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战略角度看抗战中国战场的一点浅见 -- 萨苏

共:💬199 🌺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记得看到的最早说老蒋主动开辟淞沪战场的是陈诚

        当然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再回忆当时淞沪战前决策时讲到的。这种话估计早了也不敢讲。从日军在上海方面的布局来看其实一直在准备主动打,不过是海军在干。

      • 家园 老蒋纯属拍脑袋决策,水平又低,从战略到战术无疑不差得一塌糊涂

        所以淞沪败得精光。

        仔细看看淞沪会战的过程,从准备到发起到升级到高潮到意外到溃逃,简直是如同儿戏。只此一战,老蒋就应该被打入军事指挥艺术的末等行列,同明英宗隋炀帝这些同学排排坐吃果果。

        也就现在还有不明真相的人高呼他英明神武。俺还是那句话,仔细看书,注意细节,不要被煽情文字糊弄,做些对比研究,多问些为什么,尤其要提防故弄玄虚的文字,比如纯属事后诸葛亮的“改变日军的战略进攻方向,诱使其沿长江西进,而不是沿平汉路南下,以避免中国东部的中国军队主力被合围的危险”这一类的呓语——这都是打了大败仗、大烂仗、大王八蛋仗之后搞出来鼓舞士气的:

        “你看,委员长还是高明的,本来大家都得玩完,现在好歹还剩了这么多!”

      • 家园 觉得三点置疑,都有逻辑问题

        当时日本人可能觉得饼太大了,从北达到南,自己没有实力,所以从逼和的角度,选攻击南京.

        而且蒋在这件事情上是出于被动位置的,他不能限定日本人的进攻位置,所以是日本人选择了进攻的地点.

        当然不排除蒋利用日本在上海的驻军,把日本人拉入局的打算,这样规模越大,日本人就变得被动了.

        但是这三点置疑在选择论据的时候,可以商榷.

        第一,日军沿平汉路南下就能合围中国军队吗?

        辩驳的是论点

        按照台湾和近来大陆一些史学家的观点,蒋介石之所以集结重兵进行凇沪会战的原因是要

        改变日军的战略进攻方向,诱使其沿长江西进,而不是沿平汉路南下,以避免中国东部的

        中国军队主力被合围的危险

        中的

        以避免中国东部的

        中国军队主力被合围的危险

        的观点.

        我觉得原始论点在中国东部的中国军队主力被合围的危险,这方面的具体描述,没有写清楚,到底是哪些部队,在哪些地区,目的是何.而且合围不代表被歼灭,所以没有原始文章,很难判断作者原有的意思.

        所以置疑的第一点,用徐州突围也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日军真打算从沿平汉路南下的话,战斗的准备和规模都不能靠现在倒推得到的.可能要集中一点攻击的话,合围徐州那些部队的日军实力和规模,比当时的都大,来得快,徐州的军队更本无法应付.

        当然真从平汉路走,中国这么大,很难想日本人打算如何打.

        第二,凇沪会战的目的是保存军队实力避免被敌人合围,但其实际结果却是消耗掉了军队实力。

        那被消耗掉的部队,很多是蒋当时唯一可以调动的动的部队,在这里消耗,和在其它地方消耗,结果都是一样的.

        他们上去的用意,就是延缓日军,消耗日军的实力.

        第三点,日军对上海的进攻是由日本人占据主动权的,所以由蒋引的观点,以及给中国仅有的工业基地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对工业和政府的内迁造成了很大困难。

        没说服力

        • 家园 略略回答您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平汉线合围问题。首先抗战中日军合围不是没有成功的战例,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南京会战就是一个典型的被迂回合围的例子。徐州会战是一个侥幸突围的例子。说明日军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有这种能力。而南昌会战,桂南会战,远征军第一次滇缅作战,保定会战,中原会战则说明日军依靠其机动能力,具备大规模穿插和遮断中国军队集团的能力,其结果即便不能歼灭,也可以轻易达到战役目标,这几次作战中国军队被打掉番号的大部队的确不多,但战斗力的急剧下降是有目共睹的。

          可以想象如果日军主力采从北向南攻击,在华北平原上,日军的机动能力和火力优势更容易发挥,组织防御无疑被沿长江节节防守困难得多。那时,长江一线无非是一条横向的线性防线而已,一旦切断上海,南京地区的中国军事,工业力量连后撤都不可能。实际上即便改变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这个从北向南的威胁依然十分巨大,中国方面用被迫构成黄泛区的方法才减轻了这一威胁。绕是如此,武汉最后弃守,关键还是因为日军从北面击败胡宗南,占领了柳林,不从武汉撤退就有被切断的危险。假如双方是沿着长江顶牛,那么战斗一定还会延续更长的时间。

          中国方面没有出现大规模被围歼的局面,实际上有很大程度上正是日军攻击为从东向西的原因。因为沿江的池沼,山地限制,日军的机动能力被大大限制,重炮的搬运问题也造成日军火力优势的下降。这种时候,两军在山地复杂地形中穿插能力颇为近似,要想大规模围歼中国军队就不象在平原上那样容易了。

