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云里雾里的云计算 [1] -- 邓侃

共:💬620 🌺12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NTP大概可以精确到50ms之内

            如果用户连接到离自己比较近的NTP服务器,LAN的环境里网络时间可精确到1ms左右,WAN可以到10-50ms,这种精确度对于应用级别没有什么问题了。当然,如果用户的CPU很忙,会有更多延迟。

            NTP的精确性对于系统级应用更重要,但是,对于NTP精确度有要求的,往往也有能力自己setup NTP服务器。

            关键词(Tags): #邓太
      • 家园 google云计算的突破口有可能是视频点播

        把Youtube和Itune的优点结合起来. 让google根据你的喜好和空闲时间编排你喜欢的节目. 对用户来说,就好像有一台无限空间的Tivo,和Netflix播放器. 不过最近google video被砍了, 发展方向出了问题. 不过象网上DJ这样的提供专业视频点播制作服务,云计算是最好的推广器. 比如你想让你的小孩看教育节目,电视上你其实只有几个频道和时间段可用.Youtube上可能有很多,但你不知道几千个视频里哪个比较适合你的小孩. 你不可能自己一个个去搜索去看去评估. 你肯定希望有人挑好了节目单,你只要放就好了. 你还需要一个和你有共同品位的社区比较评估这些节目单. 你会先挑些风评好的开始看, 然后加些你自己喜欢的给小孩. 你的选择也不限于你周围的电视台,全球的电视节目都在你的选择范围内. 像在海外的中国人自然会加进些中文节目加强小孩的双语能力. 但google并没有往这个方向推广社区的动向.

        • 家园

          视频点播和让云计算来host用户生成信息(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的想法都很赞。

          互联网到了今天,各大公司能拼的一个方向就是让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生成更多信息。Wikipedia的价值在于它的UGC,Facebook对于Google的可怕之处也在于用户在Facebook上生成了很多信息。百度的营销口号变成了“百度一下就知道”——因为百度知道已经变成中国互联网的最大UGC平台,而且信息都很有价值。可是Google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在UGC方面有大的进展。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短肋,Google好像在社区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靠谱,在社区上做知识搜索前后两个版本(Google Answers和Knol)都不成功。退一万步说,做个和百度知道一样的产品,对Google的技术实力有那么难吗?从纯粹社区产品来看,在巴西狂受欢迎的Google Orkut在美国一直疲软,两年前,Orkut本人来中国,谈到Orkut这个产品的成功以及如何把成功模式复制到别的国家,他也是cross fingers——好像买彩票,中了就中了,不中也正常。最困惑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成功。

          所以,三力思视频点播的想法虽然很有潜力,也很难说Google能不能做出来。但是,Google的云计算作为content platform还是有希望的,Google对于存储,去除垃圾内容,和为用户提供机器学习出来的最好内容还是有把握的,就是别加社区。——希望我是错的,Google要是能把社区做好,或者,云计算的平台能让开发者自己做社区产品,就是我们用户的福气了。

          关键词(Tags): #邓太
          • 家园 Google不应该去做社区,但是可以提供社区的后台支持

            办一个论坛,办一个社区,甚至于办一个报刊杂志,是否成功,关键因素不是技术支持,而是领袖的号召力。

            Wikipedia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创始人Jimmy Wales和Angela Beesley能够忽悠很多牛人给Wikipedia贡献内容。这批精英作为火种,奠定了Wikipedia的范式和初步规模。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后,更多的人被吸引,Wikipedia从此走向正循环。

            Facebook的情况也类似,它的火种是Harvard的学生,有了这些学生做引子,其它院校的同学也加入,尤其是与Harvard学生以前是中学同学的那些人。于是有了规模,于是吸引了更多人加入。Facebook走向正循环。

            如果Google想发展自己的Wikipedia,自己的Facebook,那么就需要招募能够燎原星星火种的人。但是这个事情要做成功,运气占很大成分。Google和微软不愿意自己做社区之类需要持续经营人气的产品,原因就在于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为Google计,一个低风险,回报也不错的办法是,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云计算平台),提供使实现网站简便的gadgets,让为数众多的别人去开社区,开论坛。无论他们谁成功了,Google都赢得了数据。赢得了数据,就赢得了流量,就引得了广告收入。

            • 家园 赞!google总要给别人留口饭吃,不能树敌太多啊

              你什么都做了,上游下游全做完了,让别人喝西北风去啊

              何况做社区是内容敏感的东西。万一哪个社区做的得罪了什么人,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google不会不考虑到这点。

        • 家园 目前视频点播的瓶颈更多是在带宽,而不在计算能力。
          • 家园 云计算的长处也不是计算能力, 不然NC早一统天下了.

