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对总经理述职报告的部分内容的简单解读 -- wqnsihs

共:💬509 🌺198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学教育史不能动的

            这个跟国企一样,一动就要有很多人下岗。

            首先,招生规模这东西,跟财政一样,只能增不能减,否则学校就要入不敷出。我们学校这些年招生人数和学费一路往上涨,校领导还整天哭穷呢。

            再一个,高校里普遍人浮于事。中国高校里的的员工,行政与后勤一般都要占到60%,真正的教师也就40%左右,加上一些知名教授往往不怎么给学生上课,真正在教学一线的才占三分之一。如果所有改革都对着这三分之一的人来(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这些人也要有怨气,毕竟很多问题首先就出在行政上了。但要是动行政后勤的话,那动静可就大了。尤其是后勤,几乎全是关系户。

            再一个,课程改革也是不可以的。高校的课程开设都是以专业为基础,根据教师的条件来的,哪怕一个老师研究的东西再冷门,只要他有教学任务,也要开这门课,如果这个老师混出名气了,那就要带研究生。现在都是量化考核,所以导师只要有能力,都愿意多带点的学生。同理,一个学院,哪怕是很冷门的学院,但只要你教师多,实力强,那就必须多招学生,因为学校也要成本核算,通常强势学院占据学校的资源是比较多的,在学校看来,投入了当然要有回报。至于社会上需不需要这么多学生人家根本不管的。

            最后,搞教育改革,也没有那么多师资的。像就业指导课,每个学校现在基本都有的,但这种课根本没用,上去讲的人全是纸上谈兵。况且,有些东西只能自己心里知道,不能拿上台面讲的。混过社会的人都知道“关系”的重要性,但在高校课堂上大讲怎么“搞关系”,那就要范政治错误了。

            • 家园 我补充一个事实。前几年我回科大,数学系居然没有

              足够的老师开基础课了。科大所有专业都要上数学课,数学系老师也不少,但是由于论文压力,大多不愿意上基础课,愿意上专业课。而且很多教授愿意去当处长,而不愿意上讲坛。科大以前的传统是大师讲基础课,象华罗庚讲数学分析、关肇直讲线性代数、吴文俊讲微分几何等等,现在都是刚毕业的小年轻讲,还都不专心,整天准备出去工作,例如新加坡、香港就挖走不少。象科大这种标榜自己是精品办学,吹嘘自己是中国的加州理工的大学尚且如此,其他可想而知。我有一次在北京偶然与朱清时校长相遇,我问他这种情况怎么办,他说无能为力,是制度出了问题,没有论文,当不了教授,不管你讲课讲得多好。再说现在学生也没心思在学习上。当年我们对考试作弊那是当成终身耻辱的,即使让你看书作弊也不会看的,而现在的学生不作弊就是好学生。真是在堕落。

              • 家园 据说科大出来的学生成绩单都很好看

                一是刻苦,二是老师都知道学生日后准备拿这个成绩出国,不给高分过意不去

                • 家园 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最好还是实际了解比较好,不要“据说”。

                  有些系教学管理很松,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系教学上管的严这样的现象就没有了。有一年我带助教时的那门课,一百二十号人,最后只有六人过90分(期末卷子出的相对要难一些),所以有时候还得看老师是想松一点还是严一点。

                  • 家园 之所以说是据说

                    因为这个是从我闺蜜的前男友,一个科大人处听说的。当然可能存在各个系的差异。

              • 家园 学校

                这个夸张了,至少我这里文科专业没什么作弊的,作弊被抓的倒有。

                理工科学生作弊跟课程压力大有关,一周四十节课以上,十门课起跳。理工能力要求很高,跟不上的考虑作弊很平常。压力轻的文科作弊少很正常。

                基础课我这里大部分还是由老教授上,不过拜调整和WG所赐,本专业老头子多年轻人少,不少是半路出家来的老人讲基础课也不见得很优秀。有些年轻教师的水平,真看不出是从文科最严密的经济学里面出来的。