          第二,淞沪会战的有生力量消耗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从两面看,一方面反映了蒋介石的指挥能力问题,对九国公约存在幻想,对淞沪的撤退出尔反尔,造成坐等崩溃的局面。此外,老蒋不愧是日本训练出来的军人,日本人在上海投入大量兵力,是因为中国方面重兵突袭日军驻日海军陆战队,为了面子日军立即将上海方面的骚扰牵制改为了决战,而。。。老蒋呢?因为头脑发热,为了“寸土不让”和“国际观瞻”,把预定在吴福线的作战搬到毫无准备,日军舰炮射程内的上海进行了,结果自然是伤亡惨重。老蒋出昏招肯定不是从内战开始。另一方面,中国是个老大国,也正是上海三个月的抵抗,唤起了各方真正的动员,并争取了动员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在战略上为持久战做出了贡献。淞沪会战损失虽然大,但并非一无是处。日军在淞沪方面本来只是牵制攻击,并无进攻南京的计划。

          第三,打烂东南沿海的坛坛罐罐。这个无话可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布局就是这样,本身就不合理,其沿海工业城市既没有能力保持,在一场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中,肯定是敌方的首要目标之一,被很快摧毁是正常的,不被摧毁才是不正常的。这个是中国当时畸形发展的恶果,倒不是这场战役的问题了。

          一家之言,就教方家

          • 家园 不是日军有多强,而是国军太滥

            可以想象如果日军主力采从北向南攻击,在华北平原上,日军的机动能力和火力优势更容易发挥,组织防御无疑被沿长江节节防守困难得多。那时,长江一线无非是一条横向的线性防线而已,一旦切断上海,南京地区的中国军事,工业力量连后撤都不可能。实际上即便改变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这个从北向南的威胁依然十分巨大,中国方面用被迫构成黄泛区的方法才减轻了这一威胁。绕是如此,武汉最后弃守,关键还是因为日军从北面击败胡宗南,占领了柳林,不从武汉撤退就有被切断的危险。假如双方是沿着长江顶牛,那么战斗一定还会延续更长的时间。

            中国方面没有出现大规模被围歼的局面,实际上有很大程度上正是日军攻击为从东向西的原因。因为沿江的池沼,山地限制,日军的机动能力被大大限制,重炮的搬运问题也造成日军火力优势的下降。这种时候,两军在山地复杂地形中穿插能力颇为近似,要想大规模围歼中国军队就不象在平原上那样容易了

            日军的机动能力和火力优势在这类文章中无疑是被夸大了, 如同老萨在有关平型关战斗中写过的一样,即便是号称精锐的第五师团,在1937年依然大量使用骡马,汽车也主要用于后勤运输.这样的装备水平是不可能象后来的德军和苏军那样实施机动和大纵深攻击的. 日军的机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类似PLA习惯使用的穿插, 派遣有力分队利用防线空隙坚决向纵深攻击并威胁或切断对手的后撤路线,这一战术对国军习惯的一线式防御是十分有效的,所以我们在抗战其间无数次看到国军一点被突破,全线溃退的局面.

            有关日军的战力水平,网友们的争论很多,个人以为,号称精锐的关东军1938年8月和1939年5月两次在张鼓峰和诺门坎与苏蒙军交战是一块试金石,可以说对比当时的苏军,即使是装备,训练较好的关东军,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正面战场的大溃败,不是日军有多强,而是国军太滥。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广大国军官兵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但蒋以及他领导下的官僚阶层,浪费了勇士们的鲜血和宝贵的抗战资源。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没有出现大规模被围歼的原因,似乎与地形限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与日军下级军官士兵的战斗能力相比,日军高层的指挥能力令人质疑, 他们似乎非常蔑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而病态的追逐所谓的“以寡击众”,尽管在整个抗战其间日军兵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在正面战场上,也许是因为对手太差,日军几乎从来没有,甚至没有试图过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发动攻击,结果是尽管日军多次包围国军,但由于兵力不足在包围圈上留下的巨大空隙,给了国军逃脱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华北地区的扫荡作战中,日军倒是多次集中优势兵力。

            遗憾的是,整个战争其间,国军没有从一次次失败中获得教训,类似的溃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在平原或山地。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这一幕又不断上演,不同的是这次,TG的包围圈象铁桶一样。

          • 家园 有两个问题

            就是说感觉上不论日本人从北向南打还是从东向西进攻,都会遭遇中国地理上的第二棱线;那么,之所以要诱使日本人从东向西发起攻势是为了防止日军利用一些山区里存在的南北向的小道么?在中国的山区,南北向道路和东西向道路是不是有很大的数量关系呢?

        • 家园 对不起,你整篇文章的逻辑我都看不大明白
      • 家园 赫赫,据俺当年的很少按照课本讲课的历史老师说

        凇沪会战蒋介石通过投入大量炮灰,以使具有人道主义的英美能对中国战事加以干预

        • 家园 倒不是人道主义的问题

          英美在上海有大量利益,蒋介石在上海打,可以吸引英美注意力,争取干涉,这种考虑倒也许是有的

          • 家园 这种一厢情愿的破事老蒋一干再干,人家可有搭理过他一回?

            英美都有军民被日本“误击”,结果还不是小事化无,坐观成败?人家才不会为了些许风波破坏自己的全盘规划。

            也只有俺们的委员长,总是把人头往别人的裤腰带上系——按理说这么恭顺的事情,人家还总是不乐意!!!委员长有多少个夜晚想不通,睡不好啊!

            中国这个家他当不好。

          • 家园 哎, 自己民族的命运寄托到别人的关注上? 五行不定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