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Life杂志里的朝鲜战争(1)敌人的面孔 -- pxpxpx

共:💬689 🌺3480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Life杂志里的朝鲜战争(5)难民和孤儿

      朝鲜战争进行了3年,毫无疑问,产生了数不清的难民和孤儿,尤其是在双方你来我往频繁的第一年里。

      下面这张照片是在美军从汉城撤退时拍摄的,照片里的妈妈顶着全部家当,一边喂奶,一边赶路。为了保证美军撤退不受阻滞,维持渡河的秩序,当时李奇微已经授权宪兵在必要时可以向难民开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orean Refugees

      Korean mother nursing her baby as she transports all her belongings in a washbasin balanced on her head while retreating southward from Seoul.

      Location: Korea (North)

      Date taken: 1951

      Photographer: Carl Mydans

      Size: 888 x 1280 pixels (12.3 x 17.8 inches)

      望不到头的难民队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eemingly endless file of Korean refugees slogging through snow outside of Kangnung, blocking withdrawal of R.O.K. I Corps, during Korean War.

      Date taken: January 08, 1951

      Size: 1280 x 1078 pixels (17.8 x 15.0 inches)

      独自一人坐在街边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mall South Korean child sitting alone in street & crying, after elements of 1st Marine Division & South Korean Marines invaded city of Inchon, in offensive launched against North Korean forces in that area.

      Location: Korea (South)

      Date taken: September 16, 1950

      Photographer: Pfc. Ronald L. Hancock

      Size: 1082 x 1280 pixels (15.0 x 17.8 inches)

      不会笑的男孩

      这是一个LIFE曾经多次报道的孩子,最后他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下面这张是他刚到孤儿院的时候拍的,再下面一张是1960年拍的,他当时到美国已经4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he Korean war orphan who would not smile, Koo Ri Kang, seated at table alone wearing ill-fitting Army fatigue jacket.

      Location: Korea (South)

      Date taken: May 1951

      Photographer: Michael Rougie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nown as the `boy who wouldn't smile', adopted Korean orphan Kang Koo Ri, at home.

      Location: US

      Date taken: October 1960

      Photographer: Michael Rougier

      下面的这张和朝鲜战争无关,但也是关于战争和孤儿的,不想多写了,大家看照片下的注释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inese children orphaned in WW II singing a section of the song "Bomber" & crouching down as if in an air raid in their orphanage.

      Location: Chungking, China

      Date taken: 1941

      Photographer: Margaret Bourke-White

    • 家园 我印象中我上次没送花呀,非说我送过了。
    • 家园 想说几句。。。

      俺前些日子随萨苏寻访志愿军老兵,前后大约找到了20几个。有点浅显的感受,在这里陈述一下;

      看到楼主那张霉菌士兵冻傻了的照片咱不禁想来个对比;你冻的再傻别忘了是在汽车边上,依靠着公路。有火取暖,有充足的食品,棉衣,鸭绒被。你的对手志愿军可是穿着胶鞋穿行在山地,很多人还因为冻伤连鞋都穿不上!只带少量的口粮。他们甚至常常因冻饿而死。。。

      他们大都是用简单的轻武器单兵对抗坦克,装甲战车。可以说用血肉对抗着钢铁!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多见吗?

      他们大都是从旧中国走来的贫苦农民,比较对手。净是所谓出身高贵,著名的军事院校毕业。应该说没有文化素质,缺乏军事素质,身体素质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这个落差恰好似当时两国之间经济状况的落差吧?。可偏偏是放牛娃打下了王牌飞行员。放羊娃干掉了特遣上尉。。。因为他们选择的是近身格斗!。

      轰炸和炮火造成的伤亡最大。对方可以炸到志愿军总部,摧毁军一级指挥机关。要是到过来呢?!摧毁你一个师级的指挥机关你战线还能维持吗?!

      老兵们说;那些日日夜夜脑子里想的都是战术。他们在很多场合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限。怎么总有人光提人海战术而不提坑道,移雷,夜袭,化装潜伏。。。

      一个老兵告诉我们;在那冰天雪地夜晚的战壕里,他们饿着肚子,弹药也不多。阵地上撒满了对手的传单。夜空中敌人的飞机开始放广播一个北京口音的女声;“过来吧,我们这里有面包,热水,还有女人!”。这位老兵是北京人,他听到家乡话自然很亲切。可他说我们确实没有投降的呀。从整个战线上看有,但是个别的。叛变的也有但是极个别现象。

      咱这里都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一下。要是反过来的战场环境会怎样??

      那场战争镌刻在每个参加者的脑海里。他们提之激动,谈之自豪!他们回忆起牺牲的战友感情难以自制。比失去亲兄弟还通彻心肺。

      他们每一个也难逃政治风云的磨难,他们大都懒得提政治。。。

      他们没有一个说为参加了那场艰苦异常的战争而后悔,确从心底发出一个声音;帝国主义再敢侵略到家门口我一样会拿起枪!

      俺在童年被一个大孩子欺负,俺哭了,怕了。等长大他和俺是朋友,每当和他含笑握手的时候,总有个念头在脑中闪现---能否找个机会再揍他一次?!。要知道战场上丢失的尊严还要从战场上找回来!否则可能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引申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清政府的官兵和花生米的部队不同样是我们的祖先吗?朝鲜战场正好把八国联军乘以2再加一。没有朝鲜战争这段历史,我们留给世界“东亚病夫”会维持多久?

      您可能要说俺光谈精神,不谈政治了。“还是用一位老兵的话来解释吧;古今中外没有一段政治的历史是干净的。总结政治简单啊,一个字;臭!”。俺理解这场战争牵扯纷繁复杂的政治利益因素研究起来意义不是太大。

      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尊敬自己的英雄,这无可非议。

      我们今天尤其要铭记和研究的是我们的父辈---中国人民志愿军!

      通宝推:我爱我家fh,日月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