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随笔(11)--袁绍为何招董卓以胁太后 -- 海月

共:💬23 🌺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随笔(11)--袁绍为何招董卓以胁太后

    袁氏一门在后汉可谓赫赫有名。袁绍作为大将军何进外戚集团的主要人物,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将权力核心的斗争扩大化,让地方势力参与进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酿成董卓之乱。可以说,袁绍是负主要责任的。

    袁绍为什么要引地方势力参与权力核心的争夺呢?为什么又是董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吗?风险他肯定知道,陈琳就劝他们:“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事实也是这样的。诸侯在地方,各方可以保持平衡,离权力中枢较远,总有一定的神秘感和畏惧心。一旦就近观鼎,发现不过尔耳,谁说不会有人学秦武王举鼎一试呢?所以,家学渊源的袁绍是知道风险的,不过袁绍更是自私、也是自信的,只不过他高估了自己、错估了形势,所以有了董卓之乱。

    袁绍的自私来自对权力的渴望。当时,何太后与灵帝是宦官集团推出的,何进因此得封大将军,位高权重。何进出生低贱,何苗就对何进说过:“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富贵。”在东汉崇尚豪门名士、高门贵族的社会里,高傲的袁绍应该有想法的。何进一秉朝政,袁绍就让自己的亲信张津劝何进诛诸宦官。何进也因为袁氏兄弟“累世贵宠”“为豪杰所归,信而用之。”从此,何进在袁绍的推动下,杀了拥何派最大的功臣宦官蹇硕,逼死董太后,使得何进的声誉和权力基础大受损失。袁绍还不罢休,继续推动何进全诛宦官,并以窦武与宦官斗争失败的事例威胁何进。而何太后及母舞阳君、何苗等都明白,宦官是何氏的依靠,诛去宦官是“弱社稷”,且“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因此,何进又迟疑了。

    袁绍赤裸裸地威胁何进:“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事久生变,复为窦氏矣。”何进无法,只得“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至此,袁绍一步步推何进走向孤立,利用何进势单力孤必须依靠自己而一步步取得权力。“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对于袁绍搞这么大阵势诛宦官,曹操的反应很有意思,他应该看穿了袁绍的意思:典军校尉曹操闻而笑曰:“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宜露,吾见其败也。”

    那么,袁绍的自信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他的家族、他的教育、他的生活环境。袁氏家族“累世富贵,海内所归。”“势倾天下”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历经百年不倒的巨族。其经济、政治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社会号召力都有着巨大的光环。他的教育应该是正宗儒家教育:表现出重情、仁义、宽以待人、爱民、乐于助人等等,可以说是标准的儒家弟子。荀彧和郭嘉曾将曹操与袁绍有十比,除去美化曹操的言语,可以说袁绍是标准的儒家士大夫。而袁绍的生活环境更是使他傲视海内,“绍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当时的智谋之士,很多都曾进出他的门下,如荀彧、郭嘉、沮授、逢纪、许攸、田丰等等,其家族门生、故吏,更是遍天下。因此袁绍自信自己登高一呼,定能天下响应,为其马首是瞻。

    为什么是董卓呢?董卓“性粗猛,有谋。”常年与羌胡交,与中原豪门贵族毫无关系,更不要说根基了。他的兵少,只有3000人。所以袁绍以为董卓翻不了大浪,也会服从他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宦官被逼无奈先杀了何进,使得袁绍失去了挡箭牌。更没有想到董卓的不靠谱。可以推论,如果不是宦官的拼死抵抗,不是董卓的不靠谱,那么袁绍成功的助何进诛宦官后,众望所归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毫无根基的何进了。

    所以,袁绍是自私、自信而又极为聪明的人物,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高估自己低估对手,考虑事情一厢情愿,终于断送了大汉王朝。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1)---李斯与赵高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2)---张耳与陈余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3)---冒顿与刘敬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4)----贾谊与晁错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5)---傅介子与冯夫人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6)---苏武与李陵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7)----由将相和,乱谈赵国内政治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8)-----睿智英勇说马援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9)----班超与段颍

    海月:【原创】历史随笔(10)---浅谈东汉的社会割裂

    关键词(Tags): #历史随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随笔(12)----关羽之死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可谓风起云涌,三国形势急剧变幻,发生了许多大事,这些事对三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关羽之死。

