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井冈山】系列五:忆我曾长梭镖师 (上) -- ifuleu

共:💬65 🌺99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又花钱发贴,又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捶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武器调配嘛,让人从自己的腰包里往外掏,肯定是不情愿的。有收入才好调配,大不了以新换旧。不过山头这么多,工作确实不好做,也难怪毛委员喜欢用自己的人。

      这一段到之后瑞金建都当选主席算是老毛的第一浪,第二浪差点破位,而建国后的第四浪算是三角形整理,没有脱出掌握。这也符合交替原则。

      • 家园 这个武器配备的问题,是有记录在案的

        杜修经,杨开明,邓乾元等人的报告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的。兄弟虽然八卦,但是自始至终,可从来没有编史实的,您要是有什么疑问,要不一一列出来,咱们探讨一下如何?

        以后八月失败之前的七月分兵,湖南省委还专门点名指定28团抽调枪数百枝留给地方。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区别于国民党的一个方面就是无私,您想想凳公以后的那句xx打残了,xx照样解放全中国就知道了。当然,完成这个转变也要过程。

        还有“也难怪毛委员喜欢用自己的人”这句话,我不知道您从哪得出来的结论,老毛要真是那样做,那跑到台湾的就不会是老蒋了。

        • 家园 《井冈山》里演周鲁和杜修经的还都是帅哥

          让人印象深刻呀~

        • 家园 这个编是编撰编修,非编造编筐之类,贴图只供I兄解颐而已

          老毛用自己人并不是我的说法,比如李韶九。当然I兄如果能够推翻此前的说法,吾等当然欢欣鼓舞。其实成大事者不避小节,在复杂的局势中推行自己的主张本来就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如果说老毛提出紧抓枪杆子,农村包围城市是雄才大略。那么整合各路人马,打出中央根据地成立红色政权则尽显革命家的实干风采。红太阳绝不是凭空出世的。

          对于现实来说,雄才大略的意义早已经在中学历史中写尽了。实干的细节才是重要看点。当然八卦精神也是必要的。

          I兄在炎夏时节利用闲暇还原历史的努力,我等皆是感佩不已的。

    • 家园 请教一个字:这个“长”怎么读啊

      ifuleu,就是ifuleu,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总是弄些难考证的东西来熬我们的脑细胞。不过,大头嘛,经得起熬。

      先一个“深山寂静夜芳馨”,不知出处,但字面上还比较好理解。然后一个“古代曾云海绿”,唵,就很晦涩了,挠头。“海绿”,海是绿的?井冈山古代是大海,当时或许是绿的吧,但是井冈山是大海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出现呢,是谁在“云海绿”呢?现在又有个“忆我曾长梭镖师”。问一声Dr. 爱敷了油,这个“长”怎么说,是“建立”,还是“掌握”的“掌”?要是建立的话,仲弘怎么不直接用“建”呢?多直接啊。要不就是“长短”的“长”,瞧梭镖一根根竹竿,多长啊。

      “话语权”的问题是革命宣传的首要问题,西方的投票是按人头来的,说话的分贝可是看钱袋子的。老铁不愧是精于此道啊。今后发帖要付钱了,大头是穷人,少说为妙,干脆这次就一次说个够。我记得先前讨论叛徒的时候,史文恭史大侠曾经和李特讨论过已故废中堂张公春桥的诗作。李特如同关老爷,大战史文恭的情形就好比过五关斩六将,可惜在忙总那儿走了麦城,壮烈牺牲了。大概今后史大侠还会再掏出江青的诗,康老的诗来卖弄一番。李特已经牺牲,我估计另一个G2级别的雪大侠也已经指望不上了。就算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讨论军国大事,雪大侠也能出来遛个弯下河洗个脚,可是现在来不了了。你看,还有什么比军国大事更重要的?那就是两只乌龟爬进门,或者牵了两只乌龟到别人门上去。所以,下次史大侠再撩拨诗的话,只有你敷了油可以对上几句了。看了你以几首不甚流传的诗句做篇名,大头对敷了油就充满了和史大侠对决的期待。

      史大侠如同司马懿,G2的水准,属于院士级别。但司马氏能三家归晋,关键不在于兵精粮足,而在于“上应天命”。在西西河,什么是“天命”呢?那就是“主旋律”。史大侠的文章,正与老铁钦定的主旋律合拍。所以,大头事先提醒,和史大侠对诗的话,对得上就对,对不上就走。你看李特和雪大侠,逞一时之快,被开革了吧。

