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谁来为小人物著传 -- 虎头

共:💬166 🌺136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身临绝境的匹夫_仗打成这样子,军人都该死!

      这话是虞啸卿说的,而且说了不止一次。俺原本准备用“从铁血到冷血”为题来写虞啸卿的,犹豫再三,感觉会误解了虞啸卿。

      仗,打成了啥样子?九一八败了!七七芦沟桥败了!淞沪之战败了!南京保卫战败了!武汉保卫战败了!长沙保卫战败了!台儿庄只能算惨胜。仗打成这个样子,很多人找了很多的理由,虞啸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该死!从缅甸撤下来时,隔着怒江,虞啸卿在东,龙文章在西,旗语打出的信号是:你先走一步,兄弟随后就到。这话可以解读出来的内涵起码有二种,一种是眼看着龙文章们当炮灰,见死而不救。另一种解读是前赴后继。究竟是哪种,或者二种意思都有,生活就是这样复杂,复杂到多数事情没有唯一的答案。

      一九三七年底的南京,国军十几万对日军五、六万,本土作战对劳师远征,背后是自己的首都,背着长江的水,只守了十三天,全线崩溃,溃兵象鸭子一样地让人赶着往江里跳。鬼子固然残忍固然没有人性!但那三十万屈死的冤魂,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血性吗?这样的军人不该死吗?虞啸卿没有去找理由,而是去找原因,找到的原因是人不能没有牺牲的精神,每一个人都必须问一问自己可不可以在这场战争中牺牲掉自己。不如此,一定会死得很惨。

      虞啸卿是有了答案的,因此,他挥刀杀了临阵脱逃的亲弟弟。虞啸卿是有答案的,因此,眼看着背水一战的炮灰们,忍心刻薄地只答应打半个基数的炮弹。但另有一个问题,在虞啸卿得到答案之前的若干个世纪,就已经放在那里了,这仗万一打赢了以后怎么办?秦王朝轰然倒塌之后,打起来的是刘邦与项羽他们兄弟俩。汉王朝轰然倒塌之后,是长达369年的战乱。唐王朝轰然倒塌之后是所谓的五代十国。元王朝大厦将倾时,决雌雄的朱元璋与陈友谅……

      一年半后美军撤离伊拉克,自然是最有实力的会来填补留下的权力真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唐师是老谋深算的,唐师是知道这些历史的。老头顶着虞啸卿的枪,含泪叫着虞侄,要为虞家在战后,留下在多娇江山里占一席之地的本钱。

      余秋雨说,中国人的道德,仅存在于家庭与朝庭。离开了这二庭,在中间广大的公共空间里,道德都是残缺的。虞啸卿不小心站到了这二庭之间,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无奈与冷血。

      虞啸卿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死啦、烦啦、兽医、迷龙、蛇屁股以及炮灰团炮灰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他们的牺牲,是对这种道德缺失的一种控诉!

      • 家园 刚开始我也对虞啸卿这个角色没有好感

        就像有人说的,太冷血,不拿兄弟们的命当数。看完整部片子后,我觉得虞啸卿并不是完全不拿兄弟们的命当回事,虽然他是师长,但有些事并不是他能做主,通过这个人物把个杂牌军的心态刻画得很到位。

      • 家园 中国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形成的很晚,大多数人甚至到了

        建国以后都还没有这种意识。

        中国的国家意识的形成可能还要到太祖普及初等教育以后,那时中国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才有自己的核心意识形态(灵魂)。

        剧中死啦死啦战前职业是招魂的,这应当是暗喻抗战时中国的魂没了。

        • 家园 我对历史没研究,只是猜有国家这个组织,就应该有国家意识吧

          屈原投江,老百姓纪念他,应该是一种国家意识的表现。因为老百姓纪念的原因,没听说是感他的恩什么的,好像就是感念他的殉国的情操。

          近代的国家意识淡薄,我觉得更多的是太久的屈辱历史,让国人的荣誉感,自尊心已经消磨殆尽,不再对捍卫这个国家感兴趣,也说不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硬话,所以显得国家意识淡漠。但绝没消失。不然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军中的抗日英雄也数不胜数。爱国华侨对国家的帮助也非常巨大。这些都应该是国家意识的体现,没有这些,我们也拖不了八年。

