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伽勒里乌斯第一次出征兵力是多少

        根据王子的上下文判断,第一次很可能输在兵力不足上。

        考虑到第二次出征,有了第一次教训,兵力应该不输给第一次,难道罗马人第一次连两万人都没有?

        • 家园 没查到第一次伽勒里乌斯的兵力

          没查到我总不能瞎编,我感觉第一次战役恐怕也就 2~3 万人。因为伽勒里乌斯是负责巴尔干的,这次东征的主力肯定是他从巴尔干前线带来的百战精锐。来的人多了,必然导致北方防线空虚,何况他还可获得亚美尼亚、伊比利亚等国的兵力支持。

          小伽的二次战役就得到了亚美尼亚骑兵的补充,加上他从巴尔干搜刮来的边兵,当在 3 万以上。

          戴克里先做了军制改革,就是将原有的约1万人的军团拆小。这样做的好处有二: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弹性,防止军团军官权力过大而造反。坏处是不适合机动作战,只适于防守边境。战后戴克里先部署在东方的数个军团就属于这种压缩后的军团,加在一块恐怕也就1万来人。在这种军制下,小伽能调动的机动野战兵力就很少了。小伽的两次东征后,两国有将近 60 年没发生全面战争,罗马对蛮族的败仗越来越多,这都与罗马军队逐渐丧失对外野战能力有关。

      • 家园 mazida——马自达

        忽然觉得那个mazida大神不就是马自达车的那个发音嘛。

        难道当年马自达公司确定自己的英文商标时就让它隐含这个大神的含义?

        • 家园 这问题前面讨论过,此马兹达就是彼马自达

          在马自达公司(Mazda)官网上,对公司名字有如下陈述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Mazda'

          The company's name, "Mazda," derives from Ahura Mazda, a god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West Asia. We have interpreted Ahura Mazda, the god of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harmony, as the symbol of the origin of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and also as a symbol of automobile culture. It incorporates a desire to achieve world pea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also derives from the name of our founder, Jujiro Matsuda.

          ,页面右下角

          马自达的 logo 是鹰翼,恰好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座驾。

    •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10章 改弦更张

      按本文的惯例,每逢新君即位都要介绍一下新君基本背景,为此首先要从泥涅师的名字谈起。泥涅师的常见拼法有两种,一是Narseh ,音译为纳塞赫,例如网上常见的《波斯-伊朗君主列表》等等;二是Narses 或 Narseus,音译为纳尔西斯,6世纪与贝利撒留其名的东罗马宦官名将、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征服者纳尔西斯(478-573)也叫这个名字,这位大宦官是逃亡东罗马的安息皇族后裔。《亚尔斯兰战记》中帕尔斯国的军师那尔撒斯(Narsus, Narcasse),无疑也是这个名字。《新唐书 西域传》记载道,萨珊帝国亡国后,一位皇族泥涅师逃往东土大唐,受封为左威卫将军。这位泥涅师与我们的新君同名,所以本文使用泥涅师这个译法。

      泥涅师(Narses)这个词的来历,可说起来话长了。我们知道波斯与高种姓印度人一样,都是来自中亚草原的雅利安人后裔。泥涅师一词在印度、波斯的神话或宗教中起源相同,但之后的发展过程却大相径庭。印度雅利安人最早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 Rgveda)中,最重要的神有两位:雷神因陀罗(Indra)、火神阿耆尼(Agni),也就是《亚尔斯兰战记》中的【因德拉、阿古尼】。近年印度发射的【烈火导弹】就以阿耆尼/Agni命名,英语中的着火、点燃/ignite,与Agni 同源。除了他们二位大神,还有许多次一等的神,其中就包括毗湿奴(Vishnu, Visnu)。Vis的本意是进入、遍入(to enter into, to pervade),因此也被汉译为【遍入天】。他在《梨俱吠陀》中,是个光芒四射的形象,本身又有【遍入】之意,那么他大致是太阳神。火神阿耆尼有三相【于天界为太阳,于空界为闪电,于地界则为常火】,故而毗湿奴与阿耆尼有关,但又他经常跟着雷神因陀罗转,相当于后者的随从。除了人的形象外,毗湿奴还有一个野兽的化身。顺便说一句,在梵文中,化身叫做阿凡达/Avatar,电影《阿凡达》就以Avatar 命名。

