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序) -- 八音机

共:💬79 🌺2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啊,黑鸟,经典中的经典! 逐篇花!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4)

      发展历程(中)

      洛克希德公司将A—12系列飞机的最后两架(工厂的制造编号为134和135,系列号为60-6940 和60-6941)按“标签”计划改装成双座型机M—21,绰号“鹅大妈”。具体改动是在A—12的后机身两个尾翼之间设置了发射无人机的支架,并在原侦察舱(Q舱)的位置设置无人机发射控制官(LCO)座舱,坐在母机后排座上的发射控制官可以通过一个类似潜望镜的设备观察和控制D—21。

      生产型D—21的绰号为“袖珍黑鸟”,官方称其是在生产A—12之前作为概念验证用途的实验机,但这种说法只是用来掩饰。D—21翼展5.80米,机长13.06米,机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千克,采用RJ43—MA—11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3.35倍音速,续航距离5550千米。整个飞机从外型上看象是一台A—12的发动机舱配上缩小的三角形机翼与垂直尾翼,又有点像游弋在海洋中的蝠鲼。全机采用钛合金制造,机首两侧有两条天线用来接收控制信号。由于机体很小,再加上机首和机翼前缘采用可减少电磁波反射的特殊塑胶制造,因此据说当时的雷达都很难发现其踪迹,被称为当时最先进的隐形飞机。在发射前D—21是架在M—21的机背上,机首的进气口和机尾的排气口均用整流罩封闭。M—21在高速飞行时以弹道弹射的方式将D—21发射出去,然后D—21抛掉机首和机尾的整流罩,发动机点火工作并开始加速,通过事先设定的飞行路线进行侦察活动。为了减轻重量和降低费用,同时也为了保密,D—21没有设计回收功能,它的侦察设备和昂贵的制导系统都按照模块化设计,装在机头下面侦察设备舱中的可回容器内,在飞机完成侦察任务后,该容器可按预设程序或据遥控指令抛投在一定范围内,然后由经过特殊改装后的JC—130B“大力神”飞机从空中回收,这和美国空军回收间谍卫星胶卷舱的方法一样。D—21在投下可回收容器后便自动爆炸销毁。

      整个设计方案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却认为其存在着明显的潜在危险。由于D—21采用RJ43—MA—11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在低速下无法工作,因此M—21在必须在高速飞行时才能发射D—21,这时的D—21在与母机分离时要小心翼翼,躲避M—21那高耸的垂直尾翼,整个分离过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D—21随后抛掉的机首和机尾整流罩也是M—21需要格外注意的对象,因为在高速飞行中任何碰撞都将是致命的。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3)

      一些资料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背负着“袖珍黑鸟”的M-21“鹅大妈”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2)

      发展历程(上)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对于每一个飞机设计师而言,优秀的飞机“心脏”——航空发动机是制造一架优秀飞机的先决条件。A—12所使用的J58-P-4变循环发动机虽然性能优异,但是太大太重,并不适合Q-12使用。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凯利.约翰逊选择了马夸特公司为波音公司CIM-10“波马克”远程防空导弹生产的冲压喷气发动机作为Q-12的动力。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CIM-10“波马克”远程防空导弹只需要飞行几分钟,但是Q-12无人侦察机至少要在空中飞行1.5小时,这比当时任何冲压喷气发动机的运行时间都要长。不过好在两家公司过去曾经在一些项目上合作过,彼此非常熟悉。在同马夸特公司的工程师进行会谈之后,凯利.约翰逊正式决定使用“波马克”冲压喷气发动机作为Q-12的动力,而马夸特公司的工程师将会对其做一系列改进,改进后的发动机被命名为RJ43—MA—11。使用马夸特公司产品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工厂同洛克希德公司的工厂距离很近,这有助于确保安全。

      1962年12月7日,“臭鼬工厂”的工程人员开始对Q-12的模型进行整体测试,雷达测试表明它有很小的雷达横截面,风洞测试也显示其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其设计思路基本正确。但是当时美国侦察机的主要使用者——中央情报局对Q-12并不怎么热心,与这种仅停留在模型阶段的飞机相比,它更关注手中的U-2,而且对“臭鼬工厂”的另一成熟作品——A-12更感兴趣,他们认为A-12比Q-12更适合在东南亚的秘密行动。与其相反,美国空军对Q-12这种可以作为侦察平台和巡航导弹载体的飞行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空军和中央情报局决定一同开发这种全新的无人侦察机。1963年3月,洛克希德公司被授命设计Q-12的全尺寸模型。最终设计方案于1963年10月确定,项目代号“标签”。无人侦察机的编号也由Q-12改为了D—21,这个D,除含有遥控无人驾驶飞机(Drone)之意外,还含有子机(Daughter)之意。而由A-12改装成的母机则被命名为M—21,其中的M,含有运载母机(Mother)之意。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1)

      引子

      1960年5月1日,被中央情报局雇佣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加利.鲍尔斯驾驶着U—2高空侦察机在深入苏联腹地进行情报侦察时,在斯摩棱斯克附近被呼啸而来的萨姆-2防空导弹被击落。鲍尔斯被迫弃机跳伞逃生,落地不久就被附近苏联国营农场的工人抓获,并迅速押往莫斯科,在那里他供认了自己的中央情报局雇员身份。这次U-2事件,使得刚刚有所缓和的美苏关系重新恶化,导致了美苏巴黎最高级别会议的破裂,并且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自戴维营会谈以来关于柏林问题的进展无果而终。美国在世界上大大地丢了一次脸。

      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的尴尬局面,美国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极危险空域进行侦察活动的技术。当时洛克希德公司下属的“臭鼬工厂”正在研制能够以3倍音速飞行的A-12“牛车”高空高速侦察机,U-2事件之后,他们提出了用A-12“牛车”改装成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建议。说起A-12“牛车”,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陌生,它的后期发展型就是大名鼎鼎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为了防止泄密,人们给A—12起了个“牛车”的绰号,但是给如此高速的飞机冠以“牛车”之名,美国人的黑色幽默可谓玩到了极点。不过当时“臭鼬工厂”的负责人,同时也是A—12的总设计师凯利.约翰逊认为,A—12高空高速侦察机本身太大太复杂并不适合改装成一种无人侦察机,但是通过其设计思路和应用的技术可以制造一种同样适合此类任务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它可以通过A—12携带和发射。在凯利.约翰逊和洛克希德公司高层的游说之下,1962年10月,这一项目正式启动,编号为Q-12,整个项目为绝密级别。与当时其它的绝密项目一样,它的资金不通过公开渠道提供,为它提供资金的是美国空军的一个绝密项目基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