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聊《大盛魁》(上) -- 老拙

共:💬68 🌺3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有十几年前洛阳纸贵的《胡雪岩》,

        他们的成功秘诀就是——做政府的大买卖!

        香港的霍英东,董建华,都是沿着前辈们的成功道路在前进!

      • 家园 问一下,你说的做汉奸走私是指明末

        还是民国?

        我曾听某个历史学识不错的人说过,晋商是关外八旗的最厉害的内应,挖空了明朝的根,为异族提供情报、物资和种种便利。

        很像马克思关于资本家与利润关系的描述。

    • 家园 【原创】再聊《大盛魁》(下)

      当然,商号在买卖上舍些利、吃点亏,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但是,当“舍利”舍到个人的根本利益时,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十多年后,皇商孙文举的生意不断扩大,从遍及各地的铺面,军供买卖,草原赊账、支差放贷,一直做到为朝廷到日本代购黄铜,真正应了上联所说“贪心惹祸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形成了七个盖子八口缸,总有一口盖不上的局面。恰在此时,日本铜价飙涨,皇商孙文举因此大幅亏损。为了弥补亏损,孙文举使用大量囤积砖茶,从而形成霸盘,以断绝旅蒙商号货源的办法,然后大幅提高砖茶价钱,企图大捞一把。相反,王相卿此时将大盛魁库存的砖茶以原价让利出售,同时租下周围各地的所有骆驼,使孙文举无法运货,迫使孙家不得不以原价将其囤积的砖茶卖出,救了归化上百家旅蒙商号。归化旅蒙商号因此推举王相卿为商社社长,王相卿借此机会,以社长身份要求各商号对草原牧民都实行“一本一利”的办法。从此,“一本一利”成为草原赊账生意的通行惯例。

      孙文举由此意识到,如果不彻底击垮大盛魁,孙家的草原生意就将尽失,孙家的资金链就将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孙文举于是决定,要与王相卿展开决战。他瞄准的,就是大盛魁“没有财东”这个“软肋”。

      没有财东,意味着没有继承权,意味着最终将舍去创业者个人的根本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孙文举知道,只要捅了这个马蜂窝,大盛魁就是个死。王相卿如果立财东,大盛魁从此就不是大家的,人心必乱;王相卿如果不立财东,创业者必然与他离心离德,还是人心必乱。

      果然,孙文举使出怂恿大盛魁创业者重立财东这一招后,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大盛魁的创业者,除了王相卿之外,其他几个重量级人物,财务总管史大学、常务副总张杰、副总经理钱宽子都一致要求重立财东,并对王相卿施加巨大的压力。乘此机会,孙文举开始拉拢大盛魁的其他掌柜,企图一举分裂大盛魁。就在王相卿万般无奈的时候,已经成长起来的秦越挺身而出,力陈大盛魁不能重立财东的理由,最终说服包括史大学、张杰在内的全体掌柜。只有钱宽子一人因此脱离大盛魁,回乡自行发展。

      孙文举此计不成,自己内部的资金链却开始断裂。孙文举的父亲孙书同意识到面临巨大危机,恳求王相卿出手相救。王相卿因此找到孙文举,愿意舍利相救,却被孙拒绝。此时,张杰得到消息,康熙病重恐不久人世,建议大盛魁提前囤积黑白布匹,到国殇时便可获得大利。王相卿却把这个消息私下捅给了孙家总管,让孙文举利用这个机会大赚了一把,缓解了危机。然而,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为排斥异己,揭出孙家挪用朝廷购铜银两的罪责,将孙文举抄家下狱。结果,偌大一个皇商孙家,仅抄出白银五万两。

      而大盛魁这边,“舍利招财”的商业文化理念,已经传承到了第二代。在孙家垮台的当口,秦越鼎承“舍利招财”的理念,让利收购孙家小号三玉茶庄。秦越答应三玉茶庄的掌柜伙计,资金全部由大盛魁投入,掌柜伙可计顶身股(即给予内部职工股),红利按“财五伙五”分配,而当时晋商的规矩都是“财七伙三”。三玉茶庄出产的砖茶,在草原上质量上乘,深受欢迎。大盛魁收购后,将三玉茶庄改名三玉川茶庄,在其出产的砖茶上都刻上一个“川”字。由于有了这个品牌,三玉川茶庄比原先的三玉茶庄利润翻了几倍。秦越“舍了利”,到头来还是为大盛魁“招了财”。“川”字砖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砖茶品牌,一直流传到今天,仍被内外蒙古甚至俄国远东的居民所青睐。为何单用一个“川”字?秦越解释说:“古人云‘海纳百川’。大盛魁是海,小号就是川,川越多,海就越阔”。从此,大盛魁在各行各业中选取优秀者,采用向购并企业员工让利的办法,建立了许多下属小号(即控股分公司)。

      大盛魁“舍利招财”的商业文化理念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深刻冲突并没有到此结束。许多年后,当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三个创业者都进入老年后,在“世袭传位”这个问题上再一次全面爆发出来。

      许多年前,王相卿与孙家大小姐香玉相恋。可是不曾想,孙父却将香玉许配给归化大将军费扬古的儿子。满汉联姻是个禁区,费扬古为此专门上奏,康熙皇帝谕旨准奏。这一下,香玉成了皇上赐婚,可是这时她却怀上了王相卿的儿子,不得已之下,香玉只有假借焚楼自杀变成一个永远不能见人的“活死人”。

      现在,王相卿和香玉瞒着所有人,早已把这个儿子王德厚放到了大盛魁,经过十年学徒出师,当上分庄掌柜。王相卿和孙香玉当然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子承父业”,接下大盛魁这个摊子。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史大学和张杰发现了此事,认为王相卿瞒着他们,是要把大盛魁“姓了王”!一场在三家两代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此展开,闹的天昏地暗,以致于把科布多十二个旗的草原赊账生意也给闹黄了。王相卿派秦越前去科布多,要他设法挽救那十二个旗的草原赊账买卖。

