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序) -- 胡丹青

共:💬182 🌺2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起初中练琴的事了

        老师的手就是特别肥厚有力,也喜欢用红笔在谱上圈圈点点。只是我还没练到即兴发挥的程度,每次都乖乖地照葫芦画瓢,于是他也没什么好写的

        可惜高中渐渐就没去上课,离家读本科后基本就不练了。现在到了这边,看见美国学生自带乐器来宿舍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但自带钢琴的目前只看见过一个。偶尔会想,当初学的小提琴钢琴要是有一样坚持下来就好了;但现在一个更频繁的念头是弹吉他方便表现力又强,要不要学学看呢……

        • 家园 不是都有琴房的么?

          明显心不够诚.心诚的话总能找到琴的

          • 家园 当年在文艺部当过一阵子差

            就是养一拨会器乐的有需要上台演出的时候出几个节目,其他乐器还好,定个教室就行,就钢琴实在麻烦,一共没几台,还都放在跳舞房啊排练厅这样的大教室里,人人都要订的地方。要定琴房提前一个礼拜给我申请,我还要去讨两个签名,最后还要祈祷到时候管钥匙的老伯没有出去吃饭什么的。不是一般的麻烦。后来,索性凑点钱买张卡在校外的琴房租琴练,有打折,因为老板想多卖掉点吉他,而我们这里时不时去个高手就可以引起围观了。

            那年演出前的一个星期,实在需要天天练,就跑到不远的附中里,跟音乐老师说好,拿把钥匙,反而高中的琴比大学多。

          • 家园 没想过要心诚

            小时候只是练着玩,父母也支持我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怕我太闲),从来没想过要我成为这家那家的。在他们的纵容下,我喜新厌旧的时候很少有犹豫的

            大学新鲜的事情太多,开始还惦记着琴房,没多久时间表就被女子足球、动漫社等填满了 ……

            说不定哪天退休了会想要捡之前被我丢下的n个玉米棒子~那也挺好哈哈。

        • 家园 我和你很像的

          高中还去上课,每天晚自习前还挤出一个小时翻窗进教室练琴(现在想想挺不可思议的),大学就废了。反而越有时间的时候练琴的时间越少,越想练的时候练琴机会越难得,想珍惜也不容易。

          结果进了大学,发觉管乐队可以学乐器,就混进去学了一会儿单簧管,这个自己带一个太容易了,可惜我的管子在最近也一直在箱子里躺着睡觉。

          我相信弹过琴的人学吉他还是有优势的,不过手上的动作还是不大一样,特别是右手,控制音色和音量,而用力方式和落键完全不同。吉他的表现力是很强,在古钢琴出现之前,他(或者说琉特琴)才是乐器之王,那时候为他写的作品还是很多的。我很喜欢吉他,但不会弹。不过,唯一一次上专业的舞台(上海音乐厅)演出,就是给我的好友,一吉他天才,弹协奏曲的伴奏。那是大三,那是一段最好的时光,我很怀念。

          • 家园 不敢不敢

            小时候不懂事,只是练着玩,不敢和专业人士比较

            喜欢这个系列,请继续加油。

      • 家园 想起这个, 傅聪在上音的大师班笔记

        以前在国内, 还有人专程跑那儿去听课, BBS上讨论很热烈

        一个简略版本如下[音樂藏書] 2004年度傅聰鋼琴大師班筆記(完整版)轉貼

        似乎, 对于如何把慢/简单的东西演奏好这件事, 一般票友可能比专业人士还有兴趣 , 至少是同样程度

        • 家园 有人专程去听课,说的不就是我嘛

          最早02年的时候就经常去听他的课了,05、06、07,08,基本上每年都有,有的是在1月份,有的是5、6月份。看了一下,他记的那次我没去。我的音乐口味受傅聪影响很大,所以可能让你想起来这个,握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很多钢琴作品都是经他的讲课慢慢听懂、品出味道,渐而成为最爱的。02年讲肖邦的24前奏曲,后来的Mozart许多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四钢协,再之后讲李斯特的奏鸣曲、舒曼的克莱斯勒偶遇记,德彪西的前奏曲和意象集。现在想来,涵盖的钢琴文献真是全啊。对了还有斯卡拉第。