      扎扎拉拉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先前:“这个‘长’怎么说啊”?西西河都是鸿儒,就大头一个白丁。憋了这么些日子,还是没憋住,很不好意思的探头问一下。

      大头不怀好意的百度到邓颖超邓奶奶年轻时写的一首诗的一句话:“床上的剪刀不和你握手了”。敷了油兄要是能以此写个什么文,(文体不限,可用甲骨文),那你诗功之高,真可以盖世了。史大侠见了你也要落荒而逃。

      • 家园 大头大头--不改熬粥本色

        要不就不熬,有料绝不放过--也是妙人。

      • 家园 这个“长”字,应该是读 zhang

        就以回忆当时自己做师长的情景,有点“掌握”的意思,这个字用得很传神,是陈老总的神来之字。

        “话语权”的问题,俺上网是来寻开心的,可是现在老铁改革了,俺囊中羞涩,2,30文钱赶明就花没了,所以这个权力朝不保夕,到哪天算哪天。

        历史就是个丫头片子,怎么被打扮,她自己是没有“话语权”的,但是,打扮的人如果剪裁的太明显,那进去化妆的是丫头,牵出来的可能就是个野小子了。

        和史妹妹论诗,诚所愿也,但像大头警告俺的,俺决不请而。俺也热爱老铁,热爱西西河,俺文质杉杉,与人为善,热衷八卦。所以,有时候如果较真了,希望大头和老几位多提醒,以避免和谐悲剧的发生。

        赛诗的最高境界,俺觉得就应该象下面这两位一样,要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点看全图

        至于“床上的剪刀不和你握手了”,俺初次看的时候一激灵,吓了一跳,后来看看全文,才发现是大姐和女性朋友的互勉之词:

        化学室的药瓶不和你接吻了,

           但你要使它和人类之魔接吻啊!

           床上的剪刀不和你握手了,

           但你要使它和“杀你者”、“杀人者”握手啊!

           南羲哟!奋起!

        网上论诗,俺绝对不做剪刀手,俺是爱敷手,油爱手:有人撩拨,俺喜欢敷之以油。

        俺那可怜的两文钱啊,就这样被大头撩拨走了。。。

        • 家园 邻居大哥说的对,“长”是动词。回头818“古代曾云海绿”

          ifuleu兄让大头茅塞顿开。“曾长梭镖师”就是曾经当过梭镖师的师长。当年梭镖师下面的队长后来也可以写诗,“忆我曾长梭镖队”,就是曾经当过梭镖队的队长。同理可证,“忆我曾长机床厂”就是曾经当过机床厂的厂长,“忆我曾长二锅头”就是曾经当过二锅头酒厂的厂长。传神。

          受双虎兄鼓励,承蒙哥儿几个送花,得了俩小钱,趁热赶紧花出去,继续818“古代曾云海绿”。古代曾云海绿,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古人曾经说过,井冈山地区,原先是绿色的大海。大头我的问题是,毛公65年写这句诗的时候,脑海里到底是什么意境,这个古人是谁。

          毛公65年重上井冈山的时候,中国社会正是文革前的最和谐时期,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想到30年前离开井冈山,正是长征时期,实际上是逃离,不禁感慨沧海桑田的变幻无常。要是朱元璋在洪武某年銮驾回凤阳,来到当年出家的土地庙,望着当年熬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那口破锅,大概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井冈山地区在几千万年前曾经是大海,在60年代,已经是普遍承认的事实了。喜马拉雅山7000万年前就是大海。但是,古代,也就是从秦朝到清朝,有谁能说这里是海呢?这个古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宋朝的沈括,明朝的徐霞客之类的古代科学家,但是还是很牵强。一则,沈括、徐霞客即使在井冈山脚下捡到过贝壳之类的,也不见得就能判断出这里若干年前就是大海。二则,就算沈括徐霞客早于西方几百年就提出造山运动的理论,他们怎么可能猜到这大海是绿色的呢?

          所以,毛公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想的原型一定是其他人。那会不会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呢?某隐士?某牧童?我们可以看其他的毛诗,比如,“若问杭州何处好”,“借问瘟君欲何往”,都是借作者的语气说读者的。似乎只有这句“古代曾云海绿”比较出奇,明确地指出是古代的某人。可是这“绿”实在是不好解。这要是海也就罢了,怎么能看出来这海是绿色的呢?