      在之后的印度雅利安经典中,毗湿奴的地位越来越高,化身/阿凡达、事迹也越来越多,形象与家族也丰满起来,最终与湿婆(Shiva)、梵天(Brahma)并称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主管创造;毗湿奴主管维持;湿婆主管破坏。毗湿奴的妻子是《亚尔斯兰战记》中提到的【拉克休美女神】(Lakshmi/Lakasmi),通常译法是吉祥天女/大功德天/宝藏天女,主管幸福与财富,印度最重要的节日—排灯节,就是纪念她的。印度首富、钢铁大王拉克休美-米塔尔(Lakshmi Mittal)的名字,也是吉祥天女。毗湿奴长着一身蓝青色皮肤,有10大化身,即10大阿凡达,与本文有关有3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毗湿奴与妻子吉祥天女/拉克休美。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土著纳威人形象,当出自蓝色皮肤的毗湿奴 =====

      3.野猪 婆罗诃(Varaha, 也译作瓦拉哈),与妖魔Hiranyaksha搏斗了一千年,最后杀死对手,从洪水深渊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弥(Prithvi)。这个化身/阿凡达,显然与化身为野猪的波斯战神巴赫兰,有密切的关系。

        4.人狮 那罗悉诃(Narasimha, 也译作那罗辛哈),将魔王希兰亚卡西普(Hiranyakasipu)撕成碎片并吃掉。

        9.佛陀 (Buddha),即佛祖释迦牟尼。佛陀降格为毗湿奴的化身之一,说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走向衰微,被印度教吸收同化。

      其中的第4化身那罗悉诃(Narasimha),也写作Narasingh, Narasinga, Narashima。

      Narasingh == Nara + singh。

      nara == 人、人类(man, human)。

      singh == 狮子 == 辛格。

      作为一个合成词,那罗悉诃是个狮头人身的阿凡达,形象与地中海世界的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Sphinx)恰好相反。著名印度政治活动家纳拉扬(J. P. Narayan),这个 Narayan 是毗湿奴的别名 Narayana 的变形,有 【人/nara】 词根,意为【人的道路,人的方向】(path of man, direction of a human)。singh/狮子/辛格则是至今印度、巴基斯坦人常用的名字,例如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富裕小国新加坡(Singapore),本意是梵文的狮子城,新加坡的 logo 鱼尾狮,正是用了狮子含义。泥涅师(Narses)的印度文化来源,就是那罗悉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化身为那罗悉诃的毗湿奴 =====

      说完印度再说波斯。《梨俱吠陀》中的火神阿耆尼(Agni),在古波斯文中写作Atar,更晚的巴列维文中写作Adhur, Adar。他的人格化是火神,泛化则为火、火焰、火坛,还包括看不见却能感知的火,以及抽象化的纯洁概念。古波斯历法中的9月、每月第9日为火月、火日。9月9日就是火月火日,与中国的九九重阳暗合。祆教成形之后,火神Atar成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他身边有个助手叫Nairyo-Sangha,或Neriosang,巴列维文中写作Neryosang。这位神祗Nairyo-Sangha,与印度的那罗悉诃(Narasinga)同源,他的主要工作不是降妖驱魔,而是充当阿胡拉-马兹达与人类之间的信使,文辞点说是天使,通俗点是通讯员,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交通、运输、邮政之神赫尔墨斯(Hermes)。泥涅师的波斯文化来源,就是Nairyo-Sangh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泥涅师的银币。他的皇冠的特点在于,上面有4根有叶子的椰枣枝条,这是帝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

      泥涅师的银币正面文字为:【信仰的捍卫者,马兹达的信徒,伊朗的王中王,来自上天的雅利安人的后裔】(Defender of the faith, Mazdayasna, King of Kings of Iran, of celetial Aryan origins)。薄板状王冠上排满密密麻麻的开片,象征太阳神密特拉的光芒,王冠的前后左右各有一根椰枣枝条。Oyrmbos (皇冠上面的球状物)为丝绸制成,胡子和头发用丝带扎起,修剪得整整齐齐又不长的发辫搭在后颈上。斗篷或者上装前方没有扎起,而是敞开露出胸膛。

