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建议
            家园 标题已改,你看好不好
            • 家园 这样好多了。

              显得论点突出,议论文就该这样。如果你能为这个论点提供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证,那我要狠狠地佩服你。

              -持续关注中。

              • 家园 俺已竭尽全力,压箱底的货都已经拿出来了

                现在还在不停地想办法修改。

          • 建议
            家园 谢谢你的提醒

            我现在计划是先把主要观点写出来,等充分吸收河里朋友的批评后再大改。

    •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6)高科技的先进与消费品的落后

      可能会有人说,上述说法好像与人们的常识对不上,例如我的外公就抱怨过:当年抽到张自行车票,全家都很高兴,就把存款都拿出来了,还向朋友借了点,才凑够了钱。自行车买回来了却老出问题,这让他很不爽,几年后新品自行车出来了,价格便宜质量也更好,他气坏了,正好当时报纸对那十年骂得厉害,他也跟着痛骂。可他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把两弹一星的那批人才和材料拿来造自行车,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吗?近年我在珠三角搞模具,对此多了几分认识。

         民用品的大量生产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流水线和模具。流水线的意义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中国人对流水线的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纺织系统的流水线就是典型,丰田模式就是鞍钢宪法的出口转内销。

          学过软件的人都知道,C语言的运行效率不如汇编语言,但是C语言能保证程序员编写更多的运行效率比较高的程序。模具也一样,用模具少量生产可能还不如用熟练工人全手工制作,但它能保证大量生产质量比较统一的产品,而工人要手工大量生产同样的产品,首先是无法保证零件参数的一致,其次是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不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中国当年模具技术发展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太祖在工业布局上的错误――太分散了。三线建设我是赞成的,可建得太分散就不对了。太祖曾经有个很极端的想法,就是要使每个县都有机械厂。其实没这个必要,每个省保证有一个就够了。在太祖的错误决策下,一方面国家重点项目不断地从各地吸走优秀人才(计划经济下调人很容易,重点工厂一发现优秀人才就想办法调走);另一方面过于分散的工厂,在通迅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既不能组建大型生产线,也不能应用模具技术,每个厂需要大批熟练工人。结果导致哪个厂都是零件差,牛人缺,工人们不得不竭力拼凑尺寸参差不齐的各种零件;可为了保证充足的产品供应,国家又降低验收标准,于是引来了人民的抱怨。如果模具技术高的话,就不一样了。在珠三角的很多工厂里,厂主只需要雇几个技术好的师傅,其他工人技术低一些影响不大。由模具生产出来的零件规格统一,只要师傅们定好装配条件,工人们拿去组装就行了;在流水线上,对工人手脚熟练度的要求比对工人头脑创新能力的要求要高的多。珠三角由于产业集中,由市场组织起来,加之通迅和交通方便,便于普及大型生产线和模具技术,大量节约熟练工人。回想当年,要是能把三线建设的一部分资源用来建设几个大型的消费品工厂,能够大量优质地生产各种消费品,老百姓的生活会好的多。

          太祖的另一个错误是过于限制资源出口,他在背后指使那四个人使劲阻挠邓公的资源出口计划,日本想储备点稀土,根本没门。其实,在发展阶段,适当出口点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当时,引进设备,进口原材料太需要外汇了,于是那四个人做了丧尽天良的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我有个远亲在南海当渔民,他说当时刚捕起来的鲜鱼第一时间马上送出口,一点都不留给中国人!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老百姓吃不饱,普遍营养不良,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智力发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73年到1974年,我国对外经济工作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是1970年的45.8亿美元的2.4倍;1974年更达到145.7亿美元,是1970年的3.2倍。一方面,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国内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化工业的发展,为我国80年代经济建设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外贸出口创汇也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外成套设备的引进。1973年出口总额达到58.2亿美元,是1970年22.6亿美元的2.58倍,1974年更达到69.5亿美元,是1970年的3.07倍。

          受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是某教授讲述的80年代初中日技术水平对比:

      航天:中国全面领先

      航空:中国全面领先

      材料:日本全面领先

      模具:日本全面领先(这条是我自己加的)

      生物:中国领先

      数学:中国领先

      物理:日本领先

      化学:日本领先

      机械:日本领先

      电子:各有所长

    •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5)下放农村与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其实,运动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强迫科研人员劳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有不喜欢锻炼的恶习,导致他们身体较差,寿命较短。因此强迫劳动,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人说批斗会使科研人员们短命,可是冬天时代后十年似乎科研人员死亡率并不高,而且去世的科研人员里平均年龄也不算小,倒是春天时代以后,由于上面以为科学家们能保持冬天时代的好身材,忽视了对科学家们健康的关注,有几年导致很多中年科研人员过早逝世,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再回到萨苏的文章,萨苏说道萨娘连续十年下放农村,无法参与科研工作。萨娘下放时间确实过长了,轮换着下放几年后再找回来科研几年,然后等科研人员开始脱离实际,开始腐败了,再下放劳动再找回来搞科研肯定效果更好。当然像萨娘这样连续十年下放农村的并不占大多数,这么大个运动,肯定会造成误伤。另外萨娘下放也不会仅干妇女工作,农民肯定会找她干其他的事情,如教育,建设,维修机械等,这些工作可能对国家的短期效益没搞科研高,但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国家,从长期来说,可能会有更大的意义。例如,萨娘回单位搞科研后仅仅一年就与别人合作搞出了华北喷灌项目,

      “进口的喷嘴一个就要五十元,当时一头肥猪的价钱,一亩地要七八个喷嘴,根本不可能。而我母亲她们最终根据中国国情,采用了传统陶瓷工艺制作喷嘴,强度,使用寿命完全符合标准,价钱,只有5分钱一个。”
      俺是学机械出身,平时听说了很多诸如××牛人设计出了××,通过了××的评审,荣获××奖但因为××零件不合理,成本过高,或者是使用条件不合适,从而产品不受市场欢迎。设想一下,如果萨娘没在农村呆过,还能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从而设计出使用低成本零件的适合当地农民使用的机械吗?恐怕不能。另外,萨苏认为仅仅这个机械就能解决几千个华北村庄的水浇地问题,有点过了。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支持。

      比较下效率,冬天时代浪费科研人员工作时间,春天时代则浪费资源(科研脱离实际会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浪费时间,不过很多知识分子会认为在实验室浪费时间比在农村浪费时间要好),结合各方面情况来看,作为无法向外侵略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缺乏比科研人员时间缺乏的矛盾更突出,所以我认为两害相权还是冬天时代的效率要高一些。

      人们常说,太祖对知识分子的待遇太差了,不仅要下放农村,还给低工资。我认为工资是低了点,但不算太离谱。当年全国的工资都不高,知识分子的收入水平大约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而且,综上所述,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贡献并不如现时宣传的高。为了公平,如果要给知识分子涨工资,那么同样对国家作过贡献的军人,各类干部等都要跟着涨,可是等他们的工资都涨了以后,国家还能剩下多少钱搞科研?

      今天看来知识分子受到的痛苦远不能与志愿军的牺牲相比,只能算是受了委屈。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能够承受志愿军的牺牲,同样地,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为什么不能承受知识分子的委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