          要不,毛公想到这是一个外星人站在一个7000万年前绿色的井冈海边?或是一只吃饱了树叶的大恐龙望着绿色的大海?看样子只有这样了,不过这个古代也太古老了点,都古到地质时代了。

          还有个不明白的,ifuleu兄为啥要选这句诗啊?要我就选“离天三尺三”。井冈是本朝太祖龙兴之地,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形成过程,革命事业从此上了正轨,有一飞冲天的架势。但是,太祖上井冈,如同刘邦进咸阳,李世民平陇西,还不是最高领袖,离天还有三尺三的距离。

          • 家园 【讨论】古代曾云海绿的意思?

            google了一下,解释成“有人说,这里古代曾是大海”。记得i兄也这么解释过。

            按照我的理解,“古代”并不是“曾云”的主语,只是时间状语。甚至“曾”也不是“云”的时间状语,而是修饰“海绿”。为了入词对仗,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想来井冈山这个地方没什么典故,老毛说不定是重上井冈山的途中,听了某个地质学者的一番解释,正好用上…… 呵呵,或许是我猜得离谱了,但这里说话者本人,似乎不太重要。

            btw,google的时候发现,i兄的文章已经赫然超过了主席诗词原文,成为该条目的第一项了 窃以为用这个做标题挺好,因为既然文章本身充满了烽火硝烟、王霸之气,那么标题不妨古朴平和一点,这才相映成趣么。往后有人搜这些诗句的时候,就会知道,这都是活着的语言,不需要借助中文网上那些抄来抄去的东西来进行死板的理解。

            • 家园 嗯,这个解释也可以

              不是“古人云”。是“(某人)云古代曾(为)海绿。”这个某人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这个解释也说得通。

              i兄的大作当然在google中要置顶啦。毛公这句诗不算太出名,而且意境不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所以给i兄打了一个空档。要是写蓬勃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诙谐如“土豆烧熟了”,那就不那么容易脱颖而出了。可见i兄也是很有眼光地。

          • 家园 赛诗了!

            大头所言极是,“古代曾云海绿”这一句做标题,以前副将兄哥几个也提过意见,我当时太固执了。现在想想,确实有点生硬。而且对这句的理解,我觉得你说得最在理,而我其实一直不太懂。

            我选择的题目,都是尽量争取用和井冈山这段历史有关的,所以以后的一些,虽好,但我都忍痛割爱了,包括你说的山山山系列。

            下面一个系列,我打算用“凭阑静听潇潇雨”,这句和井冈算是没啥关系了,但我想作为先声,暗合下下一个系列“为谁流下潇湘去”。

            “为谁流下潇湘去”是要写返回湘南的八月失败,这一句,河里的 驿寄梅花 老兄肯定会拈花微笑了。

            大头和诸位麻烦评点,建议一下?

            • 家园 凑诗凑诗----八月失败是个好题材

              “凭栏静听潇潇雨”也好啊,看上去就是我们今天挺悠闲的回顾。这个和“深山寂静夜芳馨”倒对得挺好,就是有一点,前后句都有个“静”,弄得忘情老大不乐意了----你们咋就老念叨俺媳妇呢?

              呵呵,给老兄凑几句,文章在于抄,诗歌在于拷:

              凭栏静听潇湘雨

              长夜芳馨绕深山

              遥望关山五百里

              尤闻健儿鼓声连

              沙场硝烟映碧血

              秋日残云掩红旗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湘南农民乡土、宗族观念重,并以此抱团,八月失败难免。反过来看,八月失败促成了农军到红军的转变,算坏事里的好事。

              老兄说这段,大概避不开老杜,杜修经。老杜28年首次上井冈山,只是20出头的小杜,因身背省委指示,被毛、朱等待若上宾。毛公后来把他晒在《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时代巨作中,做了几十年的反面教员。估计文革时红卫兵拿他也没办法,老杜一句话,你有本事也上毛选啊,要拿我也得毛主席发话,凭你红卫兵还没这个量。这几句就得把红卫兵们噎死。呵呵,俺不知道,瞎猜的。

              不过老杜人还是不错的,办错了事,但是没有站错队,后来也做了不少事,而且很积极主动。按河里的说法是PG坐的稳。不像龚楚。龚楚这个级别的,要是有幸坚持下来,至少是个大将吧。

              老杜的经历充分体现了金大侠的论断:要战胜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比对手活的长。八月失败、兵败井冈,此公乃肇始者。老杜87年重新入党,后来还给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题词,直到2008年才去世,享年百岁零一。不知王尔琢等人在地下做何感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