满四年拿着股票就跑的。

      • 家园 那些人跑不跑,还得看中芯的发展状况。

        目前的做法,我想中芯大概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希望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发展壮大中芯。也必定指望四年后中芯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这些人的留下,并且这四年的时间,大概也有足够的新鲜血液的加入了。

        我看,中芯的气魄不小。

      • 家园 搞工艺的前辈, 久仰久仰, 以后要多多请教.

        SMIC SETUP的时候有 STOCK OPTION, 现在就没有了. 台湾人的公司待遇一般比较低, PH.D 才3,4K. 而且OT 比较多, 礼拜六大家留下来搞卫生, 据说今年春季有百多人辞职.

        搞工艺的学习曲线比较长, 要求知识面广而深, 国内院校没有ETCH, CVD, LITHO动辄数千万的设备, 本土的人才还要戴几年才能出现

        • 家园 PH.D 才3,4K?人民币?

          那有绿卡,公民的多少?

        • 家园 算不上什么前辈啦

          其实SMIC的待遇还算不错了,比我当时联系的中科院等地还是要好的。我最不爽的就是这个区别对待。

          国内设备还是有的,可惜大多是东一块西一块,只能搞研究,离生产太远。说实在的,来了米国没觉得学到什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不过这边就是学校里都有一条能让你从头走到尾的线,工艺上还是学了不少。要知道有时候不亲自去做是很难明白为什么有些工序是那样排的。

      • 家园 【期候已久的高手终于来了 欢迎多多指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