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的军垦与西方的商征 -- 唵啊吽

共:💬92 🌺4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部分帝国的扩张都是从自卫开始的

          秦朝的起源就是为了夺回被西戎夺去的周朝故土。但是秦朝在平定西方,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向东扩张了。很难说这时候秦国是自卫。而到了秦灭六国之后又继续征服南方,设立桂林、象郡,这就是典型的帝国征服了。

          汉朝的扩张最早是为了对抗匈奴。征服河西走廊、开西域、通西南夷、都可以说是为此服务的。但征服南方诸越就很难说是单纯的自卫了。

          至于唐朝在西域的扩张就更谈不上自卫。唐朝在西域扩张的时候,其前期最大的敌人突厥已经被消灭了。而和唐缠斗百年的敌手吐蕃却是来自青藏高原。

          从国外来说,罗马帝国的扩张也是如此。罗马从城邦发展为帝国,其契机便是布匿战争。如果没有争霸地中海这段历史,罗马未必就会成为一个大帝国。

          英国成为帝国的契机则是与西班牙的战争。而打败了咄咄逼人的西班牙之后,英国才走上日不落帝国的道路。

          而美国的扩张史更是充满了“自卫”。如果读美国标准的美国史,可以发现,老美一贯在“自卫”。独立战争是为了反抗“暴君”的自卫。屠杀印地安人,向西扩张是为了白人不被印地安人屠杀。美墨战争是因为墨西哥军队杀了支持德克萨斯独立的老美。美西战争是因为美国军舰“缅因号”被炸沉了。一战是因为德国人打沉了美国船。二战是因为日本先打了珍珠港。韩战和越战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直到现在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先发制人”。就在这些“自卫”中,美国不知不觉就成了大帝国了。

          扩张就是扩张。扩张固然可以从“自卫”开始,但“自卫”到后来就身不由己了。这是个不进则退的问题。虽然到最后,大多数的帝国也就三百来年的寿命而已。

      • 家园 元、清都是外族帝国入侵中原,后来被同化

        把清朝版图扩张算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账上是不妥的。

        而且,把中国王道与西方霸道视为一样也是不妥的。

        罗马帝国的统治和中国帝国的统治是不一样的,罗马人就没把占领的地方当成自己的领土,当成自己的人民,能多刮一点就是一点,根本就不管当地人的死活。

        ---引自楼上tojinge:财富对于古代中国是没有啥意义的。

        • 家园 按您的说法,中国就只有汉族?

          元、清都是外族帝国入侵中原,后来被同化

          把清朝版图扩张算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账上是不妥的。

          呵呵,女真建州卫可是明朝领土。如果说后来割据造反建立了政权就不算中国人了,那么台湾现在是不是中国啊?当然,如果您支持台湾独立标准就不一样了。

          按您的说法,中国就只有汉族?或者说只有汉族政权才代表中国?如果您是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南北朝之后早就没有真正的“汉”族了。

          • 家园 中国当然不只有一个汉族,全面执掌中国政权的也不只是汉族

            全面执掌过中国政权的民族中,应该是汉族掌权时间最长;能多次重掌中国政权的民族应该也只有汉族一族。

            元,清时代就是典型的由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全面掌握中国政权的时期。这些民族的主导思想与行为和汉民族的主导思想与行为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不加辨析的就把非汉族执政时期的主导思想和行为也算作中国的主导思想和行为,这个我觉得不够严谨。

            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还是要讲个

            • 家园 好像都是要讲究不开第一枪的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还是要讲个犯。

              貌似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很讲究“不开第一枪”吧。就是蒙古西征还要强调花剌子模拦截蒙古商队,杀死蒙古使者呢。这个理由似乎和汉朝攻打西域诸国的固定理由“遮杀汉使”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所以只许汉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许蒙古“杀我使者,虽远必诛”?

              • 家园 这个例子岂不证明你所谓的“中国帝国主义”要大打折扣了?

                貌似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很讲究“不开第一枪”吧。就是蒙古西征还要强调花剌子模拦截蒙古商队,杀死蒙古使者呢。这个理由似乎和汉朝攻打西域诸国的固定理由“遮杀汉使”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这些理由总比“老也找不到的大杀器”在谱多了吧?