          毛时代,普及教育功劳很大,另外的功劳还应该归于他对外作战都没失败,对手里还有些超级强人,这极大地恢复了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这时的国家意识就应该是一个高峰,但绝不是才出现的。

          古代的意识形态应该是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对周边国家都很有影响。是那时我们的核心意识形态。

          • 家园 不该谦虚的时候您就不要谦虚了,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现代意义上,或是西方意义上的民族与国家( nation, state )与我们传统上所指的国与家应该是两码事吧?近代是用“国家”附会英文里的 "state" ,如果真要说的话,家还是那个家,但国不是那个国。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化,才是关键所在。

            历史中屈原投江,老百姓纪念他,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要是也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我真的是穿越了……我们讨论的时候能不能严肃一点?

            中国就是落后了,就是挨打了,说什么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现代)国家意识,那是自欺其人。劳动人民会自动地站在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一边吗?历史重复了多少遍?如果这个国,是花生米那样的国,是晚清那样的国,是南明那样的国,有何价值舍命去保卫?烦啦烦啦为什么困惑不已,为什么不惜命向前?没有人是笨蛋,没有人会真为一个暮气十足的所谓“国家”舍命效力。

          • 家园 毛之前的国家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忠君,效忠朝庭。

            而不是忠于人民。这样的区别,让岳飞冤死在风波亭。屈原投江也就是因为在君主与朝庭那里找不到出路。毛把这种忠诚改变成为忠于党,仍然有局限,但与忠君比,是一个大的进步。

            当然,毛生活在这样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里,建国后,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到了党的化身这样一个位置,历史又不得不走上一段回头路。与袁世凯的回头路,毛又算走得少的。

            • 家园 应该说

              毛之前,中国人民没有当家作主的自觉性。

              中国文化对“中央”对“正统”有超乎平常的执着。这就是外族统治者为何宁愿汉化也要被民间视为“正统”。

              毛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这个规律,有点像天龙八部里那局“珍珑”:自己填死了一大片棋,才打开新局面。

              我佩服老毛是他敢为千古无人敢为之事。这种事关民族文化兴衰的大手笔,只能说叹为观止。

            • 家园 商榷

              岳武穆决非只知君主与朝廷的“纯臣”,忠君也不是促成他最后悲剧的原因。

              其实说到忠君和国家意识的演进,宋朝是个很有意思的点。很早就已经有人指出,那恰是中国人开始有民族自觉的一个朝代。——事实上宋时很有向现在所谓的近代国家转变的苗头,只是这种进程被外敌入侵转了向,再演变至明清,世情民风已经与宋大大不同,更遑论更早的汉、唐、先秦。。。虎头兄说的那种对君主的忠诚,恐怕更多的是接近于明清,之前不尽如此。

              当然,近代的中国完全是承袭明清时期的传统,但是由此推及整个古代,似嫌不妥。感觉大家讨论中国近代转向时,都喜欢把秦汉(甚至先秦时期)一直到清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固然方便比较,但中国古代史的诸多重大演变,却也因此被忽略掉了。

              • 商榷
                家园 【通宝】一枚。清朝为了维护统治,处心积虑地改变中国太多

                以前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就算明朝的皇帝与丞相间也有一定权力平衡,士林清议也具有影响朝政的力量,儒家在事实上有点独立于朝廷皇族。清朝时,才把儒家彻底奴化,同时奴化的是整个民族精神。我很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很多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其实是在批判这个被改变后的文化。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仅仅是忠君的问题,正像《团》剧中所描写的那样

              唐副师长一再阻拦虞过江,理由是什么?是虞

              为什么太祖要打倒孔夫子,要自比秦始皇?为什么抗战时,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会加入到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中?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无数个虞师长,无数个唐副师长。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要推翻那个充满了宗法,充满了阶级的社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