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 李寒秋

共:💬88 🌺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非洲的确是个大问题

                    美国早就想对法国取而代之了,中国现在也进去后来居上,形势很微妙,很热闹。

                    • 家园 【文摘】中国在非洲最大竞争来自印度

                      外链出处

                      我们讨论非洲战略的时候,还有一个重大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认清我们最大和最危险的对手是谁?这个对手不是欧美,也不是非洲的部族,而是印度!近年来印度国内局势缓和、经济发展迅速,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印度的人口众多,虽然现在出口铁矿石等等资源,但是可以想象的是不远的将来,印度经济发展了,一定是资源紧缺,就如我们当年还不断地出口石油呢,今天却高度依靠进口。

                      我们去非洲谈的项目,在我们离开以后最终的命运是被印度著名的私人财团所得,他们给非洲部族和欧洲殖民者的条件是非常高昂的,而他们的思路不是在这里开采,而是不开采储备着,现在没有办法运输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有基础设施运输,印度的这家私人钢铁财团的规模比我们几家最大的钢铁厂还要大,中国的民营资本绝对没有这样的实力来运作,更不可能有这个财力支付高昂的费用收购了放置在那里不动。印度是铁矿石的出口国,但是印度的财团仍然这样储备资源,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让我们非常接受不了的说法,就是印度人明确说了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给中国人,尤其是不能与印度的铁矿石出口形成竞争。这次力拓对于中铝的毁约,本人听说这一家著名的印度财团也是参与其中的。而印度之所以要出口铁矿给中国,是为了换取中国的焦炭,散货船运矿石来运焦炭回去,运输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没有铁矿石但是我们的焦炭出口却是世界龙头,在铁矿石的博弈中为什么就不能用焦炭来声东击西呢!

                      印度也是西方殖民者撤离后新建立的国家,印度与很多非洲国家有共同的宗主国,他们的法律制度相近,官方语言一致,并且在殖民统治时期有大量的印度人滞留当地,在当地的人脉资源也非常丰富;因为印度与很多非洲国家在殖民时代属于同一宗主国,当年的殖民者在印度和非洲都有产业,这样的内部人脉关系也是比中国要多得多。印度非常懂得非洲的游戏规则,印度也有非洲类似博弈的历史经验,历史上印度是依靠不合作运动就取得了独立,是没有流血的和平独立,印度的西方殖民者各种权益情况与非洲是类似的,印度国内的各种原始部族的情况与非洲也是类似的,他们有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在非洲的竞争中印度比我们的软实力强太多了,我们千万要重视这个对手。印度在非洲的战术就如鬼子进村一样,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所以印度在非洲的资源战略是嘴上不说,印度企业底下却做得不少!就如美国人说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一样,印度人也说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中国资源的中东和非洲战略,与印度的印度洋地缘政治有直接的冲突。

                      印度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所谓的“不结盟”就是对谁也不承诺,与谁也可以说了不算,实际上是可以耍政治无赖的遮羞布,这样的好处就是印度国家内部各种西方势力复杂,国家可以随着西方不同势力的强弱和这些势力在国家内部的变化左右摇摆,在国际上奉行的是完全实用主义和利益主义。但是印度单独奉行这样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会被孤立,所以印度也拉拢了一大批类似的国家,搞出来了不结盟运动。因为印度与非洲国家在后殖民时代的势力类似、博弈格局类似,所以印度的不结盟运动在非洲非常有市场,印度的不结盟政策游走于美苏和欧洲之间,左右逢源,比我们在国际上过得滋润多了。而我们的第三世界运动,实际上是拉拢一帮小兄弟造反老大,在国际政治无道义的今天,到底有多少人会为了你的利益和道义去得罪老大呢?只要你给他们的经济好处不再,他们就会离你而去,是一群地道的酒肉朋友。所以印度的不结盟运动是利益相投的集合,而我们指望第三世界同盟为了我们牺牲利益,基本没有可能,你的影响力基础怎么与他们比?

                      印度对于非洲战略也是非常重视,印度角逐非洲也有巨大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印度的经济也正在崛起,发展速度不亚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印度的快速崛起在一段时间后必然带来国内基础建设的高峰,会造成对于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巨大需求,就如现在中国的钢铁等资源需求让世界惊叹一样,印度经济发展了一定也是如中国这样急切地全球寻找资源,反而世界发达国家现在对于这些资源的需求没有那么紧迫。在这样的争夺中中印在世界的对撞就要升级了,中印未来的资源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和预见。中国的年能源需求速度均以两位数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石油依存度接近60%。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两大地区。近年来中东局势不稳,在中东地区参与大型能源项目开发面临诸多风险。非洲因此成为中国最受青睐的能源开发地区。非洲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233.8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到2010年有望上升到20%。目前非洲大陆原油日产量达800多万桶,约占世界原油日产量11%,到2010 年,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印度的石油产量也不高,随着印度的经济起飞,能源的需求将更大,由于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中国一倍以上,有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印度对石油的消费水平,将和中国相当,但这个占世界人口总数16%的国家,其石油储量只占全球的0.4%。有专家预计,在海外油气资源领域,不久的将来,印度将是中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现在中东的石油早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虎口拔牙式的战争和与虎谋皮式的谈判都是不现实的,能够带来资源想象力的只有非洲大陆了。