            宽带当然越宽越好, 但这不是云计算的要替代的.不过云计算有利于提高内容制造者(content creator)在内容平台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platform)面前的地位. 而内容制造者和平台最不平等的地方是在影视娱乐行业, 那打破这个不平等的利润就最大. 这就是itune作到的.

            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内容制造这个根本上, 云计算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内容制造者可以是个人,公司, 把他们内容制造所需要的工具都放在云上, 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在内容制造上,而不是工具管理上.同时因为内容已经在云上, 那理所当然这些内容的评估,销售,用户反馈工具也应该在云上. 云计算是关键是内容自由流动, 其它都是末节.

            • 家园 阶段问题。“云计算的初级阶段优势在于存储”

              。google当然不可能在发展云计算的初期就部署一堆超级计算机,但把内容放在客户端那边。那它就不是google了。先把内容拿过来,有了内容,凭google的技术,再整合10万台超级计算机做计算平台,还不是很easy的事情?到时候,从meta data到经过BI的report都有,试问IT世界,谁与争锋?

          • 家园 云计算本质也不是“计算”,而是存储
    • 家园 云计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FLASH]http://ca.youtube.com/v/nD19Os5oUTg[/FLASH]

      Chance

    • 家园 Cloud computing is not new

      vms cluster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xisting for almost 30 years now.

    • 家园 【原创】云里雾里的云计算 [2]

      【3】Google云计算的矛头指向谁?

      有一次听一位IT业长者指点江山。长者说,“Google像一个阳光少年,一路顺风顺雨,张张扬扬。让人羡慕,招人喜欢。而微软像一个稳健的中年人,一路风吹雨打,过五关斩六将,毁誉参半。对于它的支持者而言,它是令人敬重的领袖,对于它的竞争者而言,它是令人敬重的对手,无论如何,微软是令人敬重的。”

      问及电脑的killer applications,长者说了三个,1. Email,2. Office产品系列,包括Word,Excel和PPT等,3. Web。Email和Web都是泛称,不特指某家公司的产品,但是Office系列是微软公司的产品。长者这样的表述,足见他对微软的推崇。

      很少有人不知道微软,但是很少有人很了解微软。随便问两个问题,1. 微软哪一年成立的,2. 微软在哪个城市成立的,有多少人答得上来?

      微软是在1975年4月,于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市成立的,后来搬到了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郊。从那时到2008年6月30日,Bill Gates掌舵了33年。然后把CEO的宝座让给了Steve Ballmer,自己则专心致志去散钱搞慈善去了。

      Bill Gates舍得捐出自己绝大部分家产,这个心胸让所有地球人叹服。但是Bill为了保证他的基金会平稳运转,自己退休的同时,让微软一员老将,Jeff Raikes跟着他离开微软,出任基金会的CEO。Jeff Raikes离职,对于微软而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讲?

      微软有三个产品系列,

      1. 大家熟悉的XBox游戏机,是微软the Entertainment and Devices Division的拳头产品。这个部门是微软从单纯的软件公司,扩张到家电行业的触角。虽然XBox的成功毋庸置疑,但是它能不能给微软带来丰厚的利润,是摆在这个部门,尤其是其掌门人,Robbie Bach面前的巨大挑战。

      2. The Platforms and Services Division,去年7月份被一分为二。一个专注于改善Windows操作系统,另一个负责在线服务。原来的掌门人,Kevin Johnson,挥挥衣袖离开微软,去Juniper Networks出任CEO。

      新的两位掌门人中,有一位是我们中国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陆奇。从复旦毕业后,陆奇留学美国CMU,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拿到后,经历了短暂的动荡,1998年陆奇加盟Yahoo。他从工程师干起,扎扎实实,一路升到副总裁。2009年1月,陆奇学长离开Yahoo,出任微软Online Services Group的president。他的职责是,领导微软对抗Google。

      2009年,争夺互联网霸主的大戏正式开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陆奇博士

      Courtesy http://news.cnet.com/i/bto/20080619/qi_lu_mugshot_cred_yahoo_sm_300x422.jpg

      3. 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评价,好坏参半。但是对于Microsoft Office系列产品,业界基本上交口称赞。负责Office部门的原掌门人,就是刚才提到的Jeff Raike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Jeff Raikes