          印象最深的几次,一次是04年冬天上海下大雪,路上都结冰。上课的时间好像是6点半,那时天色已黑,傅老差不多到七点多才到的,他说抱歉迟到了,另一位钢琴系的教授陪着进来的,告诉我们说兴国宾馆结冰得厉害,怕他摔一下伤了,本来是劝他取消课的,但是他执意要来,就两个人互相搀扶着慢慢这么过来了。傅老说,你看,他们不都来了(那天屋子里还是做得满满的),我怎么能不来。不多说话,接下来马上开始上课。他上课一般都是时间不够超时的。还有一次是讲莫扎特的钢协,那天的学生弹得特别有味道,最后一个乐章他把那个伴奏的同学赶走两个人两台琴合奏,整个乐章就没停下来讲过,直到结束,琴上琴下的人都是如痴如醉,意犹未尽。那时候的感觉是,听音乐会现场也比不上那夜的感受,就是醉了。虽然什么都不说(笔记上自然记不下了什么),但是他已经教了很多东西给那个学生,大家都感觉到的,合奏中的交流,那时的状态,语言完全多余。

      • 家园 必须承认

        我的音乐品味和你的很相近啊!

        你帖子里的四段视频,后面三段都是我极喜欢的曲子,四位演奏也是非常非常喜欢的。

        古尔德啊,虽然怪怪的,但他的演奏之干净空灵,常常直接触动灵魂。最喜欢他的《法国组曲》。还有他弹的贝多芬106,那段慢板,听来似乎音符不多,却常常令我感动得想哭。。。虽然我相信这多半不是贝多芬的原意。

        李帕蒂,音乐没得说,唯一的遗憾是他的录音似乎音质都不太好。真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感受。

        海丝姬那段466的慢板,大概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看电影把后面的字幕看完的,确切的说是听完。那部电影真是没话说,音乐选得出神入化,简直是再创作!

        • 家园 李帕蒂和哈斯姬儿

          有个共同的基金会,好像因为他俩都是罗马尼亚人,而且是两个罗马尼亚最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 家园 甚感欣慰,知音难求

          和你一样,Amadeus的字幕我也是一动不动听完的,这个尾声是电影的一部分(当中还有莫扎特的两声嬉笑,那时听到的感觉是舍不得),而且觉得说不上来得贴切,一般人都只会想到用安魂曲或者弥撒当中的什么的。但是这段,清澈,灵气,莫扎特是个精灵。

          电影的配乐是Sir Neville Marriner指挥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莫扎特的权威解读者,Philips公司的莫扎特大合集就是请的他们录的。Marriner说了,他答应配乐就一个条件,莫扎特的音乐一个音符也不改。其实我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必要好改的。的确是一次创作的过程。

          附:莫扎特的改编刚才想起来,那个“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

      • 家园 音乐里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音乐作品里有不少是托电影的福出了名,而其中有一部更是以“最难的钢琴作品”而著名,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出自电影Shine。”

        --- 使我想起那部电影《海上钢琴师》了,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一切。

        我最喜欢的片段莫过于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三个回合的较量是全片音乐的高潮。尤其是第三回合,如闪电般迅速的节奏,一曲终了,惊为天人,全场震惊,鸦雀无声。直至1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飞速演奏而摩擦生热得滚烫的琴线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谢利嘴中,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抽,我不抽烟。”

        • 家园 我看那段的时候

          想的是,如果烟能点着,那击槌上的羊毛毡,还有那些个木头,不都早冒烟了吗?

          琴弦是金属的,那么长悬在空气里,天然是散热良好的。不好意思,物理想得比较多。

          如果琴弹得太好导致话不太会说是可能的,因为倾吐交流都走音乐那条线去了。所以,音乐家如贝多芬舒伯特孤僻大家还是不要太在意了,用音乐和他们交流更合适。

        • 家园 那个片子很好

          就是感觉1900很有个性,怎么也不下船,执着的人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