                      同时印度煤炭产量约4亿左右吨远远低于中国的20亿吨左右,印度大量煤炭埋藏在1200米以下,可以用来炼钢的炼焦煤极度缺乏,印度将来的资源压力更大,与中国的冲突会更加疯狂。而中印的冲突是世界各国所希望看到的,这个世界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占40%以上,如果这两个大国都崛起了,世界的资源版图就彻底改变了,他们至少要通过战争把中印淘汰一个,最好是中国和印度两败俱伤,所以我们保持军事优势迅速打败对手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大国的崛起,竞争最激烈也最关乎国家兴亡的实际是与同等级别国家的竞争,同级别的国家发展了一定成为你的死敌,而比你发达程度高很多的国家和显著不如你的国家,实际上与你打不起来,况且我们与印度的领土问题也没有解决,印度觊觎西藏资源也一直给中国制造不稳定因素,中印之间的冲突恶化是极有可能。

                      我们进口的非洲资源、我们进口的中东石油、我们出口欧洲的大宗商品等等,都要经过印度洋上印度控制的地区,印度洋是经济全球化后我们的海洋生命线之一,而印度早就有航空母舰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需要有自己的远洋舰队和航空母舰,才有可能在与印度的非洲资源战中占据位置。航母不是摆设,也不可能与美国等强国的航空母舰群进行竞争,更不要因航母让与中国有近海争端的东南亚各国紧张而给其他势力借口。中国航母最重要的使命是在远离中国的印度洋上,为中国的远洋商业护航,中国的潜艇虽然很不错但是远洋护航仅靠潜艇是做不到的。我们海洋战略的关键是印度不是美日,战场不是太平洋而是印度洋,甚至将来中国与印度的西藏冲突也要以海战来最后决战。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全球经济状态下,海洋的经济封锁令一个国家很难生存;另一方面在西藏打陆地战争对中国不利,中国的物资供应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打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打长期战争对于中国非常不利,当年我们从占据优势的战局中停战并且在谈判中让步,根本原因还是物资供应跟不上,印度在西藏边境的补给线比我们短多了也好走多了。

                      非洲的不结盟国家是看谁的实力强就随风倒向谁,在非洲的印度洋沿岸,印度的地缘政治很有优势,是区域内的大国和强国,中国如果没有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将来也一定是开拓非洲资源的硬伤,弄不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今年的第一季度就进口了5700万吨以上。中国的石油进口,最大的三个来源地是沙特、伊朗和安哥拉,他们加起来占到了总进口量的40%以上。如果考虑到向中国出售石油的还有非洲的苏丹、加蓬等令中国人感到熟悉的国家,就不难想象非洲和中东对中国来说有多么重要。目前,从上述所有国家到中国的油轮,都必须经过一条穿越印度洋的主航线。在这样重要的地方没有我们的军事存在而任人宰割,将来我们的资源安全是没有保障的。

                      对于中国而言,西方的遏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在与相近竞争国家的战争中失败,就如当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胜利者成为世界列强,失败者被打入地狱。从当今世界的资源紧缺情况来看,这个世界的资源是不可能同时保证中国和印度这样超级人口大国的经济需求。而非洲是世界唯一可以有想象空间的地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有赖非洲的资源,非洲部族的复兴也有赖于这些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有西方殖民者在此长期经营,非洲即将发生的资源争夺一定是极其惨烈的,我们与印度竞争的成败才是民族复兴最大的考验。日本虽然与中国的资源冲突也很大,但是日本已经很发达并且在澳洲和拉美攫取了不少资源,日本更多地是遏制中国,与中国直接的资源冲突倒比不上印度,印度也将非洲视为他们将来的资源基地和发展空间,我们与印度的冲突,更加可能是在非洲资源上和海洋上,因为印度认为他们的海军相对中国有绝对优势,这样的情况更容易让印度挑起战争,我们非洲资源战略就很可能成为中印战争的导火索,我们对于这样的战争准备好了吗?这个问题在我们制定非洲资源战略时是必须予以考虑的。