      这一年正月,曹仁平了南阳侯音叛乱,屠宛,屯于樊。四月,魏蜀西线战场经过近一年的对峙,蜀军定军山黄忠斩夏侯渊。曹操亲自出马,拉开了与刘备争夺汉中的大战。三月至五月,魏军不胜,退回长安,刘备夺取了战略要地汉中。这时的魏蜀西线战场三路对峙,都呈蜀攻魏守之势。

      这时,孙权也取攻势,在淮南合肥一线与魏对峙,并谋取徐州。

      这时的焦点都聚焦在荆州这一魏蜀吴交界处。此处的动静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处即为关羽镇守。

      再说说魏蜀吴的各自国内情况。魏国曹操将在下年正月去世,这时离死亡只有半年多时间了,曹操还在征战,实在是英雄盖世。可是魏国国内也是暗流涌动:九月,魏讽作乱,曹丕下狠手,连坐数千人,实力人物钟繇被免官;曹丕、曹植夺嫡进入白热化,杨修、丁仪拥曹植。曹植早先以才受曹操喜爱,但以后越来越骄纵,因此又被疏远。曹植每次见操,都要杨修准备好应答方案。杨修很聪明,善于揣摩曹操所想,所以每次曹植对答如流。曹操疑,真相大白,杀杨修。同时又以轻慢杀许攸。魏国内人人自危。

      蜀国刘备六十多了,国内兵精粮足,社会稳定,不过刘禅懦弱,应是刘备的心病,如何让刘禅安稳接班这时应是刘备说考虑的主要问题,蜀国内重臣如诸葛亮也在考虑后刘备时代了。这一年刘备封了很多人的官,关羽只封为前将军,与与黄忠、马超等同阶。关羽大怒,不受,劝后方受。

      只有吴国最稳定,不过孙权在东线久攻合肥不下,西线在荆州被蜀占据,在刘备的强势下,也不敢放手攻徐州,恐蜀顺流而下。荆州成了孙权的心病。

      按诸葛亮隆中对所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时是实现此愿景的最佳时期。不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由错误的人进行了一场先胜后败的很诡谲的战争。

      关羽英勇善战,但性格上有缺陷,“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刚而自矜”,就是为人太孤傲,特别看不起读书人,自我为中心而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在具体战场上是战无不胜,但在战略上、在政治权谋上就比较弱了。

      关羽配合刘备在西线的进攻,也在东线发起了进攻,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当时“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这种态势,逼得曹操准备迁都,“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在这种情势下,三国形势急剧变化,正如司马懿、蒋济所言:“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关羽也不顾大局:一夺孙权关米,二拒孙权为子求婚,且辱骂其使。使得魏吴迅速接近,孙权称藩。吕蒙称病、陆逊示弱,麻痹关羽。吕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人叛,关羽失南郡、江陵根据地。曹仁解围,曹操禁止魏军围攻关羽,坐山观虎斗。关羽父子被斩。

      可以说,关羽之死是曹孙联手所致。可是,在关羽的最后半年里,从七月攻曹仁,八月水淹七军,十月吕蒙白衣渡江,十二月关羽战死,这半年里,刘备为什么没有动静?既没有出兵助关羽攻曹仁,也没有出兵助关羽守荆州,甚至连大米都是关羽取自孙权湘关米。蜀顺江而下时间很快的,没有助关羽立功也没有救关羽性命,关羽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个谜。

      一年后,刘备杀了养子刘封,因为“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汉中王因此际除之,遂赐封死。”设想,刘备死去,蜀中还有谁可制关羽?关羽不比刘封刚猛?

      关羽死后,刘备攻东吴,与其说是为关羽报仇,不如说因失了荆州而痛心,想复夺荆州。刘备死后,吴蜀迅速和好,瓜分荆州,又回到孙刘联手抗曹的局面。

      关羽之死只是三国中的一个小波折。形势比人强,关羽不得不死。因此,关羽之死,可以说是曹孙刘联手所杀,也可以说是关羽自己杀死了自己。

      关键词(Tags): #历史随笔
      • 家园 这个说法比较新鲜

        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深,总认为刘,关,张三人关系很铁。为了交接班,如果真是对关羽有所顾忌,大可以把关调到身边,委以高位夺其兵权,为了关羽而失荆州,还是不太划算的。不知道历史上三个人的关系到底如何,为何刘与其信任半路出家的诸葛亮,而不是一直追随自己的关羽呢?

