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一)上 -- 江南水

共:💬51 🌺2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鲁元不可能比刘盈大10岁以上

        刘盈生于前210,秦一统天下是前221. 刘邦做了亭长之后一年至数年内,吕家才迁到沛县。

        刘邦数次把鲁元和刘盈推下车的时,史书的描述中两个人都还是小孩,这是汉二年(前205)。

        • 家园 吕后和刘邦的生年我一直存疑

          关于刘邦的生年我有点自己的看法链接出处

          至于吕后,没见过有关她年龄的资料,请树兄指教一二

          • 家园 非常抱歉,吕后的生年我是看wiki的

            吕太后本纪并无她的年龄记载,是我大意了。

            关于刘邦的年龄,我也曾怀疑过,只因他的一切都到来得太晚。跟他类似的人,晋文公算一个。

            我觉得可以考虑:

            1)张良的年龄

            秦灭韩是前230年,此时张良应该能明白灭国之恨。

            博浪沙是前218年,此时距灭韩已有12年,但张良那时应该还很年轻。后来的孺子可教虽不靠谱,但张良那段时间不是中老年人应该无疑问。

            2)项伯的年龄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张良的朋友,刘邦要“兄事之”的人。鸿门宴时此人的岁数不会太大。

            我觉得瓒的说法(生于前247)至少能和谧的说法(生于前256)分庭抗礼,而且更“正常”一些。

            • 家园 张良的年龄好估计

              张良的爹死在前250年,留侯世家里说的

              即使张良是遗腹子,最晚也生于前249年

              从张良“弟死不葬”来看,张良似乎还是嫡长子,否则没那么大的权力来处置家产

              博浪沙的时候(前218),张良三十多了,太年轻也不能策划这么大的行动

              看来张良是大器晚成啊

              • 家园 既然有弟

                那么张良不是遗腹子的可能性很大。张平死是前250,而灭韩是前230,史载此时张良年少。那么张良出生的年代应为前25X,X很可能比较小。

                刘邦对张良比较尊重,以“子房”呼之,这固然有投缘的因素在,我觉得还有可能是因为张良比刘邦略年长。

                刘邦对项伯兄事之——我觉得项伯那时约40岁左右(项羽此时20多岁),刘邦最有可能和项伯年纪接近但略长,如果比项伯大10岁,还兄事之,是不是反而过了?

                按瓒的说法,即前247年,这两条就都能说得通。

      • 家园 快更新那!
      • 家园 写的真好,真好,一直紧盯着

        兄台把汉书以自己的角度写一遍吧。

        • 家园 一部汉书终班固一生都没完成,我也就是拾人牙慧而已

          中国的史书不是单纯的资料书,里面充满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臧否,对身处高位的人是一种震慑

          因为宗教没有介入中国的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制约中国的政治人物。

          史书,对中国的政治人物就是圣经

          所以,中国的史书更偏重说教,我想做的就是把这些说教剥离出去,尽量还原史书上的真相(不敢说历史真相,历史真相不可能再知道了)

    • 家园 【原创】血色九月——杀戮,杀戮(三)下

      更不可思议的是吕禄,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竟然还跟郦寄一起出去打猎休闲,路过他姑姑吕嬃的家门口的时候,吕嬃这位经历过风雨的侯爷显示了不凡的政治敏感,对吕禄破口大骂:你是军事主官,在这种情形下竟然还离开军队,吕家算是完了!(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

      说完了还不算,竟然把家中的珠宝玉器拿出来,扔在地上,慨然长叹:我也不为别人守着这些玩意儿了! (毋为他人守也!)