      Courtesy http://i2.sinaimg.cn/IT/it/2008-01-11/U58P2T1D1967790F13DT20080111134704.jpg

      2009年上演互联网争霸赛,微软与Google双方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

      1. 微软以陆奇为主帅,强攻Google的核心业务,网络搜索。

      2. Google砸重金推广云计算,挑战微软的拳头产品,Outlook email系统,和Office产品系列。

      攻防战的关键,在于寻找对方的软肋。

      [1] Microsoft Outlook vs Google Gmail

      Microsoft outlook email系统的软肋,在于它的后台系统不够稳定,容量也不容易扩展。对于用户而言,经常会遇到Outlook服务器联系不上,以及存储空间不够的麻烦。

      看准这两点,Google把Gmail系统的号召力定位在,1. 稳定性,2. 无限的存储空间。Google之所以敢于这么叫阵,本钱就在于云计算平台。

      当然微软也不会示弱,它们反制的着力点在于保密性。

      譬如有一家企业叫foobar,Google的销售人员游说到,“别用Outlook了吧,那玩意儿经常掉线,而且隔三岔五地骚扰你说,存储空间没有了,请立刻删除不必要的emails。你的emails都很重要,怎么能删呢?用我们的gmail吧。”

      Foobar公司的IT主管说,“我们公司的邮箱地址是@foobar.com,换成@gmail.com,不仅不方便,而且也有损于我们公司技术实力的形象。”

      Google的销售人员说,“不用换邮箱地址,表面上看仍然是@foobar.com,用户也可以继续使用Outlook桌面工具,但是后台服务器被悄悄地换成了Gmail的云计算平台。”

      Foobar公司的IT主管心思有点动摇。

      这时候,微软的销售人员上门,说到,“听说你们想把email后台系统换成gmail?这可需要一点勇气。你们把公司所以emails,存放在Google的平台上,万一Googler偷窥你们的emails,贵公司的商业机密,。。啊,哈哈。”

      所以,为Google进言,欲挑战微软outlook,必先解决gmail的保密性。也就是其它公司的emails虽然存放在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但是Google能够提供足够的技术保证,即便是Googler有意偷窥,他们也看不到。

      [2] Microsoft Office vs Google Docs

      Microsoft office 产品的软肋,在于所有文件存放在电脑本地。

      譬如我在办公室写了一个设计草稿,通过email把文本发给一个同事审阅。晚上回家后,查看email,收到同事回复,说他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改正,修订版本放在email的附件中,同时建议多加几个插图。我加了几个插图后,文件尺寸变得很大,email发了很久,还是没有顺利发出。于是我把文件存在U盘上,第二天上班后,拿给同事看,然后进一步修改。

      Google的销售人员游说到,“你这样左一个文本,右一个文本,不仅不容易找,而且修改过的内容很容易遗漏。用Google Docs,就可以省掉所有这些麻烦。文本放在Google云计算平台上,无论你是在办公室里,还是在家里,你都可以对同一份文本进行修改。而且你可以与你的同事共享这个文本,他也可以对同一份文本进行修改。”

      我问,“万一我不同意同事的修改怎么办?”

      Google的销售人员回答,“没关系,就像wiki一样,所有修改都有记录。如果需要,你可以恢复旧版本。还有,如果你需要查找几年前你写的另一份文件,你不必记住名字,只要一搜索就可以从故纸堆里找出来。”

      于是我心旌动摇,准备建议领导把公司的设计文档全部放到Google Docs里去。这时候,微软的销售人员上门了。“听说你要建议把公司所有机密设计文件,转移到Google Docs中去?不怕Googler偷看呀?”

      我说,“Google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给我们所有文件加了密,密钥掌握在我们手里。即便Googler想偷看,他们也看不到。”

      微软的销售人员说,“这样就好,安全第一。另外,你们的设计文档格式很简单吗?另外,示意图怎么画,Google Docs有类似于微软Visio那样的工具吗?还有,如果你要比较两份不同的文件有什么差异,Google Docs有没有微软Word那样‘比较合并’等等功能?”

      微软反制的着力点在于,Google Docs的所有操作都在浏览器里完成,所有功能都通过JavaScript实现。受制于JavaScript的限制,Google Docs在功能上,不仅目前赶不上Microsoft Office,而且看来在相当长的未来,也不可能与之抗衡。

      关键词(Tags): #硅谷评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