      秦越到了科布多,正赶上大灾之后,朝廷却派员来催收税银。当地官员正与朝廷税官吵得不可开交之时,秦越闯进去出了一招:大盛魁替科布多草原上的牧民代垫税银,就像赊账生意一样,将来牧民们再以牲畜归还。秦越“舍利”,再一次为大盛魁“招财”。他的这一招大受当地官员和朝廷税官两方的欢迎,于是要求今后都由大盛魁替草原牧民代垫税银,然后列入赊账生意账目,以羊马归还。此举不仅让大盛魁重新得到科布多十二个盟旗的生意,朝廷还委托大盛魁设立银炉,替户部把市面上收回的碎小银块和成色不一的银子,重新铸造成官制银锭,上面铸以“魁记”二字标识。从此,大盛魁拥有了“铸币权”,在草原上更是威名远扬。

      而王相卿这边,为了谁接摊子的问题,已经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此时,又是秦越向王相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说:大盛魁是大家的,这个基础不能变。为此,要定一个号规,谁接摊子,大掌柜提名,众掌柜公议。这样,才能保证大盛魁永远姓大。王相卿问他:怎样才能让三家人不闹了?秦越说:为什么就这三家打,其他人不打?因为这三家人功劳最大。这个事不能不认,三家人的长久利益不能不管,否则永无宁日。因此,要再立一个号规,给三家人立成永久身股。只要大盛魁在,三家人的子孙后代就能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如果他们再打,就是打自己子孙的好日子。

      王相卿死后,将大掌柜的位置交给张杰。张杰临终前提名,经众掌柜公议通过,秦越接任了大掌柜。

      秦越上任后,设立号规,为王相卿、张杰、史大学立了永久身股。五年后,促成中俄恰克图贸易开关,实现了王相卿与俄罗斯通商的夙愿。在位期间,秦越使大盛魁的贸易额增长了十倍。

      对此,掌柜号伙们一致上书,要为秦越也立一个永久身股。秦越却坚决地拒绝了。他对大家说:按大盛魁的号规,学徒十年才能顶上身股,有所贡献才能当上掌柜,有大贡献才能成为分庄掌柜。大掌柜要从贡献最大的分庄掌柜里挑选提名,再经过掌柜们公议才能通过。这么层层选拔上来,每个大掌柜都能给咱大盛魁立下大功。岂不是以后每个大掌柜都要立永久身股?以后永久身股越来越多,还拿什么给后来干活的掌柜伙计分红?所以,不但我自己不能立永久身股,今后再也不能立永久身股。

      秦越最后说:我知道这是舍了我自己就要到手的利,也断了大家心底的念想。可咱们要记住,我们大盛魁能有今天,秉承的就是这句至理名言:“舍利招财,一味就学吃亏是处世良方”。这些年,我思来想去,才悟出来,不但咱们大盛魁商号要“舍”字当头,咱们大盛魁的人也要“舍”字当头。大盛魁才能永远都是大家的,永远都姓大!

      为了根绝大盛魁再立永久身股的可能,秦越将王、史、张三人的永久身股转为财股,同时立下号规:王、史、张三家财东只参与分红,后人不得入号,不得干预商号事务。大盛魁的经营,由大掌柜全权负责,重大事项由全体掌柜商议决定。因此,这三家财东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股东,用今天的名词说只是参与分红、不参与管理、没有投票权的“优先股”。此举最终保证了大盛魁作为掌柜号伙“大家的”商号,这种独一无二的商业体制,使得大盛魁发展成为拥有白银上亿两的中国最大的民营商号,并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大盛魁到最后也没有破产,而是鉴于民国初年的混乱世道无法继续经营,主动歇业了。歇业后,大盛魁清偿了所有债务和应分红利,最后还剩下两大车白银,这就是历年留给“财神爷”的红利。

      当然,“舍”字当头的“吃亏”商业文化并非大盛魁所独有。与大盛魁同时代的扬州郑板桥,曾给他的商人亲戚题写了“吃亏是福”横幅,并题记说:“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湖南商人把这个横幅塑在古商城洪江的商行墙壁上,作为经商警语。当时的徽商也有一幅信联:“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而许多晋商,则更是把“学吃亏”三个大字高挂在门匾上,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过去的历史商业剧,重点突出了“诚信”二字。“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商业文化的最根本基础,东西方都是如此。因此,“诚信”二字并不能道清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区别,也不能突出中华商业文化的核心特征。

      那么,西方商业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其结果,必然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甚至用“打擦边球”的办法,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去取得最大的直接效益。在资本市场化的今天,“股东利益最大化”已经演变成为“股票市值最大化”。在很多人心目中,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的道路,就只有运用一切手段去“做大做强”。所有这一切,都将指向一个字,那就是“贪”。那些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那些轰然倒下的百年大投行,不就是“贪”字当头,利用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骗取天下人钱财,最终害死自己的典范吗?“十分仍不满足”正是这种西方商业文化的生动写照。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这些年来,许多中国的企业,甚至是主流大企业,盲目地接受西方商业文化,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最高目标,一味追求以资本金、营业额、利润为代表的“做大做强”,从而难免地忽视了客户、员工和社会的利益,到头来还是损害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最近几年,在伊犁、蒙牛等企业身上发生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反映。

      因此,在今天的金融危机风暴中,在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时候,看看《大盛魁》所讲述的中华商业文化的故事,相信会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印象,引发广泛的思索。

      关键词(Tags): #大盛魁
    • 家园 感慨,生意到了一定的深度,技巧占的比重就越来越低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老拙RP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