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锅(29)>:回望百年 -- 本嘉明

共:💬60 🌺57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李锅(29)>:百年回望(三)

      (一)

      有朋友说,TG会同欧洲协约,而坐视美俄携手。

      这不大可能。首先,美俄互相猜忌太深。其次,TG做事,向来是一招鲜,吃遍天。他的党建,国建,同北京的城建,是一样的,就是一环搞定了,拾掇二环;二环有点姿色了,轮到三环。要TG跳过俄国,无此道理。

      而且俄国的份量,在日后是日渐加重的,这我们在下面说。

      (二)

      感谢ITOM和吴者兄的指点。这我们要从三方面看:

      1)水务的国际化趋势。

      2)核能源的安全性。

      3)国家安全。

      首先,将来势必出现类似IMF的国际组织(我们姑且称为“IWF,国际水务基金组织”吧),以超国家姿态协调某区域内的水纠纷。

      这类组织,在欧亚中央岛一开始会有不少,如北亚一家,南亚一家,欧洲几家,但渐渐就会如同各国的证券交易所一样,整合成几大家,甚至欧亚只有一家(跨洲则不大可能,因为水无法跨洲调配)。在组织里,各成员国有水的捧个水场,没水的捧个个钱场。(所以冯导小刚早晚要拍部贺岁片叫<家有余水>)

      那么好,最有水(不是油水啊)的大户,是:俄,美,加,丹麦(丹麦有格林兰岛)。

      那位说了:那南极的淡水呢?

      人口多的国家,都在北半球,南极的水,中看不中用啊。

      中国的水,每年外流6000亿吨,这一块,对于中国,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堪可疑(资源无主权),再这么无所事事地拖下去,将来组织成立之日,以当日实际使用为准。难道中国就像在IMF一样,无可奈何拿区区的3。7%?

      为什么,欧洲的公司,对在中国开展水务,那么有兴趣?

      其次,在所有清洁能源中,只有核能是能扛重活的,其他太阳能,风能,都是娘娘腔的难伺候的主。所以中国这号夯大力的,别无选择,一定会发展核能。

      但,核能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

      正常的操作下,核电站的安全性,已经没有问题。但战时呢?

      法国为了不用美国操纵的石油,德国操纵的煤,采用激进的核能战略,现在核能发电,在总发电量中超过52%。法国的空气固然相当令人羡慕,但我的法国朋友们,私下里怕得要死,认为自己活在火山堆里。可以说,今天的法国,作为国家,已经丧失战斗意志,只要有优势之敌持续压迫她,她是一定投降的。

      所以中国要造核电站,必须远离都市,不然就是替别人埋炸弹,到时候B-2只要过来丢个引信就可以了。

      但远离都会区,也有问题:

      1)远程输电的损耗。

      2)远程输电的一次性基建成本,维护成本。

      3)远程输电的可靠性(战时,冰灾时)。

      黄河之水天上来,因为中国西高东低,水对于中国,不单是资源,也是能源。

      但,西天之水,固然有势能,这势能能否为中国东部所用,仍需要一个“逢山开路”的启动力量。

      用核力量,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不用随时补充燃料。

      在西藏,青海,川西有选择地建造几十个地堡式小型核电站,不必联网(或只搞局域网),就近使力,就能起到四两拨动千斤之效,将水作为能源和资源引往东部低地。核能转化为水势能后,以最环保的方式转运到中部,东部。这期间虽有各种损耗,但不用大量基建,战时也炸不烂截不断。

      那么搞多大的装机容量?这小本说了不算,中央军委说了算。如果有必要,搞他三五个三峡的容量也可以嘛。

      既然美国可以搞“奶奶的”(NND),那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搞“操他奶奶的”(CHINA TOP NND = CTNND)?如果把中国看成一条大船,那么青藏高原就是桅杆顶。在高原上设置一组“神光”基地群,对于任何方向射向中国的战略导弹,都有拦截能力。至于打卫星,那基本就在中国上空保证无人区了。

      如果中央军委数钱数到手软,说搞两个三峡就差不多了,表那么嚣张,那也可以“三结合”,原先设计要起个700米高坝,水自漫过分水岭的地方,起个300米坝,然后电力引水200米,在分水岭离峰顶200米处打个较短的穿山隧洞,自流送水,不就都照顾到了?这样不必造成大量大型水库,对地貌改变有限,尤其对地壳应力分布的改变小。

      水,还是要节的,但今日之中国,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已经是睡在一块干海绵上了,所以开源是第一位,等以后再慢慢改造渗漏吧,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

      通宝推:饽饽饽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楼主的思想大胆,新奇!
      • 家园 在青藏高原用核电提水还有个特别的好处

        就是在寒冷的冬季,水会结冰,结冰的会导致不论是管道还是河道,都冻上了,不能输水。 这也是水利部专家论证大西线不可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只能夏季输水,那么需要2倍以上的隧道截面,工程难度指数放大)。

