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浏览器是怎么变成操作系统的 -- 美人他爹

共:💬233 🌺5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浏览器是怎么变成操作系统的(4)

      Amazon焚书,我这边坑儒也坑的差不多了,编筐编篓,贵在收口。

      在给铁手的回复里面,我说微软给自己造的监狱墙上开了一个洞,这个洞就是IE。其实以前windows用户都挺乖的,这里不是挺好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呢?用\不是很不错吗?那帮C语言工程师抱怨又怎么样?我们跑跑Basic不错;谁要用cat,我们用type,cp显然没有copy xcopy好记;dir比ls好用多了,因为敲dir用的是食指和中指,比ls用的俩无名指方便;最重要的是,这是我身边的PC,比求爷爷告奶奶的找管理员弄啥UNIX方便啊,cntl+alt+del就重启了。

      不过到了90年代中后期,大家对升级硬件的热情开始降低了,先是CPU,自从有了P4以后,大家忽然觉得,这么多年渴求的计算能力,似乎不再是饥渴的地方了,升级以后的硬件,该慢的时候还是慢。有趣的是,当时CPU的体系结构也走到了一个极端,P4当年一改前辈们10级流水线的传统,采用了20级的netburst架构,这可好,程序写的好的时候,贼快;程序稍微有点转变,速度一下就掉下来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貌似是硬件给人提供的边际效用太小了:刚看到图形界面的时候,大概每个人都会惊叹的,但是win95后面的那些桌面,即使再花哨,也让人觉得不过如此;声卡刚出来的时候,多少人带着耳机在计算机上面打游戏,后来,主板上面没个声卡集成在里面,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视觉听觉被极大的满足了,嗅觉触觉味觉技术上不成熟,所以现在才有那么多博客和网络预言,因为人人都想满足自己的第六感。

      硬件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进入平台期,对数据的需求就从水里面露出来了。网络本身就是用来传输数据的,人们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数据可以去探索,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格式:html, css, javascript,WORD doc, Excel spreadsheet,jpg, gif,pdf,swf,rm,mpg...另外还有那么多的协议来传输这些文件,或者连文件都不是的数据。谁知道怎么看这些东西?SMTP怎么回事?ftp过来的东西怎么看?telnet是干啥的?http/https到底是啥?就像当年面对一堆硬件束手无策一样,现在用户面对比特洪流,一样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浏览器站出来了,它说:简单!你只要记住一行不算太长,也不是太难记的话,把它告诉我,然后你只要会点鼠标就可以了。传文件?你不必担心,我替你搞掂;协议?这事情我来管;显示文档内容?交给我了,哦对了,我顺便带点广告进来你不介意吧,再说这个广告也不是我添的,是你要看的那个网站上面要添的,兄弟我也是没办法啊;你看,兄弟我厉害吧,当年汽车把点火,传动这些东西包装成左转,右转,前进后退和停车,后来OS把给硬件通讯变成命令和征服,sorry soly是命令和图标,现在你就把和数据打交道交给我吧,我来替你操作,你只要敲键盘和点鼠标就是了,你要写商业计划也行,你要看毛片也行。来吧来吧,这里是互联网,这里有最多的数据,看都看不过来,多的有时候你都找不到...

      找不到...找不到...多的你都找不到...

      • 家园 因为你的鼻孔大,鼻孔大

        因为你的鼻孔大鼻孔大,说起话来有回音有回音。

        小时候看的童话,不记得是哪一部了,记得有这一句。

      • 家园 乱弹的VISION,好一个叫花鸡!

        个人认为,这是老叫花至今为止在河里贡献的“灌水贴”质量最高者,堪比当年无数叫花子无意中为浩瀚之中华菜谱留下的传世之作 --- 叫花鸡。

        世界上之生意犹如银河之恒星,海滩之砂砾,数不尽,讲不完,但归根结底就两类:一种是由简至繁,另一种是删繁就简。前者如INTEL之CPU,M$之窗口,卖点的是性能增加,功能丰富(添加);后者如GOOGLE之搜索,联发科之山寨机方案,卖点是简单易学(方便懒人),惠及普罗大众。如果前者被比喻为革新,后者就可以比作为革命。一本IT的历史看来看去,莫非如此 --- 以某次革命为起点不断地革新(或者叫改良),然后孕育着下一场之革命。

        于是,被裹挟其中的geek们就被逼站队,反正这里不是革命就是革新,能耐大了可以当陈胜吴广。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则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不过绝大部分人的能耐小些,想想看封个700户侯也不错了,至少三“代”小康。说某某人是某家的粉实际上是捡好听的讲,俺看就是某家之包衣奴才。

        既然站队是硬道理,察颜观色(VISION)就是飞黄腾达之不二法门。但是的但是,现在的大学里面是不开这门课的。于是,怎么办?怎么办?

        • 家园 太守啊,繁、简,皆是表象

          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

          • 家园 无论什么更深层原因,过程是类似的。(30++)

            兴奋期,平台期,高潮,然后轰然倒地。过段时间重复该过程。人如此,事物的发展也如此。外人起哄的过程无非是说,现在是高潮而不是兴奋期,或者争议G点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更多的时候真G点假G点还两说。

    • 家园 一切都是为了应用

      操作系统也是为了应用,如果浏览器集成了这些应用,那么普通用户是不会关心她究竟如何实现了这些应用,效率是高是低

      他们关心的是:好用吗?够用吗?安全吗?

      如果说浏览器是桌面,倒不如说是一个应用软件集

    • 家园 当初微软ie死死捆绑在windows里面就是这个意思吧?

      记得当时还搞了个花招,让人没法把 ie 从windows里卸载出来,号称说 ie 是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家园 我觉得那个时候,微软推IE的主要目的

        是应对netscape依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推出自己的软件。至于对整个计算机用户行为改变的趋势,我倒不觉得微软当时真的有那么长远的vision,毕竟当时大家都还把浏览器当成是某种特定的软件。

        而且以微软从DOS到Windows到Office和Visual Studio以及SQL server的发迹历史看,微软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见了兔子一定要抓到,然后整合,把兔子变成猎狗的主儿,所以我看当时更多的,是对netscape采取类似当年对OS2,Loutus和Borland类似的跟随,掺沙子,最终取代的策略,这个从后来对HTML4,javascript vs. VBScript以及Java vs. ASP/DotNet的处理手法上看,都是一脉相承的,策略上面没有改变,IE只是一个棋子,不影响整个公司的布局。

        不过当时微软急了一点,为什么这么急,或许是netscape真的发展太快了,才导致了IE在windows里面的绑定,而以微软当年的盛况,必然让人生恨,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反垄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马太说,那我的定律放在哪里?

        但是微软做了这件事情以后,其实是在自己多年为PC用户经营的shawshank监狱的大墙上面,打开了一个缺口,用户从此在无所不在的IE支持下,开始接触Windows以外的世界。这个缺口就好像堤坝上面的蚁洞,越来越大。

        Master Oogway指着微软说: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马克很早就说了:Netscape也相当于一个OS系统,

          也可以做为应用平台。正是马克·安得森(Marc Andreessen)的这句话把微软吓坏了,下决心要打败Netscape。后来有些分析员说:马克说的太早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