        • 家园 吕思勉的书

          这基本是吕老的看法。

          • 家园 说来惭愧

            俺三国志都没看全过。只是根据楼主的说法展开一点想象力,也没有什么依据。但是,俺也觉得这一段历史有点奇怪,蜀汉本来当时是强势的,忽然一下子就不行了。俺估计可能是刘备对于孙刘联盟过于乐观了,没想到孙权会背后下手,也就没有分兵支援关羽。另外,也可能是来不及,毕竟刚在汉中打完仗,需要休整一下,再加上关羽初期的胜利,刘备也就大意了,关键还是第一点,过于相信孙权,没注意到江东的变化。总之,不太相信刘备有借曹,孙之手限制或除掉关羽的想法。

            • 家园 请您原谅

              我说话太直了。

              但是吕老的观点也有点讲不通。虽说收了荆州,改“三”的态势为“品”,但是,牺牲关羽是否值得?要说是“诸葛亮”为了清除异己,当时可有此地位?与其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不如说“刘备大意失荆州”。

              • 家园 尽信书不如无书

                谁说的也不要太当回事... 反正横竖都是一个猜字,吕老头猜的就比其他老头猜的更有道理?我看未必...

                为了除掉关羽不惜冒失去荆州的危险?刘备有那么绝望吗?

                关二爷水淹七军,擒于禁杀胖得 -- 武功赫赫,名动天下之际,不需要帮忙... 这时候谁带兵过来都有抢功的嫌疑... 等到吕蒙突然发难,蜀主再想发兵救援,却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怪关二爷栽得太突然...

                至于说蜀连大米都不给,这个未免是臆测了... 写史书只挑最重要的写,米粮转运等琐碎之事如何可入史?除非粮道被人截了才会提一笔... 没有记录就一定等于没有吗?

                • 家园 我不知吕先生怎么写的,不违背事实的猜想应该允许

                  有几点:

                  1:关羽没杀于禁,孙权放于禁回魏。曹丕对于禁很有意思,把他领到一个屋子里,里面画了一些画,有关羽斩庞德,有于禁投降。于禁看后,就自杀了。所以于禁之死也很有意思。于禁是曹操的老臣。

                  2:孙权征关羽的最直接理由,就是关羽抢了他的湘关米。当时掳了很多俘虏,粮食不够,关羽对士卒很好,管吃,就跑了很远去抢孙权的米。那时是8月,粮食收割了,米都不够,只能是刘备支持有限。

                  3:诸葛亮手下无有个性的高人,有魏延也不用。顺便说一句,魏延从未叛汉。被杨仪所杀纯粹是观点不同。蒋琬、费祎、杨仪、姜维都不是大才。这一点与曹操、孙权用人才有天壤之别。

                  4:刘备连养子都杀,其实刘封的威胁并不大。关羽是除了张飞人都得罪光了,连刘备称王后的第一个命令都不受,劝后才勉强接受,刘备没有想法才怪。

                  5:孙权出兵到关羽身死有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时间不管从陆路还是水路时间都够了。古代行军速度的最权威总结是顾炎武的,可以参见《日知录-----军行迟速》。最便利是有长江。当时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其后晋灭吴,王濬造的船上可以驰马。

                  关键词(Tags): #历史随笔
                  • 家园 还有种说法,关羽不受前将军的任命是为了敲打马超
                  • 家园 从“不相信”到“不允许”差得很远呐

                    哪个敢“不允许”吕老去猜想?咱第一个不允许... 说的只不过是不要盲目相信而已...

                    “抢米”一事完全看你怎么理解:1)荆州本来就是粮食产区,关羽领荆州,自然就食本地,何苦要西蜀千里迢迢转运军粮?说“刘备支持有限”,在军粮问题上刘备对他有多少“支持”,恐怕比想象得还要少... 并非是蜀主厚此薄彼,一来守着粮仓没有要饭的道理;二来谁能算计出来关羽能“得于禁人马数万”这种特殊情况?诸葛亮的神算不过是演义而已... 莫说蜀后勤对荆州军不管,即便能供应得起荆州军,也没有供应额外数万人的道理... 2)关羽“抢”湘关米,有理由看作是东吴收复荆州的阴谋步骤之一,这个已有论述:外链出处 孙吴以此藉口开战,只能用“蓄谋已久”来形容。

                    3:诸葛亮手下无有个性的高人...