        如果用核电提水,可以把核电站发电的废热导入输水管道,避免冬季结冰。当然这样的话,核电站就得直接建在管道边上。

        水坝和提水相结合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建水坝,才能保证全年的稳定的水量。否则到冬季水少了,你的核电站也没用。

        另外,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建个大电站,可以建立5000万kW的大电站,用来提水的一半电量就有了。另外如果用提水+水坝结合的方案,路线需要重新优化设计可能要比大西线海拔更低的位置,才能保障3000亿立方米的水量,大西线的极限调水量好像还不到2000亿立方米。

        另外的另外,不是一定要用核电,用风电、太阳能也不是不可的。不过核电可以提高水温的优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的另外的另外,地下隧道抗地震的能力强于高边坡的渠道。实际上高边坡上运河是最脆弱的。

        即使是3000立方米每年的水量,也不足以湿地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渤海调水工程,工程难度和费用低很多,应考虑同步,甚至先期实施。这个渤海调水不是直接海水淡化,是抽海水到沙漠,利用自然蒸发,提高水汽含量

        再说一句,本大的定向能武器实在是太过科幻了,几十年内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 家园 似乎有解密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放大此图,字体很清楚。

          图上是用大功率激光器打靶的破坏效应物,左侧是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之所以说是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是因为这是一枚再入后以极高速(每秒7-8公里)通过黑障区落下的弹头,弹头明显有“烧锅”现象和痕迹。

          所以:

          箭头一,指的是“烧锅”现象,懂行的都应该知道,只有洲际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再入时才会有这个“烧锅”现象。

          箭头二,指的是弹头的合金材料,有融化的痕迹。

          箭头三,指的是弹头的复合材料碳碳结构,本来可以耐2000度的高温,也被激光烧穿了,可见激光的温度之高!

          箭头四,指的是打靶的时间,1998年9月17日。这是一枚152毫米加榴炮弹的弹头,看弹头底部的螺纹。应该是一枚惰性弹,就是没有装炸药,否则一炸就找不到激光照射的孔洞了。

          箭头五,指的激光烧穿的孔洞。特别注意孔洞的周围已经凹进去,可见激光照射的温度足以烧软周围的结构。

          如果贝加尔湖引水,渤海调海水,青藏高原用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天坪工程取水,这样三管齐下,每处都不需要过于浩大的施工,能同步验证三套方案,西北苦水而不能发展的瓶颈,就有望打破了。

          本嘉明:《茗谈114》:天坪工程

          本嘉明:茗谈118:北京天梯

        • 家园 增了知识

          送花送宝回报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好主意,非常好!
      • 家园 哈哈哈,天马行空言之无据啊。还是实际点好。
    • 家园 【原创】&lt;李锅29&gt;:百年回望(二)

      (一)

      中国得个“中”,50年后(约2060年)既可以联合中央岛日,俄,德法,以资本主义为体,社会主义为用,建立不同于英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的国家模式,推马克思为共主,义结金兰(改良社会主义必然还会有次高潮);也可以再谈G2,给太平洋加盖子。但最主要,是到时候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割据一方,自有两边求上门来。这就要中国自己解决三大问题:

      1)法制体制,就是解决社会公平。

      2)宗教倾向,主要是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如何相处。

      3)水。

      今天咱们说“水”。

      (二)

      井大的论点中,北京成为东亚中心的观点,对小本启发很大,那么迁都可以缓议,当然设立陪都仍然是必要的。而且京津二市,已吸纳了巨量资源,要缩都,很多功能白白废弃,也很可惜。

      既然已经不能“移民就水”,那么只有“移水就民”,引水。

      目前的三路“南水北调”,水量均嫌不足,但工程本身,同铁路线的“三横三纵”一样重要,因为沟通了东西向的各大水系,为将来更波澜壮阔的大调水,做好了准备。

      未来的大调水,有三条路:

      1)自贝加尔湖取水,由暗渠纵贯蒙古,进入华北。

      2)自渤海取海水淡化。

      3)自西藏取水。

      水者,死生之事。其中后两条,操之在我;第一条,更多地是作为中俄同盟,互相交心,“一起分过赃”的背书,有是锦上添花,无也照样过日子的。那么我们就说西藏之水,正确说,是西线远景调水规划,从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取水。

      除了原水利部的远景调水规划,对于西线工程,我国许多水利专家也提出自己的调水方案,如陈传平先生的“藏水北调”方案,林一山先生的“四江一河”调水方案,而郭开先生的“大西线”方案最为引人瞩目。

      郭开方案,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引水,利用定向爆破筑巨大堆石坝,经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鲜水河最终在贾曲入黄河,此工程也被称为“朔天运河”,直线距离 760公里,实际流程 1800 公里,设计总引水量 2006 亿立方米,即现在流出国外的年水量中,截流约1/3。