      背面是他的的专有圣火坛【泥涅师之火】。坛的左侧是头戴皇冠的泥涅师,右侧是头戴太阳神密特拉冠的教士。俩人都面向火坛,左手持权杖,右手握悬挂于腰间的剑柄。

      做为一位非正常即位的君主,泥涅师必须要对前任进行清算,借此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三位巴赫兰的权力基础,是大国师卡提尔为首的博士集团或教廷。《塔巴里史》中透露了一个细节,巴赫兰二世即位时,一群【大人物们】(great ones)前来道贺。泥涅师即位时,来道贺的是【贵族们和大人物们】(nobles and the great ones),由此可见所谓的【大人物们】是祆教博士,泥涅师朝的贵族比博士更受重要,或者泥涅师更依赖贵族们的支持,故而在行文时将贵族放在博士们前面。

      如果泥涅师要清算巴赫兰王朝,大国师卡提尔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物。泥涅师意识到,无论自己对卡提尔如何不满,都不可能完全否定卡提尔。卡提尔其实是个很能干的人,完善了祆教教会系统,及其金字塔形层级结构,建立了众多教会学校以培养神学人才,罗致财富使教会富裕,使教会成了一个组织完善、人才荟萃、富裕自足、受人尊敬的国中之国,其组织结构走在了朝廷前面,比朝廷完善、严密得多,有更强的内聚性、空前强大的战斗力、能以一个声音说话。这样一个实体的扩张欲望自然非常强,必然要蚕食、侵吞朝廷的军、政、财、司法各方面权利。事实上卡提尔是教会的代表,他的意志绝非仅仅出自个人,而是教会博士们的共同意志。如果皇帝是太祖、太宗那样的强势、有能君主,教廷也无可奈何,毕竟君主手中有枪杆子。一旦君主无能,受制于教廷就是必然的。所以说,巴赫兰王朝受制于卡提尔,责任不在卡提尔,而在于君主自身无能。清算卡提尔,不仅得罪教廷、信众,造成全民信仰危机,也不合乎帝国的长远利益。

      于是,泥涅师对教廷或博士集团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他为自己树立的Paikuli纪念碑上,第16行刻着【卡提尔,阿胡拉-马兹达的穆贝德】(Kartir, the mobad of Ahura Mazda),这说明泥涅师保留了卡提尔的名誉和地位,卡提尔留下的4处石刻铭文,也得到了保存。另一方面,Paikuli纪念碑上又刻着另一句话【以阿胡拉-马兹达、所有诸神和安娜希德女神的名义】(Ahura Mazda and all the gods and Anahita called the lady),这说明泥涅师用太祖尊崇的安娜希德女神,来压制正统教会尊崇的阿胡拉-马兹达,这既是一种神学上的考虑,也以此表明自己是太祖的继承人。太祖的遗训说得好:【神坛御座,诚乎一体,必相扶相成】(Consider the altar and the throne as inseparable; they must always sustain each other),这说明太祖认为教权与皇权是平等互助的关系,绝非皇权受制于教权。泥涅师利用【抬死人压活人】的方式,用高抬太祖来实现压制教权的目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泥涅师从安娜希德手中接过光明环。泥涅师左侧大臣的打扮,我看着很像唐人装束,尤其是领子 =====

      泥涅师抬举安娜希德,可能并非完全出于打击教廷。泥涅师在东方的塞人藩国镇守多年,这里距离中亚雅利安人的发祥地更近,保留了很多崇拜安娜希德的原始教义和仪式。例如中亚的最大河流阿姆河(Amu Darya),中国史料包括《史记》、《汉书》都译为妫水,在古雅利安语中被称作Vakhshu或Wakshu,而Wakhsh正是安娜希德女神的别名之一。中亚神话说这位女神有一千只膀臂,象征当地的一千条溪流,自东方群山上泻下来,会合而成为妫水流入咸海。“妫”字古音大约读作Kwia,因此妫水之“妫”实为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节的译音。在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泥涅师很可能是真心信仰安娜希德女神。出于上述考虑,泥涅师在太祖从阿胡拉-马兹达手中接受光明环的石刻附近,雕刻了从安娜希德女神手中接受光明环的摩崖石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太祖从阿胡拉-马兹达手中接过光明环的石刻,这张图以前贴过,当时还让大家竞猜谁是太祖,谁是阿胡拉-马兹达。虽然构图比泥涅师的简单,可依然能看到,帝国早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按马未都的说法,文物造型复杂、繁冗,人物、动物杀气不足、秀气有余的话,往往是所在王朝衰败的表现 ======

