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CCTV2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报道(内有链接) -- 潜了又潜

共:💬143 🌺2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本末倒置是根本。

      医院的根本是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的根本是患者满意。

      搞什么管理、出政策,能把医疗质量上去那是扯。

      医院的管理,就是要让医护感觉不到管理,可是现在呢?

      国内大多数医院以行政最大,医疗最末,为了开会正在进行的手术都能停下来,先开个中层干部会议再说,开完回来继续开刀,为了某天开会停排手术更是常见。

      病历质量更是,天天抓,每份病历写的跟教科书似的,能有时间看书、查资料、提高医疗水平吗? 大家也不是没出去看过。看看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这些西医鼻祖,病历内容有多少?都是挂床头当随笔写写的。手术医生口述一遍,护士整理一下就OK。我们倒好,看医疗质量、最后打官司,就看病历,管床医生、护士的说法、亲身体验,不相信,就看病历。指天发誓也不行,是不是要医生左手按着毛选说话才可以信,还是永远都不能采信了。这叫什么理?

      对这个,抢救病人完了,不是说病历就马上封了,有六小时可以补记,当然也可以修正诊断,写字错了或者句式颠倒,一般一页纸有两处涂改就要重写这一张,相关人员的签名再重新签。在法律范围内是可以修改或作废一张纸的。

      开心网上有个调查,90%还多的参加投票的医生、医学生都选了投错胎做医生。没几个人对工作环境满意的。

      提起就郁闷。

      媒体监督是好事,大家关注是好事,这件事该深挖,神仙打架,最后如果因为这件事修改了相关法律,是件好事。就像收容法那样。

      窃以为文教卫生,不渗及政治,要学就学个样,切莫学的中不中洋不洋,搞得畸形怪物出来祸害人。

      • 家园 有一点是乱说

        医疗质量的标准不是患者满意,也不能是患者满意。媒体监督医疗质量是坏事儿。不懂医的人怎么来监督?这些人能做的只不过是煽惑而已。全社会不相信医生的成本太高。先不说错不错,就说是错了,有意而为还是能力有限还是时间有限或是做了一个错误决定那是完全不同几件事儿。

      • 家园 【讨论】我觉得认真写病历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认真写病历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去看医生,每次基本上是有20-30分钟的时间,医生都是一边问一边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有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居然只用食指也打得飞快。这样的好处是,每次去看病,医生会稍微比约定的时间晚几分钟叫我进去,待我进去后,发现医生基本上把我过去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以前有什么症状,吃过什么药,都一清二楚。即使医生不同,甚至地点不同,都没有什么问题。去看牙医,每次医生都会在牙齿的图片上做一些标记,下次医生调出图片来,对情况的发展一目了然。

        虽然我对医疗行业一窍不通,但还是觉得这种管理对病人要更有好处一些,医生工作起来也方便。

      • 家园 晕啊,我还认为自己选错了行业,当年应该考医呢
      • 家园 你确认这个说法是真的?

        看看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这些西医鼻祖,病历内容有多少?都是挂床头当随笔写写的。手术医生口述一遍,护士整理一下就OK。

        可能你写的病志同大多数的病志不一样,不是一个星球上的。

        • 家园 是随笔写写。

          “当随笔写写"是一种态度,他们没有认真到我们国内这种程度.

          现在电子档案多起来了。你可以看参考资料,有的上面有病历的影印版,一张纸,英文手写体,表格勾勾,写的CC,HPC等也是很潦草,绝不像我们甚至有要求有病历书写比赛的。要正楷,要清晰易认的。病历空白的地方可以介绍病情时当草稿纸画个手术入路图解什么的。背面也可以画。有的病程一天就是一行,不像我们,长期植物人,你也要无事说三句。头皮外伤病史明确的也要鉴别诊断来鉴别一下。外面检查人员不懂,来查了就做个样子死搬教条,这种事还少吗?

          公开的事例有部书叫“神经外科的黑色幽默”,美国一个Dr写的。二三十几岁的医生就是练手开刀,没别的事,我们是一般人都认为五六十的开始上去开刀水平高。那会儿小脑都开始萎缩了。精细动作怎么往里面编程? 英国因为NHS,病人相对美国少,动个手术要排期N久,一般的病历一般写,疑难的发Case Report细写。我们的手术例次、流水量,相比西方是有优势的,病种重复也多,在病历上费这么大巭,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归根结底,是医患关系的紧张,不信任,不光患者,医生也是,大家都指着靠病历打官司。

          处方用正楷,用化学名全名,不许用拉丁,不许用缩写。明摆着为了随大流一刀切,有一个例子是武汉同济的研究生出来,开医嘱头孢什么的全是英文名,沿海某医院护士看不懂,大叫,最后,研究生走人了事。 我以前医嘱开止血药,换了个医院后,PAMBA护士和护士长都看不懂,叫写中文。现在制定政策的专家也是以前那个时代上去的。专业英语可能有的和现在一般的医学生不能比,不过是不是为了这个医学学习方面就一直不进步了?日本很多解剖部位、医学用词直接用拉丁的音译,国际会议说起来不用特意翻来翻去,懂个七八,我们要知道pterional是指翼点,音形差十万七八。南美国家有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但是医学就可以全用英语教学、英语文档?