                    这个恐怕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了吧... 蜀汉人才的匮乏,到底是猪哥气量太小呢还是地气太差不长士子,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能由此推测出谋害自己的大将,未免太阴暗了一些啊啊啊...

                    4:刘备连养子都杀...

                    说刘备对关羽有意见,这个是无疑的。但是这个意见有多大,是否值得搭进去一个荆州战略要地来弄死关羽,则完全经不起推敲。

                    5:孙权出兵到关羽身死有两个月时间

                    这个时间不知如何推算得来。我只知道吕蒙白衣渡江是阴历十一月份的事,而马忠获羽及子平乃十二月... 三国志还没有精确到日,从十一月份到十二月份算两个月吗?满打满算,勉强能算两个月吧... 就算是十一月初刘备就收到吕蒙袭公安的报告,那么此后的几天之内,荆州军是否需要支援,这尚且是个大问号。谁让关二爷前一阶段太强势了呢?

                    江陵丢失后,关羽如能沿汉水向西,会合刘封、孟达等人退入汉中,保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关二爷丢了荆州,面子上太说不过去,一定要取回来。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事态的真正恶化,在于陆逊“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 这一步棋,彻底断绝了蜀“顺江而下”援救关羽的可能...

                    冷兵器时代,“顺江而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军事优势,但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并非是说长江船运不可截断,恰恰相反,在西陵峡一代险滩密布,把一两条航道封死,则足以堵截整个长江的航运...

                    顾炎武的行军考再详尽,考虑到了无路可走这种状况吗?

                    • 家园 承教,感谢

                      兄台的说法我提点疑问:

                      1:湖广熟天下足是宋朝的时候,这时满足一州之需应该没问题。可是,秋后,只增数万人就缺粮了,难道久经沙场的关羽不知粮草重要?不做储备?荆州的粮食哪儿去了?难道调去了益州?疑问!难道作为领导的刘备诸葛亮对荆州的粮食储备不了解?刘备不是刘禅!

                      2:我以为吕蒙渡江是10月,依据是《资治通鉴》,此书是依时间顺序的,渡江放在10月后的。明确11月只有樊友降陆逊,陆逊守峡口,关羽走麦城。兄台的吕蒙11月渡江的依据是什么?

                      3:关羽失荆州他不知道罪有多大吗?回蜀也没有好果子吃。

                      • 家园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

                        《三国志》卷47:“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

                  • 家园 孙权出兵到刘备知道还得有个时间吧

                    从这段时间到关羽现出败象或者到刘备能够判断关羽现出败象又有个时间吧,这些时间算上,刘备的时间并不多

                    至于孙权征关羽的最直接理由是粮食?这个未免太……,吕蒙传等清楚的表明,吴的战略当时发生了重大调整,有独力对曹的打算,会因为抢米的问题来决定?

              • 家园 不过诸葛亮或者别人会不会有此动机呢

                俺看过似乎也有这个说法。关羽傲上而不忍下,得罪人是必然的事情,而这个或者这些人未必一定是敌人方面的。而且诸葛亮当时恐怕也有某种野心?

                • 家园 有这个可能

                  是不是想着看关羽的笑话就不知道了,有这个动机,可也没有依据。俺觉着主要责任还在刘备自己。当时诸葛亮的地位还不象后来那么高,主要是处理政务和后勤之类,军事上还是刘备负责。要是敲敲边鼓,戴戴高帽,出个坏主意的还有可能,但作决策还得是刘备自己。应该不会看到关羽有危险还不增兵支援。可能前期有些麻痹大意,后来孙权动作太快,想支援也来不及了。总之,仗打的有点莫名其妙,并没有统一计划。

                  好像有说法说是关羽为争功劳,向刘备称王献礼,擅自出兵,打乱了部署,而大家,包括刘备本人,当时又不敢把他怎么样。可是,如果配合关羽就等于承认和鼓励他的行动了,所以只好旁观坐等结果了。就像彭总搞的百团大战,打好了老板就不说什么了,打不好就等着挨批吧,可惜关羽没等到回来就玩完了。这样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蜀中对关羽的行动坐观了,反映刘备那种微妙的心态。但应该不会想置关羽于死地,还是我以前说的,后来没想到吕蒙动作这么快,再想支援也来不及了,而且荆州也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