      对于三位巴赫兰,泥涅师就不客气了,他有计划的销毁了巴赫兰们留下的几乎所有铭文,为后世研究他们造成了巨大困难。在具体的宗教政策上,他履行了对莱赫米酋长阿慕尔的诺言,停止了对摩尼教等少数宗教的迫害。

      泥涅师面临的另一大势力,则是七大家族为代表的贵族集团。在巴赫兰王朝的弱势统治下,七大家族的势力大幅扩张。这些大家族,有些像晋国的六卿,或日本室町幕府的【三管四职】,不仅有广大的封地,其家族成员还在朝中担任要职,不同在于皇族的直辖势力很大,或者说皇族是势力最大的家族。做为各大贵族家族的代表,皇帝必须有足够的领导能力,否则,要么被内聚性极强,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教廷架空,如巴赫兰一世、二世;要么被贵族们联合推翻,如巴赫兰三世。萨珊贵族的特点在于好斗、热衷荣誉财富,他们忠于皇族,却不忠于皇帝个人。随着教会势力被压制,泥涅师面临的最大压力,就在于贵族武士集团。本来厌倦了巴赫兰王朝的孱弱的贵族们,对他这位年长君主抱有厚望。而他依赖外国势力上位,又割让亚美尼亚的举动,自然遭到贵族们的极大反感。为了获得贵族们的支持,他必须尽快展现自己的能力,赢得他们的支持,免得落得巴赫兰三世的下场。

      那么,泥涅师该做点什么,才能改变贵族们对他的看法呢,请看下一章《反戈一击》。

      • 家园 那个谁,拉出来吊起来打

        当然不是王子,而是教唆王子看天空战记的那个谁。打完了,翻过来继续打。

        11/22

        11/24

        11/26

        11/28

        11/30

        12/01

        12/03

        12/04

        这是教唆犯出现之前的更新时间表,教唆犯出现之后这都已经三天了,这不打到春花烂漫怎么大快人心?

      • 家园 听着象看天空战记,因陀罗,吉祥天
        • 家园 都是你的错

          这下暂停更新了。

          历史就历史,少提动漫。

          • 家园 不小心找到了《圣天空战记》,真真好片子,大赞

            《天空战记》的文化背景、人物性格塑造,都远不如《圣斗士星矢》。但我不小心找到了《圣天空战记》,除了人物造型不太合我的胃口外,情节、文化背景都很好,尤其是其中的配乐,非常好,可以算神品。

            我这人写东西,喜欢东拉西扯,这篇《飞腾的火焰》,本来就不单纯是萨珊帝国历史,一旦写下来,不一定扯到哪里去,我都没料到会扯到 JP 纳拉扬 身上。看动画片,能获得一些扯淡的灵感或由头,扯来扯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如我写泥涅师的来源,找到了毗湿奴,又从毗湿奴的野猪化身 婆罗诃(Varaha),发现与印度、波斯战神【婆罗毗罗那/巴赫兰】(Varathragna, Bahram)有关。回头再改巴赫兰已经来不及了,但加强了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猪八戒的形象来自印度。说不定,哪天我会写个番外篇,论证猪八戒的原型来源。

            顺便做个预告,萨珊与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关系过于紧密,东罗马帝国建立比萨珊晚 170 年,所以从 395年东罗建立起,我大幅度增加关于东罗的篇幅,争取把本文写成东罗、萨珊双重历史。