                • 家园 好像是您在说 “他还是要讲个犯”吧?

                  您说了半天到底想说啥呢?证明汉族王朝的对外扩张是起源于自卫?我现在证明非汉族的蒙古的对外扩张也是起源于自卫。您想说美国打伊拉克的借口很可笑?那么您知道汉朝灭南越的起因吗?汉灭南越的模式后来在乌孙又上演了一次。只不过没有南越那次成功罢了。

                  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本就是拳头大的有理。至于借口之类,至于谁开了第一枪之类都不过是为了占领道义高度的小伎俩而已。日本侵略中国,纳粹德国侵略欧洲诸国,又有那一次是承认自己开了第一枪的呢?所以谁开了第一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赢得了胜利。

                  • 家园 除了南越你还能举出几个来?

                    你不妨做个统计嘛,看看汉民族掌政时期对外扩张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什么原因?完全无理的占多少、有道理的占多少。

                    我现在证明非汉族的蒙古的对外扩张也是起源于自卫。
                    你怎么证明蒙古灭宋也是出于自卫?

                    • 家园 呵呵,例如杨广征辽东,例如李二征辽东

                      除了南越你还能举出几个来?

                      你不妨做个统计嘛,看看汉民族掌政时期对外扩张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什么原因?完全无理的占多少、有道理的占多少。

                      呵呵,例如杨广征辽东,例如李二征辽东。杨广数次征辽,起因不过是高句丽王“不尊臣礼”,削了他的面子。李二打辽东更是莫名其妙。高句丽臣子篡位他不打(估计自己也是篡位所以和那位惺惺相惜。)新罗女王勾搭他一下,马上发了花痴为新罗出头了。

                      你怎么证明蒙古灭宋也是出于自卫?

                      好像您没听说过“端平入洛”事件?宋和蒙古结盟,刚联合把金国灭掉,就撕毁盟约,北上夺取三京。对南宋来说,这或许是“收复失地”。但对于蒙古来说就完全是背盟了。而且还是南宋开的第一枪。呵呵。

                      其实杨广也好、李二也好、南宋也好,归根到底还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惜的是杨广失败了,南宋也失败了,所以他们在史书上留下踢到铁板,最终国家灭亡的笑柄。而李二运气好,有个好儿子,总算把高句丽灭掉,所以李二也就成了英明神武的天可汗了。

          • 家园 又看见有人拿汉人的血统

            来说事。汉族是文化和血统高度同源的民族,某些人对这个事实总有着病态的反应。

            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和摩尔根-谈家桢国际生命科学中心的文波、李辉等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地分析汉族群体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多态性,揭开了全世界最大的民族汉族的文化扩散模式的神秘面纱,研究结果表明:汉文化扩散的机制符合人口扩张模式,而且在扩张中男性占主导地位。论文《遗传学证据支持汉文化的人口扩张模式》在英国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发表。

            有人不服气有本事也到《自然》上去发文反对吗。不要老是犯酸。

            • 家园 如果我没记错

              这篇文章并没有支持你说得文化和血统高度同源这一说。就好像研究说明有个男子从子孙角度非常成功,有数百万后代,很可能是成吉思汗,不说明这些后代都是蒙古人。

              • 家园 这篇文章

                说明了汉族男性血统高度同源。任爱杰的观点是南北朝之后的汉人得打双引号,我认为这篇文章足以反驳他。

                其实我知道有些人就是嫉妒汉人身上流着高贵的炎黄血,总想在汉人身上造谣用于平衡心理,但在现代科学面前这些谎言都不值一提。

                • 家园 ok,很简单的问题

                  0.9和0.8的基因相同,是否说明0.9的更纯血?0.9的更高贵?

                  从逻辑上讲,这篇文章研究的是以南北做比较,力图证明的是扩散方式,你能证明南北朝时的异族,在测试的基因点上和北方的汉族不同?

                  • 家园 我的观点很简单

                    我们自称华夏、汉,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夏古意为广大的地方,汉的古意是银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是大地上最高贵的民族,像天空中的银河一样灿烂。所以我们是赋有天命的民族,很遗憾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