                      在170年前,人口规模与GDP成趋同,中国人口占世界的37%,GDP占33%左右。到1870年左右,开始出现偏差,到1913年左右,这种偏差逐步加大,中国GDP占全球的比例不到10%。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认为:由于全球化加快,中国、印度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崛起,近年来人口规模和GDP又开始逐步趋同。他预测,再过50年左右,亚洲有望恢复到过去的比例即占全球GDP的60%。而亚洲的未来,看好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经济大国将在中国和印度中诞生。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需要看到它没有考虑资源问题,中国和印度都存在人均资源量极大不足的问题。在170年前,土地就是资源,而且更加准确的说是开发了的可耕种土地就是资源,那么在美国西部开发等条件下,亚洲的中国和印度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资源是充裕的;但是等到当今世界,资源早已经被发达国家瓜分殆尽,GDP与人口趋同背后的资源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撞上了资源天花板,印度过几年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到时的资源竞争就一定会有更加激烈的方式。两次世界大战,实际的战争背景也是资源争夺和重新划分资源版图,西方世界能够和平地让出自己的利益吗?中国和印度显然没有能力与发达国家进行激烈冲突,而对于比中印两国落后的国家,他们的多数资源早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中国与印度能够扩展自己的资源版图的空间是有限的,必将是直接的资源冲突,这是关系到两国发展权的根本问题,围绕资源的冲突会比边界的领土纠纷更加激烈,没有让步余地,根本问题不解决也不会停止。

                      中国与印度的竞争,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差别。印度是相对孤立地处于印度洋经济圈,与欧美传统的大西洋经济圈和新兴的太平洋经济圈的地缘冲突比较少,即使印度崛起了在军事上直接威胁大西洋和太平洋,其海军也要受到马六甲和苏伊士的限制;而中国的崛起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影响力,同时对于俄国和日本均构成重大的军事压力。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差别,不但使得印度可以在二战后拥有比中国更大的空间,而且也会使得在中印竞争中,美、日、俄的天平倾向印度,一旦有事,印度可以比中国更充分地得到美、日、俄的支持和武器,这样的支持力度对于中国想要打赢战争的障碍是要超越中印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所以为了与印度可能的争端和在非洲的资源利益,中国是没有多线作战、多方冲突的资本和实力的,中国对于日本、俄国和美国就必须要在恰当的时机有所妥协,谋求他们对于中国与最主要的竞争者的斗争中起码保持中立,中国在与这些国家的争端中想要寸步不让不仅仅是没有实力的问题,更有多方平衡所必需做出的牺牲,中国历史上的清流和现代的愤青把中国的妥协和让步全部变成卖国的极端做法,结果一定是误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的感觉

                      目前中美最大的合作就是在联手瓜分老欧洲的势力范围。某种意义上,中国前台,美国后台。只要这块大蛋糕还能分得下去,中美之间不会起大的实质性冲突。分到头的时候该怎么办,还真是个悬念。

                      • 家园 G2就是这个意思

                        河里不是很多人在唱中美共治吗?估计两国高层内部早就有协议。

                        • 家园 是的,分别人时一团和气

                          到互联网这一块,就打成一团了。

                          想来应该在几年前,小布什的时候,渐渐把分赃搞定的。

                          弄不好,以后看到从布什手里,TG拿到了很多。

                        • 家园 G2=America sacrificed

                          the interests of its former allies, NOT his own core interests, to trade horse with China.

                          China is a weird partner, philosophically distant, but fiscally closest partner now for America.

    • 家园 李兄好文。不过现在法国放弃戴高乐主义也是大势所趋。希拉克

      在01年也提出过返回北约,只是要价南欧指挥总部司令不得而没有成。说穿了,一方面是必须为地中海联盟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不加入北约内部,欧洲军事力量的建立肯定被美国绊住。05年法国人还提过双边门罗主义,想在北约内部欧美划分世界势力范围呢。呵呵,看来这个G2大家都想过啊。

    • 家园 国际观察的李寒秋?

      老大来西西河了?

    • 家园 戴高乐最大的政治遗产就应该是欧盟吧。
    • 家园 萨科奇可算是彻底抛弃了戴高乐主义

      希拉克反对伊拉克战争,是典型的戴高乐主义动作。虽然这一姿态很长时间一直受美国攻击,但这在中东、北非等与法国有密切利益关系的地区形成了良好影响,而且和欧盟老伙伴、中国结成了空前密切的关系,对法国而言是利大于弊。

      而萨科奇在当部长时就有绰号“美国人萨克”,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上台之后立刻掉头捧布什,重返北约军事机构,而且毫无理性地与中国交恶。

      但很可惜,天下大势,美国也换马了,萨科奇那一套无法再吸引奥巴马,对美国来说,利益天平上中国的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法国。

      而且因为萨科奇的不智,中法已很难再回到希拉克时候的亲密状态,而在欧盟内部默克尔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法国政治老大的地位摇摇欲坠,从密特朗到希拉克苦心所造的有利形势,估计要被他挥霍掉了。

      • 家园 有道理,有宝!

        曾几何时,中国向法国派过不少留学生。

        可惜,法国人近视,没有坚持下去。搞得法国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小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戴高乐之后的法国领导人都宣称继承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核心就是维持法国的大国地位。戴高乐有句话:法国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戴高乐之后的法国总统都高举戴高乐主义的旗帜,但戴高乐主义就像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成了一个大框子,什么都可以放,内容早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