      吕家这些在高位的男人,政治悟性低的可怜,在如此形势下了还妄图跟诸侯王讲和,相国吕产派郎中令贾寿去前方跟齐王沟通,妄图通过让步来保证吕家的利益,吕家让步的底线就是各自回到封地。

      殊不知,谈判只有在刀兵没有动的时候才有作用,一旦动了干戈,只有一方彻底倒下才算到达终点。

      这个时候还幻想通过谈判来保存点什么,真不知道是什么心思。

      吕家这些后生,这么多年来在吕雉的羽翼下,没有经过什么风雨,就得到了别人一辈子得不到的东西(权力),所以他们根本认识不到权力的重要性。他们得到权力的时候就像是得到了一件玩具,现在别人来抢权力,他们也很大方的打算把这个玩具让出去。

      相反,他们更加看重封地,认为封地才是命根子。

      什么是纨绔子弟,这就是纨绔子弟,只看重看得到的东西,而轻易放弃看不见的东西,殊不知,这个看不见的权力,才是看得见的封地的重要保证。他们很好的诠释了本末倒置这个成语。

      这好有一比,把核武器交给儿童当玩具,儿童觉得不好玩儿,转手就把核武器倒给恐怖分子换糖吃。

      结局从这一天开始,高后八年(前180年)九月庚申(初十)。

      这天早晨,代理御史大夫曹窋(曹参的儿子)来找相国吕产商量国事,碰巧遇到从齐国出差回来的郎中令贾寿在向吕产汇报工作。

      郎中令贾寿开口先是把吕产数落了一通:你早不到封地去,现在想去,还能去吗?(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

      接着,贾寿把在前方听到的齐国与灌婴已经合作,准备对吕家下手的消息告诉了吕产,并劝吕产,赶紧进皇宫。

      此时,吕家手里也只有皇帝这一张牌,只要把皇帝牢牢控制在手里,不怕他们掀起滔天大浪。

      曹窋在旁边听了个清清楚楚。

      难道吕雉临死前没有告诉这些后生要提防老功臣吗?吕家这些后生怎么对这些老功臣的后代如此不设防?让这种人搞政治,简直就是对他们本人不负责任嘛。

      曹窋听到这个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了陈平和周勃,图穷匕见的时刻到来了。

      前面说过,周勃根本没法接触军队,即使有通天的威望也只是图唤奈何。

      这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人站了出来,襄平侯纪通。纪通是烈士子女,他爸爸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殉职了,所以刘邦封他为侯爵。

      纪通此时的工作就是看管皇帝的符节,所谓符节大体上就是评书或者劣质古装剧里常有的“如朕亲临”之类的玩意儿。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也在功臣手里,真的不是老天要亡吕家,是他们自己太不小心了。

      周勃找来纪通让他到北军大营假传圣旨,宣称,皇帝要太尉接管北军。这是第一波。

      接着,周勃又安排了两个人,郦寄和刘揭,让他们去劝说吕禄吕禄交出北军的将印,主动离开北军大营。这是第二波。

      郦寄和刘揭找到吕禄后,劝说道:皇帝已经让太尉来接管北军了,想让你快点去封地。你马上把将印交出来,立刻去封地,否则,就大祸临头了。(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

      可怜的吕禄,看着面前这两个人,做出了一个可怕的选择。

      在吕禄看来,刘揭是姓刘的可能不靠谱,但郦寄可是自己的铁哥们儿,绝对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

      在这个判断下,吕禄交出了北军将印。同时也交出了吕家的未来,交出了一个血色的九月。

      安排了两波谎言攻势后,周勃开始动身前往北军大营,来到北军大营后,吕禄已经走了。此时周勃下了一道命令:站在吕氏一边的露出右肩膀,站在刘氏一边的露出左肩膀。(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

      众官兵看着渐行渐远的吕禄的背影,傻瓜也明白该露出哪只肩膀,全军都露出了左肩膀。

      就这样,周勃轻易的拿到了一支武装。

      看看周勃的步步算计,再看看吕禄的轻率放弃,两者玩儿政治的水准压根儿就不在一个档次。周勃得到过权力,也失去过权力,知道权力的重要,所以面对吕禄这个绣花枕头也谨慎行事。反观吕禄,得到权力是如此的轻松,以至于他根本就不知道权力的重要性,放弃的时候如此草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郦寄,班固认为:“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我认为,班固这是没道理的拔高。在我看来,郦寄就是一个两面下注的赌徒。前面说过,周勃绑架郦商情形可疑,那么所谓的“郦寄救父”也就大可商榷。在整个过程中郦家父子可谓左右逢源,无论哪一方胜出,他们都是赢家。之于吕家,郦寄是他们的朋友,并且郦寄一直以关心吕家的面孔出现;之于功臣,郦家父子是盟友,郦寄一直在玩儿无间道。