              • 家园 一些补充

                这几年数学系的情况有所好转。数学系最后成那样,我想个中原因师兄应也是了解的,一个谷超豪,一个汤洪高,再加一个后来的程艺,就这么把一个本来的中华第一系给毁了,一半的人才流落到清华去撑起了现在的清华的数学系,而剩下的一半则是走的走老的老了,一度确实有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我在四系本科所学时,线性代数课既然是让一个南开过来做访问的老师来开的,不知该做何想了。数学系的情况在06年之后开始有了改善,相继引进了不少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声誉的人才了,比如沈维孝等。

                我在四系前后七年,所上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都是老教授直接上的,应当说这七年中,我受益菲浅。我们班(0004)当年也是相当的刻苦了,头两年每天都有不少人是在五号楼一楼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这在当时我们所在的五号楼最后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我不知道这个传统是不是还在继续保持着。我们班一百多号人里,有两三个做弊的也直接被抓了。其中有一个是我们班的前五的(想帮助一个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家伙),最后他的那门课直接被记为零分,在次年补考拿回成绩,而这人也是牛人,在一门课被记零分的情况一下最后进入了班级前四十(平均分84),此人最后去了Stanford。不过也许这只是说明四系比较重视教学吧。

                我在科大随后又完成了硕士学位,期间我当了三个学期的助教,所看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勤奋刻苦的,只要课上的好,学生们总是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课程中,他们也仍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多年平均录取线都是排在全国前三的,考虑到国家对清华北大的过于厚爱,这已不易),与他们交流讨论也是我当助教时的乐趣,现在美国有时碰到当年的学生还会感谢我,呵呵。

                我想师兄可能对当下的科大人有一些偏见吧,直觉里就认为他们的刻苦不如以前了。我觉得这样的看法是偏颇的,也许当下的科大人不如以前那样玩命了,但就我在科大七年所经历的情况来看,科大仍然是一个人才不断涌现的地方,仍然看到大量对学术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师兄弟们,近来我在美就碰到了两三位从科大过来访问的师弟(03,04级的了),都已经做出了不错的工作了(publish on PRL (top journal in physics)),而且以之交谈其对科研的执著与追求让我这做师兄的都会心中为之一振。

                我想说的是,科大是所有科大人的科大,无论77-86的那黄金十年间是怎样的让人高山仰止,做为每一代的科大人都仍然在努力的走在各自的路上。

                PS:我建议师兄看看87级及87级之后的科大人,我想你会有所改观的;可能再过十年再看看,可能会更不一样了。另外今天科大每届所招的学生数都是师兄当年的数倍,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这些人都是玩命的去读书吧?

                • 家园 师弟言之有理

                  当年每年只有几百个,确实是少而精,现在这样要求,也不见得可能。

                • 家园 先谢谢你,实际上我们对科大的感情实在是太复杂

                  15岁进校,20岁离开,正好是人格形成,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在科大长大的。科大给我们注入的气质是朴素而严谨,这是终身不变的特点,不管以后干什么,这种特点都显得与众不同。就是这种情绪,一方面对科大期望甚殷,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恨其不能如愿仍然是以前的科大,另一方面又有些病态,经常跟其他学校,例如清华、北大、甚至南开等等毕业的学生较真,维护科大的尊严。其实我对别人评价我个人水平如何,是否能干真的很不在乎,也很坦然,不行就是不行,公开承认。但是一旦涉及对科大的贬低,那就毫不客气,奋起反击(当然科大校友之间的讨论和埋怨不在其内)。某人就说过:你们个人再厉害,也只是你们这几个人,不能因此我们就不能评价科大的衰落,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然是笑谈。

                  但是,我对那个让我们长大的地方,的确感到很着急,就怎么就完了?有时跟科大的行政官员接触,如果不是保持起码的礼貌,我都可能跳到房顶上去,实在太气人,也实在太悲哀,简直就是菜市场里的家庭主妇一般,斤斤计较一点蝇头小利,为一点虚荣拼死拼活。

                  你说的这些信息也许会让我们有些许希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科大真的不是在蒸蒸日上,这是最可怕的。再说现在又搞某种程度的近亲繁殖,某次我去某学院院长办公室,他正在看申请教授席位的人的论文,我问:怎么样?他说:看不懂。问:要不要?答:不要,准备要个科大毕业的。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真希望科大还会成为最好的学校,可惜现在我学业荒废,出不上什么力了,企业运作和管理又不是这个学校应该发展的方向。