      西线工程原设计总工谈英武先生透露,经水利部专题研究,郭方案真要实施,需修建15座从几百米至1000余米的高坝,跨越187条河流,修建许多座水头从数百米到一千几百米高的‘倒虹吸’,开凿三条直径28米、总长几百公里的隧洞,在陡坡上修870公里的运河,淹没西藏最富饶的地区,工程量和技术难度难以想象。

      以中国完成青藏铁路工程的技术能力,这个方案主要的问题在于:

      1)境外反对,主要就是印度。这只要抓住国际环境的某个机会,是可以逼印度政府就范的,毕竟今天缺水还不是印度普通民众担心的问题。

      2)需要筑高坝堆高水位。这些地区高寒缺氧,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且处于褶皱强烈、活动断裂发育的强地震带,施工难度很大。而且筑坝屯水,下游的外国(又主要是印度)非常担心中国以此为武器,或自动垮坝,那么洪水骤至,后果不堪设想。从生态平衡讲,也容易招来国际压力。

      但这个水,非取不可,而且早取比晚取好,越早越好。

      小本的建议是:不筑坝,不修陡坡运河和高山明渠,而以数以百计的大型输水管取代。

      比如,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不筑坝,而是在分水岭面向中国内地一侧,修建小型核电站,打通一条输电隧洞穿到临雅鲁藏布江一侧,隧洞中有轻轨和输电电缆。

      在雅鲁藏布江水线处,建造数十,上百个吸水口,以核电推动水泵吸水,沿山坡上行。如果一级泵站功率不够,则设多级泵站和小型蓄水池接力,越过分水岭后,即并线自流下行,沿途推动水力发电站逐梯次发电,所发的电就近并入核电中,再用于外侧取水。

      这样一来,好处是:

      1)前期投资小,不给印度反对的理由,生态系统无影响。

      2)原理类似于汽车用手摇发动后,由发动机自行连续工作,因此核电的用量会在启动后减少。

      3)核电站在山背后,敌国不易攻击。

      4)就近用电,没有峰谷问题,没有输电损耗,用电效率高。

      5)未来在附近装备束能武器,使用核电,可以拦截敌国导弹,此时停止吸水用电。而且这是在逐次后退的原15座高坝的应建位置,等于建立了一个大纵深多层拦截网。

      6)取水量可灵活多变。

      7)中国有成熟的核潜艇反应堆技术,即恶劣工况下的小型堆技术。

      8)全世界的输水(油)管线技术已十分成熟。

      同样,如果在强地震带打过山隧洞有风险,那么以多条输水管在不同等高线处环山而行,沿途有水泵调节水压,对山体的力学影响就小多了。目前的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从长江源头的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过巴颜喀拉山,就已经可以这样尝试了。

      有了2000亿立方在手(甚至更多),中国的缺水问题,三北治沙问题,今后几百年的长治久安问题,才算釜底抽薪,标本兼治。

      通宝推:细密,饽饽饽饽,中关村88楼,
      • 家园 北京作为首都

        从辽金元明清到今天永远是军事价值和地缘政治需要大于经济与文化意义。

        而且北京作为首都一直是一个经济上的负担,过去的南粮北运,现在的南水北调,都是这一毛病的体现。

        北京天津缺水的问题,还是直接渤海海水淡化算了,其他方案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态。

      • 家园 啊呀,与本大所见略同啊。小规模低坝,先云贵后青藏搞调水

        以前看郭开的朔天运河,好在宏伟,问题也在过宏伟:从雅鲁藏布江开始,工期长,见效慢。而且一开始水量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下游大渡河等处河道与堤坝不是浪费吗?不如分期分批,低坝抽水,大量管道与蓄能水库结合进行。不过我当时觉得采用太阳能或者风能作为抽水来源,可以解决太阳能与风能不稳定与存储问题。核能如果解决安全问题,是更好,特别是冷却水用来加热,一举两得。

      • 家园 筑电站提水的方案于

        俺心有切切焉!花之!

      • 家园 好主意,算一笔帐

        本大这个主意很有新意,就近发电提水。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算一笔帐,看看要一个多大的发电机组。

        年调水2000亿吨(呵呵,中国的什么数字都大,写着都爽)。也就是每秒输送6300吨。假设抽水总共高程1000米。就是要在一秒钟内消耗6200万千瓦。假设抽水泵效率50%,后继水电效率30%,就是需要6200/0.5-6200*0.3约1亿千瓦的发电量。而三峡的总装机量不到2000万千瓦。

        从这个数据看,大西线要调集那么多水,筑坝和隧道还真逃不掉。而且坝筑的越高,需要提升的高程就越小,还能发电抽水。在调集水的下游建电站,就可以直接供应当地工农业用电,不需要远程传输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