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1969年珍宝岛 -- 逐日夸父

共:💬82 🌺28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去改造,是去报道的

              铁列克提事件的前因,是苏方引诱我方哈族、乌兹别克族等沿边牧民叛逃,还带走数以万计的牲畜。当时跟着巡逻队的不仅有新华社,还有八一厂、新影厂的摄像师,是准备去做报道,揭批苏联恶行的。

              要去改造,哪有这么多新闻单位的人,还要跟着边防军走。

              • 家园 我父亲参与了劝阻工作

                我父亲参与了劝阻工作,他那时刚刚大学毕业,在乌市工作,中苏边境哈萨克人发生了大规模叛逃后,立即在全疆抽调了几百个干部放到边境,我父亲负责霍尔果斯这一块,整天穿着皮袄,骑着马到哈族老乡帐房里劝阻,但这样还是走掉了很多,当时的老霍城县基本走空,后来和水定合并重新成立霍城县。我父亲从而学会了哈语,维语,经常到现在去巴扎买东西会秀一秀,还挺有用,维族小贩见你说维语态度会好很多,

              • 家园 你说他们现在怎么不引诱了呢。

                最好连汉族也引诱过去,连他们人口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

      • 家园 新疆那是偷袭,而且兵力火力一边倒,上不得台面
    • 家园 陈锡联,二野赵子龙,英俊,能打
    • 家园 珍宝岛一战中很多苏军官兵是冻死冻伤的

      回到珍宝岛战斗上来,我边防巡逻队一般只有20来人,按照正式的说法,面对有2辆装甲车70人左右的苏军(俄方的资料时,3月2日的战斗中,前苏联边防军前后一共投入50多名士兵),在3月2日的战斗中,天朝无论如何是不会占上风的。而实际情况是这一天,苏联边防军死31人,伤14人,差点被解放军包圆。这与官方的说法实在有太大的出入,一般的边防巡逻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如果大家看过《共和国战争》之《中苏战争》,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部纪录片在讲到3月2日珍宝岛战斗时提到3月1日的夜间,我边防军就悄悄地进入珍宝岛潜伏下来。由此可以发现,当时的tg对珍宝岛战斗是有所预见和准备的。而根据后来的资料,可以确定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斗是tg精心策划的一场战争。

      前不久CCTV军事频道在一个对珍宝岛的采访报道中,提到当时中国军队有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十几个小时不被冻伤的办法,而苏军不能。到了凌晨出击的时候,很多苏军官兵已经不能动了。

      • 家园 苏军冻死的说法值得商榷

        3月2日前一天,苏军并没有在岛上潜伏下来,而是在3月2日当天乘坐汽车上岛,随后不久中苏双方就开始发生冲突。3月14日的战斗,苏军也没有上岛潜伏,冻死的可能性不大。按照苏军的自负,依靠优势装备再上岛潜伏,毛子心想“我丢不起这个人”。而且苏军参战人员的回忆中也没有提到冻死一说。

        只有我国边防军为了弥补装备上的欠缺才迫不得已上岛潜伏。当时为了能在雪夜里长时间潜伏,我边防军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马宪则的回忆

        咱们的人在雪地里,一连猫了七天七夜,馒头冻得像石头蛋,放到怀里暖一暖,拿出来啃。人可冻惨了,将近零下30度,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脸上全都冻起了大泡,就跟让火烧的一样,陈绍光的耳朵冻成透明的了……这是什么劲头?什么精神?两不怕,那是真不怕,没有命令冻死也不回来。那一回他们没来,要是来了就在七里沁岛打起来了

        陈绍光是师侦察连的副连长,在3月2日的战斗中身受重伤,流血过多而牺牲。

        • 家园 确实是有的,一名苏联叛逃美国的苏联下级军官的书里写到过

          以前战场杂志第三辑有过那本书中文的节选,文章名是《军事指挥 苏联冷战时期装备逻辑》,我以前在大学还翻到过这本书的全文版,很旧了,不记得是不是用这个书名了

          作者的介绍如下

            维克托·苏沃洛夫是一个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军官,其真实姓名无法得知,原因是已被苏联缺席宣判死刑,需要隐姓埋名,以免报复。他毕业于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了正规而严格的专业训练,其后在苏联军队中服役15年,曾任摩托化步兵连连长,师级参谋工作,并最终成为苏军总参谋部的军官,1968年参加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

            苏沃洛夫既从事过基层部队的指挥工作,也比较了解苏军的整体结构和特点,到达西方后完成了几部引起很大反响的著作,如《苏军内幕》和《解放者》等。其中涉及苏军组织,编制,作战思想和装备等诸多方面,并以其本人的亲身经历和生动文笔,让人们从另一个层次认识了苏军的鲜名风格。

          关于珍宝岛冲突的一段如下

            1969年,苏联远东的秋天分外寒冷。当与中国人在乌苏里江上发生第一次冲突时,作战师还没有到达该地区,对方的压力全都由克格勃的边防部队承担。冲突结束后,总参谋部曾对暴露出的错误与疏忽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他们很快发现,一些边防部队士兵在雪地里被冻死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进接受过在零度以下室外睡觉的基本训练。

            这是令人震惊的消息。总参谋部的一个委员会马上随机抽出三个师进行试验,结论同样令人失望。二战时的经验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现在的苏联士兵在没有睡袋,也禁止点燃火堆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冰点时,他们怎么办呢?

            各师的参谋长立即被召集到莫斯科。他们接受一天的训练――关于如何在天寒地冻之下只用一件军大衣在雪地里睡觉,每个人都被要求在雪地里睡三个晚上。然后,这些参谋长又返回各自部队,苏联陆军全体官兵立即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试验――在冻死人的寒冷天气里,不添加任何衣服而在室外过一夜。那些驻扎在南方沙漠里的部队似乎交到好运了?不,他们同样被送到西伯利亚进行艰苦的训练――从此以后,在雪地里过夜被列入所有军事训练计划中。

            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前丙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西奈半岛的惨败之后,阿拉伯士兵越来越害怕坦克和凝固汽油弹。于是苏军发布命令,所有的苏联士兵和军官(直到将级军官)都要练习从烈火中跳过,以及躲在战壕中,让坦克隆隆地从他们头上通过,或者就直接躺在呼啸而过的坦克的履带之间的空地上。

            我对凝固汽油弹有切肤之感,我曾匐伏在壕沟内让坦克从我头上过去,我也曾在雪地里度过了几个难熬的夜晚。

          话说这本书相当有可读性,苏军强烈的实用主义精神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战场杂志节选的这部分有些网站上贴了其中的一些段落,但感觉好像都不全,可以下载战场杂志的电子书看看

          • 家园 “苏沃洛夫”的这本书以前是研究苏军的参考读物之一

            我们单位的图书室还有呢,作者“苏沃洛夫”,从核战略到步兵战术无所不晓。

            今天已被证明是忽悠大作。

            事实上苏军在珍宝岛冲突期间根本没有野外睡觉之事。

            • 家园 不会吧,大学的时候看得我那是一惊一乍的,我感觉里面的挺多

              观念都挺实际而且确实与苏军装备相符的呀,比如极度强调可靠性和易生产性,重视反坦克能力,装备保密,直升机的作用等等

              对于里面的核战争内容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倒是觉得书里说苏联的远程预警雷达是战略欺骗局的作品不可信,苏联那么全面的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怎么可能是忽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