                  • 家园 牛津剑桥的近亲繁殖很厉害
                  • 家园 您是说安徽科大吗

                    那只能说那地方的地方风气不好

                  • 家园 说到近亲繁殖

                    想起了俺们母校P大,张维迎搞什么三三制,弄得学校更像是个欧美代理了。俺们系属于那种绝对中国,绝对冷门,绝对在同行业牛掰的系,搞三三制,结果就是把要留校的人先送到欧美名校最少一年,然后回来后就可以了,至于外来的教授,基本上也是本系出去的,在外面弄到教授头衔,然后风风光光回来,最后算算,从其他院校过来的基本没有。不过我们系比较特殊,和全国其他院校系的毕业生差距太大,想招老师都困难啊

                  • 家园 科大的行政,后勤及其他

                    科大的行政成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拜汤洪高,谷超豪,藤腾,彭佩云等人所赐。听我在科大时的导师所说的几件真事就可见一斑,那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那时是汤洪高这个人在掌权的时候,科大各个系的人才的流失是极为严重的,尤其是数学系,而人才一方面在流失,另一方面当然是需要补充,汤这个人什么做呢?凡是科大里面的老教授要走的,他都是不加阻拦的直接同意了,而另一方面引进的又都是从安徽某地某师范学院找人来充数了事,这批人按我导师说大概现在占了科大师资队伍的一半强。另一方面,当时汤洪高对科大的学生变得越加的苛刻以至让人心寒,我导师有一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冲进了汤洪高的办公室当着他的面先把他的办公桌拍碎了(玻璃桌)同时指着汤洪高说他再这样下去就会成为科大的罪人,此事之后,汤有所收敛(我导师后台很硬,汤也不敢对他怎样)。再来说说这个谷超豪在科大都干了什么,一个事就是拿着当时科大仅有的每年两三万美元的出国访问经费带着他的老婆在海外转悠,另一个就是他在科大的那几年把他老婆弄成了科大第二个院士(他是第一个),之后一走,科大又成了没院士的状态;再就是合着汤一起把数学系的优秀人才全赶走了。而藤腾,彭佩云则是一直在北京坐着,从来都不来的,呵呵,就这样子被折腾了十年,师兄可以明白朱清时上台的时候科大所处的局面了吧?1999年的时候,在科大的大礼堂,朱清时被科大学生指着鼻子骂赶他下台,可是科大的学生们又怎么不去想想过去汤,谷等人给朱留下的是怎样的烂摊子呢?98,99年的时候是科大发展一个低谷。朱十年加上现在的侯建国,努力在做的就是消化掉那上千的没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没能力到了连课不能让他们教,而这些人又没犯什么错,能把他们赶走?只能把他们安排到行政或者后勤去,这帮人没有一个科大的学生是喜欢的,我们自己也是深有体会。

                    侯建国今年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想必是得罪了这批人了,不然他儿子的事也就不会被这么捅出来了,呵呵,虽然他儿子的这事是不好,不过其实放眼全国所有有提前招资格的学校,这些提前招的名额还不就是拿来给学校里的一些高层比较legal的开后门让子女进来用的。侯建国一行人今年十月的来美招人也不像当年汤,谷等人只是来此游玩的,他们是真的再招人。而另一方面,师兄看看现在千人计划里(到现在总共大概有三百个了),科大上了多少个(我知道四系就有两个人上了),就知道,科大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沉沦。

                    PS:千人计划是针对所有有博士学位点(不仅仅只是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的学科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千人计划是有中央直接来主持的,而不是以往的教育部的长江学者或者中国科学院的百人。另,科大今年的总体招生分数线依然是全国前三,就侯儿子所在省,平均分是680(满分是750)。

                    科大现在最糟糕的就是后勤了,那是极为的腐败。我家人曾经在科大的一食堂承包过两年的门面,中间的腐败算是看的清清楚楚,后勤的人也是极为狂妄,有一次当着我父亲的面,一个区区的东区饮食中心主任(姓房)对着我父亲说,你去揭发吧,对谁揭发都没用的,哪怕是朱清时还是郭传杰(当时的校党委书记)都动不了我的。。。。以前在科大读研时师兄曾建议去写出来,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去写,将来看情况可能会找时间整理一下那两年所知道所碰到的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