            如果我的精力允许,可能在完成萨珊之后,沿着这个脉络,写完东罗历史。

            • 家园 那可是大工程啊

              东罗还和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并存呢

              • 家园 不喜欢阿拉伯帝国,奥斯曼还凑合

                灭了萨珊帝国的阿拉伯帝国,我对其毫无好感。再说阿拉伯帝国的前期统治中心在麦加、大马士革,与萨珊没啥明确的继承关系。阿拉伯帝国还太大,枝杈太多,即使是黑衣大食,还分出很多国家,如萨曼王朝、布维希王朝等,缺乏一个主线,很难写。

                奥斯曼帝国吗,火鸡国和天朝的现实关系复杂,很可能会得罪人。而且奥斯曼的后半截已经是近现代了,与世界各国近现代史过于密切,与英法德西奥俄、威尼斯、波斯的关系过于复杂,以我的能力,根本驾驭不了。

                此前,我想在写完萨珊之后,写莫卧儿帝国的,但后来我又感觉这国家出彩的地方不多,我对这国家的兴致也不大,相反我很喜欢东罗,还能与萨珊联系起来,就向转而想写东罗了。

                • 家园 阿拉伯帝国比奥斯曼帝国要强多了

                  那段时期阿拉伯民族处于上升期,充满自信的学习和消化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麦蒙时期的大规模翻译希腊著作的盛况后世再难重现,伊比利亚地区至今还保留有不少阿拉伯时期的文化遗产,其地位参差可比中国的汉唐。奥斯曼帝国则是武功压过了文治,伊斯兰教也是从那时开始保守封闭,原教旨主义抬头,和中国的清很像。

                  • 家园 我看这和阿拉伯人的出身有关

                    穆圣为首的阿拉伯人,多是麦加、麦地那的城市居民,本身就有比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南面的也门自古以农耕、商贸为主业,北方的莱赫米、加萨尼,分别投靠萨珊、东罗,文明程度也不低。

                    奥斯曼人就不同了,本是来自中亚的游牧、半游牧民,这些人质朴少文,有足够的虔诚、狂热和破坏力,对于商业、文化的理解远不如当年的阿拉伯人,长于破坏短于建设。奥斯曼人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文明水平,我看真和满清相当,如果满清遇到了伊斯兰教,肯定也会非常狂热。差别在于奥斯曼人和之前的塞尔柱人实现了小亚的突厥化,满清没有满化东北,否则大清崩溃后,还都沈阳还真是挺玄的。

                    • 家园 奥斯曼的情况之前蒙古已经演过一次

                      整个元朝知识分子的待遇和乞丐差不多,除了戏剧以外其他文明成果低的可怜,如果元朝统治不是90年,而是像奥斯曼一样的400多年,中华文明会成什么样子还真的难说。

                      ps:阿拉伯原始的文明程度确实不高,只有极少数的高层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这点可以看看江城孤舟兄的阿拉伯系列,但是阿拉伯人学习的能力很强,仅仅一百年左右就吸收了萨珊和拜占庭的种种先进成果,在9世纪左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 家园 这一点可参考蒙元时期的碑文

                        长生天气力里、皇帝福荫里皇太后懿旨,管军官每根底、军人每根底、管城子里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来往的使臣每、百姓每根底宣谕的懿旨:

                        成吉思皇帝、月古歹皇帝、薛禅皇帝、完者都皇帝、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先生每,不拣甚么休着,告天祝寿者”道来。依着圣旨体例里,不拣甚么差发休当,告天祝寿者么道。郑州有的属总统雪堂长老的洞林大觉禅寺寺里住的为头儿长老、提点、监寺每,执把行的懿旨与了也。这的每寺里房舍他的,使臣每休安下者。铺马休拿要者。商税休纳者。但属寺家的水土、园林、水磨、店、铺席、解典库、浴堂,不拣甚么他的,不拣是谁,休使气力夺要者。

                        这和尚每有懿旨么道,没体例里的勾当做着行呵,他不怕那甚么!

                        懿旨。

                        鸡儿年八月十五日,五台行的时分写来。

                        (《1309年荥阳洞林大觉禅寺答己皇太后懿旨》)

                        对这种鸟圣旨,我一有一句评语:

                        去他妈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