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龙女士的书“1949”谁看了?是否值得邮购? -- 管理实践

共:💬95 🌺2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歇了吧,水平差的不是一般

      歇了吧,水平差的不是一般

      还是在台湾煽情恶心他们自己吧。

      • 家园 介个…

        介个娘们不是一般的恶心

        不涨乐善、扣经验…也得花

        有所必为

      • 家园

        如果你看过了,就听你的建议;

        我咨询了,台币380元,折合80RMB;

        需要邮购。

        • 家园 是龙应台的那本吧。

          是龙应台的那本吧。

          那还不歇了。

          • 家园 晓得了,不过

            我看了网上的节选,还是值得;

            看大陆的简版吧。

            • 家园 搞的跟个托似的,你以为现在还是八十年代呢

              搞的跟个托似的,你以为现在还是八十年代呢

              • 家园 呵呵

                你们以为我是托啊;

                呵呵;

                笑死了。

                • 呵呵
                  家园 你自己回头把这一溜帖子看下来不就是个托吗,

                  你自己回头把这一溜帖子看下来不就是个托吗,

                  80年龙女士还有口饭吃,现在,歇菜。

                  • 家园 龙应台可是先生,不是女士

                    私下里称呼她女士大概还没什么,你要是当面说女士,人家可是要跟你急的。另外,在龙先生的眼睛里侵略者也是值得同情与赞扬的。

                    我在我住的这个德国小村电影院里看了《拯救大兵瑞恩》。挺怪诞的,因为电影里,美国兵也讲德语,德国兵当然更讲德语。语言作为敌我界线就不存在了。

                      故事的梗要:一个母亲有四个儿子参战。三个同时战死,于是美国参谋总长下令无论如何要将身陷前线的第四>个儿子安全撤回。电影呈现这个负责撤回瑞恩的小队如何英勇地完成任务,虽然牺牲惨烈。据说,电影是根据事实编写的。

                      据说,这部片子“改写了二次大战",据说,这部片子要问鼎奥斯卡金像奖,据说,这部片子所突出的个人价>值光辉了人性。

                      这样的解读不能说错。作为现代民主的发源地之一,美国的立国精神就是强调个人价值。民主,在许多人简单的体会中,也不过意味着国家为个人而存在,不是个人为国家而存在。美国人自己津津乐道的所谓“美国梦”,传播的信息就是,在这里,每一个小小的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实际上是否做到、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但是维护个人尊严总是美国人对世界、对自己高举的一面理想大旗。

                      但是我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深深不安。

                      又是一部斯匹尔伯格的震撼杰作。他多么懂得如何把现代科技的声光电化用到极致;在“恐龙公园”里,他让你身历其境似地看见恐龙嚼啮人体,肝脑涂地;在“士兵瑞恩”里,他让你忍不住要蒙上眼睛,不去看那被枪弹炸开的肚肠、生生撕裂的腿肉、喷上来的腥血、腐烂生蛆的伤口。他把战争的残酷,用镜头放大,用音响加强,摊开在你面前。

                      是的,我被它震撼。但是,我不是一个天真的观者,我同时知道,这儿所呈现的一切都属于“影视娱乐”。斯匹尔伯格制作了战争的惊怖效果,如同他制作了恐龙吃人的惊怖效果,如同他制作了纳粹毒杀犹太人的惊怖效果。我看到的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制造的一个纯粹的商品,就好像我擤鼻涕用“司各特”牌的卫生纸,护肤用“旁氏”冷霜,拖地板用“克拉克和甘柏”制造的清洁剂一样。

                      好莱坞、司各特、旁氏冷霜、克拉克和甘柏,都是跨

                    国企业,产品无远弗届,巴黎市民和马尼拉附近的农民都是消费者。擤鼻涕、擦冷霜、拖地板、我都可以用别人制造出来的东西,因为卫生纸、冷霜、清洁剂,都是物质,我只求它有效————对付鼻涕、干燥的皮肤、肮脏的地板。可是这样一场电影————仅想博人一笑的喜剧片也就罢了————这样一个试图对战争、对人性、对历史作出解释的商品,这样一个试图对我的心灵和感情造成影响的商品,从斯匹尔伯格经过他的制片商、广告商,经过他的庞大的经营发行系统,到达我的眼前要我吸收接受,对不起,我充满怀疑。

                      这个片子究竟表现了什么?客观的史实是二次大战美军对德军的登陆战事,但是作为影片的接受者、消费者,我们是从美国人的眼睛望出去的。所以虽然是两军对峙,我们认识到的只是美国人的人性。你看,他们的袍泽爱多么真诚,他们在战场上多么英勇。在枪林弹雨中,我们看见儿子思念母亲、丈夫怀想妻子。我们看见一个美国兵为了一个小女孩而被德国狙击手杀死,看见美国兵虽然极想为袍泽复仇却仍然放走了德国战俘,多么高尚的情操。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们:那每一个士兵都是划破了手要流血的人子,值得疼爱,又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值得尊敬。而所有的对人性的赞颂,都夹在片头片尾的飘扬着的美国国旗里。啊,原来,到最后,一切的赞颂归于国家。

                      如果我是个批判精神十足的美国人,我会为其中的讽刺而光火————你到底歌颂的是个人价值还是国家至上?我不是美国人,感觉讽刺的是,你到底歌颂的是个人价值,还是美国人的个人价值?如果个人价值是普遍的人的价值,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德国士兵在思念母亲,在怀想妻子?为什么每一个德国士兵不是划破了手要流血的人子?为国捐躯的“英雄”?就人性的层面来说,德国的士兵是不是同样在时代的悲剧里被碾压、被牺牲?侵略国的母亲们是不是一样为她们的儿子哭泣?侵略国的孤儿们是不是一样在暗夜里喊冷?如果我们讲的不是历史罪责和是非,如果我们讲的是人性,是侵略国和被害国里头的人,个人,是不是同样的值得疼爱和尊敬?值得唾弃和鄙视?他们的人性和价值会因为属错了边,而不同吗?

                      步出戏院,同去的德国朋友悠悠地说,如果不是因为德国是侵略国,不敢把自己拍成英雄,否则德国人一定也会拍出这样的片子来!我们相视而笑。

                      《拯救大兵瑞恩》的视角是片面的,它的关怀是限于国界内的,因此在我的眼中,它不过又是一部制作精细的美国爱国主义宣传片。它也许会使许多美国观众热泪盈眶,却使我这样的观者坐立不安:美国的文化,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自我感觉和世界观,就藉由这样的商品媒介向全球灌输。有一天,人们不只用“司各特”面纸擤鼻涕,用旁氏冷霜擦脸,用克拉克和甘柏清洁剂拖地,人们也一致地为美国人的信仰而悲愤或激动,这是不是全球化的不可避免的远景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