          总之,医生的水平高低不在写病历好坏,工作重点也不应该在病历上。有人说小医生写写没事,是没事,但是不应该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学思维(内科)、知识、技术(外科)。书本、文案等知识应该在学校期间就学扎实了。临床就是临床。

          医疗的任何一方面展开说去,都刹不住车。知道越多越痛苦。

          • 家园 中国的,外国,中医的,西医的病志都写过

            绝对不是象你说的那样。

            国外的病治也是一样的,不写全,出了问题就是生死的差别。

            当然大夫的字迹比较潦草。

            • 家园 我们在美国看病

              大人,小孩都有,就是拿张表勾勾划划,然后签个字。也许咱都是小毛病,大夫还犯不着动太多的笔杆子写病历吧。

              • 家园 格式化也是病志的一种,实际上是一样的

                病志的目的是什么?

                平常时候的交流工具,同事之间,自己同自己交流等。

                出了事故就是医务工作者的保护伞了。

                当年NZ纪律委员会的主席专门给我们讲课:1,不希望看到你们的名字在我的桌子上,2,是死是活,只有病志能决定。

                很多的病志要求看似无聊,比如说患者以呼吸困难主诉入院,一定要写上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这些要求都是同路规一样,每一条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所以说病志不重要的就是找死都不等天亮。

          • 家园 学习。

            花。

      • 家园 我有个不同意

        医疗质量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治好病、救好人,而不是仅仅让患者满意,因为很多患者根本不懂病和医。让患者满意应该只是治好病、救好人的结果。一个反例是,现在西方医院形成这样一个风气,医院服务态度很好、让很多患者很满意,可是很多时候就是治不了什么病(只是把患者糊弄至满意),例如说说我经历过的美国医疗,我在英国也有类似经历,不过没有那个作者的经历那么惨、我也不是医学专家,后来还搬到了英国医疗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活。新语丝上也有例子——英国生小孩记表扬还是批评?——评GULFMOON君的《英国生小孩记》

        • 家园 首先,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的。

          像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根治很难。

          再者,医生也不是全是水平一百分的,总归有六十分,有七十分的。再说,也不是全靠个人,医院的相关检查设备,患者的描述,病情进展特定时期症状不同,可能在这家医院没查出,到下家就查出了。就好像吃了第三个馒头饱了,早知道前两个不吃了。

          看个病指望一下就好,是靠一点点运气的。

          力所能及的,那个医生能确诊,能治疗的,医生当然想把患者治好,有成就感。

          不能的,就看人性了,好的让转诊到其它医院,怕丢脸的就糊弄开了,等患者自己主动走。

          再就是其它的有无利益驱动,小病当大病治,为了考核目标,能出院不让出院的,多利用床位的,多用几天药的。保险公司对医生有奖励(Sicko记录片),能手术的建议不手术等等,太多了。

          • 家园 起码英国的医疗制度不是这样的

            你去哪家医院看病都是由NHS系统内部决定的(当然你可以去申诉)——那真是全国一盘棋,除非你去私人医院。可是,看新语丝上的那个例子,私人医院也就那回事。我有时就只好飞回国内去看病。

            (另说几句,英国医院的水平也分地区,我对自己目前所在地区的医院还是满意的。英国公立医院——都属于NHS系统——的送医原则是就近、先由家庭医生把关和推荐。绝大多数英国人是去公立医院看病。)

      • 家园 同意,现在国内医院管理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限制,医院采取以量取胜的市场策略对应。在不断扩大医院硬件设施的同时,由于医务人员编制和培训的限制,医务资源的增加不能满足收治病人数量的增加。医疗质量的下降是必然的。

        另外,我记得河里曾有篇文章介绍国内医疗体系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已治疗为主,而不是已对疾病护理为主。记不太清楚了,不知哪位朋友能挖出那篇文章。

      • 家园 中国是中国

        像国外那种每天病程记录一行字,画个图谁也看不懂,是不能复制的。我曾经建议过录音记录,遭到严厉批评,现在已经是瞎学洋鬼子的笑话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