      周勃控制了北军,但是还有南军呢,南军更加重要,只要南军在吕家手中,皇帝就在吕家手中,只要打出皇帝这张牌,无论是诸侯王还是功臣都缺少正当性。

      皇帝此时成了百米赛跑的终点,就看双方谁先到达。

      最先到达未央宫(皇帝所在)的是吕家的吕产,可是皇帝就在咫尺,他却不能相见。

      原来周勃作弊了,控制了北军后,周勃让曹窋给守卫未央宫的卫尉下令:不许吕产进入大殿。(毋入相国产殿门)

      这好比是百米跑,吕产跑到九十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跑道上立着一个几米的墙,自己除了跑的快以外,还要会爬墙。

      毕竟吕产还是相国,吕家的势力也不是纸糊的,一个卫尉能够阻挡吕产多长时间,谁也不敢打保票,吕产爬过这道墙,后果就不可知了。

      曹窋马上把这边的紧急情况向周勃做了说明,此时周勃还相当顾忌吕家的势力,不敢明言铲除吕家,把刘章找来给他下了一个“保护皇帝”的命令,让他火速前往未央宫。

      周勃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吕家这帮后生是绣花枕头,这个结论是我站在后人的角度得出来的,当时身在局中的周勃不敢如此托大,料敌从宽总不会错的。

      刘章从周勃那里要来一千多士兵,立刻赶往未央宫,见到吕产也没客气,咔嚓。

      从曹窋得到消息到刘章咔嚓吕产,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曹窋是早晨得到消息的,吕产是在傍晚(日餔时)被咔嚓的。

      到此时,这个九月只死了吕产一个人,他一个人的血不足以染红这个九月。

      事实上,吕产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天的杀戮只是才开始。

      一千多人再加上吕产带着的人,在未央宫里厮杀,皇帝只要还能呼吸就应该知道。

      皇帝听说吕产被杀后,立刻派谒者来慰劳刘章,估计是来探刘章的口风:你的底线在哪里,除了吕产,还想咔嚓谁。

      刘章的目标还有一个,长乐宫卫尉。

      南军是保卫皇宫的,当时大汉主要有两座皇宫,一个就是前面说的未央宫,皇帝住的地方,另一个是长乐宫,通常是皇太后住在这儿。相应的就有两支武装分别保卫这两座皇宫。未央宫的卫尉站在功臣这边,而长乐宫的卫尉是吕家的人,吕更始。

      谒者来慰劳刘章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带着皇帝的信物(节)来的。也是,没有信物,红口白牙,那不是谁都可以代表皇帝了。看到这个信物,刘章的眼立刻红了,就缺这么个玩意儿了,有了它能顶百万雄师啊。

      刘章伸手就去抢这个“节”,谒者还挺尽职责,面对着这帮杀人魔王竟然还反抗,就是不给。刘章此时还很顾忌皇帝,没敢对这个皇帝的使者动粗,而是直接拉着这个谒者带着皇帝的“节”来到长乐宫,没费事的解决了吕更始。

      此时,刘章立刻把这边的好消息告诉周勃,这下就放心了。

      杀戮正式开始,史载: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不到二十个字,每个字都是用很多人的血写的。

      至此,史书上关于这一天的记载结束,这一天高后八年(前180)九月庚申(初十)。

      第二天是新的一天,九月辛酉(十一),也是新的杀戮,前一天的杀戮只是血腥,这一天就是悲哀了。

      史载: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从现有史料我没有发现吕嬃有多么邪恶,但是无论她多么邪恶,我还是认为如此虐杀老战友的遗孀,是一件很不地道的事。

      虽然历史的记载这一天只杀了这三个人,但我还是认为吕嬃的儿子樊伉不可能比他妈妈在人间的时间更长。是什么原因让这帮功臣对老战友的嫡子也痛下杀手,难道只是因为他的身上也有吕姓的血脉?

      在大约三十年前,他们的家族聚集在一起,一起走向了未知的前路;十五年前,他们一起站在刘邦的对立面,誓死捍卫太子;今天,他们把刀相互指向对方……

      利益,一切只是利益。

      三十年前是利益,十五年前也是利益,如今还是利益,如此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